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27章

作者:随轻风去

甚至可以说,不去不行。

首先就涉及到参加乡试名额的问题,要知道,不是每一个秀才都叫举子的。

江宁县这样的京城大县,也就几十个参加乡试的名额,与别的县相比,这还算多的。

名额怎么出来的,正常来说,就是通过县学内部每年一次次考出来的。

更具体说,第一,在内部考试能考到廪膳生员就能默认参加乡试。

第二,乡试前最后一次内部考试,进入了一二等也可以参加乡试。

秦德威在前年花钱买了个月考次次第一的噱头,又弄了个驱逐作恶太监的声望。

这就相当于平时分优异,又有出色的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诗词特长,所以在去年春天成功被特招成为廪膳生员。

但秦德威去年虽然在京师混出了四铁义士的名声,以及一个打八个的威名,但毕竟是旷学了一年。

他自我感觉有点心虚,不知道会不会产生什么变量,必须要找大宗师确定落实才能放心。

其次,除了乡试名额问题之外,秦德威身上还背着处分,总得找何大宗师消解消解。

在京城时,殴打李开先也好,帮冯老爷顶雷也好,最终判决都有“发南直隶提学官训诫”等字样。

哪怕走个形式,也必须要找何大宗师把这个落实了。

那毕竟是经过御批的判决,如果连形式都不走,被有心人抓住了就是问题。

秦徳威带着随从来到句容县城,自然是先找客店安顿,作为巡抚和提学官驻地,句容这里旅店产业并不差。

秦德威手里也不是没钱,肯定要找条件好的地方住。

但令秦德威感到奇怪的是,他连续问了三家,都说满了。

生意这么好?秦德威站在县城十字路口迷惑不解,这时他才注意到,路上行人里,似乎读书人比例有点高。

但凡在一个县城看到这样情况,那必定是有考试要开了,比如秦德威参加过的道试,就是在句容考的。

于是秦德威更迷惑了,按照制度,乡试之年所有工作都是保障乡试,并不开录取秀才的道试,所以哪来的这么多读书人在句容扎堆?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惊喜的叫道:“秦老弟!你怎得在这里?”

秦德威闻声转头望去,原来是县学同窗高长江,喜欢充带头大哥又动辄挨揍的南京太白楼少东家。

没想到回了江南,见到的第一位故人居然是这位。

秦德威大笑着迎上去,反问:“我刚刚过江到这里,应该是我要问你,你在这里作甚?”

高长江答道:“特来参加录遗之试!”

原来如此!秦德威恍然大悟,难怪有这么多读书人扎堆。他自然知道录遗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收录遗才。

每次乡试之前,大宗师都会特别开一次考试,没有获得乡试名额的秀才可以来参加。

大宗师从中选拔出被遗漏的优秀人才,特别批准参加乡试。

一般录遗考试地点在省城,南直隶比较特殊,有两次录遗,一次在对应东南的句容,一次在对应西北的太平府,生员可以就近参加。

高长江说完自己,又奇怪的问道:“你连录遗都不知道,又为何出现在此?”

秦德威只简单的说:“特为拜访大宗师而来。”

高长江秒懂,也笑道:“去年春天把你升到了廪生,然后你就一直消失着。

按理说,你这样投机取巧之人早该降等了,只是教官和学官都没动你!”

秦德威挥挥手:“不与你废话,你且帮我找个地方住,我先去考院拜访大宗师!”

高长江连忙又道:“句容我有个同姓远亲老前辈,乃是成化二十年的进士,单讳一个平。

今天他的高园开了游春雅集,大宗师也过去了,所以你想拜见大宗师,得去高园!”

“知道了,我这就去看看!”秦德威又说:“你先帮我寻觅个住处,然后在高园见面。”

这时候,又有几个读书人从身边路过,一边走一边议论:“听说今日高园十分热闹,南京城最当红的柳月姑娘也来了!”

这句正好被秦德威听见,愕然的对高长江说:“他们说的名字是柳月?杨柳的柳,明月的月?我没听错吧?”

高长江点点头,“没错,就是柳月这个名字。你这一年不在南京不知道,这柳月横空出世,红得发紫啊。”

秦德威简直不敢相信,两年前是他把柳月送到王怜卿家陈老鸨那里学艺的,身契还在自己手里呢。

才学了两年,就柳月那三流绿茶水平,凭什么红啊?难道还有什么黑内幕?

莫非是同名?秦德威又确认说:“是不是与王怜卿同一个妈妈的柳月?”

高长江又叹道:“对啊,柳月也是那陈老鸨推出来的人。

可是你的老情人王怜卿,再加上秦淮四美一起,都没柳月姑娘受读书人追捧。”

秦德威:“……”

自己也就离开了一年,这南京城娱乐圈怎么就变得看不懂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社会毒打

秦德威实在是很好奇,对高长江问了句:“那柳月到底有何特别出色之处?”

高长江答的很简单:“她会作诗啊!”

就这?著名诗人秦德威觉得,作诗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吧?

高长江继续解释说:“她并不是找个人代笔写几首,然后发出去就算自己的作品,那样的都是自抬身价糊弄人的。

而这位柳月真的会作诗,在各种场合里,能指物即兴而作!”

秦德威稍稍意外,柳月还有这样的能力?当初她跟着徐老三在族学听了几年课,看来没白学啊。

“诗写的怎么样?”秦德威还是很好奇的问道。

高长江觉得秦德威还是不理解其中意义,强调说:“写的怎么样并不重要,关键是她真能写!

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能与文人互相唱和,这是多么难得!所以读书人才会狂热的追捧柳月!”

人肉作诗机秦德威这才明白了意思,这道理就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很多读书人明明家里有娇妻美妾,为什么要出来找乐子,很大程度上还不是追求谈恋爱一样的精神享受。

但风流才子都听过不少,有谁听说过风流才女?

真有文学能力的才女实在太罕见了,而且很多还都是深宅闺秀,风流不起来的。

而秦淮旧院那些当红的美人,所学技艺主要是歌舞推拉弹唱为主,最多有点诗词鉴赏,而写诗作词就力有不逮了。

所以柳月这样的既能抛头露面风流又能才女的,就真物以稀为贵了,难怪迅速蹿红。

秦德威纯粹是对柳月好奇,并没想着要怎么样。毕竟他来到句容,是为了找大宗师,没什么比乡试问题更重要。

打发了高长江去帮忙找住处,秦德威又按着指点,到了城北高园。

园子大门没人拦着,秦德威跟着人流顺利进去,沿着路径走了一段。

这园子外面一半景致取法自然,都是水渠树林花草,人工建筑很少。

但再里面走,远远的就看到,有无数读书人堵在一栋楼外。

秦德威稍加思索就明白了,大宗师何鳌人就在高园,读书人当然就趋之若鹜!

但凡来句容的读书人,谁不想求大宗师提携?包括他秦德威在内,不也是为了落实乡试名额吗?

如果大宗师深居衙署内院,大部分人或许还不得其门而入,可大宗师既然出来了,那就要拼命抓机会。

所以就有数百读书人,摩肩擦踵的堵在楼下,主人家可能一开始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情况。

然后就有仆役搬了桌子出来,摆上两套笔墨纸砚,对着读书人们叫道:

“我家楼中位置有限,实在无法让朋友们都进去,所以就只能筛选了!

请朋友们按次序写下今日雅集诗词,然后拿到里面请大宗师看过,作品入眼的才可入楼拜见!”

掌握前途命运的大宗师就在里面,读书人们没人敢造次,只能照办。

秦德威本来是不耐烦的等待的,他相信自己只要大喊一声“我是秦德威“,立刻就能获得特权。

再细想了一下,他又忍住了。自己找大宗师,与其他人目的一样,就是来走后门的。

还这么高调的话,不但太拉仇恨了,而且影响不好,会导致人人都议论自己走后门,成为众矢之的。

于是秦德威唏嘘不已,没想到自己也到了为名声所累的时候啊。

然后他就老老实实的站在人群里,排队等待着前面的人写完诗词。

如今秦德威个头长起来了,在人群里也不像原来那么醒目。

大部分人都在议论纷纷,讨论诗词应该怎么写。这个诗词相当于拜见大宗师的敲门砖,不慎重不行。

秦德威旁边另一个士子等待无聊,便自来熟的找秦德威搭话说:

“这位朋友,你觉得今日这雅集诗词,应当如何切入为好?”

秦德威转头看去,却见是一个头顶唐巾的年轻人,生的一双好剑眉,鼻如悬胆也十分醒目,就是双眼欠缺神采,显得美中不足。

虽然没多大兴趣与人聊天,但秦德威也闲着没事,就随口应付着回答说:“我看此地引河入园,活水异于它处。

故而可以从水入手,阐述园林之盛,毕竟水乃天地之间的灵性所在,借水或可咏物发志。”

那人对诗词功夫也有点心得,反驳秦德威说:“差矣差矣,江河湖海这些地方水才是主体,而园林之水不过是搭配点缀,岂能喧宾夺主?

我看应当着重描写山林逸趣,杂以宴集喧闹,通过对照引发感慨,实现心灵共鸣!”

秦德威撇撇嘴,直接喷了回去:“你这种思路已经俗烂无比,了无新意,十个人里有八个这么想。

若要在雅集中出人头地,须得另辟蹊径,出新出奇才是。”

那人显然不同意秦德威的看法,又回应道:“什么叫俗烂?自古以来,诗词主题就那么些!

可以说,每一种笔法都有无数人写过,难道我辈就不写诗词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笔力如何。”

秦德威懒得再说什么,文科的东西,尤其是理论的东西,辩是辩不出什么结果的,反正手底下见真章吧。

这时候也轮到两人上去了,便一人捏着一支笔,并排站立,各自埋头提笔写诗。

两人都是有腹稿的人,直接一气呵成写完。

“可否让在下拜读一二?”唐巾士子很好奇秦德威写什么,不见外的提出了要求。

秦德威皱了皱眉头,拿起诗稿说:“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