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73章

作者:晴了

而最前方的侦骑,已然进抵到了那平壤城外,为首的胡郎将,勒住了身下疾驰的座骑。

打量着那座算得上是在高句丽所见到过的最宽广的城池。

而此刻,平壤城上的高句丽将士,也已然看到了这些衣甲明显与高句丽不同的唐军侦骑。

很快,平壤城的城门就缓缓地洞开,数十骑飞驰而去,与那吴郎将接触之后,又飞快地驰回了平壤城。

“末将参见大王,见过莫离支。”

“大唐天子的大军,离平壤城还有多远?”

新任大莫离支渊净土站起了身来,朝着这名将领喝问道。

“回大莫离支,唐国天子,距离平壤城,已然不足十里之地了。”

听到了这个回答,渊净土缓缓地站起了身来,目光扫过那一干高句丽文武。

最终,目光落在了自己亲儿子,现如今的高句丽新王高安舜身上。

朝着这位只有十三岁的亲儿子传递过去一个安抚的表情和眼神,渊净土沉声吩咐道。

“恭请大王出城……”

一身朝服的高安舜默默地点了点头,在亲爹的搀扶之下,迈着沉重地步伐,朝着城门方向行去……

第3044章 让天下万国知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上)

随着一位位的大唐侦骑往来传讯,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然能够看到了那平壤城的轮廓。

高句丽国王,已然率领着高句丽的文武百官,尽数立于城池外。

而平壤城的两万守军,也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心情甚是复杂地站在周边,看向那只正在渐行渐近的大唐精锐。

而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那些高大巍峨的战舰,此刻那些战舰船舷打开的炮窗,露出来的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炮口,令人生畏。

特别是经历过了那辽东攻防战,最终败逃侥幸回到鸭绿水以东的那些高句丽将士们。

看着那些炮口,想到了当初自己在城头之上,看到了大唐军阵之中火炮轰鸣。

喷吐硝烟与炽焰,令那些他们引以为傲的坚固城防犹如纸糊的场面,仿佛历历在目。

若不是这些威力惊天动地的火炮,他们这些自认武勇不逊于大唐精锐的高句丽勇士。

又何至于连跟大唐精锐对决肉搏的机会也没有,就已然胆气尽丧,抱头鼠窜……

随着这只军容鼎盛的大唐军队的渐行渐近,很快,高句丽君臣,也看到了那队伍中。

由马匹牵拉着的马车,以及挂在马车后方,被拖着向这边行来的火炮。

渊净土听到了耳边传来了一位武将的小声禀报。

“大莫离支,那便是唐国用来攻打我高句丽城池,令我高句丽坚城固寨也无法抵挡的火炮……”

渊净土因为需要掌握国中局面,看守好之前的那位大王高藏,所以整个战争期间,都未曾远离这平壤城。

所以,关于这一次战争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只能依靠兄长的口述,还有往来的那些战报所知晓。

而今日,他终于亲眼看到了那令高句丽的抵抗土崩瓦解,令高句丽将士们士气全无的武器。

而看着向着这边行来的,近百辆拉着火炮的马车,想到之前兄长所言,十数门炮,只需要耗费数日,便可将坚城的城墙轰塌。

百门火炮,还有那些游弋在水面上,一艘就足有十数门火炮的战舰。

让渊净土心中的最后那一丝不甘与愤怨,尽数化为了叹息与释怀。

……

伴随着军令,一辆辆的马车,在距离那平壤城约两里之地开始排列成横阵。

而无数的大唐铁骑,驱策着他们身下那远远比高句丽的战马更加高大雄壮的座骑,亦开始散开列阵。

一杆杆的旌旗,迎风鼓荡,烈烈作响。

越来越多的大唐精锐聚集而来,看着这些衣甲鲜明,武装到牙齿的大唐精锐。

立身于平壤城外的高句丽君臣们,已然都沉默了下去,默默地注视着这只大军。

当一阵惊天动地的鼓声响起之后,原本列成横阵的大唐军阵,从中间开始向两边移动。

露出了一匹十分醒目的毛色金红的披甲骏马,而在骏马的马背上,则是一位披挂着金盔金甲的高大男子。

“父亲,那想必就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了……”十多岁的高安舜有些紧张不安地小声道。

此刻同样心情紧张的渊净土默默地点了点头,看着这只军威无敌的大唐军伍。

看到了那金盔金甲的高大男子,在近千大唐铁骑的簇拥与拱卫之下缓缓前行到了军阵最前方后停了下脚步。

渊净土深深地吸了口气。“大王随我去吧。”

“父亲……”

“不要叫我父亲,现在,你是我高句丽的大王,记住了,那可是掌握着天下命运的大唐天子,切切不可失礼。”

看到高安舜老实地点了点头,然后双手捧着那个装载着王印的檀木盒子,开始缓步前行。

渊净土从身边的亲随手中,接过了那个装着兄长头颅的盒子,感受着那沉垫垫的份量,咬了咬牙,恭敬地跟上了高安舜的脚步。

接下来,高句丽的命运,渊氏一族的命运,就掌握在那个金盔金甲的男人身上。

李世民安坐在马背上,好整以暇地打量着那些正迈着沉重的脚步,捧着各种事物,向着这边行来的高句丽君臣。

他的表情显得很平静,可是只有策马立身于他身边的赵昆才能看到,陛下握着马缰的五指已然发白。

另外一只手,一会握成拳,一会又松开,分明就是紧张得有点过头。

就在赵昆仔细观察的当口,突然听到了陛下口中问出了声来。

“程三郎呢?”

“啊,陛下,小程太保在后边不知道在做甚……”

赵昆伸长脖子打量了半天,这才注意到,程三郎那小子,跟那些在水师效命的狐朋狗友此刻挤在后边。

眉飞色舞的吹牛打屁,好不快活。当然赵昆不好意思直说,只能春秋笔法一下下。

“让那小子过来。”

听到了这话,赵昆赶紧答应一声,赶紧朝着身边的同伴吩咐下去。

此刻立身于另外一侧的马周亦不禁嘿嘿一乐,也是,大唐征讨高句丽能够如此顺利,不得不说,程三郎的各种骚操作,可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论是那些攻城拔寨无往不利的火炮,还有他坐镇辽东。

将那些昔日被视为麻烦的大量战俘给调教得乖巧温顺,甚至成为了大唐治理辽东的助力。

让大唐精锐之师可以在前方安心作战,不必担忧后方新战之地。

更别提,这小子在担任平壤道副总管时期的各种操作,顺手灭了倭国,将百济水师以及高句丽水师给揍成残废。

只不过,许多的功劳,自己很清楚,陛下也很清楚,但是偏偏又不能多说。

毕竟这小子哪里是木秀于林,这分明就是鹤立鸡群的节奏。

就在马周思量之间,那边程三郎已然遵照吩咐挤了过来。

“丈人你唤小婿有何吩咐?”

李世民扭过了头来,目光慈祥地打量着这位大唐讨平高句丽的功勋之臣。

“就在老夫身边呆着,一会有事吩咐你。”

程三郎能说啥,只能老实地蹲在金盔金甲,打扮得像个老年金龟子般的老丈人身边。

而此刻,高句丽君臣,已然缓步来越来越近,高安舜亦看到了那位大唐天子身边突然冒出来的年轻人。

看到那位年轻人高大魁梧的身形,不禁有些好奇,难不成,这是大唐天子的哪一位皇子?

第3045章 让天下万国知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下)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边有一位臣子向父亲渊净土小声地禀告道。

“大莫离支,那人十有八九,就是那程三郎。”

“程三郎……”渊净土几乎是从牙缝缝里边生生挤出了这三个字。

目光陡然满满的尽是怨愤之色,据所收集到的情报,就是这个程三郎搞出来的火药武器。

就是他改造了登州水师,也是他领着那唐国的水师,直接就将那倭国给灭掉。

同样还是他,凭着数百名火枪骑兵,生生将高延寿的近十万兵马,死死地拖住,最终令高句丽的反击功败垂成。

还是他,居然把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将整个辽东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让那二十万战俘老实乖巧,甚至还站到了大唐那边,同样也让那些契丹靺鞨诸部跟唐国商行做起了大生意,眼中只剩下了铜板。

令高句丽的细作探子付出了无数条人命,也都无所作为,白白浪费了最后的那点时间。

最终,兄长不得不自尽,而高句丽君臣,此刻也不得不屈辱地出城请降……

“丈人你是不是很紧张?”

“嗯,嗯?”李世民正努力扮出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听到了程三郎的这个问题,顿时不乐意了。

扭过了头来,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这个戳破自己伪装的小混蛋。

“少给老夫胡说八道,老夫哪里紧张了?这分明是激动好不好。”

“是是是,也该激动激动,毕竟这高句丽自西汉汉元帝建昭二年建国以来。

存续至今已然有近七百年,屡屡犯我中原,历朝历代,皆为中原之患……”

是的,高句丽立国之后,至今已经都快要七百年的光景,而中原之地,已然经历了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有前隋,直至如今的大唐。

足足六七次大动荡,而高句丽原本立国之后,并没有如今之势。

由于高句丽很猥琐地苟在那辽东与朝鲜半岛一带,地处边缘,中原王朝也没有搭理这高句丽。

可是随着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的战乱,高句丽看到了中原内部纷争,开始壮起胆子乘机做大做强。

自从曹魏时期开始,高句丽就一边对中原王朝称臣,一边不断侵扰边地,将势力范围逐步扩大到辽东,并向辽西渗透。

他们的行为,自然也就激怒了中原帝国,可偏偏,辽东之地不光地处偏远,更重要的是气候严寒,而且中原补给不便。

前隋两代天子,都征讨过高句丽,全部都是得势不得分,最终都不得不饮恨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