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168章

作者:随轻风去

寇天与在官场也混了很多年了,从六部到地方都呆过,简直不知说什么好,你霍侍郎至于吗?你这种狮子搏兔的做法,值得吗?

但看着霍侍郎阴沉得脸色,寇知府并不敢问出来……

霍侍郎还在加码:“令兄现在只是闲散侍郎吧?我可以尽力举荐他外放巡抚!”

可曾知县也是夏言举荐来的人啊!寇知府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而且他也很明白,霍侍郎把姿态放低到这个地步,条件开到如此程度,如果自己不答应,那就是等于是得罪!

老子踏马的就只想当个太平知府,怎么就被逼着选边了?寇知府用最后的理智,使出拖字诀,咬牙道:“请少冢宰给下官一天时间考虑!”

霍侍郎脸色阴晴不定,半天后才点头道:“可!”

送走霍侍郎,寇知府无奈的揉了揉额头。

自己就是觉得这几年朝堂博弈太凶险了,才从刑部外调到地方当知府,只求一个平稳,没想到还是逃不出去!

这时候寇公子进来了,霍侍郎跑过来找父亲实在太震动了,他很好奇。

听了霍侍郎的来意,寇公子倒是有点想法:“父亲拖延也不算错,但县衙那边秦德威也不是好相与的。

所以父亲不妨对县衙那边悄悄放风,看看县衙那边今天什么反应,然后明日再做最后决议。”

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情戏

与霍侍郎不同,虽然秦德威很疲惫,但他睡的很扎实,一觉醒来也是神清气爽。

昨晚闹出了那么大动静,醒来第一件事当然是进行后续影响评估了!就好像任何上映的片子,都会进行口碑收集。

秦德威在聊城县衙里转了几圈——不必担心会迷路,天下所有县衙格局都是差不多的,然后随机抽人进行调查。

“你!就是你!”秦德威站在甬道上,拦住了一名偶然路过的小吏,然后问道:“县中人物对昨晚之事是如何看待的?”

小吏机智的反问道:“莫非公子是想问,县中人物对公子你是如何看待的?”

秦德威点了点头,强调说:“说点实话!不要糊弄我!”

小吏只能如实答道:“差役们都对公子大加称赞,说公子乃是小孟德!”

秦德威:“……”

小孟德是什么鬼?

小吏解释了几句:“这些无知之徒,也就只听说几本三国水浒故事,那三国里有个曹孟德,打死过宦官的叔父。

然后又见昨晚公子你不畏权阉之弟,悍然进行殴打惩戒,便就胡乱比拟称呼了!”

秦德威愤愤不平,历史上硬刚宦官的人多了去,怎么这些不学无术的人只知道曹孟德?

然后又出门去了崇武驿,安抚冯老爷的母亲和儿子去。毕竟昨晚动静太大,又让冯老爷的儿子出来挨了几下,该有的礼节还是要尽到。

冯恩的母亲吴氏这边没多大问题,她可不是普通的家庭妇女,非常深明事理。当年冯恩也是幼年丧父,是吴氏将冯恩一手拉扯大的,并维持住了家业。

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因为秦德威一点苦肉计小把戏而产生怨意,更何况这个把戏也是有利于冯家的。

冯恩的长子冯行可今年才十二岁,与秦德威刚穿越过来的时候一个岁数,但站在冯行可面前,秦德威总觉得自己像个叔叔。

老了老了,果然操心太多的人,心理年龄就容易变老啊,秦德威暗暗唏嘘。

一个正常的十二岁的小少年,当然不能完全理解昨晚挨打的意义,心里头还委屈着。

对此秦德威也只能尽力教导了,不教导也不行啊,到了京城形势更复杂,冯行可又可能是主角,必须要让他理解。

秦德威摸着冯行可的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现在就是哀兵,孤儿寡母的……”

冯行可立刻对秦德威怒目而视,什么叫孤儿?

“哦哦,口误,失言了!”秦德威连忙改口:“幼儿寡母的,卖卖惨给别人看,有助于博取同情分,这个自己人心里明白就行,不要说出来。”

冯行可有点不理解的说:“卖惨就要挨打?”

秦德威耐心解释说:“三十六计你听过没有?这叫苦肉计,再说我提前告诉你了,挨打的一瞬间,主动往后面倒,能化解对方很大一部分的力气。”

冯行可还是没明白:“这真的有好处?”

“那当然了!”秦德威非常肯定的说:“这会引起所有人对你们的关注,以及对冯家的同情,人心向背也是一种资源。”

然后秦德威又从另一个角度问道:“说起来,昨晚你参与演出,啊不,参与斗争的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

冯行可有点担忧的反问道:“到了京城后,也会这样挨打吗?”

秦德威非常肯定的说:“京城的人都懂事,没人想打你,你又不是我这样的人!但是……”

冯行可悄悄松了口气,能不挨打当然最好了!没人想挨打!苦肉计再好,那自己也要遭罪啊。

可怜的小少年经验不足,不明白“但是”两个字的丰富内涵,更不明白“但是”后面才是最可怕的东西。

“但是到了京城,对你还会有更严重的考验。”秦德威紧锁双眉,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冯行可天真的问:“还有什么?”

秦德威犹豫再三,又摸了摸冯行可的头,“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放血,然后写血书,你会写字吧?”

冯行可:“……”

秦德威又说:“我再举个例子,把你绑起来,连续几天跪在大庭广众下。”

冯行可想起了父亲给家里面写信,曾经对秦先生点评道:此人宛如鬼神,时常直触人之魂灵。

秦先生简直太可怕啦,冯行可下意识往后缩了缩,仿佛要躲开魔爪:“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比如讲讲道理的。”

“唉!”秦德威叹口气:“我也不想如此不讲道理,但这都要怪你爹不听我的话,太能惹事啊!

他已经是挂在帝心的人物了,任何讲理的法子都没用,只能竭尽煽情卖惨之能事了。”

剧本大纲都规划好了,不管是动作片冒险片剧情片犯罪片的路子都行不通的,只能制作家庭苦情片了,希望有个大团圆结局吧。

秦德威对冯行可鼓励说:“你一定要撑起来啊,你爹总是不听我的话,你不能跟你爹学。”

教导完冯行可,秦德威又准备回县衙。但他看到冯家人住处对面院落大门紧闭,疑惑的想道,霍侍郎这是干什么去了?

答案没让他等待多久,回到县衙官舍,就见府衙寇公子正在等候。

秦德威奇道:“昨日我可以是将吏部霍侍郎得罪到死了,阁下居然还敢来见我?不怕给令尊招灾惹祸吗!”

寇公子敷衍着说:“为的就是霍侍郎之事而来的!你与霍侍郎是不是有什么误会?需要家父做个中间人否?”

“没误会,不需要。”秦德威言简意赅的回应说。

然后寇公子也懒得明面文章了,直接说:“那么在下便要转告你,霍侍郎今日找到家父,拿出了好大的诚意。”

“哦。“秦德威点点头,平平淡淡的表示知道了。

寇公子说出情况后,就注意观察秦德威表情,结果居然一点变化也没有。

寇公子又询问道:“你莫非有反制之策?”

秦德威很干脆的否认了:“没有!”

所谓苦情戏,就是要主角一直被欺负,一直好惨的,一直逆来顺受,这样才能催人泪下!

要反击?那就不是苦情戏了。

寇公子发现自己这趟算是白来了,什么有用信息也没打听到。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千万别在府衙挂掉!

又到次日,寇知府板着脸,坐在府衙官舍的前堂里。他到现在仍然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个决心实在太难下定了。

他多么希望霍侍郎今天不要来,但他也知道,这是奢望,霍侍郎今天肯定会亲自逼着自己二选一。

为什么人在官场混,总踏马的要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自己都已经从朝廷核心部院跑到东昌府来了,还是能遇到这样的事!

寇公子陪着父亲坐在堂上,虽然他平常没事儿总爱给父亲出个谋划个策,但今天却宛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因为他也知道,这个决定只能由父亲来做,他替代不了。

昨天秦德威的反应实在太奇怪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反应,就像是躺平等死了一样,但这并不符合他对秦德威的了解和认知!

以秦德威的机智,难道想不到招惹霍侍郎的后果吗?难道一点准备都没有吗?

在府衙官舍极其不情不愿的气氛里,霍侍郎还是来了,他今天的气势比昨天更加逼人。

如果说昨天只能算咄咄逼人的话,今天简直就是要择人而噬了,仿佛谁敢拦在前面,就撕碎谁!

“寇大人你考虑好了否?”霍侍郎完全没有任何寒暄客套,直接就问道。

寇知府很想告诉霍侍郎说“没有”,但他不敢这样说,可确实又不知如何是好,暂时只能沉默以对。

霍侍郎便又非常强势的开口道:“不管曾铣背后是谁,但他在这里就只是个知县,而本官这吏部侍郎已经自站在你面前,你还需要犹豫什么?

我没有时间在你这里等太久,现在请你马上给我一个答复!如果你不肯答应,那我就立刻离开,前往济南!

另外告诉你,我昨日已经写信给济南了,你东昌府意欲不从吗!”

寇知府只觉得仿佛有一双大手勒住了自己的脖颈,让自己呼吸凝滞,喘不过气来。

要不,就从了吧?

突然有个差役跪在门外,对寇知府禀报说:“聊城曾知县家儿子今日重新启程北上,已经坐船离去了!他传话说感谢公子盛情招待,还给公子写了封辞别书信!”

然后就将一封书信呈送到寇公子手里。

这个消息打断了霍侍郎对寇知府的步步紧逼,大家都暂时缓了缓,消化这个信息。

秦德威这算是被吓得跑路了?但跑得了儿子跑不了爹,你爹曾知县还留在这里呢!

你秦德威惹出了事情,拍拍屁股就走了,然后只留下你爹承受怒火?这操作可太孝顺了!

就连霍侍郎本人,也被这个消息搞得稍微愣了愣,让寇知府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寇知府反正就是想拖延,正要开口问问儿子,信里都写了什么时,突然又见门子快步走到屋门外。

并禀报道:“聊城县那边有紧急行文到府衙!文书先生说,请老爷务必阅览!”

一切可以拖延时间的事情,都能获得寇知府的欢迎!他立刻摆出勤政架势,吩咐道:“速速拿给我来看!”

寇知府慢吞吞的打开文书,细细看去,原来是曾知县亲自写的文书,只见上面写道:

“下官不堪侍郎霍韬及权阉联手凌辱,又无力伸张正义,无能讨还公道,自感无颜继续报效朝廷,欲上奏请辞,乞朝廷放归林泉。

自今日起,下官于县衙官舍闭门不出,静待新任知县到达。在此之前,恳请府衙另派一员,暂时署理县衙事务,勿要使县中事务荒废。”

雾草!寇知府惊住了,这曾知县的反应竟然是直接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