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83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就在众人聊着鬼故事的时候,王忆忽然问道:“咱们刚才一共是多少人上船来着?”

船老大说道:“二十五个。”

王忆阴嗖嗖的说道:“可是我刚刚数了一下子,咱们船上现在怎么二十六个人?”

“是什么东西——上船了?!”

月黑风高的海上风吹的正盛,突然听到这么一句话,有些人下意识就打了个哆嗦。

庄满仓都被他给糊弄了,当场就摁住腰上的枪套清点人数。

人数很快点出来,他说道:“不就是二十五个人吗?并没有二十六个人。”

王忆一看这是把自己人给坑了,便讪笑道:“满仓哥你也信世上有鬼啊?”

庄满仓理直气壮的说道:“我当然不信,不过我信你,你说有26个人,我还真以为是不是有什么人趁我没注意偷偷上了咱们的船呢。”

王忆笑道:“那我估计是看错了。”

有干部听到这话当场就在心里破口大骂:这个点这个环境,你说你看错了?你看错你娘啊,知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

当然这话也就是在心里骂,守着叶长安谁敢说出来?

渔船‘嘟嘟嘟’的行驶到了一片复杂的礁石海域。

船老大将船头的灯全打开照向四面八方,也挂起了电石灯。

王忆这次没拿闪亮头灯或者充电手电筒,这里都是行家,有些东西不能往外露。

他们拿了普通的手电筒,昏黄的灯光照亮了礁石,一行人纷纷收拾了钓具开始下船。

王忆跟着叶长安上了一片岛礁。

叶长安淡淡的说:“你去跟小庄一起钓鱼吧,你们两个是朋友,这么长时间没见面,应该挺有话说吧?”

有几个干部正在岛礁另一边抽烟,并时不时看向他们这边。

见此王忆明白了,今晚不光是要钓鳗鱼,叶长安这边还有点‘公务’。

他二话没说拎着桶离开,庄满仓那边已经下钩子了。

钓沙鳗得拖动鱼钩,于是两人便沿着礁石边缘慢慢的走,慢慢的拖动鱼钩。

沙鳗如同海蛇,力气很大,吃东西的时候喜欢摇头摆尾。

只要它们咬到食物那就会往嘴里猛吞,这样能带动鱼线一哆嗦。

这点跟别的鱼不一样。

别的鱼咬钩是习惯性往后吞咽,沙鳗是咬钩后就摇头摆尾,这样鳗鱼咬钩,便是鱼线摇晃哆嗦。

这边沙鳗不少,晚上又是它们出来进食的时间,很快王忆这边的鱼线就有反应了。

王忆一乐,拉着鱼线往后收。

沙鳗个头不会很大,少有长到一斤八两的,半斤六两便是大个头了。

所以他可以不太吃力的将鱼给拎出来。

肥硕的沙鳗从黝黑翻涌的海面上冒出身影,这一瞬间能给人带来极大的爽感。

钓鱼佬的快乐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王忆收起沙鳗乐呵呵的向庄满仓说:“钓鱼就是狩猎,男人的基因——就是血脉里便有狩猎因子。”

“狩猎野兽,狩猎女人,还有咱们这样狩猎鱼,都很爽。”

庄满仓点点头:“对,不过狩猎男人才是最爽的。”

王忆瞠目结舌:我草!

庄满仓这次去培训学习到底学习了个啥?

他诧异的反问道:“狩猎男人?这这个不好吧?”

庄满仓也很诧异:“有啥不好的?我们警察狩猎犯罪分子不是天职吗?”

王忆恍然道:“噢,你说的狩猎男人是狩猎犯罪分子呀!”

他得忏悔,他最近思想长毛了。

庄满仓压根没往别的地方想,说道:“对,犯罪分子主要是男人,我们抓捕他们的过程是很惊心动魄,又很让人有收获感的。”

“每次抓捕了犯罪分子,都会感觉很爽。”

“你看着吧,用不了三个月两个月,我们就要天天爽了。”

他说着面露期待的笑意。

这片海域沙鳗很多,就在他们聊天的时候,庄满仓这边又钓上来一条沙鳗。

看着他们连续有肥硕沙鳗入手,船老大便招呼道:“领导们,要不要过来吃点夜宵?我老婆子很会收拾沙鳗,让她做给你们吃呀。”

第539章 天涯岛,接客了

不论哪个时代,当领导干部都比普通人更享受。

这船老大便是一个干部找来的,他是福海地区对付沙鳗的高手,知道哪里沙鳗多,也知道怎么能烹饪好沙鳗。

沙鳗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获,其中最好的是二月到七月。

现在是四月下旬,算是好时节中的好时间。

如今沙鳗很肥。

最好的烹饪方式就是清蒸——这应了《舌尖上的中国》那句话,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

处理沙鳗很简单,船老大的妻子将沙鳗洗净划断,撒上料酒,用一点盐和姜丝搭配上锅蒸个十来分钟即可。

一盘热乎乎的清蒸沙鳗端下来,热气腾腾中,风味清淡而鲜美。

船上有酒。

船老大不好意思的笑道:“是一毛烧,我这里都是一毛烧,领导们怕是喝不惯,这酒不好喝,杀口。”

庄满仓掏出两块钱递给他,说道:“给我打一斤。”

船老大赶紧摆手:“领导你给的太多了……”

“拿着,剩下的当你媳妇给我们做鱼的加工费。”庄满仓说道。

船老大陪笑道:“领导你这话太客气了,她能给你们蒸鳗鱼这是她的幸运。”

庄满仓强硬的把钱塞进他兜里,要了一斤的一毛烧过来。

他和王忆一人一杯的喝了起来。

一毛烧确实是劣质酒,但这酒有个优点,粗犷,带劲,霸道。

王忆一口酒进嘴里,感觉嘴里都要烧起来了。

春天夜里的海风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寒冷。

庄满仓盯着他看,看着他咧嘴顿时哈哈大笑:“怎么样,喝惯了好酒你不适应一毛烧吧?”

王忆摆摆手:“我平日里就不喝酒。”

这酒确实让他无法适应,于是他赶紧来了一口鳗鱼肉。

沙鳗的肥硕代表它拥有丰富的油脂,而高温蒸的过程可以析出油脂,这味道在烈酒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的香。

两人有滋有味的喝着酒吃着鱼,有干部见了主动参与进来:

“你们有酒,我这里有鱼,一起凑一桌?”

庄满仓不怎么待见这干部,说道:“一起凑一桌当然好,可我们自己还有鱼呢,现在缺的是酒,你自己去买酒。”

王忆暗示那干部:“船老大那里有,别让人吃亏就行。”

他们两个带头蒸沙鳗喝小酒,后面引得其他人也这么吃喝起来。

船老大见状便准备将船头的灯给调节方向转过来。

有干部赶紧摆手:“别动了、别动了,照着礁石吧,得注意同志们的安全。”

“我们这些人只是随便吃点喝点,光线不行也不至于吃进鼻子里喝进耳朵里。”

王忆笑道:“要想找光明也简单,船头上有电石灯。”

干部们继续摆手:“那算了,守着电石灯吃饭跟蹲在茅坑里吃饭有什么区别?”

船老大服务意识很好。

他去拿了一座灯台过来,将一支煤油灯给放上了。

海风一吹,火苗闪动,船老大又急忙将葫芦形的玻璃罩给放上。

现在机动船上都有电路线也有电灯,这种煤油灯没多少人使用了,即使舍不得浪费柴油供电的渔民也会用更亮的电石灯来照明。

所以这船上的煤油灯玻璃罩没人收拾,已经脏兮兮的。

船老大等到海风稍微弱一点,又用一根旧筷子顶着破布条,塞进罩子里把它给擦得铮光瓦亮。

这下子船上灯光亮堂起来了。

王忆吃了块鱼肉赞叹道:“船老大,你这煤油灯不错,没什么乱七八糟的味道。”

船老大嘿嘿笑道:“我这是一盏煤油灯,不过没用煤油,用的是豆油。”

“行啊,你为了招待我们可破费不少。”有人说道。

船老大说道:“领导客气了,没有的事,我为啥用豆油不用煤油?主要是我船上没有煤油呀!”

现在船上早就不用煤油灯了,自然不会准备煤油。

就在他们聊天期间,叶长安也拎着两条沙鳗和三四位干部有说有笑的过来了。

他们攀爬上船,说道:“今晚挺热闹啊,咱们不光钓鱼还直接吃上了?”

“还有酒呢。”叶长安身边的一名年轻干部笑着说。

庄满仓指了指船灯说:“今晚没有月亮,可有好灯光,咱不能浪费这好灯光,那就来个灯下小酌。”

其他干部连忙说:

“不错不错,古人都是月下独酌,咱们党员是灯下齐酌,这叫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