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99章

作者:随轻风去

唐顺之:“……”

看不起谁呢?堂堂嘉靖八年的会元,至于打你一个十五岁小儿?

说实话,这种被人挑战诗词的情况,秦德威近两年遇到的很少,也就聊城码头遇到李攀龙那回算一次了。

总是单方面强力输出,就缺少了反弹打脸的体验,秦德威也是苦恼很久了。

唐顺之气定神闲的说:“既然是踏青,就以春日为题好了,让你先来!”

秦德威有点犯嘀咕,唐顺之应该是个很有智慧的人,看他这么有底气的样子,莫非是有什么秘密武器?还是提前准备了什么大作?

不过秦德威决定给唐顺之一点面子,不要像上次对待王慎中那样太过于虐人。

不为别的,就怕一代枪王输急眼了打人,唐顺之跟别的文人不一样,可能真有武力的。

于是秦德威便随手发表了一首《水调歌头·与唐勋部春日感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然后秦德威就谨慎的后退两步,对唐顺之示意道:“该着阁下了。”

唐顺之眨了眨眼,干脆利落的对着秦德威拱拱手:“江南第一名不虚传,我技不如人,甘拜下风!”

秦德威:“???”

你唐顺之前面装了半天逼,铺垫了那么多,最后就这?

唐顺之又对着凉棚里众人做了个罗圈揖,无能狂怒道:

“气煞我也!不想我今日诗词败于秦德威之手,未能帮王遵岩挽回颜面,实在没脸留下,先告辞了!”

随即唐顺之对秦德威点点头,振振衣袖,从容的迈步离开了凉棚。

秦德威无语,他已经醒悟到什么了。

唐顺之就是想找个借口溜号,离开这场已经不纯粹的同年聚会,然后就拿自己当了这个借口!

在湖边,王拾遗正对着任瀚正又拉又劝,眼角又瞥见唐顺之往外走。

雾草!怎么走人的档次越来越高了?唐顺之可以嘉靖八才子中公认第二的人物,比任瀚还要高一个档次!

“荆川贤弟请留步!”王拾遗慌里慌张的扔下了任瀚,转身又去追唐顺之。

但不知为何,唐顺之脚步如飞,转了个弯闪进游人里就不见了。

一个也没追回来的王拾遗怒气冲冲,走回了凉棚,双目如电,盯住了秦德威。

虽然刚才他没在凉棚里,但有人出走必定跟秦德威有关!

秦德威万分无奈,无辜的说:“我想说,唐荆川他走人,真的不怪我。”

王拾遗沉着脸说:“若不是你的缘故,又能怪谁?”

秦德威抬手指向严世蕃:“都怪他!”

严世蕃:“……”

“本来尔等人多势众,在下手无缚鸡之力,已经心生畏惧要离去了。”秦德威解释说:“但这位严监生一心挑拨在下与你们乙丑科同年的关系,造成如此后果。”

王拾遗怀疑的看向严世蕃,莫非真有此事?难道这姓严的就是故意捣乱来的?

严世蕃一肚子气,但又不敢发,本来就不想呆着了,也开口道:“既然信不过在下,就此告辞!”

见严世蕃走人,秦德威也对王拾遗道:“多有打扰,也告辞了。”

“慢着!”王拾遗熟练的拦住了秦德威。

秦德威不知是第几次听到这两个字了,他真的不想留在这四面环敌之处,但怎么每次都有人不让他走?

第三百三十三章 都是你的错!

王希文,刑科给事中,清流里的清流,要职里的要职!

给事中的作用是什么?比如说嘉靖皇帝想杀冯恩冯老爷,那么法律程序主要有三道。

第一道,由刑部出具死罪判决,然后上奏。

第二道,由内阁拟旨,同意处死,然后批红。内阁不同意可以执奏,拒不草诏。

第三道,诏旨由刑科给事中审核后下发给刑部,并监督执行。刑科给事中认为诏旨不妥当的话,可以封驳诏书。

不经六科给事中签发的诏书,被视为乱命,所以给事中虽然品级很低,但极其尊贵。

夏师傅当初从吏科给事中一年半就升到了礼部尚书,就没人对此说三道四。

所以这次嘉靖八年乙丑科同年聚会,由王希文牵头组织并主持,是非常合适的。

作为组织者,总要多带几个人使唤,所以王拾遗大手一挥,就站出了四条汉子,将秦德威堵在了凉棚里,出不去了。

王拾遗在角落里,语气不明的低声对秦德威说:“你能不能表现出死赖着不走的样子?”

“什么?”秦德威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王拾遗又重复了一遍:“请你表现出死活不肯走,一定要赖在这里的样子。正好有空桌了,你就坐在那里。”

秦德威莫名其妙:“在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王拾遗也不废话,直接开出了交换条件“本官刑科王希文,若你现在按我吩咐去做,万一有处死冯恩的诏旨发到刑科,我一定会将诏旨封驳,说到做到。”

秦德威:“……”

虽然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就当给冯老爷买个保险好了。

不就是冒着挨打的风险,在凉棚里坐坐吗?

秦德威又确定了一下:“咱们这是君子之会吧?”

王拾遗淡淡的说:“你放心,本官身为刑科给事中,知法懂法的,犯法罪加一等。”

秦德威迅速进入状态,哈哈大笑了几声,高声道:“这里怎么就是你王拾遗的地方了?

难道你们将此地买下了不成?我秦德威偏要坐在这里!”

随后秦德威大步走到空桌那里,坐下就不肯起来了。

王拾遗也拂袖大怒道:“那就随你!他日不要后悔!”

然后王拾遗就不管秦德威了,嘉靖八年乙丑科同年聚会继续。

在大明朝,同年是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就算分属不同阵营,只要不结下私人死仇,也可以坐下来谈笑风生的。甚至也可以说点出格的话,不足为奇。

这时候,嘉靖八才子还剩下两个人,一个陈束陈后冈,一个熊过熊南沙,王拾遗主要就与这两人说着话。

只听王希文对二人说:“老座主希望你们都去认门,只要你们肯去,老座主必将全力支持你们入翰林。”

听到这话的人都知道,所说的老座主必定就是嘉靖八年主考官霍韬了,只是很多考生不愿意认这个座师。

但是……

秦德威目瞪口呆的看着王拾遗,自己还坐在旁边呢,你王拾遗这样说话合适吗?

他秦德威和霍韬那点仇怨,在座谁不知道?他秦德威是谁的人,你王拾遗还能不清楚?

你王拾遗就这样大大咧咧的当着他秦德威的面,帮着霍韬拉拢人?

陈束和熊过两人也不可思议,这旁边还有个不怀好意的“外人”,你王同年如此没有顾忌的吗?

王希文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你们的顾忌我也明白,可无论如何,哪有考生不认恩师的道理?

你们去拜拜恩师,谁又能强行说你们错?有的时候,是你们想得太多了。”

陈束婉拒道:“不是我们想得太多,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便只能背道而行。”

秦德威也不用偷听,就这样光明正大的听着他们的对话。

他此时感觉王拾遗是个逗逼,自己还在旁边坐着看呢,就算陈束、熊过二人真有投靠霍韬的心思,也不敢答应啊。

谈到最后,王希文与陈束大吵了一架,顿时反目成仇。

秦德威被吵得头疼,有心想劝劝架,但再一想自己也没什么立场,就作罢了。

最终这次聚会只能草草散了,秦德威站起来,活动了几下腿脚。

然后对着王希文说:“若无他事,在下也要走了!”

王拾遗突然并指如戟,指着秦德威喝道:“今日事情不成,都是你的错!”

秦德威:“???”

王拾遗直接甩锅说:“若非你撞见我们聚会,蓄意捣乱,又百般耍赖不肯离去,我怎么会劝诱失败!”

秦德威:“……”

雾草啊!他忽然懂了,为什么王拾遗提出交换条件,让自己装作“耍赖”留在现场。

原来这都是官僚最擅长的那种形式主义,就是为了摆出一个自己在场的样子……

这跟唐顺之觉察到,聚会目的不纯,拿自己当借口走人一个道理。

王拾遗大概是奉了霍韬指示,来拉拢嘉靖八才子的,但他心里也清楚,事情不太可能办成。

可是霍韬性格又十分刚愎,王希文怕被霍韬怪罪惩罚,所以需要一个失败借口。

于是自己就成了王拾遗的背锅侠,就是因为自己一直在场,所以才会彻底失败!

相信一提到自己,就足够拉走霍韬所有仇恨,然后王拾遗就可以逃过责难了!

别的不敢说,拉仇恨这方面秦德威有这个信心。

想明白了因果后,秦德威忍不住就指点说:“王大人,你这个构思并不完善,情节生硬,还存在漏洞,未必能让霍侍郎满意。”

嗯?王拾遗不耻下问的说:“还有什么问题?”

秦德威补充道:“你可以再加一个严世蕃,同时加赵文华也行。就说这两人乃是卧底,故意引来了我,并配合我坏事。

如果还是不信,就说严世蕃父亲严嵩是江西人!”

王拾遗大喜道:“阁下真乃妙人!算我欠你一个人情!”

秦德威谦逊道:“哪里哪里,大家都是替上峰办事的人,都会遇到身不由己的为难时候。

上头争斗是上头的事情,与我们私下里无关,能帮就互相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