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491章

作者:误道者

那道人略作沉吟,道:“天夏外层二十八宿,内层一十三上洲原本俱得满位,不过天外缺缝隙之事一出,我料必有人要挪一挪位置了,只是难说是哪里,也有可能化分身镇于外,不知道友可是愿意么?”

玉航打一个稽首,道:“愿听道友安排。”

那道人道:“那道友稍作等待,我会在下一回廷议之上为你运作此事的。”

玉航再是一礼。

这时有一只青鸟飞来,在顶上转有一圈,那道人一直波澜不惊的脸上多了一丝惊讶,一挥袖手中长如意,道:“我知晓了,去吧。”

那青鸟发出一声清亮声响,又飞腾而去。

玉航知他有事,打一个稽首,道:“今日叨扰已久,该当告辞了。”

那道人也未留他,还有一礼,道:“道友慢走。”

玉航心思一转,已然出现在了一座玉阙之下,这里有一名弟子见他出现,忙是躬身一礼,道:“见过玉航玄尊。”

玉航点下了头,待要离开,却又停步,和颜悦色问道:“你可知方才传报于你老师的是什么事么?

那弟子看了看里面,道:“这消息明日也会传出,我便不瞒玉航玄尊了,听说今日来的那位张玄尊,才一入上层,便被玉素上尊请去了。”

“哦?”

玉航有些意外,随即点首道:“多谢了。”

那弟子赶忙一揖,道:“哪里,玉航玄尊言重。”

玉航深思片刻,又看了一眼玉阙之内,笑了一笑,气息一转,便即离开了此地。

……

……

第二章 失道岂言平

青天之中,张御与少年道人一同踏在绚烂烟霞之上,往某一处地界飘渡而去。

少年道人言道:“那里非是寻常去处,非心神往落可渡,不过若去往一次,日后便无需踏渡指路天虹了。”

张御道:“敢问使者,此回是去拜见哪一位?”

少年道人言道:“我带道友去面见之人,乃是玄廷一位执摄。”

张御心下微动,点了点头。

按照天夏而今规制,凡天夏内外诸洲各宿报至玄廷之事机,则由诸位廷执共议裁定,若诸执意见合一,那么即可照此施为,但若意见不合,则会送呈至五位执摄手中,再有几位执摄来做最后决断。

一般来说,几位执摄不会干预下面如何行事,也不会去理会具体俗务,但是却牢牢掌握了整个玄廷乃至整个天夏的走向,所以权柄也是极大。

少年道人此刻言道:“玄廷不比外间,行事受拘束甚多,道友既成玄尊,若不是只想着躲着修行,那却也是免不了许多事的。”

他转过头道:“如今道友于玄法一道之上开辟前所未有之道途,以往有些事却是压不去了,玄廷之中如今也是一片争议之声。

这些道友莫去理会,由得他们去吵,若有道友来寻,也不要轻易应诺,此事终究会给道友一个公论的。”

张御思索了一下,之前听那明周道人之言,他就是已经察觉出来,玄廷已然知晓他于玄法之上的成就,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当日搅动了天机变数,但凡功行高深之人,都是能有所察觉的。

现在玄廷之中一些人为难的是,恐怕就是关于此事当是如何下论断。

若是当下承认他是玄法开道之祖,那么之前那些经玄廷认定的那几位“玄法玄尊”又当如何自处?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而据余玄尊所言,玄廷之上,可是有两位“玄法玄尊”为廷执的。

这两位能做廷执,除了自身所立功劳,恐怕还有其本来是玄修出身的缘故,极可能是玄廷当时出于平衡局势之考量,才把两人扶上来的。

而现在他这一开道,这里面的格局就被打破了。

所以恐怕要等上面真正有个决定,才会对他所为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

这时底下那虹霞一落,就如洪浪倾水一般往下泄去,最后垂至一处云海承负的浮空大岛之上。可见此岛周围有着烁烁光雾,表面看去似是一驾大舟,但同时也能感觉出来,这是一方独立存在的天地。

二人随那霞光缓行而下,最后来至一面四面有逆行水浪冲刷的高大玉璧之前,少年道人走上前去,打一个稽首,道:“执摄,张玄尊到了。”

话音才是落下,玉璧之上放出微光,便自里浮现出来一个道人身影,望去是一个英华外显,潇洒不羁年轻道人,此人看去好似是笔墨勾勒出来,但那一股飘逸神秀之气却是丝毫遮掩不住。

张御望有几眼,他隐隐能感觉到,这一位应该看去是沉浸在了某种玄妙的状态之中,故是才如此模样。

那年轻道人目光落向张御,声音似从天边飘来:“玉素已与我说了张道友过往一些事,你为天夏立下了赫赫功劳,玄廷不当有负于你,而道友身为玄法一脉开道之祖,也理应得有一个公允之论。”

张御抬袖而起,合手一礼,道:“多谢执摄。”

年轻道人看着他道:“张道友不问我为何助你么?”

张御言道:“想来执摄自有执摄道理。”

年轻道人洒然一笑,点头道:“此语中的。我行此事,不是因为此事能助你,而是因为我认为此事当为。便是道友与我道念不合,也不碍我之作为。”他微微抬首,看向远处,“张道友,你且去耐心等候就是了。”

说完之后,他身影便缓缓消失,玉璧又重回原来毫无动静的模样。

少年道人走了过来,道:“执摄已走,张道友,你我出去吧。”

张御一点头,踏上虹霞,出了此间。

少年道人言道:“再有半月,便是廷议,诸位廷执当会一论此事,但我料此事当不会如此快就有决断,道友可在上层择选一处修持之地,若是觉得不够清静,那也可去往在清穹元磁之力之外自辟道场。”

这时他似想到了什么,道:“道友乃是玄道之祖,修行一事,我无有可以多言的,不过如今回天崖上,立有一根玄柱,那是当时风道友成就玄尊之后,立在那里的。

虽如今看来,他所成就的并非是真正玄法,可他所修之道当与道友最为接近,道友若有兴趣,不妨前去一观。”

张御一点头,抬手一礼,道:“多谢使者告知。”

那少年道人道:“小事罢了,你若有什么疑问,使唤明周便是,他是清穹之灵,奉候众玄尊,不该说的事,他是不会说的。”交代过这些过后,他打一个稽首,便就飘然离去了。

张御站立片刻之后,唤了一声,道:“明周道友。”

明周随声出现在了一旁,躬身一礼,道:“明周在此,张玄尊不知有何吩咐?”

张御问道:“上层之中,也当是自有规序,你将玄廷一应规制礼法告于我知。”

约束玄尊之法和约束低辈修士之法是不同的,这些事对于一般人来说也无需知晓,所以他以往也是不知。

如今他既然成就玄尊,现在巡护身份又未卸脱,那么自当明了,虽在来之前,他已是向戴玄尊讨教过了,不过他还需自己再看过一遍。

明周往旁侧一指,当即旁侧浮现一个刻有天夏道文的大碑,他看着张御,感叹道:“张玄尊是唯一一个到上层第一天就向在下讨观此法的玄尊。”

张御没去理会他的说辞,眸光闪烁一下,便即将此看罢,心中有数之后,他往通天崖看去,片刻之后,他意念一转,已是立身在了一根通体为无瑕美玉的巨大玄柱之前。

他看着此物,心中想着,回天崖是通向玄廷的必经之路,这玄柱能立在这里,当也是玄廷的决定。

不可否认,玄法当初之所以能得以兴盛,正是由于玄廷的推动。

但却不知,如今之玄廷,又是如何看待玄法的呢?

他往上观去,首先看到的不是什么章法道印,而是当日那位风玄尊留下的自勉之言,而在后面,更还有三人名讳,余玄尊之名赫然列于其中,目前看来,成就“玄法”之玄尊一共就是这四人了。

这时他听得声音道:“这位就是张玄尊吧?”

张御转目看去,见是远处站着一个中年道人,这人眼神忧郁,颌下留着短髯,一身黧色道服,外露神气之中泛着一股沧桑之感,其人指了指这余玄尊后面一个名字,道:“这便是在下了。”

张御看了一眼上面“施呈”二字,点头道:“原来是施道友。”

施道人叹道:“正是施某。”他眼神复杂的看向张御,道:“敢问张道友一句,道友这一回来至玄廷,可是要为此法正名,并向天下宣扬此道么?”

张御思量了一下,抬头望去,正声道:“自当如此!”

施道人听他这么说,定定看了他一会儿,叹了一声,道:“施某却要劝道友,莫要如此做。”

张御一挑眉,道:“那敢问道友一句,这是为何?”

施道人叹道:“道友成就上境,若是早个数十上百载,那无疑是一件好事,可是现在却是晚了,若是道友这一正名,今后叫我辈如何自处呢?”

张御看了看他,倒也理解他的想法,他略一思索,道:“我当初在外层之时,曾见余玄尊用斩恶念之法分化出一化身,意图剔去自身浊恶,不过他为瞒过背后那些人,故是不得已而为之。

若是无人再来约束,想必能推演出更为妥当的方法,既然余玄尊能做到,想必诸位道友亦可为。”

施道人摇头道:“哪有这般容易,且现在关键也不在此,道友可知,这三百多年来,我辈用了诸多努力才勉强维持住眼下之格局,并传下了诸多道法,这局面着实得来不易……”

说到这里,他语气略显激动道:“可道友若是一意为玄法重新正名,那就是否定了我辈根本之道,届时对天下玄修之道心必然是一个重挫,道友可知,那将会在整个天夏引来多大震动么?”

张御看了他一会儿,缓缓道:“那么按照施道友所言,为了维持眼下之格局,就不该给予天下之玄修指明真正的玄法修行之道么?”

施道人摇头道:“不是如此说,何为真正的玄法?只要玄廷认为这是玄法,那么这就是玄法!

这其中有差别么?没有!玄廷要我等所做之事,我等现在也一样能为。

何况这等情况也不是不能改变,我与诸位道友这数十年来自上而下,推演整理出了不少法门,眼下已是前行之路已是有所眉目了,只要待得我等功成,那么就可以真真正正的振兴玄法!”

他抬头看向张御,恳切言道:“只要张道友不再提那为玄法正名之事,并与我等站在一处,那些真修自也难以颠覆我辈。待再过得几载,我等自可将那推演完善的功法广传天下,到那时候,我玄修一脉便能真正立足于玄廷之上了!”

……

……

第三章 敬法如敬己

施道人说完之后,便略带期待的看向张御,然而后者却是没有回应他。

他不由有些失望,叹了一声,道:“我辈若是不存,道友一人又如何支撑玄法呢?我辈是合则利,分则失啊。”

他郑重道:“为天夏诸多玄修弟子计,还有我辈玄法大道之存续,请张道友再是慎重考量一番。今日张玄尊方至上层,想来尚有许多事,我便不多打搅了。”说完之后,他拱手一礼,身影便倏忽散去了。

张御站玄柱之前,一人看着上面泛动着的光芒。

当日他来上层之前,霍衡对他言,那些“玄法玄尊”也未必会与他站在一处,这话却是应验了。

只是不知,方才施呈对他所说,是一人之想法,还是所有“玄法玄尊”的想法。

其实施呈所言,若是能此辈消除本身之隐患,倒也不失一个解决办法。

可问题是,施呈却是对如何解决己身之上的瑕疵避而不提,光只是讲自上而下推演出来的法门。

但此辈不完满自身,那么推演法门又如何保证不出现缺陷呢?

莫非再等被人利用不成?

若此辈自身不愿改也还罢了,可是却想着天下玄修仍是往此道之上引,那他是绝然不答应的。

固然他道出玄法之真相,并为玄法正名也的确会有动荡出现,可是些事却是不破不立的。

且此事也没有施呈说得那般严重。玄道前面四章乃是无数玄修共同演化出来的,可以说并无问题,而眼下真正玄法之道途已然被他开辟出来的,说起来那些天资杰出之辈,比此往赐印更是容易取得上境。

但这少数人能,多数人却只想着赐印或者根本不认为只靠自己就能成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