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408章

作者:晴了

但是煮了那么久的大米,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啧啧……

就像面条,反复加上三四回水之后,熟是熟了,可你看到的已经不是面条,而是一锅面糊糊。

当然,勤劳的高原人民,早就已经利用他们的智慧,想到了解决方法,不会吃到夹生饭。

那就是,水的沸点虽然降低了,那你不通过水,一样也可以让食物变熟嘛。

例如烘烤,熏蒸等手段,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毕竟程三郎当年呆的川西地区,到那些当地的百姓家里边吃东西,可是大涨见识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想要在高原之上活得好,生活品质也要提高。

在高原之上,干锅竹鼠还是很值得搞一搞,只不过李恪在高原上已经戒掉了汤饼,改喝程三郎配制的胡辣汤,配烧饼。

虽然很不正宗,指不定后世的河南消费者会投诉程三郎假冒食品,但问题是,这个年头,谁特么见过真正的糊辣汤长啥模样?

程三郎说那是糊辣汤,你说那不是,呵呵,先关小黑屋一星期,看你还执拗不?

这,就是程家人劝人善良的手法之一。

就像现在,李恪吃着干锅竹鼠,喝着小酒,时不时嚼一口饶饼,吸溜上一口胡椒量特别足的糊辣汤。

三下五除二,脑门上都冒起了油汗,嘶啦嘶啦的扯着气。

“殿下,要不要下次让他们少放点胡椒?”一旁的任雅相抹了把脑门上同样冒得很厉害的油汗,提出了建议。

“别,还是听处弼兄的为好,他可是说过,大量的香辛料,有益于人体。而在高原之上,最忌伤风感冒……”

“……”

第2128章 可以与先贤班超媲美的程三郎

看到李恪那副听处弼兄的话吃不了亏,上不了当的模样,继续埋头大口喝着糊辣汤。

任雅相也不仅想到了程三郎之前表情十分严肃的提醒,只得点了点头。

一边喝着那让人直冒汗水的程三郎秘制版糊辣汤,一面含糊的吐着槽。

“也对,论及医术,高原之上,没有人比他更懂。”

这话一出口,旁边正在胡吃海喝的房俊直接被呛的那干丝差点从鼻孔蹿出来。

李恪嘿嘿嘿地乐了好几声之后干咳了一声子,显得甚是一本正经地道。

“行了行了,诸位还是要注意一下影响,虽然处弼兄已经不在这里,但是背后说人还是不好滴嘛……”

听得此言,房俊美滋滋地摸了摸满足的肚子,抹了把嘴角的油渍,颇为唏嘘地道。

“是啊,处弼兄这一去这都有多久了,再过些日子,就差不多得一个月了,也不知道他们到了象雄国了没有。”

“象雄国距离这里差不多得有两千多里地,他们一人三骑,一路疾驰,按理来说,应该到了才对。”

“不过,处弼兄这种深入敌人腹地的做法,我还是不太赞同。”

李恪听到了这话,也颇为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那怎么办,处弼兄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事情。

他觉得自己有把握,那谁劝都没用。”

任雅相砸了砸嘴,撂下了碗筷,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殿下,下官倒觉得,如今吐蕃国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在咱们这边,还有那些叛乱者的身上。”

“此时正好无暇他顾,这个时间点,程三郎悄然地消失,潜入象雄,莫说吐蕃人,便是咱们,也没有想到。”

“再加上那位象雄王族出身的豪商尼玛同往,又有那位精擅高原话的胡主薄在旁。

如此一来,只要他们行事谨慎一些,想来安全方面是不会有问题的。”

“话是这么说,可他们去了象雄,并非只是去交朋友那么简单,他们想要做的乃是营救出那位象雄国主李迷夏。”

……

李恪甚是头疼地摇了摇脑袋,自己虽然极力劝阻程三郎不要冒险。

可对方却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这个时候不干这一票,指不定就没机会了。

毕竟吐蕃国主的大军正在北方,而南边已经被姚州都督府的各种骚操作搅成了一锅粥。

再加上废除蓄奴制,又允许苯教在大唐治下传播,简直就像是既挖了吐蕃的祖坟,又还在上面撒了一泡,唔……黄浊之物。

从吐蕃腹地传回来的消息,逻些城一带,可是发起了数起奴隶叛乱,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绝对近年来从未有过之事。

相信此刻,即便是吐蕃国主率军赶回国中,第一件事,肯定不是蹿来碾压实力犹显不足的姚州都督府。

而会在第一时间镇压国内的那些被挑起了反抗情绪的奴隶。

不得不承认,论起奇思妙想骚操作,大唐扳起手指头细数,还真就只有程三郎擅使这些盘外招。

吐蕃国主还有那些重臣们正忙着小心翼翼地扑灭着国内的反抗苗头。

毕竟吐蕃国能够有今日,还真又离不开那数量远在吐蕃氏族之上的奴隶,不可能全宰了了事。

但是这么一来,他们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够搞得定的。

李恪相信,哪怕是吐蕃国主再心狠手辣,在已经把苯教徒往死里得罪之后。

对付那些奴隶,肯定不会像对付苯教教徒一般,驱逐了事。

毕竟奴隶才是他们吐蕃各氏族在高原上越来越强大的资本。

他们蓄养奴隶,为的是让奴隶给他们耕作,给他们放牧,给他们修建房舍,给他们织布制衣。

更要替他们与敌人作战,为吐蕃在高原之上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所以,李恪相信,吐蕃不敢完全做绝,只会恩威并施,才能够安抚住国内的奴隶。

即便是有远见卓识的人知道应该如何去做。

但是,吐蕃国的构成,决定了这个由大大小小无数个奴隶主构成的国家。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对奴隶恩威并施的,不然,何以吐蕃的刑罚会那么的残酷甚至是残忍。

当然,这些都属于是吐蕃国的内政,姚州都督府只会安静如鸡地呆在吐蕃南部苟发育。

不会参与进去,不过现如今大唐治下的吐蕃南部的那些翻作作主人的奴隶们的现身说法。

使得与南部地区交界的诸部落的奴隶们纷纷朝着唐国治下涌来,来都来了,大唐自然要张开自己温暖的怀抱,接纳这些愿意反抗吐蕃统治的苦难黎民。

……

只要吐蕃南部,处于大唐王朝的统治之下,那么,大唐在这里所施行的各种政策。

肯定会对吐蕃造成巨大的动荡,甚至会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统治。

所以,吐蕃国主在弹压住逻些城以及周边的反抗之后,肯定会第一时间蹿过来,以猛虎搏兔之势。

将大唐势力扫荡干净,才能够继续维护吐蕃国的统治。

这也就是为何程三郎会在吐蕃南部大局一定之后,就急吼吼地要赶往象雄国的原因。

就是想要打一个时间差,争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救下那位被吐蕃软禁的象雄国主李迷夏。

让不满于吐蕃统治的象雄国的诸部,再一次团结起来,一起高举义旗,加入到反对吐蕃蓄奴之制,反对吐蕃废除苯教的队伍当中。

只要整个高原之上的反抗势力团结起来,程处弼相信,依靠奴隶才有今日实力的吐蕃,肯定会被自己的各种谋划之下,轰然倒塌。

除非他们废除蓄奴制度,愿意与广大的高原人民群众和平共处,共同为了高原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迎着风雪,大唐的妖蛾子之子,苯教护教法王小程太保,正一脸洋洋得意地打马前行。

他觉得自己现如今的行为,简直可以与先贤班超媲美。

身后边,则是象雄豪商尼玛、苯教上师加措及其三名弟子,还有李恪派来代表他与程三郎同甘共苦的李德。

自然也少不了房二郎的好伙伴房成,当然还有一大票膘肥体壮的程家人。

第2129章 《论长时间的骑马运动对于各种痔疮的影响》

虽然在高原之上行动,要比在平原上吃力,可是随同程三郎行动的,都是体格相当强健的。

便是那位曾经被剃成秃瓢,连同眉毛一同被剃掉的那位胡主薄,经过了这些日子的奔波劳顿。

整个人已然不复当初的富家翁的体魄,甚至胡主薄都已经可以通过触诊自己的肚皮,摸到了脂肪层下方的腹肌。

嗯,他可以确定绝对是腹肌,不是结石或者是瘤子啥的,因为这是那位医术超神的程长史亲自得出的结论。

之所以要跟随程长史一同行动,还不就是因为胡主薄那颗永不安定的心中。

充满了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不怕死精神,嗯,说得略带贬义的话,那就是胡主薄为了升官发财,死都不怕。

但是人生不就是这样吗?连咸鱼都还知道在太阳底下要翻个身才能够变得更有滋味。

若是作为一位明明可以变得更好的前途,而不乐意挪一下屁股,那么未来也就只能继续混吃等死而已。

只不过,胡主薄觉得自己的屁股已经挪的都特娘的快要裂开了。

毕竟这么长时间的策马奔驰,对于每一位骑士的翘臀都是一个残酷的考验。

每到休息的时候,程三郎看到这帮子长途奔波劳顿的好弟兄们吡牙咧嘴的揉着翘臀。

这种事情,着实不好安慰,总不能冲着每位好兄弟那颠簸得发麻的翘臀来上一巴掌告诉它们辛苦了。

……

要知道,对于这一次的长途骑马奔波,程处弼已经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所有跟患有跟那位国舅爷长孙无忌一样的下三路暗疾、隐疾的都不要。

毕竟,老子率领大伙两千里奔袭,是要去干大事,为象雄国复国,为压制吐蕃国的野心。

不是来写《论长时间的骑马运动对于各种痔疮的影响》这样的医学论文。

万一哪位好兄弟骑着骑着痔疮复发咋办?在这条件相当恶劣的高原环境下,进行痔疮手术,绝对是艰巨的考验。

虽然程三郎笃定甭管对方是内痔、外痔、混合痔,自己都能够治得好。

但问题是,下面挨了刀缝了针还怎么骑马?

不骑马,那就只能躺板板,躺在板车上在这没有路的高原之上反复不停的颠簸,颠到伤口崩裂大出血咋办?

那肯定会耽误到大唐针对高原地区的诸势力的军国大事。

该干正经事的时候就要干正经事,该干不正经,呸……该搞科研工作的时候就搞科研工作,万万不能总想着一石好几鸟,那样很容易出问题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