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312章

作者:晴了

有鉴于这些海商既然愿意抛弃前嫌,来向汉唐商行采办船只,那么,汉唐商行本身的船队不足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跟大唐的诸海商进行联动,不但卖给他们海船,还卖给他们货物,毕竟许多海商,都有着自己专门的航线与老顾客。

这些都是汉唐商行所缺乏的,而汉唐商行也不会为了海船不足,导致大量的货物售卖不出去,只能留在仓库里边发霉而烦恼。

于是乎,这样的双赢局面,很快就南面推广了开来,不论是白叠布,又或者是白沙糖,还是胡椒,或者是茶叶。

总之,汉唐商行前期屯积的大量货物,终于有了一个通畅的销售渠道。

而且汉唐商行的造船厂的规模真可谓是日益壮大,已经开始考虑在泉州那边开设分厂。

哪怕是汉唐商行船只售价,足足超过了过去同等运输量的海船近三成。

但是它优秀的抗沉性与牢固性,就足以值回票价,船要安全地贩运货物才能够有得赚。

再便宜的船只,若是一出海遇上风暴就沉,哪还赚个屁的财帛,光是赔偿货物还有海员,就足以让那些实力不强的海商倾家荡产。

……

听着程三郎的讲解,一旁还有李恪补充,老谋深算的李渊这才矜持地点了点头,看样子这帮子年轻人并非没有脑子。

“既然你们理由如此充足,便算你们过了老夫这一关。”

“不过下回可要记得,但凡是有大事,莫要忘记了跟老夫打个招呼。”

看到李渊并没有鸡蛋里挑骨头,程三郎也是松了口气,赶紧作出了保证道。

“是是是,上皇放心,下回一定会及时通知上皇,还有殿下……”

这功夫,一直默默在倾听一言不发的噶尔东赞终于开口问道。

“小程太保,汉唐商行所兴建的船只与其他船厂所建船只有何差异,为何汉唐商行的船只如此抗沉?”

看到这位充满求知欲的吐蕃第一智者,现如今的万国园行宫宫监。

程三郎矜持一笑,目光落在了身边那位已经开始磨皮擦痒的李恪身上。

“贤弟,你来说?”

“噶尔宫监,你还真说对了,我们汉唐商行的船只的拼接手段,与其他海船有差异,再有就是,我们汉唐商行兴建的船只,都有水密隔舱。

只要不是整个船底全毁,哪怕是船只被撞破了几个大洞,仍旧可以照常在水面上。”

“……”

第1975章 你老又不造船,小臣跟你说这些干嘛?

李世民呆愣愣地看着跟前的程处弼,还有一旁那同样满脸骄傲的李恪。

“汉唐商行的船只,可以在破洞之后继续航行?”李渊这位大唐太上皇,忍不住低呼出声来。

李恪点了点头,洋洋得意地显摆起了他所知晓的汉唐商行的水密隔舱技术。

“这是自然,因为这是处弼兄想出来的方法,就是船身结构上采用水密隔舱这种技术。”

“就是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空间的船体,用适合的木板将船体分割成多个舱室。”

“如此一来,令船身更加的牢固,而且即便是有些舱室因为船体受损入水。

其他尚未受波及的水密隔舱仍旧可以给船只提供浮力,减缓立即下沉的危险。

让船只可以航行到就近的港口或者是靠岸之后进行修补,避免了一旦船体破损,就船毁人亡的事故。”

“再有就是还使用了指南罗盘,让海船既然是在没有星月的夜里也能够分辨方向。”

等到李恪言罢,噶尔东赞看向程三郎的目光越发地显得复杂起来,了解得越多,才越发地觉得。

这位程三郎,简直就是一个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能文能武的全才。

李世民与李渊父子二人的表情则更加的显得震撼,特别是李渊这位大唐太上皇。

忍不住翘起了手指头,指着程三郎与李恪,半天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看到这位不讲武德的太上皇那副明显有些气极败坏的表情,还有李叔叔那张表情复杂到极点的脸。

程处弼与李恪呀一脸懵逼地面面相觑,这又咋了?

“叔叔,你们这是怎么了?”

“你还好意思问我们怎么了?程老三,既然汉唐商行有这等造船技术,你为何不早言之?”

听到了李渊这话,程处弼顿时不乐意了。“上皇这话从何说起,这可是咱们汉唐商行的商业机密。”

“再说了,你老又不造船,小臣跟你说这些干嘛?”

这个时候,好半天都不吱声的李世民忍不住有些头疼地揉了揉额头,翘起手指头,跟他亲爹一般朝着程三郎与李恪直比划。

“上皇不造舰,可不代表我大唐军方不造战舰。你们这帮小子……”

看到李世民那副明显有点气极败坏的样子,程三郎不乐意了。

“……我说吴王殿下,你看这就是你失职了吧?”

“我?”李恪懵逼地看向程三郎,又看到了亲爹和亲爷爷同时投来的目光。瞬间整个人就不好了……

我干嘛了我,失职又是什么鬼意思?

“处弼兄你啥意思,小弟我可是天天跟着你兢兢业业呕心泣血……”

李恪的自吹之言还没说完,程三郎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也翘起了手指头朝着一脸懵逼的李恪虚点。

“你可是陛下的亲儿子,陛下那里缺啥你都不知道,你怎么当儿子的?”

“!!!”李恪直接就毛了,一脸黑线地鼓起了眼珠子,嘴皮子都快气紫了。

“……”李渊与李世民父子二人看着程三郎那副表情,还有李恪那副气得七窍生烟偏偏不敢发作的模样。

真心有种想要抄起兵器,把程三郎这个混帐撵得满万国园行宫乱蹿的冲动。

“你给老夫闭嘴!”李世民不乐意地朝着程三郎瞪眼珠子道。老夫教训儿子,关你小子屁事。

李渊也是心中大恶,目露凶光地瞪着这个乘机占乖孙口舌便宜的小兔崽子。

看到李家一齐刷刷的目露凶光,程处弼觉得自己就算是双拳能敌四手,怕也干不过六手。

就算是干得过,没看到后边还蹲着一票膘肥体壮的大内侍卫,算了算了,惹不起老子总能躲得起。

程处弼只能点头哈腰一笑,然后安静如鸡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仿佛方才说那番话的是别人一般。

一旁的李明达此刻正缩在亲爹的身后,已经是双手都捂在了口鼻前,生怕自己笑出声来。

程三哥哥太逗了,一副长辈教训晚辈的模样去说三哥,难怪爹爹和爷爷那么恼火。

……

好半天,控制住了情绪的李世民打量着程三郎与李恪,话说回来,程三郎这小子还真没说错。

自己让恪儿跟程三郎蹲一块,自然不是让他去跟着成日不是打竹牌就是闹妖蛾子,而是让他有重要事务记得禀报。

看样子,这小子真是飘了,不论是那水密隔舱技术,还是那指南罗盘。

若是大唐水师有这些好宝贝,必定会令大唐水师战力大涨。

李世民有一个梦想,想要超越前朝,也就是想要让自己的功绩超过杨广与杨坚父子。

那么,那个令前隋倾举国之力,三征而不平的高句丽,就是李世民所需要面对的一道坎。

这些年来,高句丽仍旧是在大唐北部疆域频频有小动作,不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连强盛的前隋举国之力他们都能够扛得住。

换成了大唐,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行,所以在北方与大唐多有摩擦,甚至还多次主动挑衅。

这让李世民恨得牙痒痒,偏偏一时半会,还没办法过去收拾。

毕竟,前朝的崩分瓦解,与兴举国之兵,攻伐高句丽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李世民对于出征高句丽,目前还只是一个计划,他希望的是先平定大唐周边。

等到国力再强大一点,再去让这位成日在大唐北疆搞小动作的高句丽明白,挑衅大唐的后果,到底会有多严重。

而想要收拾高句丽,水师相当重要,这些年来,水师的发展很低调,毕竟战船只能慢慢的兴建。

李世民可不想重复前朝旧事,光是为了兴建战船就闹得山东一带民怨载道。

现如今大唐水师所使用的海船,仍旧是老式建造模式,只要在海上出了事故,船身出现破洞,整条船就只能说再见。

但是如果能够用上程三郎搞出来的那水密隔舱技术,那就相当于是让船只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变得更强。

而且还有那什么指南罗盘,有了那玩意,至少在紧急的情况下,大唐的水师,也可以冒着大雾又或者是乌云密布的夜晚找到正确的方向。

“下一回,你但凡搞出什么新鲜玩意,最好都让老夫知道。”

“……”

第1976章 今生,关中老夫是不准备再回去了

程三郎看着李世民那副心情很不美丽的样子,知道这个时候暴脾气的中年男人是没办法理智沟通。

只能乖巧地点了点头,一脸的义不容辞。

“叔叔有命,小侄焉敢不从,回头小侄那有啥新搞出来的好东西,肯定会孝敬你老。”

呵呵……说是这么说,怎么可能?总不能连颗螺丝钉我也要拿你跟前显摆一下,搞出个钢片弹簧也撂你案头。

程处弼觉得自己要是敢这么搞,指不定没两天李叔叔就会抄着大刀片子把自己撵出宫去。

所以啊,就跟那叶公好龙似的李叔叔,你这样的行为是要不得滴。

这个时候,脆皮猪肘加肉饼火锅,终于正式登场。

所谓的脆皮猪肘,就是先将猪肘用油炸得酥脆,之后再拿来小火慢炖。

而且还不能太过,要火候刚好,那个时候,吃得来这炸制好的猪肘的皮子不但香,而且还有脆爽的嚼劲。

比起那种一炖到底,猪皮跟肥肉似的入口即化不同,绝对是风味很独特的口感。

除了这个主菜之外,还有一些十分新鲜的凉拌菜,毕竟吃这样的油性大的火锅,来上点凉拌菜最是清爽。

虽然菜肴十分的适口,但是李渊却还是有些不太满意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说程三郎,你下回请老夫吃东西的时候,最好先让人备点佳酿,不然光有菜没有酒这合适吗?”

“嗯,父亲言之有理,程三郎你记住了,虽说酒那东西不能多饮,但是还是应该有点才对嘛……”

程处弼下意识地描了一眼另外一边。嗯,三位女士坐在另外一旁的亭子里边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