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71章

作者:晴了

你们乐意,我就执行,你们不乐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爱谁谁。

有那闲功夫,老子还不如顺手从海里边多捞点海货,鼓捣点美食。

哪怕是在海上,程三郎还是生生地活成了烧烤摊摊主的样子。

因为海上的午餐实在不咋的,程三郎抄起了馒头,看着跟前的肉粥还有咸菜,甚是无语。

明明在海上,为什么要活得这么对不起自己?

“那个程发,烧烤架带了没?”

同样也在啃馒头的一干忠仆听得此刻,顿时两眼一亮,齐刷刷地看向程三郎。

“公子,烧烤架带了的,就在那边那个大箱子里边,还有烧烤的调料,也都带着呢。”

“那好……”程三郎将自己手中馒头直接撂下,大巴掌一拍。

“去找那些水师的水手,让他们放上一两网,给我捞点海货上来。”

第3041章 大唐天子驾临高句丽阿利水入海口

“成,小人这就去。”听到了这话,程发三下五除二就把肉粥干掉,赶紧屁颠颠地蹿了出去。

至于程达还有邓称心也失去了继续吃那只可果腹,却没多少滋味的午餐。

开始去那边翻箱蹈柜地将那个不大的旅行烧烤架给翻了出来,自然,烧烤架都带了,能不带碳吗?

以程三郎在登州水师的淫威,想要让那些水手撒几网,就撒几网。

不大会的功夫,就搞了两桶海货,不过为了避人耳目,程三郎思来想去,最终溜达到了后甲板那里去搞烧烤。

一来,风会将一切的烟气第一时间吹走,不至于横扫整个甲板,引来无数吃货的窥视。

这二来嘛,自然也是避免某些人叽叽歪歪,惹人心烦。

现捞上来,经过了处理之后的鱿鱼,章鱼,乌贼,大虾,还有从厨房搞来的羊肉,经过了改刀之后。

直接就被摆到程三郎特别携带的那个万物可皆串起来烤的烧烤架上。

油一刷,鲜红诱人的调料再那么一刷,蒲扇那么一煽,碳火飞扬,上面的鱿鱼串、虾串、羊肉串滋滋冒油,香气扑鼻。

闻着这些鲜香的滋味,听着那滋滋冒油的声响,程三郎觉得自己那空憋憋的肚皮已经开始陷入了狂躁。

赶紧抄起了撂在一旁的馒头咬了两口,旋及,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称心,来,把我这个馒头给切了。”

“切了做甚?”正在处理海鲜的邓称心听到了这声吩咐,下意识地问道。

“废话,当然是拿来刷上酱料烤着吃。”

“烤馒头小人倒是吃过,可刷了那酱料,也能好吃?”

一旁的程发也忍不住问道。

“呵呵,那是必须的,哎哎,对了,程发,你赶紧去厨房那里再搞几个馒头过来。”

程发答应了一声之后,快步而去,而邓称心将程三郎那个啃了两口的馒头也给切成了薄片,串成了两串。

程三郎抄起馒头薄片,涮上酱料,往架子上一撂,不大会的功夫,香味开始溢散开来。啧啧……美滴狠。

程三郎脸上露出了一个美滋滋的笑容,可是很快,直接就僵在了脸上,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人带着一脸的坏笑晃晃悠悠地溜达了过来。

“咦……我说贤婿,你烤鱿鱼,烤虾、烤鱼啥的我都能理解,可你拿馒头这么烤着,能好吃?”

“呵呵……丈人,哎哎哎……”

程三郎都还没呵呵完,老丈人就相当不讲武德的抄起了一串吹了两下,一口咬去。

“……”程三郎一脸黑线地看着老丈人哈着气,一边嚼着,很快就两眼一亮。

虽然烫嘴,但是焦黄的馒头片再配上烧烤酱料,将麦香和烧烤酱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着实让人觉得滋味无穷。

“哎哟,滋味还真不错,老夫今日午饭没吃多少,正好拿这玩意垫垫……”

嘴里边的都还没吞下去,李世民看到烧烤架上就两串,另外一只手把另外一串也直接给强征了去。

屁股一扭,留下了程三郎这位一脸黑线的烧烤摊摊主。

李世民品尝着这烤馒头片,觉得自己把这位文武双全,浑身心眼,又有一手好厨艺的贤婿栓在裤腰带上,一同前往平壤城,绝对是最优秀的选择。

这个时候,刚刚去拿馒头过来的程发来到了跟前,看到了那烧烤架上已经没有了烤馒头片,不禁下意识地问道。

“公子,你吃剩的……”

程三郎眼珠子瞬间就鼓了起来,可怕的眼神,吓得程发后半截话直接给缩了回去。

李世民脸色一僵,看了手中那串已经吃了大半的馒头片。

一扭头,就看到了程三郎那张笑得份外殷切而又讨好的脸。

“丈人觉得好吃,那小婿再给你烤上点。”

李世民满脸狐疑地打量着程三郎,又看了眼手中的馒头片,总觉得有点不是个滋味。

不过这馒头片的滋味是真香,李世民微微颔首,晃晃悠悠地又溜达了回来。

将另外一串没有动过的烤馒头片给撂在烧烤架上。

“行,给老夫再多烤几串,来,贤婿你也吃点。”

程三郎当然不怕,毕竟这馒头片是被自己啃过的馒头烤的,又没有沾老丈人的口水。

抄起来一口咬下去,焦酥的外皮,还有那些酱料的滋味,着实美味无比。

可惜土豆几乎全部都拿去留种去了,不然,再整几个土豆切片来烤,亦是一绝。

看着程三郎一边吃着串,一边烤着串,李世民站在一旁闻着那烧烤的香味问道。

“贤婿啊,老夫问一问你,你对于那辽东行省的诸位官吏,可有什么人选?”

“小婿觉得,王玄策可为辽东布政,亦可为辽东提督。”

李世民抚着长须,两眼微眯。

“王玄策平定中天竺国之功,足见其是有胆有识的知兵之人,为一省之提督,倒也说得过去,只是,布政……”

“丈人明鉴,小婿治理辽东的过程,王玄策不但全程参与,而且还给出了不少的良策。”

而且王玄策是个聪明人,跟随程三郎治理辽东之地,能领会程三郎的意图并且贯彻执行。

说起来,那李义府和许敬宗也是两个很优秀的治政能吏。

但有个大问题,缺胳膊少腿的天残地缺组合,虽然很能干但绝对不是什么好鸟。

不掌握在身边,程三郎可真保不准这两个心眼忒坏的家伙会搞出什么妖蛾子来。

其实程三郎原本对于提督人选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薛仁贵。

可有一点,薛仁贵虽然立功频频,可是现如今,功勋仍旧不足以为一省提督。

毕竟这在行省制度里边,一省提督,那可是正四品,又或者是从三品的武将,职级都不低。

所以,薛仁贵怕是还得历经一些时间,积累足够的功勋,怕是才能够担当起这个重任。

程三郎当然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想法,将薛仁贵的优势也解释了一遍。

毕竟这货白衣无常的恶名,留在这辽东,还是很有威摄力,虽然不能为提督,但是当提督的副手,肯定没有问题。

听了程三郎之言后,李世民微微颔首。程三郎这小子眼光贼毒,所推荐的人选,就没有一个不优秀。

想想那任雅相,明里暗里的手段,让那高原三国老实得跟三个灰孙子似的,连吱一声都不敢。

还有那李义府和许敬宗,这两个坏胚,在这位爱婿的手底下,也是相当的精明能干。

至于巡抚,程三郎则毫不犹豫地选择那辛茂将,首先就是他算得上是程家这个帮派的人。

程三郎的各种决策,这位辛某人,肯定比起其他人,更乐意贯彻执行。

有了巡抚与布政使都站在程三郎这一边,那么辽东省的政务肯定就能够沿着程三郎之前的安排继续下去,而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导致出大问题。

翁婿二人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小声地嘀咕个不停,乘着这二位聊得眉飞色舞,浑然忘我的功夫。

赵昆这位大内侍卫头子也是毫不客气地凑到了烧烤摊前,抄起了烤馒头片还有章鱼腿,美滋滋地大嚼起来。

海风徐徐吹来,将那烧烤摊的青烟,吹拂飘荡在甲板上。

此刻地平线,已然显现于了望斗中的观察员千里镜内。

而在入海口处的码头上,此刻,正有一票人,正站在那里,殷切地朝着这边张望……

第3042章 如同行将就木老人的渊盖苏文

一骑快马,沿着阿利水北岸,朝着平壤城飞驰。

平壤城,乃是高句丽第24代王巨连(又称长寿王)正式迁都于此。意欲以平壤为中心,势力不断南下,试图统一朝鲜半岛。

奈何,两百多年以来,高句丽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牺牲了无数的勇士,成为了半岛三国之中的最强大者。

可最终,因为自己的强大,而四处挑事,就连中原帝国也不放在眼里。

导致了高句丽与中原帝国关系不睦,甚至多次发生交锋。

只不过,由于高句丽据有辽东之地为天险,易守难攻,使得中原帝国一直恨得牙根发痒,却也没有哪一次,攻过鸭绿水。

而前隋之时,若不是前隋天子好大喜功,又喜欢瞎鸡儿乱指挥,高句丽怕也难以支撑。

可不管如何,高句丽业已经成为了大唐周边地区之中,反对中原地国的死硬份子的小国表率。

不过而今,随着大唐军械的升级换代,随着大唐水师战法的改变。

妄图再像过去那般抵御着大唐进攻的高句丽,终于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当大唐精锐之师,在去岁之时跨过鸭绿水,轻而易举地就将鸭绿水东岸的要塞拿下。

渊净土及时杀王祭天,终于换来了高句丽的一线喘息之机。

那位喜欢讲究大国风范的大唐皇帝陛下,很讲礼貌地接受了渊盖苏文的请求,先退兵回到了鸭绿水西岸。

而渊盖苏文哥俩正在暗暗庆幸,终于以大王之死换到了一段苟且残喘的时间。

可问题是,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让他们渊氏一族绝望地发现。

莫说是就这小半年不到的苟且残喘的时间,哪怕是再给高句丽三五年,也根本挡不住如今大唐之兵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