大明小学生 第229章

作者:随轻风去

于美人又喊住了秦德威说:“今日南京文坛有大事,你不知道吗?”

秦德威听到这个,就暂停了脚步,又问道:“什么文坛大事?”

虽然秦德威一直看不上本地文坛的腐朽,但终究身份还是南京士人,该有的关注还是要有。

于雪容娉娉袅袅的探腿扭腰下了马车,行个万福礼才答道:“东桥老先生发起了一场文坛大会,日期就在今天!秦先生是不是刚回来,还不知道?”

秦德威顿时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就顾老头那习性,哪年不办活动?

只是连续被自己砸了两三年锅,也就去年自己不在。莫非他又抖搂起来了?

于雪容见秦德威态度轻蔑,就又强调说:“秦先生你不能轻视,这次真的是很大的大会!

东桥老先生不但遍召本地才俊,还邀请了数位外地名家到会!

声势号称嘉靖朝以来东南最大文会,老先生说了,要共襄盛举做一场至少能流传百年的大事!”

秦德威:“……”

瞧顾老头这通吹嘘的,连自己这穿越者都差点信了。

但在他印象里,南京城在嘉靖朝,根本没有什么能流传百年的文坛盛事啊,出了四个武状元算是武坛盛世倒是真的。

看顾老头这份功力,应该去五百年后搞互联网创业项目,生在大明也算是生不逢时了。

不过想到这里,秦德威还真有点好奇了,这顾老头到底搞出了什么项目?

就算让自己想,一时也想不到什么至少能流传百年的项目,难道顾老头还能比自己这个穿越者更有创意?

“这个就不清楚了。”于雪容不是不肯告诉秦德威,她也真的是不知道。

又道:“只有寥寥数人知道内情,但老先生们口风紧得很,一丝都不外传。

奴家这就是应邀参与的,只怕到了后才能知道,听说大会上还要评点金陵美人。”

还有这出?秦德威随口问道:“你可知道,王怜卿去吗?”

于雪容说:“王怜卿并不去。还有传言说,这大会还是要防着秦先生你的,都知道王怜卿是你的人,更不能去。”

靠!居然还防着自己!秦德威心里就直犯嘀咕,如果真被顾老头搞出了什么大动静,然后偏偏自己被排除在外,传扬出去岂不是很没面子?

于雪容试探说:“也许他们并不知道秦先生回来,所以没有邀请。不想奴家得以偶遇秦先生,你要不要与奴家同去?”

秦德威考虑了一下,咬牙道:“走!去瞧瞧!”

王美人跑不掉,但如果顾老头那边真有什么事错过了,那就没得补。

他又想起顾老头急忙把柳月请回去的事情了,越想越古怪,先去看看怎么回事再说!不然心里好奇按不住。

于美人大喜,今天真是一大早喜鹊叫,出来半道上还能捡到个秦德威。

又挤上了于美人的马车,秦德威才想起连目的地都不知道。

于雪容介绍情况说:“东桥老先生在牛首山下筑了一座松坞草堂,今日大会就在那里。”

秦德威无语,这都偏到哪去了?

往南走是聚宝门,出了聚宝门就算出了里城,然后继续往西南走,再出了外城小安德门才是牛首山,纯步行可能要一个时辰。

也就是说,顾老头这个松坞草堂都不能算近郊,已经是郊外的郊外了。

于雪容抿嘴笑道:“东桥老先生本来要在青溪边修园子,结果赔给你当了菜地,哪还有钱继续在城里造园?

于美人的马车晃晃悠悠的往南走,王怜卿家门口的忘八目睹了一切,神色复杂的往里面冲。

“秦先生回来了!我在外面看见他了!”忘八站在王怜卿住处院门口,大呼小叫的喊。

只听屋里哗啦一声响,疑似茶杯碎地声音,又见王美人从屋里急忙出来,问道:“人在哪里?”

那忘八哭丧着脸说:“秦先生被那个于雪容拦了道,又上了于雪容的马车走了!”

“这个贱人!”王怜卿也不知是骂谁,“他们一定去了牛首山那边!快去雇车!追!”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不要提这个名字!

在三月阳春的这个清早,鸡鸣声响起。

南京文坛盟主顾璘缓缓步行,走出松坞草堂大门,王逢元紧随在老师后面。

抬头有山色,近听有溪声,举目见稻田,低头是草径。

顾老先生悠然叹道:“吉山啊,你看此处别墅如何?是不是别有一番诗家林泉隐逸风味。”

王逢元很从心的回应说:“还是息园更好。”

顾璘:“……”

这孩子怎么说话的?看来自己这两年的威望有所下降啊。

顾老先生又问道:“今日举大事,可都准备齐当了?”

王逢元答道:“都已准备好了,只是赶在今日,是不是太仓促了?

几位老先生都是这两日才匆忙赶到的,还没好好休整。”

顾璘无奈的说:“时不我待啊,我们必须要赶时间,不能拖延了。老夫料定,那小学生秦德威今年必定回南京参加乡试!

而且多半是开了春就南下回来,我们要抢在他回来之前,不然必定出变故。

王逢元忧心忡忡道:“不过不知为什么,我今日心绪不宁,总感觉秦德威会突然冒出来。”

顾老先生胸有成竹的说:“你放心!老夫在北边龙江关、西边江东门这两大水路入城处,都派了人看着,并没有发现秦德威回来的迹象。

而且在小安德门也派了人守着,看到秦德威就想办法阻拦!”

说完了安排后,顾老先生又叮嘱说:“对了,你今天不要提这个名字,免得别人听到了顺势议论!我们的原则就是尽量淡化!”

前文介绍过,松坞草堂位于牛首山下,从小安德门出来沿着路走一段就是。

郊外也有郊外的好处,地方宽敞,不像城里那么狭窄局促。

草堂门外也宽阔的很,宾客们的车马轿就随意的停在道路两边。

早到的士子美人们也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闲谈着今日盛会,都在猜测顾老盟主想要干什么。

还别出心裁的安排了一个声音洪亮的人站在路边,专门负责唱名。

很多不明今日内情的人一边闲谈,一边听着唱名,听着听着,就感到今天不同寻常了。

文征明!这个不用介绍了。

严嵩!南京礼部侍郎,迟早当尚书!

杨循吉!年轻时与祝枝山齐名,三十岁时弃官不做,号姑苏第一狂生!

陈沂!与顾老盟主齐名的金陵三俊之一,官至太仆寺卿,去年才致仕回金陵!

蒋山卿!江北四才子之一,唯一健在的,官参政!

徐霖!当世南北两大作曲家之一!

至于其他的,像什么越中名士陈鹤,本地名士罗凤、许隆、谢承举这样的,举不胜举了。

上面还都是老一辈的,年轻一代的都不用提了。

闲谈众人只听得目瞪口呆,这个阵容,几乎把目前活动在长江下游的名士一网打尽了,顾老盟主看来真是拼了!

在主堂中,顾璘扫视了一圈,主要核心人员差不多到齐了,便开口道:

“今日春光媚好,正是游春佳时,请诸君移步草堂旁边山泉处赏景!我亦有个倡议公布!”

于是众人闲庭信步,说说笑笑悠哉游哉的走到外面。说实话,在这个季节,户外比室内还舒适。

其他参加文会的人,见到这帮主要人物出来,自然而然的也就凑了过来。

顾老盟主清了清嗓子,正要开口,却有个人抢在前面,高声道:“秦德威来了没有?”

谁这么不懂事竟然提起秦德威!顾老盟主顿时怒目而视,原来是苏州老狂生杨循吉,又不好开口训斥了。

这人与祝枝山是同代人,今年都快八十了,性格极度狷狂。现在隐居不出,难得能请出来。

杨循吉顾左右而言:“有人对老夫说,这个秦德威学问驳杂,喜好刁难嘲讽,有点像我,所以才有了兴趣来南京,难道白来了么?”

同为苏州人的文征明看着顾老盟主脸色不好看,就扯了扯杨循吉袖子:“别说了!”

本地著名隐士许隆与顾老先生向来配合默契,出面道:

“今日东桥公有大事与诸君共举,不要打岔提无关之人了,今日这事与秦德威无关!”

顾老先生终于可以侃侃而谈:“金陵乃六朝古都,又是本朝南都,天下名城!

提到金陵,向来以典故胜迹出名,但长时以来,众说纷纭,无有归纳,反叫人十分模糊。

所以经过我一年来精心研究,特意提出金陵八景这个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标志传世!”

“八景是什么?”有人问道。

顾老盟主早有准备的一一列了出来:“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白鹭晴波、乌衣夕照、秦淮渔笛、天印樵歌!”

顿时引来一片叫好声!外围士子大都是本地人,听到这种弘扬本地文化的事情,当然叫好。

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总结过,顾老先生这个提法,简直就是开创性的。

顾璘对着文征明拱了拱手,又对身边众友人道:“我欲请文衡山先生为八景作画,命名为《金陵八景图》,想必是传世之作!”

众人大赞道:“诚乃佳话也!”

然后顾璘又对身边众友人说:“有画不可无诗,也请诸君助一臂之力,八人每人写景一首!”

这事情确实有点意思,众人也再次轰然叫好。

顾璘总结道:“名城、名士、名画、名诗,交相辉映,至少可流传百年!

吾辈所求,不就是传世吗!以后世人说起金陵,首先想起金陵八景,然后就会想起我们!只要金陵城还在,我们的故事就不会消亡!”

不得不说,众人还是挺佩服顾璘的,不愧是年轻时的逼王,确实有创意。

硬生生的造出一个概念,他们还能跟着沾光,名字跟着金陵城一起不朽。

外围士子议论纷纷,如果按照顾老盟主所言,岂不又是只有老前辈们装逼?那他们今天过来,就是个背景板吗?

顾老盟主大概知道别人所想,又赶紧说:“诸生稍安勿躁,前辈们所写乃是主诗!尔等亦可赋诗进献,写哪个景的就投给哪位前辈,如果被选中,便可作为副诗!”

这时候,人群角落里突然有人“哈哈”大笑,并尖刻的嘲讽道:“宛如跳梁后面那两个字,可笑之极!”

顾老盟主这几年被秦德威砸锅砸得习惯成自然了,条件反射般的呵斥道:“秦德威你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