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74章

作者:晴了

这越发地助长了高句丽的嚣张气焰,就是这样这样一个在中原帝国的征伐下,还能活蹦乱跳地活了近七百年的高句丽。

却被大唐天子,仅仅只率领少数精锐之师,就一鼓作气将高句丽荡平拿下。

这么一比对下来,足可得见,大唐天子武功远超前隋。

程三郎巧舌如簧,拍起老丈人的马屁,那叫一个顺畅丝滑,毫无破绽。

听得李世民转恼为喜,是啊,犹记得大唐立国之初,可是有不少的人都在私底下叽叽歪歪,大唐不如前隋。

不论文治还是武功,特别是自己登基之初,在朝在野,这样的声音就更多了。

哪怕是自己击败坏了草原之敌,哪怕是灭掉了那西域的高昌国。

可终究还是有人,特别是那帮子世家大族,犹自在叽叽歪歪,你大唐真有本事,你李世民真有本事,那就去搞高句丽啊。

能把高句丽给搞掉,你李世民才算牛逼,大唐嘛,也才算是超过前隋,才能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天朝上国,天下宗主。

而今,高句丽君臣,就已经来到了跟前,高句丽国都也已然大门洞开。

很快,自己就会成为高句丽的征服者,到了那个时候。

天下间,还有谁敢冲自己翘起手指头指指点点,说朕不如前朝天子,谁又敢说大唐不如前隋。

一思及此,李世民的心情越发地激荡不已。

看着红光满面,披盔带甲,犹如一只金龟子般的老丈人,同样顶盔贯甲的程三郎觉得自己可是要比老丈人穿的更有气势和风范。

目光一转,看向了前方那些正在缓步行来的高句丽君臣,程三郎亦是意气风发,顾盼生威。

老丈人能够有今日,还不是多亏了我这个大唐第一孝顺好贤婿。

不然,想必老丈人十有八九会如另外一个历史时空的遭遇一般。

在辽东就已然折戟沉沙,只能灰头土脸的悻悻而返,留下了一个不怎么完美的皇帝生涯。

哪会像今日这般在高句丽的国都平壤城前如此耀武扬威,洋洋得意。

……

终于,高安舜领着一干高句丽臣工,来到了距离金光闪闪,让人都不敢多看的大唐天子坐骑十丈处。

赵昆已然抬起了手臂,厉喝止步,看到了那些披挂重臣的大唐铁骑武士拱卫中的李世民冷漠地打量着这边。

高安舜看到了父亲渊净土投来的示意目光,紧张的他,缓缓地拜倒于地。

将手中那装着高句丽王印的盒子,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罪臣高安舜,率高句丽臣民,向大唐天朝皇帝陛下请降……”

大唐皇帝,天朝上国的君王李世民,拔动马缰,让身下那匹异常高大神骏的座骑缓缓地前行,直抵那高句丽国主丈许之地,这才止住。

打量着这些拜倒在泥土中的高句丽君臣,还有在远处,已然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同样也拜倒在地上高句丽将士,以及那大门洞开的高句丽王都。

李世民嘴角微扬,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声喝道。

“高句丽尔国身为藩属,却罔顾天朝上国之宽仁,累累兴兵,犯我边境,掠我子民……”

“朕曾下诏,命尔国主入唐请罪,尔国非但没有半点悔罪之心,反倒越加的肆意暴戾,与那百济狼狈为奸,灭我大唐藩属新罗……”

“既然尔国不服王化,朕便亲来惩之,要让天下万国知晓,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

天子之音,宛若龙吟,惊啸四野,数万大唐武贲,齐举刀兵,指直天穹狂呼。

“大唐皇帝陛下万胜!大唐万胜!……”

声如惊雷滚滚,掠过伏地请降的高句丽君臣,掠过高句丽王都,亦横扫过那阿利水。

程三郎亦拔出腰畔铁锏,锏尖直刺向天穹,狂吼如雷。壮哉,伟哉……天下还有何处,可挡大唐兵锋所向?

第3046章 全取了高句丽之后的隐忧……

高句丽的军民们,眼睁睁地看着城头之上那些代表着高句丽的旗帜一面面地降下。

取而代之的则是大唐天朝的旌旗高高地立于城头之上迎风飘荡。

而原本的高句丽王宫已经换成了大唐的铁甲精锐在那里守备。

至于那本该呆在王宫中统治高句丽臣民的高句丽国主高安舜,还有一干官员,皆尽留在了平壤城外。

而那位新近走马上任的大莫离支渊净土还有一些管理民政的官员们。

此刻,正在高句丽的公务衙门里边,有条不紊地向大唐的官吏交接着高句丽的各种文件、资料,印鉴……

一队队披坚持锐的大唐精锐,正在平壤城中四处巡逻,一面发榜安民。

当然,发的榜自然是汉字榜,用来安高句丽的民。

此刻,正好跟一票游手好闲的狐朋狗友在高句丽王都内溜达的程三郎直接就乐出了声来。

看到程三郎正盯着那些张贴在墙上的安民告示嘿嘿嘿,那几个正在张贴告示的大唐将士直接就懵逼了。

李思文忍不住朝着程三郎问道。

“处弼兄你笑什么呢,那告示既没有贴反,而且上面的安民告示显得相当有水平……”

“是啊是啊,兄台何故发笑?”

看到有人在跟前当捧哏,程三郎自然不出意外地抬手朝着前方一指。

“这安民告示写的的确不错,可问题是,这是哪儿?”

“高句丽王都平壤城,这谁不知道?”

听到了身边狐朋狗友的回答,程三郎有点恨铁不成钢地抹了把脸。

“那你们觉得,就这些连咱们说的大唐官话都听不明白的高句丽的百姓,他们难道还能看得明白咱们大唐的文字?”

“处弼兄,你看那边,那不就有人在宣读的吗?”

这个时候,一位穿戴着高句丽官吏服饰的高句丽降臣,带着一脸憋屈的表情,站在了那告示跟前,开始叽叽歪歪地念叨起来。

也不管有没有人过来欣赏或者是倾听,看到了这一幕,程三郎不禁眉头一皱。

犹记得之前跟一票好兄弟进了平壤城开始,街面上的百姓寥寥无已。

偶尔遇上的那些高句丽人,看向唐人的目光,不是充满着恨意,就是不甘和恐惧。

总而言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画面是想都别想,没人拿臭鸡蛋烂白菜帮子砸人,那还是因为这些平壤百姓也怕唐国将士手中的刀枪。

闲逛了一会之后,一干游手好闲的大唐纨绔子弟们,就来到了那位于平壤城的汉唐商行所开的酒楼里边,好歹这里还在营业。

总算是没有让大伙继续饿着肚子在这平壤城中瞎鸡儿溜达。只是,这里的客人明显也少了许多。

而就在这个时候,就在程三郎他们吃吃喝喝的雅间隔壁,传来了一阵吵闹声。

但是很快就平息了下去,而程三郎好歹也在辽东跟那些高句丽战俘打过了一年多的交道,大概也懂上一些高句丽语。

反正,那边叽叽歪歪的只言片语,让程三郎的脸色渐渐地沉了下来。

程三郎站在窗边,看着那些高句丽的年轻贵公子,又或者像是读书人的那些家伙歪歪斜斜地登车上马,扬长而去,目光越发地阴冷。

“处弼老弟,你这是怎么了?”

“诸位方才可曾听到那些高句丽人的高谈阔论,说的都是些什么?”

程三郎这话让一干人等齐刷刷地把目光投了过来。

“大概意思就是,唐国兵马终究是要退走,到了那个时候,高句丽有志之士,振臂一呼,必定从者如云,复国有望……”

“这帮混帐东西!”瞬间,一干大唐武勋子弟直接就毛了,甚至有人就想蹿出去。

“哎哎哎,诸位弟兄,淡定,淡定一点,你们下去把人给揍一顿,又于事何益?”

“咱们好歹也是大唐王师中的一员,怎么可以肆意伤人,坏了我大唐王师的名誉。”

看着程三郎表情一本正经的,那边的李震直接就乐了,抄起了酒杯一口抽干。

“看贤弟你这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怕是贤弟你已经有了对付眼下这等局面的良策是吧?”

“当然,不过话说回来,也怪程某,当时被陛下拖上船的时候,居然忘记了这一茬。

不过好在,辽东到这里,舟师往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再者,程某之前派出的许多工作队,目前应该就在鸭绿水以东的那些高句丽城邦……”

“工作队?那又是什么新鲜东西。”

程三郎呵呵一乐,洋洋得意地显摆起了自己用来搞定辽东大地,以及现如今的鸭绿水以东高句丽城镇的大杀器。

“工作队,又名归乡宣传深入千家万户走访宣传工作小组……”

“……”一干老兄弟听到了这个犹如老太太裹脚布般又臭又长的名字,直接当场笑场。

柴令武这个贱人更是揉着肚皮大放厥词。

“处弼老弟,你起的这名也太不讲究了,要柴某说,既然都是那些高句丽战俘归乡宣传,那还不如直接叫还乡军,又或者是还乡队。”

程三郎险些两眼一黑,神特么的还乡叉叉,这是正经的名字吗?很不正能量,有着一股浓浓的旧社会残渣味道。

“……你咋不直接叫他还乡团?”

“咦,还乡团……其实也不错,是吧诸位弟兄。”

“哎哎哎,处弼老弟,你这是要上哪去?”

“你们先吃,程某先去找马相一趟,证明程某绝非游手好闲之辈,哪怕是在闲暇之时,亦不忘忧国忧民。”

“掌柜的,那手抓羊肉给我多炖一会,我不回来不许上。”

“……”

对于程三郎那种厚颜无耻的自我标榜,一干老兄弟早就见怪不怪。

少他程屠户,难道还会吃带毛猪不成?来来来,硬菜还没开始上。

那就先耍一会竹牌,毕竟弟兄们也难得忙里偷闲,不搞几把,怎么对得起自己?

马周很忙,可以说是忙得连滚带爬,夜不能寐。

毕竟,高句丽不小,人口众多,城镇林立,而且还有一堆令人头疼的问题,让他不得不愁眉紧锁,来到了陛下御前。

此刻,经历了最终的激动与庆祝之后,原本从登岸开始,整个人精神乃至身子都紧绷着的大唐天子,终于松弛了下来。

特别是头天夜里一干君臣宴饮,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醉,让大唐天子至于脑子都还有些发木。

听闻马周有要事奏对,只能勉强起身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