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409章

作者:晴了

程处弼觉得自己为了大唐的军国大事,简直已经考虑到周全到不能再周全。

……

就在程三郎策马飞奔一边胡思乱想的当口,终于蹿出了风雪笼罩的地域,甚至已然能够看到远处天际云隙的那一片碧蓝。

顿时让所有人都精神一振,催促着身下的座骑,加快脚步,继续奔驰。

而此刻,身边的那位加措上师,突然狂喊了一声,然后勒住了麾下的座骑,翻身跳下了马背。

无比虔诚地向着那穿透云隙,洒落下来的阳光所笼罩的一座雪白的山峰拜倒在地。

不仅仅是他,还有他的弟子们也与他一般,显得无比的虔诚而又庄严地向着那个方向朝拜。

作为苯教的护教法王的程处弼颇为无奈地看着这几位苯教教徒,当然清楚这几个苯教徒又开始了。

高原上的民族,喜欢拜神山,拜圣湖,这几位苯教教徒自然也很喜欢拜。

程处弼虽然有些不乐意这帮子苯教徒隔三岔五拜这拜那,耽误行进速度的行为。

但这毕竟是苯教的宗教活动,作为一位已经被高原之上的劳苦大众尊奉为了护教法王的程三郎。

虽然不乐意去欣赏那些苯教经籍,但并不妨碍他颇为享受自己现在这个很利于自己在高原之上行事的宗教身份。

尼玛笑眯眯地凑到了程三郎身边正要开口,不想一旁那个敏捷的中年胖子胡主薄横插一脚。

“程长史,加措上师他们方才在呼喊的是苯教圣山的冈仁波齐之名。”

“那就是冈仁波齐?”程处弼忍不住眯起了两眼,好好地感受一下。

唔……总觉得那座极其遥远的高大雪山,似乎独树一帜的巍峨。

这个时候,尼玛插到了胡主薄的前面,朝着深情凝望着冈仁波齐的程三郎介绍起了他们象雄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圣山。

“程长史,这冈仁波齐又被我们象雄人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于此。”

“而我们苯教的祖师绕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所……”

“……”胡主薄一脸不乐意地看着这位插到了自己跟前唾沫星子横飞的象雄国豪商尼玛。

很想一脚尖把这个内卷的家伙踹一边去,可考虑到现在这里是象雄国的地盘。

自己要踹了这位象雄国王族旁支,容易引起民族矛盾,说不定会导致大唐的高原攻略失败。

为了大局为重的胡主薄只能悻悻地留在原地当起了背景板。

而那尼玛看到程三郎听得津津有味,而那几位苯教徒还在那里虔诚的朝拜,一面念念有词。

干脆给程三郎讲述起了关于这冈仁波齐的各种传说和神话。

例如有一条从冈仁波齐上流下来的河水,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那就是圣湖玛旁雍湖。

而且还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

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朗驹一般敏捷;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

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听到了那激动得唾沫星子都在空气中飞扬的尼玛的陈述,一旁的程发直接就乐了。

“尼大掌柜,看来你应该只喝过那马甲藏布孔雀河的河水吧?”

此言一出,原本正乐滋滋地听尼玛吹牛打屁的程三郎差点抱着发硬的腹肌滚于马下。

这个混帐小子,你这是在形容尼玛大掌柜是一只喜欢自作多情的老孔雀是吧?

第2130章 贫僧也觉得程法王的想法是对的

“???”尼玛大掌柜一脸黑线地扭过了脑袋来,偏偏程发还一脸振振有词。

“看我做甚,尼玛大掌柜你敢说自己能跑得像马一样快,又或者是像大象一样壮实不成?”

尼玛整个人都不好了,忍不住赤急白脸地梗起脖子道。“那只是传说,传说好不好?”

“行了行了,都闭嘴,莫要妨碍加措上师他们朝拜圣山。”程处弼及时插嘴,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想了想,忍不住小声地问了尼玛大掌柜一句。“你真的喝过那孔雀河的水?”

“……”原本还因为程三郎能伸长正义而深感欣慰的尼玛。

刹那间有种脱下那最少得有七八天没有换洗过的臭袜子塞进程三郎口中的冲动。

当然,只敢想象而已,毕竟自己真敢这么做的话,以程三郎那比朗驹还要敏捷的速度,比雄师还要蛮横的力量。

指不定自己那只臭袜子还没递到程三郎嘴边,就被他反怼进自己嘴里。

好奇心旺盛的程三郎看到了尼玛那副一脸黑线的模样,不禁略微有些不太好意思地一笑。

岔开了话题,跟他打听起了苯教关于这座圣山的各种奇闻异事。

后世总听那些前往藏区旅行的游客们叽歪冈仁波齐如何如何,而程三郎那个时候是援藏的医务工作者。

自然不可能扔下自己的本职工作背着行囊在那美丽的高原之上瞎转。

倒没有想到,自己提前了一千四百多年,欣赏到了这座巍峨的神山。

看到了他,程处弼就有一种恨不得学习无数先贤勒石立碑,以为铭记的冲动。

算了算了,虽然这个时代没有文物保护法规,但是程三郎那远远高于这个时代的人们道德水平线的高尚品德,实在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事情。

当然,如果是像李恪这位被老丈人李世民称为英果类已的吴王殿下在这里。

绝对恨不得在每一块石头上都刻他他自己的名字,证明他曾经来到过这里。

一思及此,程处弼觉得自己应该等到了冈仁波齐山下,搞几块石头带回去。

给几位好兄弟分分,毕竟来都来了,不搞点纪念品回去怎么行?

程处弼也不是不想搞点别的,但问题是这特娘的是高原之上的石头山,除了雪就是石头,不搞石头难道还能搞雪?

……

尼玛却已经不太乐意继续吹牛逼,而是开始聊起了正经事。

“从这里过去,还得有两到三天的路途,程长史,咱们要不要先去见一见诸部落首领,从长计议?”

程处弼想了想,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必了,你之前也说过了,你们象雄诸部首领,虽然都对于吐蕃囚禁国主李迷夏而怨愤不甘。”

“但问题在于,李迷夏被囚,令他们投鼠忌器,只能向着吐蕃臣服。”

“就算是我与你再去跟那些诸部首领见面,其最后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说不定等咱们在象雄诸部溜达一圈下来,不但不能得到实质上的帮助。

反倒会令那些投靠了吐蕃的象雄叛逆查觉,到了那个时候,会加大我们营救李迷夏的难度。”

“既然如此,那与其去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倒还不如直捣黄龙,先去设法营救出李迷夏。”

“只要有了李迷夏这位象雄国国主在手,到时候,诸部自然也就没有了忌惮……”

“法王不愧是大智慧者,贫僧也觉得,法王的想法是对的。”

终于朝拜完了圣山的加措上师也转过了身来开口附和程三郎的建议。

“……”听到了法王这个称谓,程处弼忍不住又翻了个白眼,自打自己被那些吐蕃奴隶尊称为护教法王。

加措上师等一干德高望众的苯教教徒非但没有替自己澄清,反倒是加入到了宣扬自己乃是护教法王的工作当中。

甚至还现身说法,大力地宣扬自己法力通神,正是在自己的感召之下,才使得大唐同意苯教得以在大唐治下的高原上继续传播。

程处弼自然不是没脑子的粗鄙武夫,很清楚这帮子苯教徒是顺水推舟,推波助澜。

就是想要让自己这位姚州都督府长史,实权派的唐国官吏跟他们站在同一条阵线上。

不过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自己身上的污水都已经辣么多了,再多苯教教徒泼的这一瓢,也脏不到哪儿去。

再说了,有了这么个身份,至少自己的行事也能够获得苯教教众们的鼎力支持。

这也是为何加措上师师徒为何会跟着队伍千里奔袭的原因所在。

用加措上师的话来说就是,他是前任吐蕃国师的嫡传大弟子,在吐蕃的声望之隆,可以说是无人出其右。

哪怕是现如今吐蕃王国排斥苯教,引天竺佛教来对抗苯教,甚至还驱赶了大量的苯教教徒离开。

但终究没有对他动手,原因还是在于,他在广大的吐蕃苯教信众中的威望太高。

所以,吐蕃国主松赞干布只能在国内百姓中大多数仍旧是苯教信徒的情况下,对加措上师敬而远之。

而他已经背叛了吐蕃,光荣地成为了大唐治下僧官的消息,尚未传扬开来。

在这个时候,由他来应付那些守备圣湖玛旁雍错的象雄国叛逆,是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程处弼也是思量再三,想要混进圣湖,加措上师的确是最适合的人选,所以他们才会连袂出现在了这里。

……

接下来,这一只队伍的主次就需要做出改变,尼玛仍旧是尼玛大豪商。

奉命护送加措上前这位吐蕃氏族出身的著名苯教上师,前来圣湖玛旁雍错,探视那位象雄国主李迷夏。

看看他被囚禁了数载之后,是不是已经服软,愿意率领象雄王臣,臣服于吐蕃。

当然,吐蕃国主松赞干布的手令自然是有的,只不过撰写人是一位姚州都督府的笔迹高手。

至于吐蕃国的印鉴,用的自然不是吐蕃国主松赞干布手中的那一枚,用的是木头雕刻出来的假印章。

原本觉得伪造假证件,需要仪式感的程三郎觉得萝卜才是最佳的假印章雕刻材料。

第2131章 让他们吸引那三个叛乱部落的注意力

遗憾的是,这里是吐蕃高原,莫说萝卜,就算是萝卜苗都没有一根,不得已之下,才用木头制作。

另外就是,程三郎等人,则化身为了尼玛这位大豪商的护卫。

毕竟尼玛大豪商产业遍布天下,身边的贴身护卫莫说高原人,就连突厥人,甚至是西边的波斯人都有。

所以程三郎等已经也被晒出了高原红的大唐人士出现在护卫队伍里边,自然也不会显得突兀。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玛旁雍错湖畔的那座小寺院中,除了象雄国的果足大师与其七名弟子之外。

剩下的那些吐蕃出身的苯教僧人,有两位是加措上师的师弟,剩下的几乎都是加措上师的弟子。

所以,吐蕃国主派加措上师过来见李迷夏,就显得十分的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