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317章

作者:晴了

“你们全资负责给洛阳城的百姓们修桥,那你们需要老夫给你们什么?”

程处弼一脸义正辞严地道。

“我们不要钱,也不要物,更不要名。我们这么做,为的洛阳城中的百姓们的生产与生活作考虑。”

李世民打量着坐在跟前的程三郎还有亲儿子李恪。

目光又落在了程三郎递过来的那几张桥梁结构图上,那种新颖的桥梁结构方式。

还有程三郎以及李恪的表述,剑南道中南部地区,他们在修水泥官道的时候,就已经修建了不少这样的桥梁。

算得上是已经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其适用性相当强。

重要的是,这种桥梁很适合像洛水这种跨度大,而且还不会影响水面行舟的河流。

……

若是能够在这洛水之上兴建成功,到时候,就连那天津浮桥,也可以考虑改建成这样的桥梁。

如此一来,必定会大大的通畅洛阳城的南北交通往来,同时还不会堵塞洛水的舟船行驶和货运。

迁都受阻的许多理由里边,洛水横于洛阳城内,使得南北交通难以通畅,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理由。

可是现在,程三郎搞出来的这悬索桥,真的很有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你们确定?”李世民打量着此刻显得品性高洁得犹如白莲花,做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泣血不要求回报的晚辈们。

总觉得心里边不太踏实,毕竟程三郎与恪儿这两个家伙不敢说贪财如命,但绝对也是无利不起早的角色。

程三郎朝着李恪看了过去,李恪只能继续补充道。

“其实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要,兴建这四座悬索桥,对于我们汉唐商行开发那洛南之地,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交通便利,洛南也才容易发展起来,而且交通便利,大量在洛北地区生产的水泥、砖石等各种物料也才能够十分方便的运往洛南……”

听到了这样的解释,李世民这才恍然大悟,不禁一乐。

“原来如此,既然是这样利于诸方的好事情,那老夫当然没有意见,不过桥梁你们可得修得牢固一些才是。”

“叔叔尽管放心,对了,小侄还有一个不起眼的要求。”

“哟,你小子的要求居然也有不起眼的时候,来,说说看。”

“就是小侄觉得,我们汉唐商行全资兴建这些桥梁,所以希望叔叔能够把这四座悬索桥的命名权交给我们……”

程三郎话刚落,这个时候,宦官禀报,工部尚书已然到得殿前。

打量着那几张利国利民的悬索桥图纸,李世民的心思已经转移到了如何跟工部尚书商讨。

将这种桥梁在大唐推广开来这样的国家大事之上。

至于程三郎那个不起眼的要求,李世民抬手一摆。

“行吧,老夫答应你们了,嗯,会知会洛阳令那边,你们修桥之时,会给予你们最大的便利。”

“多谢叔叔,那叔叔你忙,小侄告辞。”程处弼直接就乐了,很好,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传世广告已然可以开搞,想想吧,千百年之间,大家伙一抬脑袋,就看到了那桥梁之上那铭刻着的醒目大字:汉唐商行大桥一号,汉唐商行大桥二号……

刚刚离开文成殿偏殿的时候还在眉开眼笑的李恪,听到了处弼兄这种粗俗到令人头皮发麻的起名方式之后,差点一扑爬摔个狗啃屎。

“……处弼兄,这么起名不太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了,那你有本事说一个合适的来我听听?”

“要能够深入人心的宣传我们汉唐商行,让人第一次看到大桥的名字就能够联想到咱们汉唐商行。”

李恪挠了挠头皮,这还真是一个难点,汉唐商行这四个大字必须要有,不然谁知道这是汉唐商行兴建的桥梁。

但是这一、二、三、四号,实在是粗俗而且粗暴,李恪觉得亲爹要知道未来的大唐帝都里边有这么四座名字相当不和谐的桥梁。

……

指不定要碎碎念,说不定哪天心里边一不乐意,派一票膘肥体壮的大内侍卫拿水泥把桥名给抹平,重新起名。

为了杜绝这样的可能性,多才多艺,很有艺术修养的李恪陷入了沉思。

一直晃晃悠悠地来到了宫门口后,李恪突然灵机一动。

“处弼兄,要不这样,咱们可以叫汉唐商行牡丹亭大桥,正好可以替咱们洛阳的牡丹亭酒楼宣传宣传。

至于另外三座大桥,可以考虑一下,后缀名应该叫什么更适合……”

李恪的建议,让程处弼也不禁两眼一亮,哎哟不错,的确要比一二三四号大桥更有古风。

毕竟这是大唐,太过现代的起名风格的确不适合这个时代画风。

程处弼双手环抱,表情十分严肃而又认真地考虑了老半天,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要不,其中一座叫汉唐商行程家酒楼大桥?”

“……”李恪听到了这个名字,差点就想抱着处弼兄的大粗腿,请他闭嘴。能不能别这么厚脸皮?

真要是在桥上写上程家酒楼四个大字,你们程家人倒是乐意了,可你问过我爹乐不乐意吗?

问过全洛阳城的父老乡亲他们乐不乐意?

真要那样,还不如直接把阎立本大师亲自绘制的《程家一门镇宅驱邪图》直接雕刻在上面更来劲。

第1984章 此战,我大唐必须大胜,方可结北方之忧患

李恪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了一口气认真地道。

“处弼兄,小弟觉得这样太不妥当,毕竟程家酒楼是你们老程家的产业。

掺和到咱们汉唐商行里边终究显得不太妥当。对了,咱们泸州酒业,不是有三种最有名的美酒吗?”

“汉唐商行谪仙醉大桥,这样起名,岂不是显得更有格调一点,也更能够推销咱们汉唐商行的产品?”

程处弼有些不乐意地扫了一眼李恪,不过李恪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程家酒楼是老程家的产业。

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底线的汉唐商行CEO程三郎悻悻地同意了李恪的建议。

李恪暗松了一口气,看到处弼兄那副懒神无气的模样,想到了一个激励处弼兄斗志的好方法。

“对了处弼兄,过不了多久,可就是我十七妹的生辰了。”

听到了李恪这话,程处弼顿时精神一振,有些按捺不住地搓了搓手,扭头朝着身后边的皇宫看去。

一想到自打自己穿越到现如今,都过去了这么些年,却连跟女人肩并肩躺一张床上的机会都没有过。

要是自己练童子功,绝对已经大成了都。

“是啊,你妹终于要及笄了,为兄我也终究快要娶上媳妇了。”

“那小弟可就先提前恭喜处弼兄,以后,小弟我可要叫你一声妹夫了。”

看到这位笑得贱兮兮占自己口舌便宜的吴王殿下,程处弼大巴掌落在这个未来必将多子多孙的小白脸肩膀上。

“这没问题,反正咱们哥俩各论各的就成。”

听到了处弼兄这话,李恪可真不乐意了。

“什么叫各论各的?你娶了我妹妹,自然就是我妹夫,难道你还能当我姐夫不成?”

“呵呵,这话要让你妹听到,有你苦头吃的……”

一干守备在宫门口的大唐健卒,一脸黑线地打量着这两个互喷唾沫星子的大唐著名年轻才俊。

直到他们渐行渐远,这才暗暗摇头不已,吴王殿下也就算了,那程三郎简直把皇宫当成自家后院似的,成天进进出出。

其他人若是想要见陛下,都得先行禀报,若是有急紧公务,才可以在宫中宦官的陪同之下径直入内。

而程三郎早就已经打破了这样的规矩,成天你都不知道他有事没事,人家就往里边钻了。

一开始,守门的禁军还有宦官都还老老实实的按照程序来办事,随着时间越长,大伙越麻木。

到得后来,顶多检查一下他有没有带什么危险品,例如这货老喜欢随身揣着的方竹鞭炮,除此以外,他想进想出,只能随他心意。

……

“陛下,李思摩那边传来消息,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等诸部的探子,一直都在巡视着黄河北岸。

他派出去的探子传回来了消息,大度设率领诸部联军并未离开,而是移师到了定襄城。

看样子,这一回薛延陀的真珠夷男,是真的要将那东突厥尽数荡平才肯罢休了。”

李世民阴沉着脸,打量着那在武安殿偏殿里边的巨大沙盘,此刻,巨大的沙盘之上。

原本属于东突厥的大片疆域,现如今都已经被薛延陀所据,大量的部落都纷纷归顺到了薛延陀麾下。

而李思摩所代表的东突厥残部,只能龟缩在黄河南岸、朔州一带以待援兵。

好在今年大雪频频,大度设也没有了强渡黄河的打算,这才让东突厥残部得以苟全性命。

李世民已经派出了使节去调解双方的战争,并且遣使找到了大度设要求对方退回到大唐给他们划定的草原范围。

可是,大度设非但没有理会,甚至还将大唐派出的使节赶出了定襄城。

并且这位使节带回来了薛延陀之主真珠夷男的回答。

真珠夷男仍旧愿意尊大唐为宗主,薛延陀仍旧是大唐的蕃属,但是,草原之上,实力为尊。

突厥人已经没有能力占据那片肥美的草原,那么那片巨大的草场,就应该归属于草原诸部所有。

虽然真珠夷男的语气很恭敬,可是那里边透露出来的强硬与野心,让李世民心中大恶。

李道宗,这位大唐宗室名将,此刻就站在那沙盘跟前,表情显得十分的沉重。

“随着春暖花开,北方平原上的冰雪也已经开始化冻,薛延陀必然会继续南侵,若是我大唐不挥师往援。

很有可能李思摩等突厥残部,怕是连今年都撑不过去。”

“陛下,若是任由薛延陀攻伐突厥残部,一旦突厥残部为薛延陀所平定。

那薛延陀可就真的取突厥而代之了,到了那个时候,一统的草原,对于我大唐,绝非好事。

臣愿率军以讨薛延陀……”

“陛下,臣觉得对付薛延院那帮无谋之辈,何须江夏王出马,还是由臣率军为好……”

“陛下……”

看到这帮子一个二个眼冒精光,迫不及待的武勋重臣,李世民不禁一阵头疼。

“停,先停一停,待朕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