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759章

作者:晴了

“二号位就绪!”

“三号位就绪!”

“四号位就绪!”

程处弼看到了那一只只举起示意的胳膊,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比划了一个手势。

然后所有程家人还有那些大内侍卫都撤退向后,翻身上马,朝着远处打马而去。

此刻,还留在现在的,就只有程三郎与程发和程达三人。

程处弼吹了吹自己手中的线香,看了一眼左右,然后用线香将那引线点燃。

看到了唯一的一个引线头被点燃之后,哧哧哧地冒着青烟,缓慢而又稳定地向着远方伸延。

不大会的功夫,一分为四,四股青烟缓缓升起的瞬间,程处弼立刻转身接过了程发递过来的缰绳。

麻利地翻身上马,打马朝着远处狂奔而去,程发与程达也同样打马狂奔,朝着不远处的高坡之上狂奔。

足足驰出了差不多两里地,来到了那处高坡之上后,程处弼这才松了口气,翻身跃下了马来,举目远眺圆丘所在。

心里边仍旧在默数着,估算着引爆的大概时间。

就在此时,突然感觉那原本安详而又宁静的圆丘,陡然闪耀过刺眼的白光。

旋及,就感觉那里仿佛挨了数枚从天而降的巨型航弹一般,一个显得十分夸张的蘑菇状云雾,陡然显现……

第2683章 两杆大旗:替天行道!为国除奸!

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大轰鸣声,让远离了足足两里多地的人们,感觉仿佛爆炸就发生在耳边一般。

特别是那在爆破地点升腾起来的造型夸张的蘑菇云翻卷着,冲天而起,然后向着四面扩张。

赵昆等人全都觉得心尖子在颤抖不已,仿佛连整片天地,都被这场剧烈的爆炸所震憾得风云色变。

伴随着那蘑菇云的翻卷,可以看到,有石块,有燃烧的木头,还有各种碎石被抛飞上天空,然后向着四面八方撒落下去。

而原本在视线范围内的方丘,已然完全被滚滚的烟尘所笼罩……

巨大的轰鸣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四散开来,朝着四面八方散波开来。

等到那烟尘翻卷着扩散开来,渐渐地,赵昆入眼所见,原本那庄严而又肃穆的方丘已然不见。

取而代之的则近亩方圆的巨大废墟,尚有青烟缓缓升腾。

仿佛像是被天外而来的陨石,砸落在了地面,将方丘,连带周边的建筑物都彻底地摧毁掉。

“鹅滴个乖乖,离这么远,我都还觉得耳朵嗡嗡的直叫唤,咱们若是留在那里,还得不直接给震聋了去?”

身边的一位大内侍卫老脸煞白,心有余悸地道。

“走,过去看看,到底情况如何?”赵昆愣了半天之后,朝着不远处的栓马处跑去。

“将军,这动静太大了,咱们赶紧走吧。”

“不行,咱们还有最后一件事还没做,拿好那根铁矛,快点。”

不多时,赵昆等人策马朝着那爆炸地方打马狂奔而去,两里路,快马奔驰花不了多少时间。

很快,赵昆打量着那地面上仅存的那些断壁残椽,还有那些一块块被炸得四分五裂,崩飞得到处都是的青石。

还有那原本方丘所在的平台,此刻只有一个个的凹坑。

而坑中的泥土,居然还有烟气从里边冉冉地升起……

看到了这一幕,赵昆终于松了口气,就现如今的凄惨景象。

那帮乱臣贼子想要重新修好这方丘,还真不如直接修建一座新的还来得快点。

今日就是第三次劝进,三日之后就是登基大典,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修复,或者是新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在手下的催促声中,赵昆不敢再耽搁,从麾下的手中接过那根铁矛。

然后将一面早就准备好的旗帜麻利地捆扎好之后,狠狠地将矛尾深深地扎进了地面。

打量着那上面龙飞风舞写就的字迹,一干大内侍卫饶是在这样紧张的时候。

仍旧忍不住乐得吡牙咧嘴的,不过大家不敢留留一边乐着一边打马朝着北方狂奔而去。

迎着风,深插在废墟地面上的旗帜翻飞起来,上面,写着几个清雅脱俗的大字:替天行道。

下方还有一道墨迹,只不过被那浓浓的墨痕给完全掩盖住。

其实那里本该还有几个小字:邙山大寨义勇除奸团。

令人遗憾的是,李恪觉得,这样的骚操作,很容易让人第一时间怀疑到处弼兄你。

所以,那种很莫明其妙的署名最好还是不要留下为好,避免惹得城内的乱臣贼子生疑,找上门来。

再加上那赵昆跟李恪站同一阵线,这让程处弼最终不得不悻悻地收起了想要在大唐贞观年间,当一回山贼头目的野望。

……

“三公子,小人总觉得咱们这面旗帜的格调没有赵将军那面顺眼。”

程发接过了程三郎递过来的旗杆,将旗帜捆扎好之后,颇有些嫌弃地嘀咕道。

这面旗帜上也有四个大字:为国除奸。

程处弼忍不住瞪了一眼程发。

“你小子是飘了还是怎么的,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行为,就是在为大唐除奸贼吗?”

“小人没说不是,可小人还是觉得替天行道,感觉更顺耳。”

程处弼没好气地闷哼一声,勒转了马头,打马疾驰而去。

至于那杆上面书写着“为国除奸”的旗帜,仍旧屹立在废墟上,迎风招展不已。

没办法,程处弼觉得方丘和圆丘都被捣毁,啥也不留下,岂不是就跟做好事不留名似的,太没成就感。

既然办了大事,总得有点什么,特别是能够给那帮乱臣贼子填堵,堵得他们心肌梗塞是最好的。

而李恪也深以为然,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总觉得办了事,都不留下点痕迹,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所以,就整了这么两面旗帜,赵昆对于这两只妖蛾子的骚操作,实在是找不到理由来反对,只能由着他们胡闹。

反正只要能够把那圆丘和方丘炸掉,莫说插旗,就算是他们想插人都成。当然这个插人指的是很正义很血腥的那种。

……

城头之上的金吾卫郎将,呆愣愣地举目朝着南边望过去,方才那声惊雷声传过来的时候,亦是把他给吓了一跳。

可问题是打量向那个方向,却没有看到半天的阴云,只不过,在声音入耳之后没过多久。

就看到了一团烟云,缓缓地升起,然后消散在半空之中。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位王郎将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要尽忠职守,看好城门就行。

之前就已经有了交待,今日乃是第三次劝进的大日子,务必要保证洛阳城中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所以此刻,城门都是紧闭的,城外发生什么事都无所谓,只要别闹进城内就好。

几乎在同一时间,随着长孙无忌、郑元寿等一干重臣们纷纷上表劝进。

越来越多的文武臣工都纷纷出列附合,或是捶胸顿足,或是痛哭流涕。

总之,就是希望仁厚礼贤的贤王李治,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拿出担当和勇气,承担起大唐王朝的重担,接受百官的拥戴和劝进。

此刻,随着那朝中的文武全部拜倒,而殿外的那些文武也同样在高声地吆喝着请贤王纳谏,登基为帝,以保大唐社稷,以固大唐千秋万代。

李治缓缓地站起了身来,先是扭头看了一眼身后边那高高的御案,那里,已经许久没有人。

曾经,那里坐着自己的父亲,那个令天下人敬仰与畏惧的李二郎。

不过现如今,那个位置,即将属于自己……

第2684章 老夫决定,就在登基大典当日下手

贞观殿的大朝会终于结束,在文武百官三呼声中,李治这位嫡出的晋王殿下,终于完成了第一道功序。

哪怕是还未经过登基大典的加持,没有经过昭告天下广而告之这一系列的手续和顺序。

但是现如今,他却已经有资格,居住在这紫薇宫中,因为,他已经是大唐第三代天子。

张亮与一干臣工一起劝进,一起朝拜,一起大声朝贺,显得与一干臣工一般,就好像他这位辅国武臣,丝毫没有威胁性。

也是,就他之前被拿捏住的那些把柄,还有他那低贱到泥土中刨食为生的出身。

一干锦衣玉食十数代人甚至是数十代人的世家大族,又怎么会把他放在眼里?

而且,张亮为了避嫌,甚至还主动地将请世家大族按排人手安插进金吾卫中,以证明自己真心乖巧听话。

对于这样的示好行为,自然就越发地让那些世家大族的首脑看不起这位贪生怕死,而且又十分胆小的郧国公、左金吾卫大将军。

不过,张亮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

等到他随着诸位文武离开了贞观大殿,先是来到了那正在跟郑元寿低声交流的长孙无忌跟前,朝着这二位大佬一礼。

“郑翁,赵公,本官收到了消息,柴绍已然领大军,正朝着洛阳而来,怕是最多六七日的光景,就会进抵洛阳。”

听得此言,长孙无忌转过了头来,朝着张亮微一颔首,甚是自信地一笑。

“张兵部不必担心,此事,某已然知晓。”

“不错,赵公与老夫早就派出了使节,前去潼关陈说厉害。那柴绍虽然没有明确的答复,却也决定亲身前往洛阳。”

“可是二位,柴绍此番前来,麾下却有数万精锐之师,焉知他是过来归顺,还是……”

“张兵部所虑,也颇有几分道理,可是张兵部不必太过担忧,柴绍麾下不过数万兵马。

难道他以为,仅仅凭着数万兵马,就能够将大唐帝都洛阳攻下不成?”

“更何况,他乃上皇陛下之婿,亦是陛下的姑父,助陛下登基,对于他可言,同样得利大于弊……”

“是啊,如今定鼎之势已成,三日后,陛下登基大典一成,昭告天下。到了那个时候,他柴绍就算是心有不满又能如何?”

“他麾下的兵马,难道还敢听他的,而不听陛下圣谕不成?”

嘴笨舌拙的张亮,看着这些嘴皮子无比丝滑,说起话来,一个比一个有道理的读书人。

张亮是真特么的真心服气,可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二位,本官觉得还是应当小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