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世家 第1111章

作者:晴了

程处弼鄙夷地扫了一眼李恪那日益挺拔的小肚子道。

“……”

正说话间,一匹快马停在了郑家庄的这间茶馆外,一位风尘扑扑的程家人跃下了马来。

第1657章 我家殿下很清楚,陈国公你想要什么

“处弼兄,那位武姑娘莫不是想你了?”李恪滋了一口小酒,好奇地把脑袋探了过来。

正在看信的程三郎不乐意地瞪了一眼这个偷看别人书信的家伙。

“你大嫂有喜了,而且还是双喜临门。”

李恪一脸懵逼地看着处弼兄。“啥?我大嫂,太子妃双喜临门?”

“对,你大嫂怀上了双胞胎,不是双喜临门还能是啥?”

李恪直接就乐了,端起了谪仙醉,美滋滋地又搞了一杯。

“哎哟,我大哥这可真是长本事了,居然一箭双雕?”

“嗯,回头我给你大哥去信,跟他说下,他三弟恭喜他一箭双雕。”

噗呲一声,李恪直接把刚刚咽到喉咙的酒给呛了出来,翘起手指头指着程三郎不停的颤抖,连连呛咳。

“怎么,不乐意?”程处弼看着这位丑态百出的吴王殿下,笑得份外的兴灾乐祸。

“处弼兄,你行行好行不行?小弟我可是为了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不好?”

“成成成,瞧你那胆。”程处弼懒得再逗李恪,继续认真的看信。

信里边讲述了太子妃的身体情况,以及大唐天子还有皇后娘娘对于太子妃能不能平安生下双胞胎的担忧。

看罢这封信,程处弼自信地一笑。“看来啊,为兄我过段时间,怕是得回长安走上一遭。”

“是我大嫂怀上双胞胎的事是吧?”

“不错,你大嫂之前第一胎的时候就因为难产动过手术,没想到这一回一下子怀了俩。”

“我若不亲自去那边看着,着实放心不下,毕竟不论什么时代,女子分娩都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更何况还是双胞胎。”

说到了这,程处弼让邓称心去拿来了笔墨纸砚,开始给武媚娘写起了回信。

李恪也神情凝重了起来。“处弼兄,你应该有办法的吧?”

“放心吧,当然有办法,不过为了以策万全,最好是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

“你大嫂体质一般,所以从现在开始,她就得增强体质,另外就是控制饮食,避免胎儿过大……”

程处弼这边正在写着信,那边,同样吃饱喝足了的王少监也在写信。

不对,他应该叫写奏折,不过,向来性格严谨,有事说事的他,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在奏折上夸人。

主要是自打跟程三郎接触这几天下来,了解不够深入,着实有点不知道从何夸起。

可考虑到自己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总不能不帮他说上一两句吧?

冥思苦想了半天,王少监最终在奏折上,老老实实地将程三郎的原话写了下来。

“臣得见程三郎为了行宫之兴建,甚是辛苦,便是肤色,也黑了不少……”

写下了这句话之后,刘少监觉得有些不太对劲,总觉得这跟辛苦不辛苦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可问题是,自己是个扎扎实实干实事的技术性官员,既没干过埋汰人的御史,也没当过成天拍马屁的文官。

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放弃了给程三郎那小子加修饰之词的想法,继续认真地写奏折。

而同一时刻,那位已然回到了郑家庄,呆在自己的屋子里边,有着双重身份的那位护卫。

也正在写信,能够让自己今天印象深刻的场面不多,最深刻的还是程三郎直接厚颜无耻的让王少监写奏折的时候记得好好的夸下他如何的辛苦,导致肤色变黑。

刚刚写到了这,突然听到了一声打牌之声,从二楼传来,这位护卫支愣起了耳朵。

确定听到了这场休闲娱乐棋牌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有程三郎与吴王殿下之后,顺手又写道。

“是夜,程三郎与吴王殿下打牌……”

写到了这,这位护卫停下了笔,将密信先揣回了兜里,先等一等,看他们能打到什么时辰,自己再认真的记上,也好还原真相。

……

仍旧是魏王府录事参军蒋亚卿的府邸之中,今日在他书房里的人,则比上次又多了几位。

一干人等都纷纷向蒋亚卿禀报了这段时间的准备与进展情况之后。

蒋亚卿满意地点了点头,抚着长须告之这些在场之人。

“陛下已经准备六月末就会率领诸卫大军以及文武百官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陛下离开,太子肯定会如同去年一般,留在长安监国,这是绝佳的机会。”

“尔等这段时间,一定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出什么纰漏,引来猜疑……”

一干人等纷纷俯首称是,等到他们离开之后。

蒋亚卿在书房之中,反复地看着那张魏王殿下亲手写下的书信,详端了许久,最终一咬牙,步入了屋子吩咐道。

“来人,备车,老夫要往陈国公府一行。”

这个时候,容不得再犹豫了,而且通过这些日子跟侯君集的数次交道。

对方也已然几次暗示了对于陛下的不满,而同样,蒋亚卿也表达了自家殿下的态度。

试探已然差不多了,现在,陛下那边已然开始筹备东巡,这个时候,再不图穷匕现,还待何时?

难不成再等数年,等到那太子的长子长大成人不成?

……

侯君集把玩着一个漂亮而又精美的琉璃玉如意,满脸尽是喜爱之色。

“蒋先生,你这也太客气了吧,每一回过来,都带上这等厚礼……”

蒋亚卿看着侯君集,目光扫过这间书房,看了一眼门口处,立身在那里的侯韬与侯略。

“怎么,蒋先生莫非今日有什么不方便说的话?”

侯君集似乎连眼皮都没抬起来,可偏偏对于蒋亚卿的举动明查秋毫。

“放心吧,他们乃是侯某多年的心腹,侯某行事,向来不会瞒他们弟兄二人。”

蒋亚卿听到了侯君集这句意有所指之言,朝着侯君集恭敬地一礼。

“我家殿下对于这些身外之物不甚看重,而它们能够寻到欣赏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而言,那也是一个好归宿。”

“我家殿下很明白陈国公的际遇,也很清楚,陈国公想要什么……”

说话间,蒋亚卿恭敬地将那封已经在他的身上搁了数日,这才拿出来的密信递给了侯君集。

侯君集看着那封书信,看着上面那漂亮的书法写着:陈国公亲启。

第1658章 李世民的儿子,果然跟他一般无二啊……

侯君集站在陈国公府侧门外,看着那蒋亚卿轻车简从地消失在了黑暗的巷道深处。

抚着长须,盯着无人的黑暗巷子,沉吟了不语。

侯韬与侯略肃立于一旁,安静地等待着。

倒是那管家侯智,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小声地道。

“老爷,你给魏王殿下写下亲笔信,这岂不是留下了证据,万一……”

“没什么万一,他魏王殿下敢将盖着印鉴的亲笔手书让蒋亚卿交到老夫手上,就是在向老夫示之以诚。”

“他魏王能有此胆略,侯某便陪他做上一场。”

最后一句话的声音不大,但是语气里边渗出来的刻骨恨意还有杀气,却让在场的心腹都心中一凛。

侯君集脸上露出了一个古怪的笑容道。

“他李世民当年,不就是弑兄戳弟,甚至还以兵威胁迫上皇陛下,最终登临大宝的。”

“他的儿子,果然跟他一般无二啊……”

“可是老爷,陛下当年好歹也是手握兵权,而魏王殿下可不一样,不过是一位……”

“那又如何?”侯君集失笑着阴恻恻地道。“老夫当年,就在他左右,为他呕心泣血的出谋划策。”

“他李世民当年是怎么做的,老夫记得一清二楚,历历在目。”

“他魏王同样是嫡出,又在朝中颇有威望,而且才华横溢,颇有才名。”

“若是太子一陨,他李世民为了稳定人心,不以他魏王李泰为太子,难不成还去寻那个名不见经传的九皇子?”

听着侯君集这番话,知道自家老爷已然下定了决心的管家侯智与侯韬、侯略弟兄二人对视了一眼,齐刷刷地一同拜倒在地。

“老爷所言极是,既然老爷想要这么做,我等的性命,早就已经是老爷的,愿为老爷效死。”

“好好好,快快起来,尔等的忠心,老夫自然是知晓的。

我们名份上虽然是主仆,可是侯某的心里边,早把尔等当成生死相依兄弟……”

“侯某行事,兴许连家人亲眷都会瞒着,但定然不会瞒着你们几个。”

“老爷……”听得此言,三人眼眶直接就红了,语带哽咽地拜倒在地,久久抬不起头来。

……

李泰看着这封来自于陈国公的亲笔回信,仔细地反复读了好几遍,这才将这封书信折叠起来,收入了怀中。

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朝着跟前的蒋亚卿微微颔首道。

“真不愧是足智多谋的侯大将军,多亏了先生,得侯大将军来投,大事定矣。”

“臣恭喜主公,贺喜主公,侯大将军告诉臣,他欲以养病为由,留在长安。”

“养病为由,本王记得,父皇不是准备让他出任左卫,若是能够掌控一军,岂不……”

“主公莫非忘了,陛下要东巡就粮于洛阳,长安诸位,怕是能够留下者寥寥。”

“若是万一,陈国公也在东巡之列,岂不是坏了大事?”

“所以陈国公的意思就是,以身上旧伤复发为由,留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