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45章

作者:晴了

但并不妨碍他代表契丹诸部向李靖陈述大事。

那就是,程三郎这位辽东州都督下手实在是太狠了点,为了让那辽东州以及周边诸城能够大量地吸纳人口。

这家伙到处遣人宣扬大唐的美好,只要尔等乐意来到大唐的诸城邦居住,你们就会吃饱穿暖,获得生产工具,孩子们还能够获得读书识字的机会。

至于男人,不论你是去种田,还是挖矿,总之日子肯定会比你们在深山老林里边挨饿受冻要好。

结果就是,不论是契丹八部,又或者是靺鞨各部落,都已经在人拖家带口地前往辽东城。

以及周边诸城,打算就这么生活在那些城市周边不走了。

“卫公,我们契丹八部,现如今,至少也有上千户已经往各城迁徙,这要是走得太多,我们契丹八部那可就……”

李窟哥这话,亦让一旁的李辩频频颔首附和不已。

李靖听到了这二位的这番话,抚着长须沉吟了半晌之后,这才开口安抚这二位少数民族首领。

“此事,本官一定会放在心上,回头就去询问那位程都督。”

“你何大何部,还有你乌蒙靺鞨部,对于大唐的忠诚,不但本官很清楚,陛下也很清楚……”

李靖安抚了一通之后,漫不经心地又询问了这二人一些问题。

最后告诉这二位,让他们先耐下性子,等待消息,等自己去跟程三郎交道了再说。

得到了这位大唐军神的承诺,看着那李靖与房俊还有李德奖离开的身影,李窟哥与那李辨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窟哥老哥,你说,这位李卫公,真的能够劝得动那程都督吗?”

“咱们都是愿意效忠于大唐的,看看如今,他们对那些战俘都那么好,难道还非得亏待咱们这些人不成?”

“也是,希望李卫公能够说动程都督不要再闹腾了,如今形势,刚刚好……”

……

李辨这话,让李窟哥亦是会心地一笑。

没错,现如今,只要不是瞎子,都能够感受得到,大唐在这辽东之地,已然完全地占据上风。

可以说,原本他们这些辽东的地头蛇,本以为这会是大唐与那高句丽两雄相争的局面。

早在开战之初,他们这些靺鞨各部以及契丹各族,何尝不是两头下注。

不然,为何高句丽麾下也会有大量的契丹、靺鞨族兵马,而大唐这也同样也有。

他李窟哥与那李辨,虽然对大唐亲善,也愿意向大唐效忠。

可是他们也会更亲近于自己的部落或者是族群。

就像现如今,之前原本跟着高句丽混的契丹诸部,现如今看到那高句丽已然败退到了鸭绿水一线。

而这辽地,已经成为了大唐的地盘,原本对于他们而言,顶多也就是脑袋上换个统治者而已。

他们这些契丹诸部头人,又或者是靺鞨族部落首领,仍旧会像过去一样领着部族,继续自由自在地生活。

可谁特娘的能够想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展开。

正所谓说起来话倒不长,主要还是程三郎。

辽东苦寒,这是所有人的认知,在辽地生存的,不论是契丹、靺鞨各族,又或者是汉民,甚至生活都颇为贫苦。

真正能有滋有味活着的,也就是上层人士,就像他们这些部落首领。

当然,那种风雨飘摇的小部落首领不属于他们这些上层人士之列。

程三郎这位辽东州都督,派出了无数的工作队,而这些工作队的成员,都是原属于战俘营的那帮子倒霉鬼。

被程三郎那家伙给洗脑之后,开始帮着大唐给诸部落洗脑。

拉了一个拉两个,虽然他们一开始拉的那些都是之前与大唐敌对的部落。

而那些部落的勇士都落入了大唐的手中,而现如今,这些已经被洗了脑的部落勇士们回到了部落,告诉更多的人。

何必还继续呆在苦寒的原始森林之中吃苦受累,大唐现如今已经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他们不抢咱们的女人,也不会让我们去当奴隶,而只是希望我们能够迁徙到那些大唐的城市附近去。

开垦出来的田地当会归个人所有,你也可以去商行做事,去矿上搞矿,去各种厂子里边卖力气。

就可以换到钱,拿钱就可以买到食物。一个月的薪水,就差不多可以买下足够一年的粮食,又或者是差不多半头猪。

可以说,只要你到城镇中去,一个月的工资足以养活一家五口。

而且小娃娃还可以入学,入学之后,衣食都由学校包干,并且还能往家里边稍点好货。

娃娃入学之后,不但会读书识字,之后还能够能写会算。未来,娃娃们就可以变成精明人。

很快,就有人动了心,跟着来到了已经被大唐所统治的城市。

极短的时间,丰富的物资,高大宽敞的住所,还有不必担心野兽以及其他部落的侵扰。

只需要每天老老实实地干活,得到的工钱就可以换来一家老小吃饱吃暖,傻子才不乐意。

有了第一户,就会有第二户,毕竟这些各族部落,大多数人都是沾亲带故的。

就像契丹八部,又或者是靺鞨各族,相互之前,不是表的就是堂的。

总而言之,他们在唐人的治下活得好吃得饱穿得暖的消息,很快就吸引了更多的亲朋好友前来投奔。

一开始,他们这些契丹、靺鞨的上层人士还不太在意。

可是随着离开山林与部落,前往大唐城镇定居的人越来越多,终于让他们没有办法再继续淡定下去……

第3001章 都各看了一场好戏的马周与李靖

就像李窟哥,看到那些契丹诸部的倒霉鬼被关押在了战俘营里边。

他这位何大何部的首领真可谓是不愁反喜,因为,这些人都是契丹人。

而自己也效忠了大唐,等到那些战俘营中的契丹人被收拾老实之后。

自己再跟程都督讨好巧,指不定那些契丹战俘,就会被收归到他何大何部落。

何大何部落能够吃下这战俘营中的两万多契丹勇士。那么,何大何部落就会成为契丹八部之中最强大者。

作为第一位投靠大唐,获得了大唐授官的李窟哥,自然而然的也就可以将其他契丹诸部给压制住,成为契丹诸部的共主。

算盘打得噼啪响,可惜多了个程三郎。

程三郎根本都没有找李窟哥和李辩来处置战俘,而是亲自上阵操刀,利用当初在高原之上收拾那些吐蕃战俘的手段。

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平复了那些战俘一颗颗骚动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心灵。

之后,在大棒和甜枣的攻势下,在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日夜不停的反复洗脑之下。

这些战俘,都很快地认清了自我价值,再加上辽东城就在眼皮前,而他们这些人在劳动改造期间,所获得的那些真金白银,让他们明白。

与其留在老林子里边给那些部落头人当牛做马,还不如到这些城镇来。

毕竟大家都是人,谁都不乐意吃糠咽菜,饮血茹毛,在北方的严冬里边,缩在那低矮的半地下茅草屋子里边。

虽然不敢说取暖全靠抖,但是那种在半地下的茅草屋子里边一呆就小半年的光阴。

有时候,呆着呆着,粮食或者肉干就不够了,只能冒着严寒在深山老林里边猎取野味。

有时候,饥肠碌碌的部落勇士没能猎着什么野味,反倒成为野味的野味也不少见。

眼馋眼热能够生活在那些热闹而又物资十分丰富的城镇,而程都督给了他们机会,谁会不珍惜?

……

可随着那些战俘们去呼朋唤友,那些之前效忠于高句丽的部落,他们想拦,却不敢拦。

毕竟,他们都惹不起的高句丽都失败了,就他们这些部落,怕是都不够填大唐虎口的牙缝缝。

重要的是,这位辽东州都督程三郎,他的恶名,已经随着他凭五百只吸血蚊骑兵,还带着那只白衣无常,生擒活捉了七八万辽东籍勇士。

那些部落,谁也不乐意成为这位臭名昭著的程都督的下一个目标。

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敌对部落的人口们被吸纳到那些城镇周边。

非敌对部落的人们,也有些不爽了,毕竟,自己等人效忠大唐,可问题是,眼睁睁地看着那帮子明明是失败者的战俘及其家属们搬迁到了城镇周边。

呆在那宽敞明亮的房舍中,去工厂忙碌一月挣到的薪水,足够一家子吃得肚儿溜圆。

小娃娃居然还能够到唐人修建的学堂里边白吃白喝白穿白住。

他们在深山老林子里跟猛兽蛇虫玩命弄来的毛皮,过去能够卖上好价格。可是眼下汉唐商行居然要搞貂兽的养殖……

总而言之,何大何部落也有人开始心动,甚至有人已经暗戳戳地把家人迁居到了城镇来。

契丹诸部的首领纷纷来找到李窟哥诉苦,希望他能够劝说一下,大唐不要再胡搞了。

再这么搞下去,他们这些契丹的上层人士,日后还有什么好处可捞?

下面的人都跑光了,他们又哪还有什么权势?

所以,契丹其他诸部的首领恳请李窟哥出手,当然,他们也愿意付出代价,尊奉李窟哥为契丹共主,成为契丹的可汗。

同样也因为自己部族的人心动荡,而生起了危机感的李辩跟李窟哥也是暗中交流了不少回。

可问题是,二人也很害怕那位笑眯眯,好像从来不跟人红脸的程三郎。

主要还是越了解,就越觉得程三郎这家伙的可怕,就连在唐军将士中,都流传着“惹了程家人,年都过不成”的谚语。

而且关于心眼比针眼还小的程三郎的各种恶劣事迹,一桩桩一件件数不胜数,罄竹难书。

特别是程三郎对付那些敢于惹毛他的敌人的手段,还有只凭着嘴皮子,把那高原雄主松赞干布父子活活气死。

以及大唐天子对他的宠信无以复加,炸了大唐帝都洛阳,据说程三郎还把皇宫给炸塌了大方,这位大唐天子也没责罚于他。

听得二人手足冰凉,这样的大唐红人,他们惹得起吗?

说不定程三郎看他们二人不顺眼,抄刀把他们给剁了,指不定那位大唐天子连眼皮也不抬一下。

至于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呵呵……

程三郎泸手单手挚鼎,一人高原破万敌,发怒之后,施展百丈法身降下雷电毙敌数万的各种流言,总不能全是吹牛逼吧?

特别是前些日子,巡视辽东城外田地之时,他们可是亲眼看到程三郎徒手掀翻一头撒野健牛的场面,更佐证了那些流言的真实性。

他们之前也请求过程三郎,可是他们反倒被程三郎说得哑口无言,大惭而退,嘴皮子实在不是对手。

而今李靖的到来,终于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至少他们希望这位大唐军神能够怜悯他们这些诸部首领。

不要再由着程三郎用这些卑鄙的软刀子手段,将他们的人口给全扒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