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浑道章 第492章

作者:误道者

这里玄廷正名就很关键了。

就如当日玄廷让浑修扶持一人成就“玄法”一般,只有明确知道前面有路的时候,大多数修士才会真正去走,否则自己就先把自己给否定了。

他想到这里,自忖自己的到来,看去的确引动了不少人的注目,廷议之前若是留在此间,或还会有人继续来寻他。

既如此,那索性就离了此间。

他抬头望了一眼那玄柱,此中留下的东西他也未再去看,因为这并不是他的道。

他转过身去,道:“明周道友。”

明周身影在一旁浮现了出来,打一个稽首,道:“张玄尊,不知有何吩咐?”

张御道:“玉素道友曾有建言说可去清穹元磁范围之外开辟道场,你可知那里是何情形么?”

明周言道:“那里地火风水未定,乃是一片混沌晦乱之地,清穹之舟未入上层之时,此间便是如此了。

以往玄尊若是去了那里开辟道场,便需与诸般外力对抗,不少玄尊还以此作为磨练功行之用,只是那里凶险莫测,若是进入太深,自身持拿不住,便会沉陷入此,再也不得出来,此也是有前例的。

故是在下建言,玄尊可向玄廷借一两件护身法宝,如此进入此间方才稳妥一些。”

张御思量了一下,道:“借地火风水磨练功行么?你这里可有前人同道留下的记述么?”

明周道人言道:“在下这里倒是有不少以往真修磨练的功法窍诀,这并非隐秘,只是张玄尊是乃是玄法成道,不同于真法,在下不知这些法门对张玄尊是否也是适用。”

张御道:“无碍,真法玄法皆为道法,彼此可以借鉴,你且拿与我一观。”

明周道应有一声,他伸手凭空一捉,就有一方玉板出现了在了那里,他起双手往前一递,道:“俱在这里,玄尊请过目。”

张御将玉板凌空摄拿了过来,待落到了眼前,他心光一落,这东西瞬时在身前化作了无数光点,声色光气一时俱生。

他感应片刻,便已然知晓了此中诸般记述。他点了点头,再是向明周问了一些相关的情形后,便道:“你开得门户吧。”

明周道人道一声是,身为众玄尊合炼的清穹之灵,在上层除了为玄尊服伺之外,一些不甚重要的出入权柄也是掌握在他手中。

此时他伸手一指,便有云光一绽,眼前景物像是被撕裂开来一般,往西面八方退去。

张御看过去,面前露出来一片混乱之象,难以用言语来表述什么,似乎万事万物到这里都是支离破碎了。

而这些东西一下冲击入他感知之内,令他眸中泛起阵阵星芒,但在转瞬之后,就又隐没了下去。

虽然他几乎是顷刻间就定下了心神,可这是因为根基厚实,成道之前自身所有缺漏都是补上了。

若是道行修持不够高之人,乍然见到这样的场景,恐怕要好一会儿才能适应。

明周道:“张玄尊,这是清穹元磁与这片混空的交融碰撞之地,也是边限之所在,故有这般景象,不过这方是好的,若是深入进去,此中狂乱更甚。”

张御点了点头,他身上心光一展,自崖上腾升而起,便往此中投入进去。

这一瞬间,各种各样感应纷至沓来,他仿佛感觉到了无穷无尽的变数,身外立刻放开一阵阵清光,将近至身侧的逐一抚平整理,这才清静下来。

此刻他也是理解了为何以往有些玄尊无法做到在此久持,因为每时每刻与这些变数作对抗,这对法力心力消耗极大。除非能顺着这些变数做出相应的变化,那么就能减少心光法力的消耗,从而坚持的更为长远。

这也难怪说是可以用作磨练,这可不比与敌斗战来的更为容易,甚至所需应对的情况更为复杂。

他想了想,此刻距离廷议也不过就是十几日的光景,按照玉素的说法,这一次也未必就会有结果,所以他也不必急着回去,倒是可凭这里印证一下自身极限到底在那里。

明周道人这刻身影已变得虚实不定起来,他道:“再往前去,我已无法陪伴玄尊了,只望张玄尊此行顺利。”

张御颌首道:“你去吧。”

明周道人打一个稽首,道:“玄尊小心,在下告退了。”言毕,身影一阵飘忽,散化不见。

张御则是身外清光一闪,往那更深之处投去。

清穹之下,一座座玉台宫阁显于云海之中,玉航正自研修功果,这时他忽然遇到一个难碍。

他没有强求,而是停了下来,看了看外间,微作思量,抬手发一道光符,飞去殿外,少时,一只五彩禽鸟自外飞来,穿过堂廊,落地化作一个彩衣童子,他恭敬道:“玄尊何事相召?”

玉航悠悠问道:“你可知那位方至上层的张玄尊现下如何了?”

那童子顿时有些为难,支支吾吾,可是这时玉航目光横来,他也是一慌,低头道:“回,回禀玄尊,张玄尊适才似是被玉素上尊寻去了。”

玉航漫不经心道:“后来呢?”

那童子低声道:“后来张玄尊又去了回天崖玄柱那处观览,此处遇到了施玄尊,谈了一会儿话后,好似,好似又去了清穹元磁之外,想是去开辟道场了吧。”

“哦?”

玉航有些意外,清穹元磁之外地火风水未平,在那里开辟道场并非易事。

他在进入上层之时,其实有意去往那里,但是看过之后,却是自认眼下做此等事并无把握,决定先是理顺功行再说。他眯了眯眼,道:“你去吧。”

“是。”

童子如蒙大赦,俯身一礼,退去几步,又化一只彩鸟飞去。

回天之崖上端,浩荡清气承托之地,便是清穹玄廷之所在,浩瀚无尽的虚宇之中,则是飘荡着一座座明光熠熠的星宫,如闪烁银星点缀于星河之中。

此处方尘星宫乃是玉素道人之道场,他现下已是换上了一身廷执袍服,坐于庭台之中,身前香炉一缕烟香缭绕,在殿内盘旋绕回。

未几,听得清清铃声响动,有一名神女化身出来,万福一礼,道:“上尊,廷议开始了。”

玉素道人站了起来,往星宫之外走去,他迈步之中,周围景物逐渐变化,殿台楼阁化去,万般星光落照进来,忽听得清泉击石之声,便见一道光气汇聚的长河流淌出来,带着哗哗水声来至他脚下。

他踏步上去,站定之后,便见这条长河蜿蜒而上,越行越远,在那转折绕旋之间,一个个身携仙灵氤氲之气的道人身影自上显现出来。

玉素看过去,连同自己在内,一共是十一个身影。

当然,这并非说玄廷之中的廷执就只这十一人,而是这前来参与这次廷议的廷执便这许多。

通常廷议只要满九位廷执,所得结果也就可得玄廷人认可,而逾时不至之人便就不此次廷议之列了。

这时随着一声清清磬声响起,周围虚空退去,众人脚下变成了一片锦绣山海,天净如洗,柔光照遍天宇。

而每一人身边都是化显不同景物,有的坐于清石流泉之中,有的则是站于青松高崖之巅,有的则是坐于烂漫桃林之下,这些景物越到去到外间越是虚淡,逐渐融入了此方天地之中。

在那长河上端,一名光雾笼罩的道人先自发声道:“此次廷议,诸位廷执可有议呈?”

玉素此时坐于一株清雅素洁的茶树之下,他取起身前玉槌,一敲案前玉磬,发出一声悠悠清响,待得众廷执看来,他站了起来,言道:“玄尊张御,如今开玄法一脉之道途,我玄廷该当去旧立新,为之正名!”

……

……

第四章 心光至此明

玉素道人此时提议为玄法正名之言一出,场中诸廷执皆是沉吟不语。

对于这件事,众人心中其实都有着不同的打算和看法。

但是这里牵扯的确不小,他们身为廷执,也必须要考虑到此事对玄廷乃至整个天夏的影响。

诸廷执面前这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下,而此刻坐于最末端的两名廷执相互看了看,其中一人摇了摇头,另一人微微叹息了一声。

而长河第二蜿蜒之处,坐有一位身着檀色衣衫,坐于森森古木之中的道人。

他此刻缓缓言道:“我以为,这件事牵扯甚大,诸位看法也是不一,不是一时半刻可决,好在此事并不急切,不若先放一放,今次先议他事。”

此言一出,诸廷执多是颌首。

玉素道人也未有盯着不放,爽快点头道:“好,此事容后再议,只我还有一言。”

他看向诸人,“张玄尊此前在外层一力迫退百万神怪,剿灭三具玄尊化身,最后更是擒拿了龙淮,关合了外层隙口,此般功绩,却是不得不论!”

有一位廷执出声道:“有功当论,不如赐宝如何?”

玉素道人却是一扬眉,道:“如此大的功绩,岂能一件法器能论?钟廷执,若换了是你,你岂能信服?”

那位钟廷执缓缓道:“方才玉素廷执曾言,张玄尊一力迫退众敌,降伏龙淮,可据我所知,实际并非如此。

张玄尊此行并非孤身奋战,还有戴玄尊以山河圈相助,方才最后拿下了龙淮,他确然有功,但并不似玉素廷执所言那般大。”

玉素道人冷笑一声,还待开口,那站在长河顶端,浑身被光气笼罩的道人此时道:“两位不必为此争执了,张玄尊功劳甚大,若只赐法器,确然不妥。”

他看向下方所有廷执,“我之前看过了张玄尊以往历述,他做过一洲之玄正,在外层又曾为玄廷巡护,也是因他之故,才将余常拿获,说得上是有能有为,寻常功赐不足以授,故我深思下来,不若就授以张玄正‘守正’之职,诸位廷执以为如何?”

他这话一出,场中一时无人发声,每个人似都在思量着什么。

说来“守正”之位,乃是当年天夏渡来此世之时,因与内层诸多势力碰撞,需上位修士出面予以平靖,而守正就是专司对外斗战杀伐的。

因为此职并非如廷执一般的常位,所以待得内层平定之后,便就陆续撤去了。

而在七八十年前,浊潮到来之际,因为内外层隙口众多,经常有外来邪神,还有上宸天的修士侵入,而那时候幽城背叛天夏而去,再加上前纪历神怪异神纷起,各上洲皆遭侵袭,还有如元童老祖这般不投任何一方的邪修流作乱,故是守正之位再被授下。

如今随着隙口逐渐弥合,内层不属天夏的大能逐个被清理,此职也是再无人担任了。

然而现在想想,这个职位倒是极为适合张御,其人从玄正做到巡护,所行所为皆是维护天夏正序。

如今因为内外层门户被强行打开了一层,浊潮又有复起之势,这必然会唤动一些沉睡着异神神怪,有极大可能还会引发更多的隙口出现。到时候说不定就有邪神自外侵入进来,也的确需要一个斗战能力出众的人进行守御。

而这等名位以及带来的好处也是足以酬功了,且因为守正非是常位,所以什么时候觉得不妥当,随时可以找个借口也能撤了。

但话是如此,可这里面利弊众人却也无法一下看清楚,皆在衡量之中,所以一时没人接口。

那首位道人见此,道:“此事也是有些牵扯,诸位廷执不妨思量一下,我们可先论他事。”

玉素道人也未再多言,回了茶树之下。

他方才坐定,一声磬玉之声传来,众人看了过去,见是一名身绕瑞云,身旁有仙鹤灵凤相伴的道人。

那首位道人道:“崇廷执有何呈议?”

崇道人对诸人打一个稽首,才道:“玉航玄尊来至上层已有数月,他有意在玄廷任职,崇某以为,可寻一正位授他。”

那首位道人道:“如今天夏一十三上洲,二十八宿皆得定位,唯有玉京那里一位玄尊两载之内便可归回玄廷,若是玉航玄尊愿意,可去提前替他镇守玉京。”

有廷执出声质疑道:“玉京镇守需得坐镇裂隙,对抗上宸天、幽城乃至诸方邪神,此比诸洲玄首更是不易,玉航玄尊能以胜任么?”

崇道人言道:“玉航玄尊得真传道法,我天夏入此世之时便曾立下诸多功劳,后又勤修三百余载,取二元而得成就,功行深湛,根基尤固,继此职当无问题。”

先前出声那廷执道:“既如此,我再无疑问。”

那首座道人言道:“诸位廷执以为呢?”

众廷执皆是拿起身前玉槌,在玉磬轻轻一敲,发出一声悠远清响,便算是通过了此事。

那首位道人等了一会儿,见再无人说话,便道:“既诸位廷执已无议呈,那便一议此次龙淮破界之事。”

众廷执闻言,神情皆是凝肃了些许。他们都是清楚,眼下这件事方是最为重要。

这里不仅涉及到了上宸天和幽城乃至于天外神怪,还在于自家不少玄尊,事情差一点就难以收场了。

实际上,玄廷早在此前就发现了不对,不然也不会暗中赐山河圈与戴玄尊了,除此之外,其实也还做了一定的安排和防备。

但是当初估计,这只是一些浑修私下串联所为,可没想到,连龙道人这个真修都是牵扯其中,且看去背后还不止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