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46章

作者:晴了

前往辽东城的路途中,房俊自然也不隐瞒,便将这二人缘何会出现在此,说出那番请求的因由也给解释了一通。

“伯父,依小侄之见,我倒觉得处弼兄做的没错,这里既然已经是我大唐疆域。

我大唐乐意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百姓都乐意就行了。”

未了,看到李靖浓眉深锁,房俊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句。

李靖呵呵一笑,没有作出什么表态,紧赶慢赶终于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了那辽东州都督府门口。

正好遇上了那手中还拿着那本厚实的《蒙学小字典》的马周。

“李卫公这是上哪去了?”马周上前一礼不禁关切地问道。

“老夫也就只是在那些战俘营中,好好地看了一整天的大戏……”

话音未落,就听到了府门传来的声响,程三郎满脸堆笑地迎上前来。

第3002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累死累活,还有老婆和孩子、美食与竹牌

坐在了那屋子里边,呷着茶,李、马二人都打量着那正跟秦怀道与房俊等人招呼的程三郎。

“程三郎(程都督)……”

李靖与马周异口同声地招呼了一声,然后很有默契地看了一眼彼此。

马周倒是很遵老爱幼,朝着李靖示意大佬先请。

“卫公既然有事,还请卫公先说,下官想要问的问题千头万绪,稍后再问也是不迟。”

“如此也好,那老夫就不客气了。”

李靖朝着坐在对面的程三郎微一颔首,最终想了半天,却实在是不知道如何问起。

毕竟今日,房俊的解释,还是自己的所见所见,已经很简单明了地证明了跟前这个程三郎。

的确有手腕也有办法让那些战俘成为自己人,开始努力为大唐辽东地区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终,李靖清了清嗓子言道。

“今日老夫在那战俘营中呆了整整一日,不得不说,处弼贤侄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老夫眼界大开。

不过老夫尚有几事不明,倒要向你好好的讨教讨教……”

面对着这位大唐军神的相问,程三郎自然不敢怠慢,打起了精神一一作答。

不过令程三郎意外的是,原本以为这位大唐军神会询问战俘的处置以及被牵涉到的那些效忠大唐的契丹、靺鞨各部。

可没有想到,李靖居然一句都没有问,这让程三郎不禁有些失望。

毕竟这可是自己的得意之作,这样的软刀子,不但令那些已经失去了大量青壮的契丹、靺鞨各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口流失。

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巩固大唐对于辽东的统治,以及民心的凝聚。

可李靖不问,自己也不好意思强行自吹自擂。

等到那李靖开始喝茶润嗓子的当口,马周的询问,总算是让程三郎精神一振。

“程都督,此物马某听闻乃是出自都督之手。”

“没错,这小东西的确是程某弄出来的。”程三郎点了点头答道。

“……小东西?”马周脸色一黑,被自己视若珍宝,捧着都舍不得放下的好宝贝。

到了程三郎的嘴里边,居然就变成了小东西?

唔……这玩意是程三郎搞出来的,他觉得是小东西,好吧……不跟这只妖蛾子置气。

“小程都督,你知道不知道,你既然已经弄出了这本《蒙学小字典》,为何不早早献予陛下?”

“有了此物,我大唐蒙童开蒙当可更易之……”

马周情绪显得很激动,面红脖子粗的,手指头都不停地在那里比划,不停地戳在那《蒙学小字典》的封皮之上。

一旁的李靖顿时也来了兴致,抄起了这本十分扎实的册子,翻开之后一打量。

表情则化为了迷茫之色,上面那些弯弯扭扭的都是什么古怪的符号?

马周听到了身边的李靖传来的轻咦之声,看到了他正好翻到了拼音字母表那一页。

又忍不住朝着程三郎道。“小程都督,你有这等绝妙精奇的构思,马某着实佩服。”

“可是为何,这些汉语拼音所用的声母韵音造型如此古怪?”

看到马周与李靖投来的探询目光,程三郎不禁有些蛋疼,眼珠子骨碌乱转起来。

“……顺手,咳咳,程某觉得这样比较简单。”

“???”马周与李靖脸色顿时一黑,看着那眼珠子溜溜乱转的程三郎,很想顺手抄起大棒棒。

神特么的顺手,这小子说的都是什么鬼话。

李靖嫌弃地瞪了程三郎一眼,手指头戳在那汉字拼音字母表上。

“简单……怎么个简单法?难不成,你小子过去就会这些鬼画符?”

“啊……嗯嗯,对对对,小侄昔日结识过一些胡蛮子,觉得他们的符号简单易学,就顺手学了。”

“之后在整这个《蒙学小字典》的时候,就觉得这些符号简单,所以就顺手用上了,嗯,就是这么简单……”

说到了这,终于编圆乎了的程三郎双手一摊,爱谁谁。

拜托,谁让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这玩意,既然有现成的声母韵母,我干嘛不自己拿来就用?

如果我是呆湾省人,那就简单了,直接用呆湾用的那种汉字声母韵母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我不是,更何况,我程某人为了大唐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已经操碎了心。

成日被老丈人那位封建帝国主义头子指使之下,不得不奔波劳顿在天南地北的道路上建功立业。

还要去呕心泣血、闭门造车地搞出一套程三郎版汉字拼音?抱歉,没那闲功夫。

有那时间,还不如多陪陪老婆孩子,抽点闲功夫呼朋唤友做上几个好菜吃吃喝喝多打几把牌。

生活不止眼前的累死累活,还有老婆和孩子、美食与竹牌。

……

而且程三郎之所以搞出这《蒙学小字典》的初衷,则是由于汉唐商行的海运业的兴旺发达。

汉唐商行的海船,已经四面八方地游走于整个南太平洋、天竺洋甚至是波斯湾等各地。

而汉唐商行去了不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做生意,而有些地方,则是想要长期的驻守与经营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跟那些土著打交道,土著的语言千奇百怪,一座岛屿上,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语言甚至都不共通。

总而言之,在收到了汉唐商行从南边传回来的消息之后,程三郎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同时他更考虑到,大唐对于周边地区的扩张,以及那些少数民族的认同感,正是从语言开始,既然如此,那就先搞出点东西来用上一用。

所以,程三郎就顺手把自己学过的汉语拼语给整了出来,只不过他是自己拿出了主要内容,之后就是交给程氏大学的那帮年轻人搞。

而且搞出来之后,程三郎就直接让人送往交趾那边,交给汉唐商行。

有了这等宝贝,能够更加容易地让那些天下异族更快捷地学会汉语,学会大唐官话。

毕竟汉语拼音就那么多内容,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然后再把那带着汉语拼音标注的《三字经》、《千字文》这类启蒙书籍通读的话。

第3003章 智珠在握忙着打牌的程三郎……

至少可以保证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与交流,再说了,后世还不也就那样,谁的拳头大,哪种语言就会成为国际通用语。

只不过,在搞下了倭国变成了扶桑岛诸国之后,程三郎就赶紧让他们把大批的启蒙工具书给送了过来。

为的就是全面在东北亚地区推行,而自己成为了辽东州都督,程三郎自然也不会忘记,辽东之地到底是什么鬼地方。

肥沃的黑土地,可是养育出了一批批跟中原不对付的异族。

就像那李窟哥与李辩也曾经找到过程三郎,对于他们的私心,程三郎那双直窥人心的招子,怎么可能看不出来他们打的是什么主意。

想的还不就是希望在高句丽退走之后,大唐又把这片沃土交给他们,由着他们继续在这里发展壮大,作威作福。

想想后来的辽国,还有金国,呵呵,程三郎怎么可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既然如此,老子就先抄起锄头,把你们这帮子异族从根子上直接同化掉。看看你们还能怎么瞎鸡儿闹腾?

当然,程三郎肯定不会说得那么的直白,更不可能告诉马周和李靖,契丹还有靺鞨族的子孙后代,将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灾难。

但是他是什么样的人?大唐数一数二的话术高手,再加之现如今陛下已经被他说动了心。

等到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都乐意安乐祥和地生活在大唐治下,等肥沃的黑土地种植出那些高产主食,再开采出无数的矿产后。

程三郎坚信,那个时候,大唐君臣,都不会再有放弃掉这片沃土以及战略支撑点的想法与念头。

“……”马周与李靖看着程三郎在那里口若悬河,满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理由。

可也不得不承认,程三郎不乐意一开始就把那《蒙学小字典》献上来的理由是对的。

诗书传家的老程家,跟掌握内治的文官集团向来不和睦。

而负责大唐国家层面教育的国子监中的那帮老学究们,跟老程家的关系更是相当的恶劣。

《三字经》在陛下的强硬铁腕之下,虽然已经成为了大唐儿童启蒙读物。

但是,这里边掺杂着非汉语字母的《蒙学小字典》哪怕就算是献上去,也必然会遭致那些老学究们的强烈反对。

所以,程三郎拿着这《蒙学小字典》在大唐之外去推广,反倒更像是一种类似于曲线救国,又或者是指桑骂槐的奇招。

咦……虽然这两个形容词用的不怎么准确,但大概也就是那么个意思。

……

马周与李靖没有在这辽东城停留太久,只在这里休息了一天,便踏上了归途。

而那位李窟哥与李辩,等了整整一天之后,半点动静也没有。

无奈之下,二人干脆再一次连袂而行,决定前往拜会这位大唐军神。

只是当他们来到了大唐军神的住所,也就是现如今李德奖的居住地,一打听,这才知晓,李靖已然离开了辽东城,径直回军中去了。

“走了?这……”李辨,不禁有些急眼,明明之前李卫公还不会很好说话的样子,怎么一转眼人都没了。

“这什么?”李德将有些不乐意地白眼一翻。“家父的行踪,难道还需要向二位将军禀报不成?”

李窟哥赶紧一把扯住李辩,朝着李德奖赔笑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