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88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见此王忆的心彻底放下了,笑道:“没事了没事了,以后给他按照我的嘱咐来让他吃这个甜甜的药,还有这些奶味的药粉也必须吃,要坚持着吃。”

“如果他每天都会排便,那这个甜甜的蜂蜜药吃三天,三天后不吃了,改成吃这个纤维素颗粒。”

“纤维素颗粒可以先吃一个礼拜,期间奶味药粉必须一直吃。它是益生菌,一种细菌,得坚持吃好些日子呢,以后吃的差不多了你们让邮递员给我捎信我给你们邮寄……”

“不用不用,”金伟民兴高采烈的摆手,“王老师你不用麻烦,我去找你、找你拿这个药粉。”

“然后你看这需要多少钱?我把钱预付了,一起给你!”

王忆笑道:“花不了几个钱,都是我自己配的药。您父亲和您大哥是我前辈,他们当年给好些人看病是义诊,那我得学习前辈,我也不要钱了,重点是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他又安慰这一家人:“城里大夫说的没错,这孩子不是大毛病,他的肠胃问题随着成长会逐渐好转的。”

“谢谢王老师,太感谢您了。”金伟民的妻子抹了眼泪上来握住他的手,“我现在可是体会到我公爹和我大哥当年行医时候那些病人的心情了。”

“我公爹说的对,他行善积德是给子孙后代积德,王老师,老婆子不知道说啥了,你简直是救了我全家的命!”

金伟民拨开妻子皱眉说道:“人家王老师说不要钱你就真不给钱了?家里又不是没有钱,必须给、必须给!”

王忆笑道:“要给也是以后吧,现在又不是把孩子毛病彻底解决了,你们先忙家里,我们歇一歇等雨停了就要回去了,学校还有课呢。”

金多善钦佩的说道:“王老师您真是一位好老师。”

“王老师当然是好老师,有师德也有能力,他可好学了,之前等风雨减弱的时候他还趁机看书学医呢。”金伟民赞叹道。

说到这里他一拍手:“王老师,你看的是《赤脚医生手册》是不是?我家也有这本书,是我大哥在县里学习时候领的。”

“我大哥说这书太笼统了,全面是很全面,可不是很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家好医书多,都是我爹和我大哥收集的,你既然学医那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学的比他们俩更好,这样就能救治更多病人了!”

“对,王老师跟我爷爷我大爹一样,都是神医,都有菩萨心肠,您愿意学医给咱老百姓看病,那我家的医书都给你,否则医书留在我们家里只能是——叫明珠暗投!”金多善也说道。

王忆想起那一房间的医书连连摆手。

他可不是客气。

一旦他拿走这些医书,就代表他要继承人家金家遗志从事医疗事业,要研习医术、行医问诊了。

王忆对此毫无信心。

否则他倒是挺想带走那些书。

因为他对那房间里的不少书籍还挺感兴趣——原因是他发现有不少是古医书,要是能带去22年说不准会卖出个好价钱。

但这是说不准的,或许里面的书不太值钱,顶多卖个几千块几万块,那样可就没意义了,他现在不差几万块。

毕竟祈和钟、阴阳震都是以百万为单位的宝贝,还有不少的第一版人民币,这些价值都很大。

想到第一版人民币,他问道:“金老叔,你们要是过意不去非要给我付医药费,那我想问问你家有没有老钱?就是最早发行的那种人民币,有大额的,一万五万一张的,你肯定知道吧?”

金家是医药世家,以前肯定天天收钱,他估摸着应该还有点老钱。

现实让他失望了。

金伟民说道:“你说的钱我知道,就是国家解放后用的首套钱,那钱早没了,国家当时回收来着,我大哥都搜罗一遍送去信用合作社了。”

“后来零零散散翻出来几张,再去信用合作社人家不给兑换了,于是家里随便扔,现在真找不到。”

“不过我家里还存了一些……”金多善接话要说什么,金伟民又赶紧打断他的话,“家里存了一些医书。”

他恳切的说:“王老师,这些医书都是好书,我爹一辈子没别的爱好,就喜欢看医书,上面好些书都是他费尽心思收集来的。”

“自从我大哥父子意外去世,家里也没有懂医的了,这些书放在家里真是怪可惜的。”

“你拿回去吧,里面有不少好方子,你拿回去学会了,这样是咱社员们的福气,哪怕能帮到一个人也好呀!”

他妻子说道:“对,有时候你救了一个人就是救了一家子人,说实话呀王老师,要不是你把孩子给解救了,就我家现在的光景,这孩子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恐怕家就破了,老婆子我没啥念想,没了孙子我也不愿意活了!”

王忆摆手:“不至于不至于……”

“你把这些医书带回去看看吧,在我家是真白瞎了,我们家四个大人都不会看书,咱岛上湿气大,那些书保存不好,动不动就虫蛀腐烂,要是就这么瞎了得多可惜。”金伟民越说越是坚定了这态度。

不能让父亲和大哥搜集的医书白白损毁,要送出去,送给能用到的人,这样第一不辱没门楣家风,第二也是行善积德。

而且传出去好听,否则书烂自己手里会被人笑话。

他越想越对头,直接带着儿子上去收拾书了。

王忆无奈。

完犊子,半路出家,自己真要搞医学了!

学吧,医学可真的深,他以后不光是王老师,还是王赤脚医生了!

不过他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好好学习的话或许能胜任农村医生的身份。

毕竟他有九年义务教育加高等教育的底子,而现在农村好些赤脚医生只是初中毕业然后被送去卫生所学一年半载就要回村就任呢。

王老师给自己打气:加油,王赤脚啊呸,王大夫,以后真要好好学习了啊!

第144章 来自22年的调查所得

金家有好些木箱子,正经的实木箱子,外面打了一圈铜皮,散发着药香,风格古朴、木质斑斓,都是以前他们家里装药材的宝箱。

医书被小心翼翼放入里面,确实有些书发霉腐烂了,有的手抄本老书一拿就散架了,王忆觉得得弄点干燥剂来保存。

金家老爷子一辈子收集了不少好书,有两本书他没看到,金家是单独放入小箱子里进行保存的。

打开全是繁体字,看了一眼他也没看懂几个字。

这两本书连金伟民父子都不知道,还是收拾的时候才在书柜里头找出来。

一共八个实木箱子全给装上了,不说装的满满当当,反正书是不少。

这搞的装到后面金伟民舍不得了。

他都不知道自家的医书这么多。

倒是他妻子不在乎,老太太现在是把王忆当全家的救命恩人了,很麻利的把箱子挨个扣上问:“都在这里了?还有没有书没找出来?”

金多善说:“娘,都在这里了,没有了,我去看了,连只有几页的药方子我都拿上了。”

王忆说道:“这里书可真多,你们送我不太合适……”

“哎呀,王老师你们读书人太婆婆妈妈了,还比不上我们妇女同志痛快。”老太太豪爽的笑,“你说你冒着风雨来救我家娃娃,这是天大的恩情。”

“再说这些书给你又不是让你拿回家当柴火烧了煮饭,是你要学习、要当好大夫,以后说不得我家娃娃还要麻烦你呢!”

听到这话金伟民高兴了,说道:“对对对,以后娃娃还有我家里人怕是都要麻烦你呢。”

老婆的话提醒了他。

这可不是免费往外送书,这是送人情!

只是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舍不得,摸着箱子说:“六几年的时候社会上乱,有些人要来我家砸箱子烧书,还好乡亲们上门来帮助我家。”

“而且当时我大哥还在,有威望,青年队伍的头头受过他好处,这才说合着把箱子和书保住了。”

“当年我大哥就说呀,这些书是救命的东西,谁敢说自己家里人这一辈子没有个三病五灾七难?谁又敢说自己一辈子不会头疼脑热拉肚子?”

“这些书就是能排忧解难、救人性命的制胜法宝,这些箱子里当时装了药,那也都是救命的东西。”

“以前是我爹用来给人救命,后来是我大哥,王老师啊,现在给你了……”

他殷切而期盼的看着王忆。

王忆弱弱的说:“金老叔,我很敬佩您父亲和您大哥,我吧,就是个普通教师……”

“以后你会是个咱乡亲都竖大拇指的大夫!”金伟民一下子合上了最后一个箱子盖。

他本想跟王忆来个体面的传承交接。

现在一看王忆不想体面,那我只好帮你体面!

中午雨终于停了,也到饭点了,金家无论如何想要拉着王忆留下吃顿饭。

但王忆坚定的跑路了。

他理由是‘孩子很虚弱你们先照顾好孩子咱吃饭不着急因为我以后还要来看看孩子’,实际上他是听大炮说了,不知道谁把聚宝岛上来了名医的事传出去了,岛上不少人在打听着要过来看诊……

王忆的理由让人无法反驳,金伟民赶紧让儿媳妇去做饭:“给娃熬点面糊糊,让他多吃点。”

一听这话王忆当场石化。

他拦住人说:“别给他吃面糊糊,吃奶呀!”

金多善讪笑道:“我媳妇儿身子不大好,生完孩子很快就回奶了,宝一直吃米汤面糊。”

这话一出来,王忆明白小孩便秘这么厉害的间接原因了。

他过早的吃上了辅食,而且还不是合理辅食,导致消化系统压力太大出了问题。

于是他拦住孩子妈让她别急着熬面糊糊,先给孩子喝点水补补液:

“现在孩子应该还有些消化不良,所以会拒食。别让他立马吃东西,要循序渐进,时机到了他会主动要吃的。”

“即使喂吃的也不要给他吃面糊,用小米熬汤——那个小米可以用石臼子捣碎,这样熬出来的汤格外有营养……”

一些以后被认为是常识的现在哪怕是医生家属都不了解。

比如孩子不能太早的摄入糖和盐,不能过多摄入淀粉。

金多善甚至告诉王忆,他们很早就给孩子吃馒头了:奶奶或者母亲嚼着喂,有时候还会混上咸菜来调调味给孩子开开胃!

王忆的时空屋里还有些奶粉,他跟金家人说了一声,让家里人先给孩子吃小米汤,等他回去让人给孩子捎点奶粉吃。

金家人千恩万谢的送他上船。

还是乘坐金多有的机动渔船返程。

回去的路上金多有让儿子掌舵,然后堆笑说:“王老师,我该叫你王大夫是不是?”

“不不不,叫王老师就行。”王忆赶紧说。

我可是正经的、不在编的、登记在册的民办教师。

金多有扶着腰说:“那王老师,你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个神医啊,我这个腰不好,以前撒网的时候拧着了,你给我看看行不行?看看是咋了?”

王忆一愣。

我尼玛,这是骨科的问题啊!

我又没在德国骨科进修过!

他没法诊断,只能给金多有出主意:“你可能是腰椎椎体错位了,这得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你去县医院,然后挂个外科或者骨科的号,进去后跟大夫说一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