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4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还别说,这船上灯光真不错,比县里头的灯光还要稳定呢。”

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生产用电量在快速增长,电量供应明显不足,拉闸限电是家常便饭。

就着这个话头,一名在长海公社刚上任的新干部坐下说道:“你们县城电力还不稳定?我们公社的电力才是真不稳。”

“现在我们农村的老人孩子就盼着吃饭和渔忙的时候别停电,可就在这个月,嗯,四月份,停电的事却接二连三地出现了,而且停电的时间也很微妙,几乎都是我们老百姓在吃晚饭的时候停电。”

听到这话叶长安问道:“你没有给电业局打电话问问怎么回事?”

这新上任的公社干部轻笑道:“问了,那边不是事故停电,就是缺电限电,理由嘛,很正规,我们没法挑毛病。”

“实际上它是有毛病的,对吧?”有人配合他问道。

这公社干部笑了笑不说话了。

再说下去可就得罪人了。

至于电业局为什么会给他们断电,这里的人都心知肚明。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海里又有好些海货适合进肚子里了。

电业局现在是全县员工福利待遇最好的单位之一,员工吃海货从不花钱,那这些海货是哪里来的?

叶长安没有接这件事的话头,但给王忆说了一声:“回头提醒我跟电力上聊聊。”

他在明面上没再说什么,只是将自己的沙鳗送给了船老大说:“给我们把这鱼再烧一烧,再给打二斤酒。”

人人买酒。

船老大随船的散装一毛烧全给卖出去了。

他赚的腰包鼓鼓囊囊,心里满意又担心:这么多干部,待会会不会把我当投机倒把给办了?

一毛烧是一毛钱一公两也就是五毛钱一斤,他卖的最便宜的都是两块钱一斤。

实际上这也不是他卖的价钱,都是干部们自己给他的钱。

他也算是投桃报李,把干部们伺候的很好:沙鳗不光用来清蒸,还用来炖。

萝卜可以炖鳗鱼,咸菜也可以炖鳗鱼,不同的配菜不同的味道。

但都是一样的好吃。

另外蒸鳗鱼也有别的做法,船家找出一瓶没舍得吃的豆豉,做了豆豉蒸鳗鱼。

相比清蒸鳗鱼,这豆豉蒸鱼滋味更咸,带着豆豉略臭的独特风味,让鳗鱼有了别样口感。

大家伙吃的赞不绝口。

主要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更香甜。

王忆和庄满仓吃饱后抹了抹嘴巴又去垂钓,一晚上蹓跶着没少钓成。

沙鳗和他熟悉的河鳗外形大不相同。

海里的鳗鱼头部比较大,前端略呈锥状,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而河鳗外表看起来圆碌碌,似圆锥形,色泽比较乌黑。

很好分辨。

叶长安这边也钓到了沙鳗,都送给王忆,给这孙女婿补身子。

他今晚主要是找了个野外地方跟一些干部聊天,只是打着一个夜钓沙鳗的名头。

当然也可能是他真想给王忆补补身子了。

王忆这次来城里一趟,再回岛上便带上了一网兜的沙鳗。

他这么一忙活,谷雨就过去了。

过了谷雨,晚春便来了,海上雨季也跟着来了,后面连续几天都是阴雨日子。

就在细雨朦胧中,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海水暖和起来鱼也肥了起来。

等到雨势停歇,时间迅速进入五月。

五月的外岛,就开始炎热起来了。

暮春变初夏。

五月一日劳动节,生产队给社员们放了一天假。

王忆本来要陪同秋渭水去见叶长安,但叶长安去省里开会了,于是两人便待在了岛上。

待在岛上倒是也有事情要忙活。

挺着大肚子的秀芳等妇女教导秋渭水自己做鞋子。

她们现在做鞋子不是给自己做,是给孩子做。

虽然王忆说,以后队里不缺缺钱、不会买不起鞋子。

可外岛妇女认为给孩子特别是小孩花钱买鞋子是完全没必要的。

秀芳说:“孩子长得快,长个头也长脚,要是全靠买鞋,不等穿破就穿不下去了,还是咱自己给娃娃做鞋子更好。”

“实惠!”

还有新嫁进生产队的媳妇笑道:“不光实惠还舒服呢,现在城里的鞋子我看了,全是塑料的,塑料是化工产品,伤脚。”

“咱们自己做的鞋子是浆糊、老布和纸板子啥的,娃娃穿着舒服!”

王忆笑了起来:“然而娃娃们并不想舒服。”

他们才不愿意穿自家做的鞋子呢。

但秋渭水对自己做鞋还挺感兴趣,她回去拎着小椅子回来,跟着几个妇女学起了做鞋子。

自己做鞋挺费劲的,得先熬上一锅浆糊,去找出一些没法再补的破衣服撕成布块,再找些纸张,在大饭桌上糊夹纸,夹纸晒干后才能用来做鞋。

这个活一般是秋天和冬天干,虽然那时节天气比较冷,可一般没有雨雪,有太阳有风,能晒出好夹纸。

秋渭水现在晒夹纸来不及,好在秀芳去年冬天晒了好些夹纸:

她当时就跟王东方计划了要孩子,所以提前准备了很多夹纸等着今年没事干的时候就给孩子做鞋子。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有鞋样子,妇女们拿出鞋样子,按照穿鞋人的尺寸裁剪夹纸,剪出鞋帮和鞋底。

鞋帮要用粗布来处理,粗布耐磨,里面用白布、外面用青布进行包裹。

还要做鞋底。

做鞋底很麻烦,得在几层裁剪好经过包裹的夹纸上千针万线的纳鞋底……

王忆看了一阵看腻歪了,便摇摇头背着手离开了。

时至五月,海岛迎初夏。

初夏的阳光尤其灿烂,蔚蓝海水在阳光下涌动,隐隐约约的便带上了金黄色泽。

这样一来,湛蓝的海洋依稀变成了一个明艳的女子,在五月灿烂阳光照耀下,它变得顾盼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

海洋明艳,岛屿也不遑多让。

阳光热烈、气温渐升,天涯岛就跟亮哥的头顶一样,那是特别绿!

满山的绿树、满地的绿草,农田里庄稼是绿的,菜园里的蔬菜也是绿的,这时候海浪翻涌上来,好像也是绿的。

但最纯粹的颜色还是在天上。

苍穹瓦蓝如镜,云朵软蓬蓬的一尘不染。

王忆站在树荫里透过缝隙看白云迁徙,只感觉白云苍狗、时光悠悠,整个人自在无比……

王向红看见了他,眉头紧皱冲他招手。

王忆欢乐的说:“队长,天气暖和了,咱的凉菜生意又可以做了;建起的楼房也多了,总之这么好的节气里,你怎么还满脸苦相?”

王向红白了他一眼:“什么满脸苦相?我是遇到点麻烦。”

王忆说道:“这你尽管说,你的麻烦就是我的麻烦,正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咱爷俩还有解决不了的麻烦?”

王向红听了他的话后老怀大慰,哈哈大笑:“对对对,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咱爷们一起有啥解决不了的?”

“是这么个事情,国家要在东海找岛屿建起一座卫星发射场,需要岛上社员来负责搞这个东西,你说咱们怎么搞?”

王忆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这……

这他么算什么事!

国家要在东海找岛屿建一座卫星发射场?在23年时空来看,明明没有这回事呀!

难道是蝴蝶煽动了翅膀,自己的到来竟然给福海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动?

要是国家在天涯岛真想投建什么项目可操蛋了,到时候专家们一来,那他苦心保守的许多机密都得坏!

所以王忆整个人都惶恐起来了,这下子好了,怎么保守岛上的秘密?

看着他的惶恐样子,王向红哈哈大笑:“你不是说没有咱们解决不了的麻烦事吗?啊?王老师,我看你现在好像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了呀!”

听他这么痛快大笑。

王忆便知道这事有问题了:“队长,我刚才吹牛逼呢,你先别笑,这事还真不好办。”

“当然不好办,因为压根没有这回事。”王向红揶揄的推了他一把,“我故意逗你乐子呢。”

“不过遇到点难事不是假的,怎么回事呢,就是县里旅游公司那边给咱队里邮寄一张通知单。”

他把一张单子递给王忆。

单子上是旅游公司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原来沪都第二冶炼厂的工人们上次来旅游对天涯岛非常满意,就把天涯岛的一切说给了工友们听。

现在天涯岛在第二冶炼厂甚至是他们的兄弟单位之间都有名了,工人和家属们都知道,福海有一座仙岛,古秦朝的徐福东渡都来过这里……

第二冶炼厂的第二批工人会在五月份来福海度假,这次来的主要是即将退休的老工人,他们点名要来天涯岛。

于是旅游公司这边就想把天涯岛给发展成县里旅游业的标杆,给他们邮寄了一封信,让他们好好发展。

不过县里旅游业刚踏上发展之路,处处要花钱,他们难以进行资金支援,天涯岛要发展旅游业可就得靠自己了。

当然,他们也不会光在一边看。

如果天涯岛方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些物资助力,他们可以协助天涯岛方面跟县里乃至市里一些单位进行沟通,获取采购份额。

王向红挺看重这回事的。

游客们是带着钱来岛上的,他们上次来了一趟给生产队留下了两千来块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