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87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要出发了。

王向红说道:“这会风势减弱,可是雨还在一直下,根据我的经验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因为没有大风把阴云给吹走。”

王忆说道:“我明白,那咱们就出发吧。”

王向红说:“今天有风有雨不能出船捕鱼,我让大胆带人护送你,得小心刘大彪使坏。”

王忆点头。

该小心还是要小心。

结果民兵队吆喝着集结的时候惊动了在王向红家里休息的孙征南和大炮徐横,两人得知王向红安排后主动请缨。

孙征南说:“我们两个没事做,还是我们跟着王老师吧,支书您带着民兵同志们把那三个坏人送去派出所。”

“既然他们背后的带头分子出现了,那就得从快送走他们,夜长梦多,不能耽误时间!”

这个安排挺好,王向红了解两人的能力便答应下来。

金伟民是借了同队人的机动船来的,驾船的父子两人,其中的儿子跟王忆是熟识:接受过他的防风火机做礼物也送给过他两条大黄鱼做礼物的豆子。

豆子是他小名,大名叫金晓喜,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上头有个大哥叫金晓运,这次没来。

父子两人跟金伟民一样着急,等王忆带人上船顾不上客套就立马奔驰进大海。

路上金晓喜才跟他说上话,把金伟民家的情况介绍了一下。

这样王忆才知道,他们家以前也是受过金伟民父亲和大哥恩惠的,整个聚宝岛两个生产队家家户户都被他们看过病,所以金家小孙子的病情也牵动了他们的心。

金晓喜暗地里向他承诺,说你只要给金伟民孙子小宝看好病,以后他们每趟出海都把捞到的最大个黄鱼给他送来当礼品。

这话说的很真情实意。

王忆挺感动的。

金家父子是大医。

乡间大医,为民解难。

公者千古,私者一时,谁真正的为人民排忧解难,人民心中是有杆秤的,人民是不会因为时间流逝就忘记他的。

聚宝岛和多宝岛一字之差,间隔距离却是挺远,一个在天涯岛的东南方向一个在东北方向,由此可见电影的诱惑力,有些人为了看电影这是乘船跑了得一个多小时!

因为从天涯岛到聚宝岛就得一个小时船程,当然这跟天气恶劣有关。

驾船父子中的父亲金多有说他们早上顶着风开了近两个小时才赶到天涯岛!

听了这话王忆更明白日后外岛没落的原因了,有条件搬迁进县里乃至市里后,谁还会留在外岛呢?

他们赶到聚宝岛后风雨已经变小了,码头上有渔民在收拾被风吹乱的渔船和船上渔具。

得知王忆是请来给金伟民小孙子看病的大夫,这些人赶紧收拾了码头上乱七八糟的东西给让开路。

金伟民家里条件还是挺好的,毕竟父亲和大哥两代为医,他们家是外岛农村少见的楼房,而且都是砖石建成,非常牢靠。

进门后院子很小,因为四周封闭起来成了房间,以前想必就是病房了。

现在金家已经没了大夫,多年未行医,这些房间已经空空荡荡、死气沉沉,成了厢房杂屋。

一行人进门就听见了一阵婴孩的哭声,很尖锐很声嘶力竭。

听到这哭声金伟民的表情顿时垮了,颓丧的说道:“小宝又难受了,他解不了手吃不下东西,又堵又饿,嗨呀!”

一句嗨呀,满腹辛酸,老人又流下泪来。

徐横在船上听金多有父子介绍了金伟民大哥和父亲的为人,对他们家非常钦佩,便安慰他说道:“这不是请大夫来了吗?我虽然不了解王老师,不过我觉得他挺靠谱的。”

孙征南点点头:“我也觉得王老师靠谱。”

徐横立马来劲了:“老同志你别着急了,我们副班长的眼光可厉害了,他说王老师靠谱那就稳当了!”

王忆苦笑。

妈的你们这是把我架在火上了知道吗?

金伟民家里人不多,老两口、儿子两口再就是个孙子。

这会一个青年正凄苦的抱着孩子在屋子里转悠,嘴里哄着说:“宝不哭、宝不哭,宝看看雨,等等爷爷回来,宝不哭,宝乖乖……”

金伟民带人踩着院子里积水匆匆而来,青年听到声音赶紧出来,满脸期待:“爹……”

“王老师来了。”金伟民打断他的话。

两个抹着眼泪的妇女闻声而来,看见王忆同样是满脸期盼:“这就是老四昨天去看电影打听到的王老师?那个给县里领导治好便秘老毛病的王老师?”

“王老师你们快进来歇歇,这一路上风风雨雨的,我我去给你们烧一壶茶水……”

“不用了,”王忆摆摆手,“我脱掉蓑衣换一下干衣服就行了,免得把湿气寒气带给孩子,那个嫂子你去准备点温水,得给孩子喝点东西,不喝东西可不行。”

少妇绝望的说:“喝不下去,他不喝呀,一看见勺子就哭!看见勺子就哭,喂也喂不进去!”

说着便流泪了。

王忆说道:“不用勺子,我带了肯定能给他喂水的东西!”

市立医院的主任就是厉害,他听说孩子不进汤水后判断说孩子的便秘问题反过来影响了胃消化,现在应该是出现了消化不良问题。

之前金伟民跟王忆说过,孩子吃喝了东西会呕吐,于是王忆转达了这事,主任就说这是消化不良的症状而不是便秘的症状,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顽固性便秘的问题。

于是他让王忆买一套婴儿喂药器,是针管加小软管,可以直达婴儿食道,将汤水强行送入——

这么做肯定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点影响,但没办法了,现在孩子都滴水不进了,再不摄入能量更伤身体!

王忆去换衣服。

金伟民带他上了二楼一个房间,这是个书房,里面有书桌和书架子,放置了不少书籍。

全是医药学书籍。

什么《新医疗法》、《草药学》、《医药临证集成》、《奉化名医汪声扬处方》、《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当代的、古代的医学作品都有,其中还有线装本古书。

他扫着这些书籍换了衣服,然后下楼拿出益生菌。

这是奶味甜口的,主任说孩子顽固性便秘肯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了,所以一开始就能加益生菌。

温水送来,王忆试了试水温觉得不会烫死菌群,便从小盒里直接挖了一大勺放入水中。

至少得是两倍剂量。

他用针管吸温水套上纤细软管,金伟民多少懂行,见此说道:“我们真是猪脑子,就是呀,设计一个这样的小东西多好,早就给宝灌下水了!”

少妇悲苦的说:“宝不是灌不下水的事,是喝了水会呕吐!”

王忆说道:“不会全吐出来的,只要能留下一点就行,而且我不是给他喝水,这是药水,来,把孩子嘴巴给掰开!”

青年使劲抱住嚎啕大哭的孩子,咬咬牙说:“来吧。”

王忆把软管塞进小孩嘴里滴了几滴益生菌温水。

结果一个劲挣扎的婴孩喝到水倒是老实了一些,不使劲甩胳膊蹬腿也不扯着嗓子嚎哭了。

王忆估计是益生菌的味道还不错,这个孩子挺喜欢,另一个也是这孩子肯定饿的不行了,奶味的温水让他本能的进行吮吸。

揪着衣裳围观的奶奶和母亲见此心里顿时好受一些:“宝爱喝这个药,这个药、这是什么药?”

“太好了,太好了,喝进去点东西就好,别吐了,老天爷保佑、药王孙老爷保佑,这次别往外吐了。”

王忆正要回答,金伟民紧张又激动的说道:“别打扰王老师治病,你们要么闭上嘴要么都出去!以前我爹看病的时候家里人是不让进门的,一律在外面等着,要不然只回坏事!”

两个妇女闭嘴不言,这样王忆全神贯注喂药。

益生菌温水全顺利喂了进去。

接下来还有健胃消食的药粉,结果这药粉不知道什么味道,估计有山楂的缘故很酸,小孩喝到后又开始挣扎。

王忆更是佩服那主任了。

先喂益生菌再喂健胃消食药水也是他的叮嘱,本来王忆还疑惑为什么不是先喂健胃消食药止吐,现在明白了。

这药不好喂,得先喂益生菌温水给他补补液。

软管入喉,药水强行灌入!

上面解决了就是解决下面了,得往幼童菊花里塞栓剂。

还好这栓剂做的跟尖头水滴似的,摁住以后总能送入其中。

送进去后金伟民的儿媳赶紧把孩子抱起来轻轻拍着哄,小孩已经没多少力气了,他每次醒来只能用力哭一阵,然后哭声就会虚弱起来。

喂水塞栓剂几分钟后,王忆走最后的程序,给小孩喂了点乳果糖。

这个小孩不抗拒。

乳果糖是甜的。

接下来是等待,焦灼的等待。

屋子里氛围很凝重,都很焦心。

王忆心理素质不怎么好,他说道:“那个楼上我看着不少医书?我上去看看方便吗?”

金伟民的儿子金多善说:“方便、方便,王老师您随便看,那都是我爷爷和我大爹留下的书。”

王忆上去随便翻了翻,他也无心看书,只是找个理由离开楼下。

楼下那氛围真是太沉重太压抑了。

结果他上楼刚打开一本书,楼下响起欢呼声!

王忆心里一喜赶紧跑下去看,孩子母亲在给他把屎,有便便排泄出来。

药栓起效了,作用很快。

这样王忆立马松了口气。

便秘都是前面的便便最顽固,只要前面的解决了后面的会好办许多。

后面的就得靠乳果糖了。

主任跟王忆说过,这药栓之所以比开塞露温和还有用,就是因为它并非是对整个肠道的积便都有用,而是作用于直肠,先把直肠内的硬便排出来。

孩子的哭闹确实是被憋的,排泄之后立马安静许多,躺在母亲怀里抽抽噎噎。

不知道是健胃消食药起效了还是排便后缓解了胃部问题,王忆在下面等了半个多小时他一直没有呕吐,就是肚子里跟有个小抽水机似的,偶尔会咕噜咕噜往上抽。

半个多小时后又开始排泄,这次便便稀薄了一些。

是水和乳果糖起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