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16章

作者:随轻风去

当年李崆峒公下天牢时,你不是很嚣张吗!你想杀崆峒公未遂,只要我秦德威能出去,定要替前辈报仇!”

又来了!奋笔著述冯老爷痛苦的揉了揉额头,有熊孩子的环境实在影响码字啊!

张延龄哪还有心情和秦德威对线,他虽然骄狂跋扈,但又不是傻子,此时此刻还能看不出风向?

刚才王廷相这个刑部尚书,跟斜对面那位少年肆无忌惮的议论杀不杀自己、怎么杀自己、让谁杀自己这些话题!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王廷相眼里,自己已经是毫无威胁的死狗一条了!到底杀不杀自己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张延龄开始感到惊慌了,家破人亡生死攸关的时候,谁还有心思去对骂?

有经验的都知道,吵架对骂这种事,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只有单方面时很难持久。

故而秦德威也没意思了,天牢里又恢复了安静祥和。

嘉靖十二年的张延龄案比起冯恩案,关注面更加广泛。

比如说宫里的公公们,并不怎么关注冯恩案,从廷鞫现场戴太监的态度可以看出来,但几乎人人都在关注张延龄案。

第一,太监们都知道,张延龄案其实涉及到的张太后,跟大内密切相关。

第二,大太监们前阵子都清楚,张家是下一个“风口”,大家都在琢磨怎么抓住这个风口,尤其是以东厂毕公公最为积极。

可是张延龄案的引爆,却是因为一个百姓去刑部衙门告发,这让大太监们感到了格外诡异。

所以在这几天,宫里的各种私聊小聚会陡然增加了。

御马监掌印秦太监结束了御马监的工作,悠闲的沿着内右门夹道回乾清宫。

“秦公留步!”有人高声呼唤,秦太监回头看去,原来是内官监太监高忠。

前文介绍过,高忠虽然挂名为内官监太监,其实是负责宫里的工程,干的是类似于外朝工部的活。

高忠对秦太监问候了一声,然后才道:“关于修建两宫之事,还要请教秦公!去我那里小酌几杯?”

今年要启动的最大工程就是给太后修新宫殿,都知道这是皇上给亲妈蒋太后的孝心,但问题在于,宫里还有个张太后呢。

要修肯定是两个宫殿一起修,结果工程问题又变成政治问题了。

秦太监谦虚的笑了笑:“我对工程之事一窍不通,哪有本事指点你?”

“秦公莫要见外了!”高忠和秦太监也很熟,强拉着秦太监就走。

来到自家直房,高忠挥退了左右长随,然后对秦太监问道:“当初你指点说,两处太后宫殿怎么修,要看皇上对张家的态度。

现在皇上的态度已经明朗了,这宫殿如何设计,也该拿出来了,真的不能再等了。”

秦太监十分诧异的反问:“我万万没想到,你还真找我问修宫殿的事情?最近这几天,大家相聚时可不说这些。”

高忠:“……”

秦太监拍了拍高忠:“都是自家兄弟,就别装老实了吧。”

高忠没好气的说:“咱就是个给皇上修殿宇的,别的一概不管!”

秦太监以己度人,还是不敢相信:“真的只是说修宫殿的事情?”

高忠说:“你就说吧,这两座宫殿到底应该怎么修?我正琢磨着,要不要把昭圣太后的慈庆宫缩小一点?”

昭圣太后指的就是张太后,既然皇上不待见张家,那么是不是可以让张太后的宫殿规制,小于皇帝亲妈蒋太后?

秦太监果断摇了摇头:“不妥。”

高忠便又问道:“那就把圣母的慈宁宫与昭圣太后的慈庆宫修成一样?”

圣母指的就是嘉靖皇帝的亲生母亲蒋太后了,既然让蒋太后压过张太后不妥,那就修成一样得了。

秦太监还是果断摇了摇头:“不妥。”

高忠:“……”

这也不妥,那也不妥,怎么才能妥了?难道要让张太后的慈庆宫压过圣母的慈宁宫?

你秦福有几颗脑袋借给我啊,敢这么飘?

第三百五十八章 内外纷纷说张家(下)

给皇帝办事难,给多疑猜忌的嘉靖皇帝办事尤其难。

因为永远不知道,嘉靖皇帝会使用哪一种脑回路考虑问题,所以叫“喜怒难测”。

就拿给两位太后修宫殿来说,如果伯母张太后宫殿比亲妈蒋太后规格高,嘉靖皇帝肯定会觉得这是给自己上眼药,高忠的下场肯定是死。

如果蒋太后宫殿比张太后的规格高,那嘉靖皇帝也许会觉得,这是故意让外人挑理,说皇帝不懂事故意苛待张太后!

如果两边宫殿一样规格,嘉靖皇帝或许又会想,死太监竟敢不尊崇和凸显自己亲妈,还是该杀!

所以对工程太监高忠来说,什么张家不张家的,那对自己没卵用,宫殿怎么设计才是头等大事,直接关系到自己的脑袋!

秦太监问道:“自己人说实话,你认为皇宫住着舒适么?”

高忠就说了句大实话:“极度不舒适。”

皇宫看着高大上,其实住起来真的是各种不舒服,因为皇宫从一开始设计思路就没怎么考虑舒适性,一切都是从功能性出发的。

秦太监抬抬头:“那不就得了,我都提示到这个地步了,难道你还没想到什么吗?”

高忠无语,你提示什么了?

秦太监叹口气,难怪你高忠只是个修房子的,而咱是皇上的贴心人,这就是差距啊!

高忠吐槽说:“要不要给你磕个头,跪请秦公赐教?”

“那不用了!”秦太监就侃侃而谈:“首先,这两处宫殿,外在门面和大体规制要差不多,然后这个关键之处就在于里面细节了。

张太后慈庆宫那边,你就按照原有宫殿模板去修,怎么死板怎么来,没人味的那种,华丽空洞,你就想象金碧辉煌的庙宇吧。

但规制要高,用料要足,别人一看也说不出什么,也不能说皇上不重视张太后!

而圣母的慈宁宫,你就突出两个字:舒适!一切都要让圣母他老人家感到住的舒心舒服!

比如整一个小花园,小庙也修一个!树木花草这些你都栽种些,皇宫别的住处不许栽树,唯独圣母这里有!

至于房屋构造细节,以及种种陈设,在维持皇家体面的前提下,应该怎么尽量显得舒适温馨,这些你是专业的,都不用我教了吧?”

“妙啊!”高忠猛拍大腿,他怎么就想不到这个设计思路,又狂喜的说:“我现在真想给你磕头了!”

秦太监起身摆手,“不必了!我先走了,还要回乾清宫给皇爷问安。”

此时秦太监并不知道,他随口咧咧出的慈宁宫,四五百年后成为各种清宫戏曝光率最高的地方之一,老太后们确实喜欢住这里。

至于被秦太监设计成徒有其表的慈庆宫,后来真没有太后爱住那里,又是改成过太子东宫又是被拆除。

回到乾清宫,嘉靖皇帝已经用过晚膳,还没有去双修。

秦太监就借着机会日常觐见,看到皇上幼年时的大伴黄锦也在,正陪着皇上说话。

又偷眼瞥见皇上脸色难看,秦太监心里就有数了,说完今天的事情后,他就赶紧告退。

然而嘉靖皇帝却不放人,“秦福你说说!张孚敬方献夫为何胆敢负我!”

秦太监茫然无知:“二位先生怎么了?”

黄锦解读说:“皇爷下旨,要夺张延龄爵位和铁券,然而内阁拒不草诏,反而奏请皇爷收回旨意。”

秦太监叹口气,皇上对张家干的这叫人事吗?人人都可以杀张延龄,唯独皇上你不该杀他。

说难听点这叫过河拆桥,是很渣男的行为,外面大臣们肯定反对啊。

先不想这些了,皇上还等着回话。

如果二逼太监在此,作死奏对是:“也许是内阁先生们唯恐陛下威名受损,故而有所考虑。”

秦太监的普通奏对是:“张、方二先生必有私心,唯恐被世人责骂,故而推诿!”

嘉靖皇帝怒不可遏的又道:“该将张延龄送至诏狱拷问!”

并不是嘉靖皇帝对刑部不满,这次刑部判了张延龄死刑已经够意思了,也提出了执行方案。

内阁这边反对,也怪不到刑部,但嘉靖皇帝目前又不想撤换内阁大学士。

所以嘉靖皇帝就想绕开内阁,给张延龄找点别的罪名,覆盖掉铁券,为此便起了动用诏狱的念头。

就算你一个铁券抵掉了这起人命官司,那么再来一些厉害罪名,你还有多少铁券可用?

秦太监与黄锦暗暗对视一眼,然后黄锦轻轻笑了一声,也只有黄锦有资格在皇帝面前稍稍随意了。

嘉靖皇帝皱眉问道:“黄伴你笑什么?”

黄锦连忙收起笑脸,恭敬的奏道:“听皇上说到诏狱,奴婢就想起东厂毕云那里一件好笑的事情。

这个首告张延龄殴死父亲的孙某,原本是在毕云掌控之中的。毕云一直拿着孙家命案为把柄,想从张家敲诈钱财。

只是毕云与张家始终谈不拢,就一直拖着了。但是没想到,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孙某居然跑到文官衙门去告状了。

然后毕云现在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捞到,听说毕云这几日被当成了一个笑话。”

嘉靖皇帝还真不知道这些,闻言愕然片刻,然后骂道:“废物!”

说来也是巧了,恰好此时有禀报说毕云求见。对此嘉靖皇帝只说了三个字:“让他滚!”

“皇上息怒,此事应当有蹊跷。”秦太监连忙进奏说:“例如孙某如何逃出毕云掌控?

再说孙某本与毕云东厂合作,没必要再多此一举告状,但为何又去告建昌侯?其中疑点甚多。”

嘉靖皇帝本来就是多疑的人,闻言立刻也觉得不对劲。

正常情况下,皇帝遇到这种疑惑,都是下旨让东厂去查,但这次用东厂不合适。

嘉靖皇帝就顺手指着秦太监:“着你去查办张延龄案!人手你从御马监自行调用!”

秦太监没立即受命,反而又奏道:“论起外面事务,臣不如黄锦。”

嘉靖皇帝看了眼黄锦,“黄伴另有用处,你出宫办事后,就让黄锦在乾清宫管事。”

秦太监只能接旨,退出去筹备。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含糊的旨意,什么叫“查办”张延龄案?

张延龄已经明明白白被刑部定罪判了死刑,人也在刑部蹲大狱了,还查什么?办什么?

第三百五十九章 逆水行舟

秦太监回到自己直房,让左右随从都退下后,才稍稍放松下来,然后陷入了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