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944章

作者:晴了

之后,衣甲鲜亮的大唐将士出现了,就看到了一位英姿勃勃的男子顶盔贯甲地昂首走在前方。

“程将军,程将军……”

“???”坐在二楼雅间,刚刚端起了茶水正要呷上一口的马周眼珠子顿时鼓了起来。

第2999章 羞辱大唐的农耕技术,羞辱肥沃的辽东黑土地

仔细一打量,好吧,不是程三郎那小子,马周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继续耐下性子,继续看戏,听戏。

中午差不多一个时辰,正好是两台戏,大致内容也就是大同小异,但是,却又能很能吸引眼球。

特别是任谁看到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家,被那些恶形恶状的高句丽贼子欺负的时候。

就连马周都恨不得把茶碗扔到那戏台上去,最终坏人的下场都是大快人心的人头落地,又或者是被英勇而又无畏的大唐将士赶得狼狈逃窜离开。

虽然这些大戏,都是免费演出,可还是有看得心神激荡的看客在一片叫好声中,朝着那戏台之上扔铜钱。

哪怕是中途有主持人特地站出来劝阻大家,可还是有人乐意撒钱。

而就在那大唐军神李靖与大唐名相马周暗戳戳地在辽东地界是溜达进行着各种明察暗访之际。

程三郎在那边,总算是解决了设计团队以及建筑队双方的争端。

好言安抚这两帮子人,让他们继续努力兢兢业业为了辽东的现代化发展继续呕心泣血作贡献。

程三郎这才松了口气,打量起了周围那些热火朝天的工地。

远处,那最开始修筑好的水泥窑和砖窑方向,那是一根根笔笔刺向天空的烟囱,此刻正在冒着滚滚的浓烟。

大量的工人,或者说是大量的战俘们,正在挥撒着汗水,推着手推车,又或者是挥动着铁锹,又或者是在那里用工具制作着砖胚。

另外,临水的地方,那些水车正在缓缓地转动着,大型机械传来的轰鸣声,还有那些在天际飘散的烟去,甚至让程三郎有一种提前进入到了蒸汽文明的错觉。

不过话说回来,短短两个多月的光景,就干了那么多的事,这让程三郎很有成就感。

现如今,从辽东城通向营州的水泥直道,正在以超英赶美的速度在建设着。

再有就是,辽东城南部地区的煤矿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设施建设,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有大量的优质煤炭运送往辽东各地方。

供应给辽东各地方的百姓们取暖生活,以及工业之用。

再有就是,那些之前就已经探明的铁矿,同样也已经开始搞起了冶炼厂。

最迟今年秋末,辽东地区,就可以达成铁器自给自足,甚至是远销海外地区的目标。

目前所谓的远销海外,自然就是供应给扶桑岛诸国,以及那已经在那库衣岛上安家落户的新罗遗民。

让他们努力地耕耘或者是开采各种矿物,以换取粮食、布匹、肉类、蔬菜等各种生活物资。

现如今在这辽东城周边地区,所种植下去的土豆只有十亩,玉米也差不多三十亩。

地瓜也差不多也就是二十多亩地,还有葵花、花生,也大多是这个数量。

程三郎相信,等到了秋收之后,所收获到的那些土豆、玉米、地瓜等各种农作物明年的播种面积,将会是今年的千倍,万倍。

因为这些都是高产农作物,就程三郎所知道的,像土豆这玩意,只要精耕细作,再加上东北地区优质的土地条件。

一亩地要长不出五千斤的土豆,程三郎觉得那就是在羞辱大唐优秀的农耕技术,以及羞辱肥沃的辽东黑土地。

更是羞辱自己这位亲眼看到并且亲自参与怎么种植各种高产农作物的贫困户帮扶积极份子。

毕竟跟那大祭祀等人沟通与交流之后,以殷商遗民那种糙到不要不要的耕作技术,都还能够差不多一亩地两千多斤的产出。

美丽的大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贵州。

许许多多的贫困户,都是生活在那些山沟沟中,甚至有些地方由于海拔高,连水稻都无法生长。

就像贵州的威宁地区就很难种植水稻,所以,那些地方最优势的农作物就是土豆。

而当地的土豆,只要严格地执行科学而又严谨的现代种植规程,平均每亩都是在四千公斤往上走。

程三郎要求不高,毕竟这个时代没有化肥,但是有了黑土地的加持,就等于是有了纯天染无污染的优质有机肥。

哪怕是这个时代的土豆品种没有后世牛逼,但是产量比起那殷商大陆的产出高出一倍,这应该不是做梦,而是科学而又严谨的计算。

至于葵花、花生米、辣椒、南瓜……程三郎打量着那片辽阔的原野,脸上的笑容,像极了那些即将看到丰收景象的老农。

不知不觉间,程三郎这才意识到,天已经黄昏,一想到李靖与马周这二位还在辽东城。

程三郎赶紧招呼了一声之后,径直打马飞奔而去。

……

李靖此刻仍旧呆在那战俘营中,这个时候,战俘营已经到了饭点。

大批的战俘已然列队归营,有序地抄起自己的托盘,走向设立在空地上的厨摊。

那些厨师们接过了托盘之后,开始给这些战俘配餐,两菜一汤,还有扎实的主食,足够一条壮汉吃饱。

当然,有些有接过了已经盛上了食物的托盘之后,会到旁边的另外一个餐摊前,再交上一两文钱,换取份量扎实的各种肉菜。

每百人一组,由一名战俘教导长负责组织餐前讲话。

“弟兄们,我们吃的是谁的粮食?”

“我们吃的是大唐的粮食!”

“我们领的工钱是哪来的?”

“大唐的商行给的。”

“你们愿不愿意在大唐的治下这般吃饱穿暖吗?”

“愿意,愿意,愿意!”

“开始用餐,半柱香内结束。”伴随着命令,一帮子壮实汉子们顿时狼吞虎咽起来。

这片诺大的广场,足够数千人一起用餐,而那些喊话声,此起伏彼,而这些战俘的回应声显得那样的铿锵有力。

这甚至让李靖觉得,倘若是大唐的军营里边也来上这么一招,怕是效果肯定也会很给力。

等到他们吃完晚餐,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在那战俘营搭建起的大戏台上。

开始有演员表演起了各种剧目,内容与辽东城内演的大同小异。

不同的就是,他们这些勇士不是被强征入伍,就是因为食不果腹,不得不为高句丽卖命。

第3000章 说来话不长,主要还是程三郎……

而那高句丽高官的愚蠢与贪生怕死,让他们这些人去送死,另外,还有他们的家乡欺压他们的乡亲同胞。

总而言之,很能够引起这些被俘将士们的共鸣,就连那些刚刚到来的新战俘,不少也都红了眼眶,悄悄哽咽。

之后,就是不少的高句丽将士自己登上了戏台,在战友们的鼓励之下,现身说法。

讲述起自己被人从家里边拖出来逼着去当兵的悲惨故事。

还有一些缺胳膊断腿的战俘,也站在台子上,声嘶力竭地讲述着自己被高句丽蒙蔽,为他们卖命,结果落下一身残疾的故事。

幸好,宽容而又仁爱的大唐收留了他们,替他们治好了伤。

甚至还给他们安排在一些力所能力的工作,让他们可能凭借自己残缺的身躯养活自己。

他们希望未来,当大唐荡平踏平高句丽之后。

自己将会回到故乡,继续生活在阳光普照的大唐王朝的统治之下。

而不愿意在生活在充满黑暗与痛苦的高句丽的重压下,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等到节目结束,就会有人上到戏台上,开始教他们识字,斗大的字,在火光的映照下份外地醒目。

与其说是识字,倒不如说是一种洗脑式识字游戏。

最为经典的一句话是:失足未必千古恨,今朝立志做新人;做大唐子民,成有用之材。

甚至让李靖只听了一小会都觉得朗朗上口,甚至跟着那些战俘们一起愉快地大声诵读起来。

陪了李靖整整一天的房俊与李德奖已然是身心俱疲,可令他们二人没有料想到的是这位大唐军神居然还很有精神。

硬生生地在那里坐了大半个时辰,直到学习结束,战俘们归营休息,李靖这才意犹未尽地起身离开。

看到那些刚刚到来的新战俘们以一种清新脱俗的速度,正飞快地融入着这个战俘劳改营的大集体。

这让李靖是既唏嘘又感慨,不得不承认,程三郎那小子简直就是特娘的人材。

因为他的这些脑洞清奇的各种骚操作,通过以老带新,以同乡、亲戚来感化新战俘。

各种各种手段洗脑般地灌输大唐的各种好,的确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这些战俘的三观。

“老夫终于明白,为何那程三郎不怕战俘多,只怕战俘不够多。”

听到了亲爹的感慨,一旁正在穷极无聊打着哈欠的李德奖赶紧下意识地附和道。

“那是自然,程三郎那小子玩战俘玩出的这些新花样,孩儿也是看得瞠目结舌。”

“……”李靖脸上的笑容陡然一僵,总觉得亲儿子说话遣词好像有点问题。

算了算了,好不容易刚刚父子相逢,总不能因为这点小瑕疵再黑脸相向。

反正自己也看了一整天的大戏,也该赶去跟那深入辽东城民间了解民间疾苦的马周相会,相互沟通与交流一番,看看具体是个啥情况。

……

就在李靖这才离开了战俘营大门,就看到了那两位投效大唐的异族首领此刻正一脸忐忑地站在战俘营门外。

他们正是之前在陛下身边有过数面之缘的靺鞨族乌蒙州都督李辩与那契丹族松漠都督府都督李窟哥。

二人得见李靖步出了战俘营,赶紧快步上前朝着李靖深施一礼,堆满讨好的笑容嘘寒问暖不已。

李靖打量着这二位那献媚的笑容,斜了那身边的房俊一眼。

偏偏房俊这小子长着一张老实憨厚的脸,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情绪变化。

反倒是亲儿子冲自己挤眼挤个不停,李靖心中一动,笑眯眯地跟这二位异族首领打起了哈哈。

不大会的功夫,李窟哥率先忍耐不住,一咬牙,朝着李靖言道。

“李卫公,下官着实有一言,不吐不快,此事可是事关我大唐辽地之安危……”

李靖花白的浓眉一挑,两眼陡然微微眯起,鹰隼一般的眼神,让那李窟哥心头生悸。

可是此刻,已经被契丹诸部愿意奉其为共主,得了好处的李窟哥已经是赶鸭子上架,只能硬起头皮继续。

当然李窟哥也很清楚这位程某人是什么样的人,陛下的爱婿兼大红人,他可招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