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558章

作者:误道者

而这些部族之中几乎都有预言和传说有一个存在正在苏醒过来,这使他不由想到了那个沉睡中的巨人。

不过这是一片未知地陆,内里广大无比,威胁可不止这么一点,特别是他的那位老师当初在这里走动,此间似隐隐牵扯到什么,故是绝然不能大意。

他思索过后,道:“墨道修且把图卷先收起来吧。”

墨功见他未有立刻下决定,略微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将这副图卷也是卷起收入袖中。

张御这时目光一注,霎时以心光又重新聚合出三幅图卷,他将之挪至项淳处,道:“我已是在上面了写了批语,项师兄可把这些图卷交给府洲,待新任洲牧到任之后,让他也看一下。”

项淳连忙接过,道:“属下遵命。”

墨功打一个稽首,道:“张守正既然已是看过了,那什么时候定下方略,什么时候再来唤晚辈便可。”

张御点首道:“有劳了。”

墨功再是一礼,就带着弟子退了出去。

张御待他走后,就令项淳寻了玄府如今主要在此的修道人过来,详细问询了一下如今都护府玄府的内外具体情况。

在一番了解过后,他言道:“玄廷不久之后就会派遣一批同道到此,其中也是包括新任玄正。”

他看向项淳,道:“项师兄,在诸多同道未曾到来之前,这几日我会去往内陆巡视一番。府中事宜一切照旧,先由你来主理此间事务。”又对在场诸修道:“待外来同道到来后,我会再斟酌安排各位职司。”

项淳恭声道:“是,玄首。”在场诸修也是躬身一揖。

张御交代过后,便就站了起来,而后身躯之外清光一放,众人只觉眼前骤然明灭了一下,堂中就已是不见了他的身影。

……

……

第一百章 新雨泽旧陆

李青禾听到那中年男子说要自己把小苗带走,神情认真了一点,问道:“阿叔,怎么了?可是有人欺负你们?”

须人虽然对天夏人很是恭顺,可作为一个维持古旧传统的部族,内部自然也不会都是一片平和的。

中年男子摇了摇头,道:“倒不是,我们须人,族中出了一个似你这般有主家的,又哪会遭人欺负?只是小苗这孩子,这些时日里总能看见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这两天出门我都让她带着一只猫,这般她就能安心下来,看不到那些东西了。”

李青禾心中一动,他在张御身边可是见识过很多,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试着问道:“小苗她莫不是觉醒了祖先的血脉?”

须人早年作为一个在荒原之中生存的土著部落,能够一直繁衍不绝,自然也是拥有自己的神裔和祭祀的,而且须人部落人数一直稀少,故是觉醒血脉的事情也不少见。

中年男子闷声道:“觉醒了又有什么用?能做什么?以后去当长老么?可当了长老就把一辈子都在埋在村子里了,我这个当爹可不忍心看到她这样。”

李青禾不觉点头,在没有遇到天夏人之前,须人只能在荒原之上艰苦求存,唯一上进之路,就是成为族中的长老,往后就无需自己劳作,一直受族人供奉便好。

可现在却是不同了,因为东庭都护府这几年开始致力改善民生,对于依附种族须人自然也很照顾,不但拨给了他们大片土地,还教给了他们更加先进的耕种牧养的技艺,现在哪怕只是普通的族人,靠着种田狩猎也能满足一般的生存所需。

且有着天夏律法的束缚,族老们也无法对一般的族人做什么太过分的举动,故是以往的一些规矩,现在是越来越不适用了,当然,奉从天夏人为主这一点倒没有变过。

这一方面是须人最根深蒂固的传统,另一方是他们很清楚,若是自己也成为天夏人了,那么天夏人不见得再会如以前那般信任他们了。

中年男子道:“这些年村里有不少年轻人不愿遵从老旧的规矩,偷偷跑去城中或是天夏本土谋生了,他们过得也很好,还时不时寄些东西回来。”

他期待的看着李青禾,“阿禾,要是你有办法,带着小苗离开这里,她什么活都会干,只要有她一口饭吃就行啊。”

李青禾赶忙道:“阿叔别这么说,我是你养活大的,我们是一家人,小苗也是我妹妹,我走之前,会想办法带她离开的。”

中年男子喜道:“好啊,有你这句话就行。我让小苗备些好菜,中午我们师侄一起喝两杯。”

李青禾道:“阿叔不急,我这次回来带了不少东西。”说着,他从张御赠给的自己星袋出来取出来一些大包小包的东西,并道:“这是从本土采买来的,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那里有的是,阿叔都留着好了。”

中年男子饶有兴趣看着他拿出来的一件件东西,这时看见一只匣子,打开看了看,却见当中是一块宝石,拿起问道:“阿禾,这是什么?”

李青禾道:“这是神袍,本来是准备带给小苗的,不过看来她现在是不能用了。不过……我回头再问问先生吧。”

中年男子当然知道什么是神袍,以往天夏神尉军可是对抗异神的主力,惊道:“你都能买的起神袍了?”

李青禾谦虚道:“都是先生恩许。”

中年男子感叹道:“你跟了一个好主家啊。”

李青禾点头道:“是的,先生很好,我很庆幸跟了先生。”

“那就好啊。”中年男子感叹一声,他想了想,道:“阿禾你难得回来,住几天再走吧?”

李青禾道:“我本来也是准备住一段日子再回去的。”

中年男子喜道:“若是如此,那是最好了。这几天我带你去村里转一转,”他情绪很高涨,“我让长老他们也看看,阿禾你已然今非昔比了。”

李青禾不禁一笑,看来村子里变化真的很大,以前字都不识的阿叔,现在也会用天夏的雅词了,他点头道:“好的,阿叔。”

安山之上,孤独而峻拔的神女峰屹立在那里,这座山峰自古老年月以来都是土著膜拜的所在,不过自被用做为东庭的烽火台后,又被赋予了另一层意义。

尤其在当年点燃烽火之后,经常会有人来此观瞻,还有见到那通天烽火光芒的土著,也过到山脚下祭拜。

有鉴于此,东庭都护府及玄府将此划为重地,不得玄府允许,不得靠近此地,任何造物及修士道人也不许去往峰顶,或从此上飞跃而过,故是这数年之中,这里又再一次冷寂下来。

而在此时,一道宏大清光从空而落,霎时照亮了整个峰顶,随着光芒散开,张御自里走了出来。

他此刻回望了一眼下方壮阔的地陆,当年的他便是在此第一次驾驭心光飞遁纵空,感觉之中,犹如昨日。

就在这时,矗立在山巅之上女神雕像一闪,雅秋女神的虚影自里走了出来,她以天夏礼节恭敬一礼,道:“雅秋拜见张玄首。”

她虽然是女神,可作为第二任大都督杨恭的妻子,从血缘上说乃是杨珏的祖母,故是这些年来一直在暗中看顾自己的后代,不过随着都护府与本土恢复了联系,她的实力已不再具备威慑力了,可她对都护府中一些变动却还是十分清楚的。

张御点首回礼,道:“雅秋夫人,我今次到此,是来问询一事,都护府扩洲想必你也是知晓了,下来府洲或可能在安山左近筑城,安山南北可还有你知晓的沉睡的异神么?”

雅秋女神沉吟片刻,才道:“安山一直便是陨落神明的填埋场,没有哪一个神明将之占为己有,这里除了当初奉祭安神的安人之外,也很少有土著部族在安山脚下定居,至少在上个纪元之中,这里没有沉睡的神明,但若再古老的事,那我便不知晓了。”

张御微微点头,他是看好第三幅图卷的,也是准备在安山之侧建立新的洲治,不过在此之前,他准备把安山内外先行梳理一遍,就算有什么东西也提前处置了,尽量减少后患。

雅秋女神这时有些忐忑问道:“请教张玄首,若是安山这里建城,那么妾身又该当如何自处?”

张御道:“当年一战,因为有了雅秋夫人的提前护持,后来才能点燃烽火,雅秋夫人有大功于都护府,我可以东庭玄府玄首之权授命,这一座山峰仍可作为雅秋夫人居住之地。”

雅秋女神听到他的允诺,这才安心,感激一礼后,她的身影逐渐虚淡下去,很快便就消失不见了。

张御望了眼那蜿蜒远去的山几,抬头看了一眼天穹,过去片刻,听得雷霆震响,天中云雾聚来,笼罩着整座山脉,随即有带着清光的瓢泼大雨从天降落下来,开始冲刷着那些古旧的污秽。

瑞光城外,旦港。

一驾看去不甚起眼的飞舟在光束指引下正缓缓靠近泊台。

飞舟主舱内坐着一名精神矍铄、身着圆领黑袍的老者,他看着五旬出头,可实际上已是八十余岁了。

不过玉京朝府之中,百岁之龄任事的还比比皆是。

天夏人寿长,寻常人都是能寿至一百二十余,似他这等平日调整身体的,吞服丹丸,眼下这等状态保持一百五十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此刻他看着下方海陆景色,抚须点头道:“海陆苍莽,天地壮阔,有为之地呐。”

旁边一名官吏则道:“此地虽好,可得闵公来此,才是此地之幸啊。”

闵公一笑,倒也不介意他拍马,看了眼主舱内在座的一众幕僚和从事,道:“我望如此,诸君勉之啊。”

众人都是一起笑着回应,不过闵公因为平日并不严肃,没事时候也喜欢开开玩笑,所以此刻气氛很是轻松。

这时飞舟已是稳稳停在了泊舟天台之上,有亲卫过来一抱拳,道:“闵公,到了。”

闵公闭目片刻,才睁开眼,奇道:“从入港到泊台,只用了五十来息,这比玉京也不差了啊。”

方才说话那官吏道:“闵公,下官查过,泊台管事乃是玉京人,是被请调到此的,闵公可要喊来一问?”

另一名官吏忽然道:“那或许是他从什么地方知道闵公将至,故此抓得紧了些。”

闵公笑道:“不必唤人了,若我到此就能令他用心于事,那岂不是好事么?往后我可是要在此长驻的,日久再观吧。”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

这时身边的从事文吏问了一句,道:“闵公,稍候出了泊台,可要打出洲牧仪仗?”

闵公摆手道:“不必如此,我等是来造福一方的,而非来显官威的,初来驾到,何须惊扰都护府子民?下了舟,就直接去往大都督府吧。”

从事点头称是。

就在此时,忽见一道自西面白光飞来,到了近前之后,骤然停下,露出一驾浅银色的飞舟,看其形制,分明就是一驾法器飞舟。

一名官吏看了眼,低声道:“闵公,好像是那一位的座驾。”

闵公捋须点头,他站了起来,道:“既然在此撞见,那老朽便下去打个招呼吧,以后终究要与这位打交道的。”

……

……

第一百零一章 海涌天更青

飞舟泊台之上,银灰色的飞舟之上下来一个年轻修士,他身着一身竹青色缀银边道袍,面庞刚硬,有若刀削,两目凌厉有神。

在出了泊台后,他站在琉璃覆棚的驻台下向外看了一眼,见有淅淅沥沥的小雨正飘落下来,玉石大道上已是湿漉漉一片,看去雨势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他没有去乘坐驻台上的造物车马,也不去施展法力遮蔽雨幕,而是从星袋中取出一柄油纸伞撑开,就迈入雨幕之中。

待入了城后,他见到街边店铺,时不时会停下去买上几件小东西,在买东西的时候,他还不经意问上几句,所问问题,大多都是关于东庭玄府的。

都护府本就有不少玄府的修道人,现在又有不少外来的修士到此,故是这些店家对他问话也是不奇,有问必答,态度都很是自然。

这时他走入了一家竹器店中,看到门前挂着一枚朱红色的穗结,望去非常精巧别致,十分讨喜,他赞道:“好手艺。”

店家笑走了上来,道:“客人好眼光,这是我一位玉京来的老师匠亲手做的,每月也不过能做三个,客人手中拿的就是最后一个了。”

年轻修士问道:“何价?

店家竖起一根手指,道:“一个天夏金元。”

年轻修士沉吟道:“有些贵了。”

店家笑道:“这手艺别处可见不到,客人买回去绝对不会吃亏。”

年轻修士没再说什么,他确实很喜欢此物,拿出一个天夏金元摆在案上。

店家利索拿过,又从一旁的挂盘上解下一个古朴的囊包,双手呈递上来,道:“多谢客人照顾生意,我再赠客人一个药囊。”

年轻修士辨了一下,药囊里面摆放了多种药末,但是按一定的比例调和,有提神醒脑之用,对于修士也有一定好处,显然店家经常做修道人的生意,所以才这等的东西,他也是接了过来,道:“店家有心了。”

这时他听得一声钟声响起,像是从靠近西城的广场之上传来的,并且一声接着一声,但并不急促,他道:“那是什么事?”

店家道:“那应该是处置异神。”

“处置异神?”

店家愤愤道:“这几年来总有不少土著部族自内陆迁过来,你说他们好好商量,我东廷都护府也不是容不下他们,可他们从没这个想法,上来就想着杀烧抢掠,这许多背后都有附身的异神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