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70章

作者:随轻风去

等别人走完,王廷相脸色一正,感慨道:“没想到,你竟然会为了冯恩来京师。”

秦德威疑惑的问道:“在下尚未说明来意,老大人为何如此肯定?”

王廷相答道:“你在路上为了保护冯恩家人,都把秦太监的家人打了,还能不知道你干什么来的?”

秦德威很意外,事情这么快就传到王廷相这里了?再细想想也就不奇怪了。

都察院是干什么的,是专门风闻言事的地方,如果消息都不灵通,喝汤都喝不上热乎的,那还风闻个什么啊。

“其实,我也被权阉家人打了。”秦德威不知如何对答,就先卖个惨吧。

对秦德威知之甚深的王廷相用“呵呵”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然后点头道:“尔小小年纪,就能秉承正义不畏权阉,有吾当年之风范啊。”

秦德威无语,前半句表扬的好好的,怎么最后一句就变了味了。

王廷相点完头,又摇了摇头:“就是现在太监不太行,太弱了。想当年,刘瑾号称立皇帝,那气焰何等熏天。吾辈正人与刘瑾殊死搏斗……”

老年人都这样,喜欢怀旧,秦德威是来拜码头的,只能耐心听着。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了王廷相讲他出任陕西巡按时,查抄刘瑾老家的光辉历史,这应该就是结尾了。

终于趁着王廷相喝茶的工夫,秦德威赶紧问道:“冯大人现状如何?”

王廷相就介绍情况说:“去年下了诏狱时,被锦衣卫拷打过,听说受了不少罪,但他死扛到底,什么也不肯招供。在前几日,已经从诏狱移交到刑部大狱了。”

说到这里,王廷相抬手指了个方向:“刑部就在旁边。现在境况应该好多了,在刑部大狱里,他吃不了多大苦头。”

秦德威便又继续问道:“在下可否去探望?”

王廷相答道:“冯恩毕竟是钦犯,外人公然探望当然不行。”

秦德威恳求道:“烦请老大人想想办法。”

王廷相叹口气道:“还好如今是在刑部,都是文官衙门。或许可以安排机会偷偷探视,待老夫想想怎么做,有了眉目再告诉你。”

能说到这个份上,秦德威已经很知足了,也只能先将王廷相这份心意记下。

这时候,长随拿个帖子站在花厅外面说:“老爷!今晚有个文会,邀请老爷参加!”

王廷相作为前七子组合里,在朝中硕果仅存的人,这样谈文论艺的场合,邀请他再正常不过了。

但王廷相却很厌烦的说:“不去!”

这让秦德威很是奇怪,王大中丞您作为文学大佬,听到文会为什么如此厌烦?这种场合应该是您作为文坛大前辈装逼的时候啊?还有文人厌烦装逼的?

那长随又提醒了句:“这次王慎中也去!”

于是王廷相更不想去了,秦德威忍不住就问:“这是为何?”

王廷相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想了半天,就说:“老夫看王慎中,就好比南京顾东桥看你,明白否?”

秦德威秒懂,水平不到家的老前辈被更天才的后辈屡屡吊打了呗……

不过打量着面前的秦德威,王廷相突然又改了主意,似乎有个计策叫驱虎吞狼啊!

第二百八十六章 帮老夫出这口气!

其实听到王慎中这个名字时,秦德威大概就能猜到点脉络了,好歹在大明文学史上,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

在大明文坛著名的前七子和后七子两大组合之间,有个文坛小组合叫嘉靖八才子,王慎中就是嘉靖八才子之首。

这八人全都是嘉靖五年或者嘉靖八年的进士,近几年同在京师为官,岁数也都在二十几到三十左右,互相唱酬,逐渐就在文坛抱团出道了。

当今文坛局势是这样的,老一代复古七才子组合(前七子)逐渐过世凋零。组合之首李梦阳三年前去世,文艺水平高的何景明去世更早,战斗力最强的康海在陕西老家养老研究戏曲,据说这是秦腔创始人。

所以这个老一代天团中,只有文艺水平最低的王廷相还在朝中晃荡了,他文学不太行但是做官行。

而后面的后七子组合,前文也介绍过了,组合之首李攀龙还在被秦德威毒打,王世贞正乳臭未干。

也就是说,在嘉靖十年到二十年左右的这个时间段,是前后七子两大天团中间的空白期,于是就有嘉靖八才子组合出现了。

既然新组合出道,最快的出名途径就是DISS老组合了。

前七子组合的文学主张是复古,所以提出“文必秦汉”,嘉靖八才子的文学主张就是反复古,自称文章“唐宋派”。至于诗词,大家都是渣渣,谁也别说谁了。

于是王廷相作为老辈天团唯一硕果仅存的成员,自然而然成了靶子人物。

关键是王廷相本身文学实力也不行,当初能进七才子组合全靠混的,名气大于实力的那种,所以在京师文坛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而王慎中就是嘉靖八才子之首,还是个超级愤青。对了,各路网文里经常出现的,大明嘉靖朝第一工具人唐顺之是嘉靖八才子里的老二。

想想王慎中的愤青性格,再看看王廷相的反应,秦德威很容易就能脑补出这里面的内幕,还真就是自己对顾老盟主的翻版。

“这个王慎中,是京师文坛近几年的后起之秀。”左都御史王廷相和蔼可亲的对秦德威说:“晚上你随我一同前去,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你们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京师,难得能遇上。”

一般情况下,王大中丞这种表现叫提携后辈。你一个外地人来到首都,带你混混京圈,不是提携是什么?

见王廷相不直接说明白,秦德威就叹口气说:“在下这次进京,只是为了救出冯大人而来,无心他顾!”

我是来救人的,不是来装逼的!

再说了,未来文坛盟主李攀龙都见识过了,对别人也没有多大爽感了,王慎中还差点意思!

王廷相哪肯放过秦德威这么好用的工具人,在京师,除了在隔壁蹲天牢的某人,没人比自己更清楚秦德威的威力!

“老夫想说的是,你怎么对待顾东桥的,就怎么对待王慎中,一定要杀一杀他的气势!”

秦德威无语,你王大中丞只靠政坛地位就足以史书留名,非要在文坛打打杀杀的干什么。

王廷相很悲壮的说:“当年复古七才子的威名,如今只有老夫来守护了!名誉绝对不能坠落在老夫手里,任由晚辈人物践踏!”

秦德威又暗暗吐槽,你王大中丞老老实实做官不好吗,你还需要文坛地位吗?

如果穿越后直接给他秦德威一个左都御史,他秦德威才懒得混文坛刷脸面。

王廷相扼腕而叹道:“文章千古事,官位又有什么用?老夫对官位没兴趣!老夫生平最后悔的就是官越做越大,导致没有时间研磨学问啊。”

秦德威差点跪了,大家都是自己人,别这样!

最后王廷相又说:“所以就拜托你了,也不必再说别的了,老夫挑明了,就是请你帮老夫出一口气,帮老夫找回这个脸面!”

话说到这个份上,才算是有诚意啊,秦德威只能离席作揖道:“敢不从命!在下尽力而为吧!”

其实文学这个流派那个流派的,秦德威根本不在意,但王廷相请自己帮忙出气找回场子,这个理由就足够了。

而且秦德威很明白,不只是出气,还是用实力撑腰和力挺。既然王廷相这么在意文坛地位,那自己就帮个忙好了。

不知为什么,秦德威想起了南京的顾老头,想必顾老头这三年来,一直也渴望着身边有个能打的力挺吧?

文会时间是晚上,这会儿才是中午,秦德威先陪着王廷相吃了午饭。

然后王廷相就让自己的长随陪着秦德威说话,而他作为左都御史,下午还有点公务。

秦德威和长随坐在门厅里,一边喝茶一边闲聊,秦德威就仔细问了问王慎中和王廷相的事情。

那长随愤愤不平的说:“因为我家老爷在复古七才子之列,诗词文章屡屡被这帮小儿辈品评贬低!简直岂有此理,还有没有尊卑上下了!”

秦德威还是有点不敢相信,那王慎中这么刚猛?连左都御史的面子都不给?

那长随又说:“何止我家老爷,连内阁张首辅和礼部夏尚书,他都顶撞过!

前年张首辅想提拔他入翰林院,他直接拒了,说宁失馆阁、不敢失身。去年他调任礼部主客司,到任后就当众怼了夏尚书,搞得夏尚书下不了台。”

秦德威无语,他知道王慎中是个愤青,没想到愤青到这种地步。

你一个才二十几岁的中层官员,虽然前途无量,但你同时羞辱现首辅和未来首辅……他秦德威在南京也以狂傲孤高出名,但比王慎中真自愧不如。

难怪在印象里,嘉靖八才子最后下场大都是年纪轻轻便罢官回乡,闲居很多年的样子。

其实王慎中也是运气好,在严嵩崛起之前这样装逼,还不至于出人命。

在大明文人传统里,当愤青也是一种时尚,历代皆有的,甚至会被舆论赞赏。老一代复古七才子之首的李梦阳,当年同样是个大愤青。

等严嵩崛起后,王慎中早已经被夏言赶回家教书到死了。他要是晚生十几年,在严嵩掌权的时代当这种愤青,只怕活不过三年。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开始入活了

在位于西城的三法司工作,有个好处是距离活动地点近。

其时大部分大臣都居住在西城,连带官宦子弟时常活动范围自然也是以西城为主。

当初让风流人物们唯一不爽的是,教坊司各胡同却设在东城,与西城隔着一座皇城。后来教坊司便顺应人心,在西城开了西院……

临近傍晚,王廷相换了便服,带着秦德威前往文会地点。在路上,王廷相对秦德威问道:“准备好了否?如果觉得仓促,可以推迟数日。”

秦德威像是临考前的大学霸一样轻松淡定:“何须准备!”

还能怎么办,全力以赴吧,想保住冯老爷的小命,少不得王廷相大中丞卖力气。

走了一会儿,文会地点就到了,是西城一处著名酒楼,也叫太白楼。

这跟南京太白楼不是一回事,在全大明,叫太白楼的酒楼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站在楼前,秦德威失望的叹了口气,王廷相又疑惑的问道:“你叹什么气?”

秦德威兴趣缺缺的答道:“还以为能见识见识燕地佳丽,结果居然是来酒楼,北地风气如此保守吗?”

王廷相拍了秦德威一巴掌道:“你是不是忘了,老夫是左都御史!第一号风宪官!”

能有资格邀请王廷相的,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主持今晚文会的乃是礼部右侍郎顾鼎臣,弘治十八年的状元。

而且顾大人青词写得好,以后也会入阁,成为青词宰相之一,正好和夏师傅搭班子。但史书评价是:因为夏师傅太强势,所以顾阁老无所作为,但充位而已。

这是个文化圈沙龙,来的都是有文名的,大家也不用遵守官场礼节,随性得很。

秦德威就像个来长见识的晚辈人物,跟着王廷相上了二楼,坐在了王廷相侧后。

此时席中有个二十四五的精神小伙,相当意气风发,正滔滔不绝的发表议论:“世人卑宋而尊班固、司马迁,不知善学马者莫如欧阳修,善学班者莫如曾巩!”

看到王廷相进来,精神小伙话头一转,“窃以为,复古之要害,在于病于法之难入,困于义之难精!

风气所促,竟至于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正所谓,拟古不化也!”

这就是矛头直指复古派了,王廷相原来也亲自上阵过几次,但打不过,不过今天带了人来。

他瞥向身边,却见秦德威居然听的入神,还频频点头……

王廷相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声,将秦德威惊醒过来。

雾草!秦德威擦了擦汗,好险好险,差点犯了路线错误。其实这位精神小伙说的有点道理,但再大的道理也比不过立场啊。

其实文学流派这东西,就像华山剑派的剑宗气宗,哪有绝对正确的。归根结底,还是看谁作品厉害,或者谁嗓门大也行。

王廷相对秦德威低声道:“这就是王慎中,不管你今天用什么办法,也要将他气势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