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360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火焰能净化罪恶。”教士一说这些就来了劲:“神灵就用火焰惩罚罪人,焚烧他们的罪孽……”

“真有罪过需要惩罚,还要靠神去点火么?”钱程半是自言自语地反问。

教士看起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愣了愣神。

都护府吏员打着圆场,把他们带走了。

殷琼走过来,看见钱程拿出块晶石。

“怎么了?”她问。

“西洲人还是不行啊。”钱程笑着说:“若真是罪孽深重,自然也会败落殆尽。”

他拿起那根枯枝,在晶石上蹭过,冒起了烟。

“枯死的东西,哪需要神啊。人一点,就着了。”

枯枝很快燃烧起来。

钱程再次看向阳光下威风凛凛的高台大殿。

“多大都一样。”他拿**燃的枝条,对着那里比了下。

火焰上方,宫室的景象微微扭曲波动,看起来也不那么赫赫庄严、坚如磐石了。

钱程叹口气,把剩余一小截从手中抛出,落在土堆上。

残余的枯枝坍成碎屑,长靴踏过,残渣与地上的黑灰碾在一起。

“我明白了。”

殷琼看着他的动作,点了点头:“还有别的想表达么?”

“呃……”钱程看出了她的意思,解释道:“我就是习惯性动作。”

“?”

“以前在涂山上野餐,不把火熄掉,都会被她们追着打……”

“……”

******

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曰:“试问西域人。”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

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余也。”乃知朔言有旨。

——《搜神记》

**

长安(√)十二时辰(?)·完

v

PS1:

其实汉儒本来也没有反**不反皇帝的想法。相反他们特别喜欢怼皇帝……

PS2:

末日劫火是个到处都有的说法。

o

v

第335节 杂篇 关于最近看到的几个问题

1.刘渊那个渊怎么来的历史上没有明说。

文中给阿蒂拉起名字,解释那部分是我自己编的……

不过刘渊自己倒确实是学易经的。

顺便扯远点,匈奴当时汉化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吧。

有个叫陈元达的人劝谏刘聪(刘渊的儿子)不要再修建宫殿,举的例子是“太宗(汉文帝)拥有天下,尚且不愿意建造百金的宫室,你现在只有太宗两个郡的地盘,和你打仗的也不仅仅是匈奴和南越,怎么能乱花钱呢。”

(臣闻太宗承高祖之业,惠吕息役之后,以四海之富,天下之殷,尚以百金之费而辍露台……陛下之所有,不过太宗二郡地耳,战守之备者,岂仅匈奴、南越而已哉!孝文之广,思费如彼;陛下之狭,欲损如此)

劝谏不要任用小人的时候,举的例子是“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汉孝怀帝,就是蜀汉后主刘禅,刘渊追封的);

劝谏要听取意见的时候,举的例子是“世宗遥可汲黯之奏,故能恢隆汉道;桀纣诛谏,幽厉弭谤,是以三代之亡也忽焉”。后面干脆直接劝说“远捐商周覆国之弊,近模孝武光汉之美”。

(世宗就是汉武帝,这里是说希望他学习汉武帝,恢复、光大汉朝。)

另外有个细节,提到其他朝代的人物,都是带上朝代名的。但提到汉朝的皇帝(包括蜀汉),就只说谥号、庙号,不说朝代了。

(意思是他们认的是西汉——东汉——蜀汉——自己)

刘渊的谥号是“光文帝”。(cos谁的不言而喻)

陈元达是匈奴后部人。

实际上刘渊的班底里有很多都是这种匈奴儒生。(不是投了匈奴的儒生,就是匈奴人儒生)

(有些人学术造诣还非常高。比如有个叫卜珝的匈奴人,也是研究易经的,郭璞说自己比不上他。(就是写《山海经注》的郭璞。)

至于陈元达,他后来得罪了刘聪。刘聪一次立了三个皇后,陈元达劝不住。后来皇后靳氏淫//乱,被陈元达举报了。陈元达在各路人里威望都很高(宗室、汉胡众臣,都有宁愿辞官让他上去的),刘聪被迫废掉了她。靳氏于是羞愧自杀,但刘聪也记恨上陈元达了。

(当然他比其他儒生还是成功多了。起码他算是成了,其他儒生驱逐后宫妖妇基本就没成功的……)

(他也不怕死,公开引用汉儒的例子,说自己死了就能和关龙逢、比干在地下同游,不亏。)

最后陈元达和刘聪的儿子刘易一起劝谏,刘聪撕了刘易的表,刘易愤闷而死。陈元达说“不能进言的话,还苟且偷生什么”,就自杀了。

另外这些人自称汉,也有和晋对立的意思。

按他们自己的说法,是“晋氏暗虐,视百姓如草芥,故上天剿绝其祚。乃眷皇汉,苍生引领息肩,怀更苏之望有日矣。”所以经常提起这点。

刘聪自己也这么说。晋司徒傅祗守城,病死之后才被攻下来。刘聪觉得他很忠诚,就优待他的儿子,还特意问“卿知皇汉之德弘旷以不?”

除此之外也直接自称大汉。有次发生天象异变,太史观察之后劝刘聪,说李氏占领蜀地,司马睿占领吴地,三分的局势改变不了,“吴蜀之不能北侵,犹大汉之不能南向也。”然而刘聪不听。

后来中常侍等人合谋陷害大臣,大臣临刑前骂道:“竖子!使皇汉灭者,坐汝鼠辈与靳准耳。”(靳准是参与此事的外戚)

(匈奴儒生一直在和匈奴太监、匈奴外戚艰苦斗争,反对阉竖当权、以婢为后,贯穿了政权始末……)

顺便,有些三国故事,剧情最后还有一段,是蜀汉的后人刘渊又灭了晋朝,成功大复仇……

然后也有些说法,认为蔡文姬是刘渊的奶奶,也有说是庶母的。

(我也考证不出来,因为当时人物的记录有点乱,姑且当个故事吧。)

2.之前说的商朝战车的问题,那个亚美尼亚出土的战车的图我依然没找到。原始论文应该是1960年的,但网上找不到了。

Yesayan, S. A. (1960). Iz istorii kolesnogo transporta drevney Armenii (po archeologicheskim materialam) [To the history of wheeled transport of ancient Armenia].Istoriko-filologicheskiy zhurnal [Journal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3,141–151.

(我也不知道原文这是什么语言……)

有些其他文章引用了反正就是那个车和殷墟的车差不多,辐条有28根,还多点(殷墟是18根上下),是推断战车来源的一个重要证据,因为它已经很成熟了。

还有个好玩的地方,是商人和周人的战车其实有区别,可能接触的途径并不一样。

商人最可能与这些人发生战争的地方在北部,到内蒙、陕北那边了。说明那个年代,哪怕在平地野战,成熟战车对于步兵的效果其实也就那样。因为商人就只有步兵。他们的骑手也就追捕之类的时候才用用。

第336节 第七十七章 欢迎仪式(上)

都护府辖地,港口。

所有还能漂着的船都聚集在这里,等待迎接客人。

水师卒依然在演练如何跳帮——这些人改不掉这习惯,整天乐此不疲。请来的精灵顾问也没办法,索性跟着他们一起,有机会就往敌舰上靠。

剩余的私掠船也赶了回来,临时修缮了一番,希望至少外表看起来像样点。

参加船队的胡人,先前从港口出发,拦截了几艘商船。船上的人没想到这儿也有海盗,措手不及,让他们大赚了一笔。

舰队的长官“海洋汗”,对此颇为得意。

胡人推崇金饰,他便想换些金箔,装饰帐篷。然而黄金还是太贵,最后只能拿黄铜暂且代替。不过至少,看起来金闪闪的,还是很显眼。

船队在其他地方驻扎时,海洋汗就把金帐带去,就地歇息,显得很是风光。

首战告捷,众人都欢欣鼓舞,胡人纷纷前来祝贺、奉承,官府也前来褒奖。自此以后,历任海洋汗的部族号称“黄金家族”,私掠船队号称“黄金舰队”,渐渐成了习惯。

只是不久,黄金舰队就吃了大亏。

得手之后,众人觉得海战也不过如此。正好有一支佩尔索斯商船队经过,他们便打算再发笔财。

谁知佩尔索斯人早有防备。他们城邦一直靠海上贸易赚钱,商业十分发达,碰见海上强人,都是家常便饭了。

这些人常年的对手,是其他几个城邦和精灵的私掠船队,说是商船,武器、水兵和攻防器械一点都不少。与他们的老对手比起来,这些新海盗完全不够看。

双方交战没多久,胡人就大败溃散。海上没处四散溃逃,他们的船本身又是乱七八糟拼凑来的,水手水平也很堪忧,跑都跑不掉。

佩尔索斯人很少见到这么蹩脚的海盗,懒的和他们纠缠,收拾好战场,就在船主催促下赶生意去了。

胡人就只逃掉19个人,划着筏子勉强漂回了岸上。

众人都大为吃惊。

先前大家的期望很高,觉得海战无非也就是这回事。这次结果,把大家都吓了一跳。不止他们,水师上下也开始认真起来。

海洋汗不肯轻易认输,只是购买船只花费巨大。刚做好没几天的金帐,又给卖掉了。

按上头的通知,这次来访的,是精灵的一支舰队。

名义上双方是要合作,但都护府上下,对这些外交方面的事情早就烂熟了。不展示自己实力的话,接下来的谈判也好变得困难。所以各部都得做好准备,把手里算得上数的都摆出来。

原本钱都护的意思,是与精灵合作。海运补给比走陆地方便很多,这里的航道也早就成熟,沿岸航线风险不大。能保证海上安全的话,就能为向南进军扫清不少障碍。

之前的想法,是组建联军,提前磨合一番。双方现在关系很亲密,但钱程还是提前做好了各种打算。他计划把私掠船队先当筹码用上,看对方最终能出动的规模进行调整。但都护府这边的船实在太少,想保证自己的影响力,就得用点策略。

现在港口的改造和扩建,进行得很顺利,但新造的水师船依然没有影,私掠船队也就剩下一条了,再怎么装怕也是装不出来。

这时,伊兰瑞尔的手下又来通告,说他们成功说服了盟友,准备把舰队主力调过来,先进行磨合与适应工作。那里有一百多艘战舰,维护起来对港口要求很高,所以得先知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