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51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战晴天,抢阴天,刮风下雨当好天,加快建设大三线……

老汉们看到这些牌子后,好些记忆便被唤醒了,彼此指着牌子、指着人哈哈大笑、陷入连连回忆。

王忆带着照相机过来的,举起相机开始噼里啪啦的拍起来。

他带的是数码相机,空间足,随便拍!

王向红跟他笑道:“你别拍了,你知道啥是大三线吗?”

王忆摇摇头。

他只知道超一线、一线、强一线、弱一线、准一线,22年国家的城市都是一线城市。

王真尧立马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哪里还知道领袖同志提起的三线建设?”

“当年领袖同志按照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咱们国家呀,划分为了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简称一线、二线和三线。”

“一线是沿海和沿边省份,三线是包括中西部13个省和自治区的地方,二线介于一线、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

王忆说道:“那咱是一线地区吧……”

“别着急。”王真尧笑了起来,“我刚才那是为了说的简单,其实我刚才说的那个三线叫大三线,另外还有小三线,一、二线省份的腹地或者咱沿海省份的海外地区,这是小三线。”

王忆说道:“然后都要挖防空洞是吧?”

他知道那个全民挖防空洞的年代,在82年这个时代,还有不少资料会介绍当时那个热汗挥洒、激情涌动的年代。

六十年代中国的边境形势很复杂,国家周边强敌环伺,危机四伏。

最危险的就是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国家原有的安全体系遭到动摇,苏、蒙两国于63年签订一份《防务协定》,老毛子派出54个师近百万大军陈兵我国北境。

然后太平洋对面的《华盛顿明星报》发表了一片文章,委婉的说:中国的同志们小心点了,北边的老毛子要对你们中华大地上的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嗷。

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国家便迅速地想出了应对措施,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深挖洞”的群众运动。

王向红是事情的亲历者。

他接了王忆的话感叹道:“我还记得是69年6月,当时国家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在首都成立,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级别的人防领导小组,我因为是基层干部又曾经是基层军官,所以还在里面挂了个职。”

“当时队长都准备领我们出海打游击了。”有老汉说道。

王向红不好意思的笑道:“他娘的,当时都知道老毛子的空降兵和红海军很厉害,然后当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防空备战运动。”

“咱外岛海洋多,所以不怕他们的轰炸,就怕他们派空降兵过来夺取咱们的指挥部。”

“还有那个老毛子一旦对咱们动手,红海军肯定得出击。红海军厉害呀,咱们海军才几条船?跟他们进行常规作战是不行的,得重拾领袖同志的‘游击战术’,我们得化整为零,乘船藏于外海进行游击战。”

大胆笑道:“我那会还是个毛头小子,一心想着建功立业,特别期待老毛子的空降兵来袭。”

“当时我就想,上天咱比不上你,可下了海不一定是谁说的算!”

“我那会就是咱队里的民兵队长了,就拉着民兵们天天操练,守岛战、夺岛战、水战、伏击战,各种演练!”

“可惜,”他遗憾的叹了口气,“最后等到我儿子都能当民兵了,这老毛子也没敢来找咱们的麻烦。”

“勃列日涅夫怕了,”王向红说道,“他一看咱们玩真的,而且当时咱们也有核武器,只是比他们少,可他们一看咱们到处都是防空洞,肯定没法在短时间内摧毁咱们的国防。”

“这样一旦让咱们挺过第一茬轰炸进行反击,那他们也完蛋了,只有美帝可以笑到最后。”

大胆撇嘴:“这个没种的老东西。”

王忆赶紧锤了他一拳:“你是个没数的东西!你还真想全面战争啊?老话说的好,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记住古人的话,忘战必危,好战必亡!”

“对,大胆你没有文化就是不行。”王向红摇摇头,“跟你说多少次了?你以为打仗好玩?打仗威风?那他吗是要死人的、死你亲朋好友、死你最亲密战友的!”

大胆被两人连环批评给整的灰溜溜,抬起脚跑路了。

盛大贵乐呵呵的领着他们参观窑洞建设进程。

王忆问道:“这里的防空洞能做窑洞是吧?”

盛大贵说道:“能,上一次来看的时候就能确定。”

“王老师你估计不懂这行业,烧砖头的窑炉没有统一标准,可以用不连续窑,半连续窑,连续窑等等。”

“不连续窑是什么?普通的方窑、围窑、罐窑之类,每个窑洞都是自己一体的。”

“半连续窑呢?就是串窑,咱们这个防空洞区域就可以修建成串窑,我们现在也在修建中。”

防空洞的顶上、内部都有水泥砌起的砖墙,一个个山洞被半分割开来,成为一连串的洞。

王向红找人了解过砖窑厂的情况。

他问道:“我怎么听说现在都用那个不连续窑,就是方窑、圆窑之类的,是吧?”

盛大贵说道:“因为不连续窑投资少、上马快,很适合小规模的生产。”

“可是这种窑洞的热效率低,很浪费煤炭,同样烧制一万砖头,它们用的煤得比咱们的串窑多一倍!”

王向红倒吸一口凉气:“差距这么大呀?”

盛大贵点头:“对,因为串窑是把若干个的窑洞都给链接起来了,可以连续烧成,你看它的热量可以在里面循环使用……”

他指着窑洞给几人介绍:“所以你们看,这样是不是可以更省煤?”

“实际上它不光省煤,生产效率还要更高呢,装窑出窑时候可以进推车甚至以后有了窑车能安置上窑车,那样工人就轻松了。”

王向红问道:“就咱这些窑洞,码窑的时候没问题?”

码窑是人工将砖瓦泥坯按照一定形式码放进窑洞里,这是进行烧砖的重要工序,也是烧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就跟砖窑的形状构造密切相关。

煤炭在窑内的燃烧条件便取决于码窑形式,像是现在的烧砖工艺差,都是用内燃烧砖法,就是砖头放入窑洞内,燃料也在窑洞内,靠燃料燃烧提供热量把砖头烧成。

这种情况下,码窑的工作便跟窑内通风量、泥坯垛各部位通风的均匀性有关。

风通的越好、热量流失的越少,那烧砖的效果越好。

盛大贵是这方面的专家,给他们介绍了几个码放模式。

码窑形式挺复杂的,砖坯的码放整体分三个部分,上面是火眼、中间叫垛身,下面还有炕腿。

可是火眼、垛身和炕腿都有不同的码放形式,这需要根据数量和天气进行变换,王忆听了一阵就听迷糊了。

他听后唯一能明白的就是:

烧砖不是把砖坯随意放进去,而是一门技巧,要尽量利用好空间和燃料,以烧制出最多的砖头。

而这是砖头的码放方法,瓦片的话又是另外的讲究了……

王忆不得不感谢自己的运气,幸亏凑巧认识了一个盛大贵,幸亏他还跟盛大贵搞好了关系,否则要在外岛雇佣个烧砖师傅可太难了,去哪里找行家呀?

盛大贵真是帮他们解决大问题。

其实烧砖这事本质上很简单:就是找个能烧火的地方,把砖坯放进去用足够的温度烧成砖头。

也就是说,洞穴只要足够透风那就能烧砖。

问题在于怎么能让洞穴变得适合烧砖,以及怎么能尽量烧制出更多的砖头。

这就是盛大贵的作用了。

他指挥着二牛和建筑队将防空洞做了不小的修改,将之做成串窑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这个地方。

王忆知道这点,对他是感激不尽。

老爷子拖着不利索的双腿给他们生产队打工,这算是大人情了。

盛大贵脾气好,不像多数专家一样本事大脾气也大。

他打断王忆的道谢后笑道:“这事对我来说挺好的,我算是实现了人生的新价值。”

“而且你看我在这里天天动弹着,结果这腰腿的比以前还要好一点了,你问问建筑队的社员,我的身体状况是不是一天比一天强了?”

王东阳实诚的说:“师傅,你那都是做给我们看的,我和峰子都看见了,你忙活一天下来,坐下后都疼的不敢动弹!”

一听这话,盛大贵便拿眼神瞪他。

王向红心里过意不去,握住他手说道:“盛大哥,你看你……”

“别听孩子瞎说。”盛大贵笑道,“我自己知道自己身体的事,其实我现在真比以前在城里天天躺床上时候强太多了。”

王忆寻思着盛大贵的这个腰腿情况确实需要多休息,人家是来帮自家砖窑厂的,可不能把人家当牛马使。

另一个他琢磨着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盛大贵腰腿问题的病情,带到22年找骨科、康复科各方面的专家来个会诊。

这样或许能帮盛大贵提高一下生活质量。

王向红问王东阳和王东峰:“你们要把盛专家照顾好,然后你们俩想想,平日里这里还有什么难处和问题?队里看看能不能给你们解决。”

他问的是盛大贵遭遇的难处和问题。

盛大贵索性接过他的话头说道:“王队长、王老师,咱们这砖窑厂要开起来还真有个问题。”

“我看过了,这山洞本来是要给人民避难用的,所以修了换气通道。”

“当时这防空洞修的很好,设计的专家肯定很厉害,他把换气通道修的非常高明。”

“可是咱们砖窑厂烧砖和人呼吸不一样,需要的流通空气更充足才行,现在这换气通道开口太小,可以让砖窑烧起来,却没法最大化的去利用起来。”

王向红为难的说道:“这山洞的换气通道是直接开在山体上的,当年有人工又有机器……”

“还有炸药、雷管。”王真尧补充说道。

他给众人介绍道:“我们那会儿修这防空洞真是不容易,人多、机器多,然后三班倒,24小时不停工,歇人不歇机器……”

“什么机器?”王忆问道。

王真尧说道:“好像叫个凿岩机?”

“反正我记得这个主要作业进程是凿岩、掘进、爆破、排渣、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保湿养生等。”

“凿岩要机器,掘进也得要机器,现在恐怕不好弄这样的机器,都是大机器啊!”

王忆思索了起来,问道:“通风问题的话,其实未必非得通过扩大通风口来解决吧?”

“如果我们用鼓风机往里送风呢?开口是鼓风机送风,出口是抽风机排烟雾,对不对?这样可以吧?”

盛大贵说道:“对,这样确实可以,可大功率的鼓风机和抽风机也不好弄吧?何况这还得需要电力。”

王忆说道:“这些不要紧,我来想想办法,让我全国各地的同学帮帮忙,看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机器。”

“如果非得凿岩破壁也没事,我记得我西北那边有同学提起过破壁机,那机器很厉害,能在这种山体内开凿,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大机器,大机器的话恐怕弄不过来。”

他觉得鼓风机和抽风机不是问题。

电力供应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