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95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之前他买过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22年的天涯岛上用了一台,现在有一台就在时空屋里。

只是使用这种大功率发电机供电,生产砖瓦的成本更大了。

还好他在82年这边办企业现在不怎么考虑成本——从海鲜凉菜生意到现在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意,社队企业能盈利靠的都是他从22年输血。

砖窑厂本质上也是他的输血之作。

外岛的岛屿上确实不适合发展工业,否则到了22年,海福县也不会没有初始级的工业体系了。

他建起砖窑厂的第一目的是给生产队盖楼房,将整个天涯岛给重新翻一遍。

如果他们自己没有砖窑厂,那光靠采购的话不行,买不到这么多砖瓦。

不过他也算过了,一旦砖窑厂步入正轨,那中后期还真能盈利,到时候还是可以给生产队赚一些钱的。

参观过砖窑厂的建设进程,王向红果断决定把盛大贵先带回生产队去修养一段时间。

反正骨架已经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泥瓦匠带头,建筑队跟着学习来把砖窑厂内部构造完善一下。

盛大贵回去休息也行,让王东阳和王东峰两人来暂时负责工期进展,盛大贵偶尔过来检查即可。

看过了窑洞后他们又去看了看选出来的几个宿舍——

防空洞中有一些洞穴是有民生价值的。

王向红介绍说道:“纯粹满足防空需求的山洞是五十年代挖出来的,到了69年10月,国家发布‘要准备打仗’、‘要准备在战争中生活’的指示,咱们外岛的劳动力又来改建了一些洞穴,建成了功能间。”

“家家户户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队里的老汉们哈哈大笑起来,“当时领袖一声令下,咱们外岛直接掀起了群众性挖防空洞的高潮。”

“当时地委还提出了个口号,叫人人参加,家家有洞;就地分散,深挖高筑;因陋就简,几家连通。”

时隔多年,老汉们提起这些口号依然是弓马娴熟。

这些都是占据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上的一些东西,真是很难忘记了。

王忆听着他们的话问道:“那咱岛上怎么没有?”

“谁跟你说没有?”王向红笑着说,“你以为咱们底下的仓库怎么那么大?”

王忆说道:“那不是天然洞穴吗——我看着有人工痕迹,但我听凤丫婶子她们说那是天然的东西。”

大胆说道:“她懂个屁。那个洞一开始就是天然的,只是不大,69年开始全队上阵才扩建到现在这个规模的!”

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去了防空洞山上高处的洞穴,这些洞穴上次王忆来没能进去看,因为都有铁门、木门封锁。

两道门挡住了洞口,外面木门挡风又挡雨,里面铁门则挡外人进入。

这些房间是当时设置出来的厨房、厕所之类,里面没有家具电器,可是一应生活功能却非常完善,都提前准备好了。

许多房间配备了坚固的铁门,还有上下层之间的铁梯,安全性十分有保障。

除了这些,房间内的细节也十分精致,每个房间都有小的通气口,地上也有排水口——

王向红给王忆讲解,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生活准备的,是为战斗准备的,当敌人采用火攻、水攻等进攻方式时,有这些功能开口处就可以救命。

他们承包了岛屿,这些封闭的建筑也对他们打开了。

王向红拿到了钥匙,打开门后里面还挺干爽的,各种建筑功能间都保持的很好,其中厕所建设的比生产队的旱厕还要讲究。

它有多个坑道直接通入海里,上厕所用海水冲灌即可,这收拾一下真是干净又卫生。

王忆赞不绝口,大胆感叹道:“这可都是专家规划出来的东西。”

“69年、70年,当时公社和县里的学生、工人、渔民都来参加过这个防空洞的修整。”

王向红点点头说道:“当时都是义务劳动,不收一分钱。我记得当时还计划在岛上建一个水泥厂,然后以防空岛为中心,在周边一些岛屿上开展人防工程。”

“结果在岛上没有打出水来,后来地委合计了一下,在这岛上建工厂代价太大了,不划算,就放弃了这计划。”

大胆听到后感叹道:“挺可惜的,要是岛上有水泥厂就好了,这样咱就不用买水泥了。”

王忆说道:“可惜个屁,岛上有水泥厂,咱们还承包什么?国家还会把这岛屿承包给咱们吗?”

“也是。”大家伙点点头。

王忆把全岛参观了一遍。

随着一个个洞穴新打开,他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山洞世界。

这是一代人的伟业。

他很感叹,老人们更感叹:

“这边的山洞是52年时候我们小队挖的,我当时被分配的工作是排渣,将洞内爆破后的碎岩石块用推车运到外面。”

“哈哈,我也干过排渣,这山看上去不高也平缓,可当时没有收拾出来,洞内洞外都是上下坡,来回都得使劲。有一回下坡时候我没刹住车,跟金兰岛的黄老八两个人跟翻斗车一起坠到四五米深的坡底下了。”

“这事我还记得,然后技术员就不让你们俩排渣了,让你去排雷。”

摔下过山的老汉提起往事感觉有些尴尬,无奈的说:“那天下雨了,下大雨,山上滑溜的不行。”

“我又没有鞋子,赤着个脚,脚上的茧子磨掉一层长出一层又磨掉一层,都磨滑溜了。”

王忆问道:“下大雨还得继续干?下大雨干工程确实危险。”

老汉笑道:“那必须得干,危险也要干!那时候海峡对面军事力量强,隔三差五往咱们这里开飞机,动不动就说要扔炸弹给咱泥腿子剃剃头。”

“所以这里的工程必须得快干、大干、猛干,要讲进度,排渣必得当日清,否则影响掘进的速度对不对?”

“那时候干活就像干仗,时间就是人民的安全、它就是生命呀,小车不倒只管往前推,推的是士气、要的是干劲、表现的是风采……”

他们说起三十年前的往事,真是满脸的眉飞色舞。

当时的日子很累很苦,可这是给国家、给人民工作,不怕苦也不怕累!

“那时候是真穷,不管晴天雨天,干活一律穿着短裤、光着膀子,绝大多数连草鞋都没有,赤着脚干!”

“夏天整个身上晒得乌漆嘛黑,后背和肩膀头子上是三天两头就能揭下一层皮,晚上睡觉趴着睡,不敢躺着睡,疼啊!”

“但同志们有干劲,没人叫苦,有一个是一个,不管是大个子小个子都憋着一口气,一定把防空洞给做好了,到时候老蒋要反攻那就让他来吧,咱们保存好有生力量,让他有来无回!”

“苦累没啥,主要是危险它也是真挺危险的,推车排渣的还没什么,凿岩的才危险。咱这山上石头结实不怕塌方,城里挖防空洞的时不时就碰上个塌方。”

“是,可咱们这里没有塌方它经常有哑炮。王老师你想想,咱外岛常年累月湿漉漉的,什么火药、雷管、导火线的,它能不潮湿吗?”

“嗯,你们还记不记得51年年底要过年了?那次爆破过去半小时了还有一炮没响。情急之下,我们小队长就是现在公社的老常决定前去排雷,他刚到了洞口里面爆炸了,直接掀出去了,他有一个耳朵就是那次震坏了的!”

大家伙越聊越上头,眉飞色舞中将那个还不算久远的年代又给回忆了出来。

那是属于他们的火红年代。

第449章 来自1982的三和大神

防空岛上的老场景,勾起了老汉们很多回忆。

三十多年前。

新中国成立。

一群在旧社会饱受压迫的汉子翻身做主人,他们当时真是对未来、对生活、对国家充满了憧憬。

那是个特殊的年代,当时的渔民们干活有劲。

说实话,那些个年代日子很苦,可是他们活的心里头轻松,有目标、有信仰、有追求。

加上身边不管是干部还是知识分子又或者什么身份的人,大家伙吃喝差不多、穿着差不多,住宿条件更差不多,这种情况下心理压力小。

身边的人都累、过的都苦、都不容易,等于自己就不那么累、不那么苦了。

加上回忆有滤镜。

他们现在回忆起三十年前生活,一切都是甜的,美好的。

王忆很理解他们。

五六十年代确实是个火红的年代,单纯的年代,那个年代人民物质真是极度的匮乏,可是精神却又极其的昂扬。

再一个那个年代这些老汉都是三四十岁的壮汉,他们不是在回忆美好的生活,而是在回忆美好的自己。

时光这东西呀!

王忆看着陷入回忆中的老汉们突然一个激灵。

自己或许不应该光是醉心于帮助生产队改善生活条件、帮助社队企业赚钱、帮助自己赚钱,在如今已经将生活过上正轨的前提下,每天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要好好享受生活!

要珍惜每一天的时光!

回去的路上王向红开船,王忆便顶着寒风离开了驾驶舱,坐在外面仔细的看着冬季的海上。

冬季的白天总是格外短暂,不知不觉又是傍晚时分。

一天要结束了。

逐渐邻近了冬至,1982年的白天越来越短,此时尚不足五点钟,可是海上的暮色却已经降临。

夕阳熔金,渔舟唱晚。

往西看是满天的云霞涂抹了橙红,落日的余晖中,一艘艘踏上归程的渔船在随着波浪缓缓荡漾。

天涯三号在附近海域很有名气,有渔船看见他们便主动靠拢过来打个招呼。

其中有多宝岛的渔船,李家庄的新队长李双水大声招呼道:“王队长、王老师,哈哈,吃不吃毒鱼啊?”

天涯三号也靠近过去,王忆问道:“你们捕捞到毒鱼了?捕捞到什么毒鱼?”

毒鱼就是带毒的海鱼,种类很多。

正所谓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越毒的海鱼越是鲜美,这话是真的。

李双水将船舵交给旁边的汉子,他趴在船舷对王忆说道:“我们今天运气还行,弄到了一批石头鱼,哈哈,王老师,给你弄两条回去下个酒怎么样?”

王忆说道:“行啊,石头鱼这东西确实挺好吃。”

石头鱼是外岛海中毒性最强的一种鱼了,在22年的外岛尤其有名,野生石头鱼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

这种鱼貌不惊人,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喜欢躲在海底或岩礁下,皮肤粗糙、上面参差不齐,不用伪装本身就像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水下捕捞海参鲍鱼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石头鱼,它的主动攻击性不强,这点跟海蛇相仿——

内陆人不知道,所有海蛇有一种算一种都是剧毒的。

但它们很‘害羞’,很少很少会主动攻击人。

所以在海里碰到海蛇别急着跑路,要冷静,尽量维持住身体在海水中的平衡性,海蛇会很快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