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26章

作者:随轻风去

所以今天冯恩辞行的重点放在了其他人身上,在路边饮了三碗酒,然后一一互相道别。

气氛还是感伤的,大家心情都很沉重。

秦德威是最后一个,冯恩万分感慨的说:“我三生有幸,得以识君,赖有你奔走筹划,方能脱险出狱。

只是如今我去辽东,君归江南,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亦不知何年何月再能报答了。”

秦德威掐指一算道:“我算过了,两年后就差不多了,说不定又能在京师重逢。”

冯恩哈哈大笑道:“你是做状师的,何时又改行算命了?”

别人只道,秦德威这是故意宽解冯恩,说了“两年”这么短一个时间。

戍边十几年回不来的比比皆是,哪怕冯恩在朝中有靠山,也不可能两年就放人回来,那也太不把天子脸面当回事了。

秦德威叮嘱道:“听在下一句劝,冯老爷此去辽东广宁,且莫忘了立身之本啊!要勤加修习,必定有大用!”

冯恩虽然莫名其妙,不知道秦德威为何突然开始说教自己。

但这是恩人,冯老爷只能意思意思的回应说:“圣人经典,从不敢忘,我虽去边荒,亦会时时习之!”

秦德威很诧异,反问道:“谁说经义了?我是说你的棍法,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千万不要荒废了。”

冯恩:“……”

踏马的!这都要离别了,还不忘内涵老子!

“记住,一定要勤加练习!”秦德威很认真的叮嘱说。

冯恩疑惑不已的上了路,秦德威是说真的?莫不是想逼着自己往武官转型?

第三百七十三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

冯家人走了,武功胡同这处宅子立即就空了。

冯恩母亲吴氏说过,要把院子送给秦德威,但秦德威不肯接受。

秦德威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义士”,理当施恩不图报,怎么能接受馈赠?

于是老夫人也不再说什么,无论你秦德威要不要宅子,都先给你住着吧,反正冯家也不会赶人。

另外老夫人知道秦德威在京城得罪了不少人,怕他身边人手不够,就又留下了两名最强壮仆役,要一直跟随到秦德威返回南方。

等冯家人离开后,宅子空了许多,秦德威又鼓动徐家姐弟搬过来住。

面对拥有独立院落诱惑,以及承诺赠送婢女的诱惑,徐妙璟颇为心动,青春期男生谁不想要点私密空间。

但这个提议被徐妙璇拒绝了,只对秦德威说:“我每天等你过来,然后一起去隔壁张学士家里。”

自此之后,冯恩案结束,张延龄案不死不活,朝廷就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

仇家满地走的秦德威也就低调起来,两点一线的跟着翰林张学士学习。

除了熟人之外,很多人还以为,秦德威捞出冯恩后已经离开了京城。

秦德威还有个低调原因就是避嫌,他知道张学士虽然扑街,但以后也经常参与考试工作。

关系太高调的话,万一撞上了自己参考,岂不是容易被旁人说嘴。

到了八月份,嘉靖皇帝第一个皇子诞生,普天同庆,连张延龄差点都被赦免。

老道士邵元节被嘉靖皇帝认为祈祷有功,加封为礼部尚书(虚衔),赐食一品禄。

然而百日都没到,十月份时,这位出生就享受万千荣光的大皇子夭折了。

作为穿越者,秦德威很想知道,嘉靖朝道教大神一代目邵元节是怎么跟皇帝解释的。

他只知道,十几年后,被立为皇太子的二皇子也薨了。

当时道教大神二代目陶仲文提出了一个“二龙不相见”的理论,在历史上极为有名。

只能说,神棍也是一代比一代强。

此后秦德威又听到个八卦,嘉靖皇帝为了泄愤,不但不放张延龄出狱,连涉嫌魇镇帝星的张鹤龄也被革除爵位,抄家并赶到南京去了。

从此张家彻底失势,但嘉靖皇帝不知道赌什么气,居然没有抄张延龄家。所以张延龄还是很有钱,就是只能在天牢里享受了。

以上大概就是朝廷下半年最大的事情了,只要秦德威不乱扇蝴蝶翅膀,历史的惯性还是很强。

这样晃晃悠悠的就到了年底,嘉靖十二年又快过去了。

手谈了一年、也没有人暖被窝的秦德威一点都不想念它。

按道理说,秦德威反正也是要回南方去,过年应该赶到聊城去,与后爹亲妈一起过。

但年底北方运河封冻,秦德威又不想在寒冬腊月的赶路,更别说还是较艰苦的陆路了。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留在京城,也不讲什么规矩和忌讳了,就与徐家姐弟一起过年。

但估计在过年期间,徐家姐弟也不能完全陪着秦德威。

随着徐妙璟年岁渐长,又得到当红太监的欣赏,据说已经预定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差事,亲戚们又开始走动了。

他们徐家是个大宗族,到了过年时少不了应酬。

今天腊月初八,秦德威与徐妙璇商量完过年的事情,正要趁着天还没黑正要回去时,被徐小弟在大门外面堵住了。

“姐夫啊,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徐妙璟很期待的说。

秦德威诧异的反问说:“还有什么事情?”

徐妙璟控诉道:“你说送一个婢女,答应了好几次,都说了一年了!”

秦德威有点为难的说:“那你想要什么样的?”

徐妙璟还能有什么要求,很羞涩的笑道:“嘿嘿嘿嘿,有相貌就行,最好白一点。”

秦德威更为难了,“可你姐姐也说过,相貌没用,必定要手脚勤快能做事的!”

徐妙璟气愤的说:“你还有没有点男人气概!你真送一个好看婢女进来,我姐姐还能退货不成?

再说你要想清楚,作为一个男人,你应该站在谁这边!”

秦德威只能答应下来:“我明天就去县衙找人牙子,寻摸一个合适的,你让你姐姐先收拾出个住处。”

这年头各行各业都有牙人,中介兼收交易税,去县衙一打听就知道。

秦德威找到一个牙人,说了自己要求,就是提出的条件有点苛刻。

所幸京师人多,穷人更多,就这样也足足过了三天,秦德威都以为没有希望了时,牙人才找到合适的。

秦德威看了后,表示满意,当场就签了文书交了契税,然后就带着人去了徐家。

徐妙璟开了门,秦德威报喜说:“婢女给你送来了!别说我答应了不作数!”

徐妙璟大喜,连忙看向秦德威身后,又疑惑的问:“人呢?”

秦德威指着身后的妇人说:“这不就是?你要好看的,我看这个还行。”

虽然这妇人三十几不到四十的年纪吧,但长相周正,也不黑,完全符合徐妙璟的要求。

徐妙璟:“……”

如果不是秦德威介绍,刚才他还以为这是婢女她妈!

徐妙璇听到声音也出来了,秦德威热情的迎上去说:“你平时做家事太辛苦了,过年来人连个端茶倒水的都没有,就给你送个婢女。

你说要手脚勤快的,这位李大娘应该还行,也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丈夫没了,也无儿无女没去处,请来家里帮佣。”

徐妙璟又看了李大娘,三四十的岁数还能叫婢女吗?

和美貌小婢女调情的梦想破灭了,徐小弟感觉自己的心,比十二月的寒风还要冷彻。

足足期待了一年的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让徐小弟整个春节期间都有点忧郁。

亲戚们看到后,都称赞说璟哥儿终于长大了,沉静了许多,大有乃父之风。

时间进入嘉靖十三年,秦德威就是十六岁了,身高还在长,已经快逼近徐妙璇了。

但徐妙璇已经十九岁了,放在这个时代,还不嫁人已经算很迟了。只是家中无父母,才比较省心。

秦德威知道徐妙璇在等什么,嘉靖十三年是乡试之年,是自己读书人生的又一个重要关口,甚至是最重要关口。

只有先中举,才能再来京师赴会试。

又过了二月二龙抬头,看着天气转暖,运河重新通畅,秦德威辞别徐家姐弟,拜别张学士,踏上了南下回家的路。

第三百七十四章 看不懂了

比起去年年初北上救人,这次南下就不用着急了,时间宽松很多。

大孝子秦德威一口气先赶到山东聊城,去找亲妈周氏和曾后爹盘桓一段时间。

此时周氏已经怀胎数月,到八月左右,秦德威大概就会多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或者妹妹。

说句心里话,秦德威还是比较享受在聊城的感觉。

因为在别的地方,他都是小字辈,唯独聊城却是可以横着走的衙内!

而且聊城也是个繁华的水陆交汇商埠大码头,从吃喝玩乐到夜生活都不缺。

比如那个潘小玉姑娘,弹琵琶水平就不错。

就是每晚必须回家睡觉,早晚拜见父母太麻烦了。

所以十天后秦德威以学业为由,继续南下,淮安府是他第二个逗留的地方。

王以旂王师叔就在这里,他以兵部右侍郎加右佥都御史总理河漕,衙署驻地就在淮安府。

秦德威拜见过王师叔,就去找吴承恩了。

正好也碰上到处游(溜)学(达)的李春芳李洞主,便又一起谈天说地、胡吃海塞的游玩数日。

吴承恩和李春芳其实都是对玄幻仙侠故事很有兴趣的人,秦德威随便扯了一通洪荒设定,又说孙悟空他师傅菩提老祖是准提道人之类的故事云云,把二人唬得一愣一愣又意犹未尽。

然后秦德威再次动身南下,一直过扬州瓜洲渡,进入长江水道。

不过秦德威并没有直接回南京城,而是在京口弃舟上岸,去了南京东边不到百里的句容。

说起这句容,秦德威印象里在后世是归镇江管的,但现在却属于应天府。

这么个夹在南京城与镇江之间的地方,却是南直隶提学御史和应天巡抚的驻节之地。

秦德威能按捺住对老情人暖被窝的渴望,不回南京先去句容,不为别的,专为拜访南直隶提学官何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