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927章

作者:晴了

这么一考虑,程处弼就不乐意了,嗯,不乐意大唐任由那个细奴逻蹦上前台,取张氏代之。

姚州之地,必须是大唐的领土,怎么可能让那些治下的诸部肆意自立为王?

所以,程处弼绝对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

此刻,李恪唾沫星子横飞的说了半天,却看到李绩这位老司机仍旧沉默不语,面泛难色的模样。

不禁心中有些发急,目光一扫,看到了老神在在呷着茶汤一副关老子屁事模样的处弼兄。

忍不住干咳了两声,冲程三郎频频的使眼色,程处弼先是丢过去了一个眼神。

李恪乘着李绩垂头沉思的当口,赶紧冲处弼兄比划了个手势,程处弼这才乘势而起。

“其实我也觉得殿下说的甚是在理,那张氏对朝廷向来恭顺有加,若是朝廷坐视不理。”

“那么日后,对于朝廷控制剑南道诸多羁縻州很是不利,还请叔父三思而行。”

李绩看到程处弼也站到了李恪这一边,终于抬起了眼皮,目光一转,看向那边一直不说话的任雅相与房俊。

房俊直接大声道。“我也觉得两位兄长言之有理。”

李绩直接翻了个白眼没搭理这货,而是朝着任雅相抬了抬下颔。

任雅相站起了身来朝着李绩一礼,这才慎重地道。

“下官觉得,若是朝廷对此置之不理,虽然能不损朝廷人力物力。

但是却会损害朝廷在剑南道诸多羁縻州中的威信,的确不利于朝廷日后掌控与治理这些地方。”

李绩扬了扬眉,眯起了两眼手指头在那案几之上敲打不停。

最终,李绩一拍案几,站起了身来。“尔等所言,老夫也觉得甚是在理。”

“洱海诸诏,的确应该先行处置,那张乐进求这位诏主之请,老夫觉得既然要先镇抚洱海六诏,那此事,朝廷自然要为其主持公道。”

听到了李绩这番定论,程处弼长出了一口大气,而李恪却是喜上眉梢。

虽然用意不同,但是至少二人目的相同,能够让李绩这位老阴货将此事定论,那就好办。

第二天,李绩没有再前往军营,而是开始仔细地谋划起应该如何应对那洱海六诏之事。

而在李绩的授意之下,也将那位张乐进求召来,对他好好地安抚了一番。

让他先赶回姚州,让他回去之后,安心地等待着大唐剑南道巡抚使的闪亮登场。

并且还让他带上一封交给姚州刺史的书信,让姚州刺史尽力帮助张乐进求先稳定好蒙舍诏的局势。

张乐进求感激涕淋地接过了那封李绩的亲笔书法,连连保证,张氏一脉,绝对会世代铭记朝廷的恩典,永世不忘。

李绩扶起了张乐进求,抚须笑眯眯地安慰道。

“好了,快快请起,张诏主此去,路途遥远,一路上还需要多加小心才是。”

“入了姚州,若是蒙舍诏生变,那还请张诏主莫要轻身涉险,留在姚州待援。”

张乐进求用力地点了点头,郑重无比地答道。

“多谢李大帅的指点,下官一定从命,不敢有违。”

就在张乐进求转身意欲离开的当口,却看到了闺女伽蓝一声轻咳,以及投来的目光。

张乐进求不禁有些犯起了踌躇,一咬牙,转过了身来朝着李绩道。

“大帅到时候帅军南下,不能没有向导,小女伽蓝,还有古也帮诏首,他们二位可以留下来为大帅引路。”

“这……”李绩略一迟疑的当然,旁边的李恪直接插了嘴。

“大帅,既然这是张诏主的一片美意,就让他们留在泸州静候大军,到时候,有了向导也利于行军。”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二位了。”

张伽蓝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朝着李绩一个万福道。

“不敢,能够为大帅,为朝廷做事,是小女子的福份。”

只是说话的时候,一双眉眼却朝着李恪这位吴王殿下飘过去。

……

等到离开了大都督府,张乐进求忍不住瞪了一眼爱女伽蓝。

就看到了爱女伽蓝垂下了发红的俏脸,揪着衣角撇开了俏脸。

张乐进求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口气道。“伽蓝,那位可大唐天子的亲儿子,已经有了妻室的……”

张伽蓝虽然垂着脑袋,却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阿爹你不也除了阿娘外,还有好几个女人。”

“???”张乐进求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脸黑线地打量着这个闺女,啥意思,揭自家亲爹的短这样好吗?

猛一转头,好在这个时候一帮子心腹手下早就知道他们父女有话要说,全都躲到了一边去。

“你这丫头,翅膀硬了是吧?!”

“阿爹,你可是最疼我的,我不想嫁给那个讨厌的人。”张伽蓝赶紧拉住了亲爹胳膊摇晃了起来。

“那位李大帅不是要帮咱们处理掉他了吗?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可是李大帅也没说不让我嫁给他呀?”

“而且,而且那个很好看的殿下,他也喜欢我。”说到了这,伽蓝的俏脸红红泛红。

但是,蒙舍诏的女子,终究要比汉家女子大胆。

“我也很喜欢他,阿爹……”

“唉……,罢了,你可得好好守规矩,等咱们蒙舍诏安稳了再说,明白吗?”

“哦……好的阿爹。”

第1377章 诏主身边的暗线,也亲眼看到了程仙长会妖法

细奴逻抚着脸上那打理得十分精致的短须,脸色阴沉地打量着拜倒在跟前禀报姚州情况的部下。

此刻,距离那位蒙舍诏诏主张乐进求离开蒙舍诏已有十五日的光景。

按理来说,张乐进求前往姚州拜会宁刺史,一般三五日就会回转。

可是这一次,足足去了十天的时间,这让细奴逻都以为张乐进求是不是在姚州出了什么意外。

所以特地派了人手前往打探,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派去的人,足足耽搁了五天这才回到蒙舍诏。

这让细奴逻相当的不爽,拉着脸打量着对方。

“一开始小人到了姚州之后,却只是在客栈里边遇上了诏主的那几个部下,打听了一番,才知道宁刺史留了诏主在府内作客。”

“但是小人也觉得不对,怎么可能一作客就耗费这么多的时间,可是刺史府戒备森严,外人根本进不去。”

“小人又去寻了诏主的部下,他们也表示无能为力。”

“……小人最后是使了钱,才从刺史府里的下人那里打探到,诏主似乎已经离开了刺史府。”

“倒是诏主的儿子,还留在刺史府中,小人觉得有问题,就赶紧赶回来禀报诏首。”

听到了这,细奴逻双眉一扬,沉声问道。

“那你可有打探出,诏主去了哪里,还有伽蓝是不是在刺史府内?”

“诏主父女是一同离开的刺史府,刺史府内,只剩下了他儿子还有几位手下。”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细奴逻的脸色越发地显得难看。

坐在左右下首的一干蒙舍诏大小诏首,也就是部落头领都不禁面面相觑。

“大诏首,诏主他会不会是逃了?”

“莫要胡说八道,他若真要逃了,干嘛不把他儿子也带走?”

“难不成,他是去向朝廷求援?”

“姚州刺史难道就不是朝廷官员吗?在姚州还有朝廷的精锐驻扎。”

“可是这几日都没有什么动静,就算是诏主他向朝廷官员求援,想来也是被拒绝了。”

听着一干部下的议论纷纷,细奴逻沉吟半天之后,这才抬起了手。

看到他的动作,所有人都瞬间安静了下来,静待这位在蒙舍诏中,威望犹在诏主张乐进求之上的细奴逻开口。

“他应该是突然离开的姚州城,所以,才没有消息传到我手上。”

“至于他会去哪?十有八九,应该是那位姚州的宁刺史明白,凭他麾下那八百朝廷精锐。”

“是对付不了我等,所以拒绝了诏主。所以,诏主很有可能,真的前往朝廷求援。”

若是程处弼在这里,肯定要被这位脑子相当好用的细奴逻鼓掌喝采,这家伙的脑子果然好用。

历史上,张乐进求也是被逼得走投无路,前往长安,只不过那个时候,李世民只丢给了他一个官职首领大将军给他以壮声势。

奈何这家伙却不敢跟细奴逻继续针锋相对,最终将蒙舍诏基业拱手让给细奴逻。

听到了细奴逻这话,一干人等纷纷议论起来。

“大诏首,那咱们要不要乘着这个机会,先下手为强。

将一诏之地全部控制下来,将那些还忠于诏主的党羽给……”

“不妥。”细奴逻缓缓地摇了摇头。“诏主终究受过朝廷的册封。”

“若是咱们直接拿下蒙舍诏,取诏主而代之,那可就是让朝廷丢了颜面。”

“朝廷最重的是什么?”细幼逻转过了头来,目光扫过一干部下。

“最重的就是颜面,若是我这个时候,拿下蒙舍诏,若是激怒了朝廷。”

“在朝廷的精锐跟前,哪怕是我已经将蒙舍诏拧成了一股绳,难道还能对抗得了朝廷?”

这话让一干人等深以为然地连连颔首,只不过,也有些人觉得细奴逻不够果决,太缺乏一锤定音的勇气。

听着手下人的牢骚,细奴逻不禁闷哼了一声。

“够了,此事且先这样,等……”

细奴逻话音未落,就听到了外面有疾蹄之声传了过来。

然后细奴逻就就看到了自己安排在姚州的一名探子拍马冲到了屋外之后,跳下了马跑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