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22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结果社员们捡了鱼头扔一块去,便纷纷说:“宁扔车和牛、不扔梭鱼头啊。”

王忆说:“这个炸了不好吃,炖软和了好吃。”

他把鱼头重新洗一洗扔进另一口锅里焖了起来。

炸鱼用的是小锅,平日里大锅做主食小锅做菜,这样一锅锅的梭鱼炸出来,断断续续也炸了三四十分钟。

炸出来的梭鱼段很多,用竹编的笸箩装着,冒尖。

金灿灿、干巴巴、油汪汪,看得人吞口水。

王千里闻着香味眯起眼睛,很享受。

他说道:“王老师,吃不了这么多吧?你这做的也太多了,得撑死人呀。”

王忆说道:“你以为一次全吃掉?留下一些给维修组后面慢慢吃,炸货不怕放。”

他看了看海边,说道:“去给高家还有另外那些人都送一些,一人送五块炸鱼。”

“给他们干啥?”社员们挺不乐意,“他们还来抢咱的鱼呢。”

王忆踢出去一脚,皱眉道:“你们别一个个抠抠搜搜,更不要蛮横霸道!”

“咱们现在日子过的好,海里的渔获少捕捞点未尝不可,因为咱们也不靠这东西过日子了,咱们有企业有生产线。”

“他们不行啊,他们摇橹出来就靠这点鱼卖钱换粮食,给老人看病、供娃娃们念书,条件跟咱不一样,咱们得有同理心!”

戴彬听的点头。

这个王老师是个好人。

王老师不光人好,也有手腕,他先给围在四周的社员一人发了一块炸梭鱼香香嘴,然后把饭盒推出去,让去送炸梭鱼。

吃到炸梭鱼,社员们满嘴香喷喷,心里舒坦了,便老老实实的拿着炸鱼给其他几艘船的人家送了过去。

炸鱼结束,焖鱼也好了。

打开锅盖,带着麻辣滋味的酱香味道突然便喷涌出来,很妖娆,勾的男人们直吞口水。

香味浓郁,汤汁微黄,肉质鲜嫩,这一锅大酱炖鱼可是够香的。

社员们工人们嬉笑着排队打饭,拿到饭后找个石头坐下,稀里呼噜的扒拉饭吃起来,吃的额头冒汗。

有炖有炸,心满意足。

王忆正准备找秋渭水坐下,高鸣等几个汉子磨磨蹭蹭的找了过来。

见此王忆又给他们一人分了一支烟,问道:“怎么了?还有什么事?”

高鸣陪着笑脸说:“没、没啥事,就是过来、过来想跟王老师还有咱天涯岛的伙计们说句话——不是,道个谢。”

“早上那会是我们挺、挺不好的,唉,你们承包了红树岛,还许我们上岛上做饭,还分我们炸鱼……”

他颇感尴尬,后面唉声叹气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王忆摆摆手:“不用说了,都明白。你们想过来捕鱼是正常的,咱渔家的日子不好过,出来一趟不弄点鱼回家,养家糊口的钱都没有。”

“所以用不着有什么情绪,咱们都是自己人、自己同志,整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今天的事你们是合理合法争取自己的利益,没事。”

高鸣旁边的汉子感激的看着王忆:“王老师,还是你好说话。”

“这是心善,不是好说话。”高鸣说道。

“对对对,还是王老师心善。”

“王队长也心善,王家的人都心善,这些年前前后后的,咱们没少跟着沾光……”

王忆连连跟他们说没事,把他们给劝回去了。

吃过饭歇一歇,男人抽烟、女人八卦,然后又得撒网、下鱼钩之类的了。

到了下午四点多钟开始涨潮。

王千里招呼王忆说:“看、王老师快看,开始有梭鱼的鱼群冒头了。”

王忆远眺。

什么也没看到!

“哪呢?”

“得去找,嘿嘿!”

生产队的渔船好些改成了小机动船,完成了橹改机的工作,这样发动机转动,渔船跑的快。

王忆操船,王千里和秋渭水都在船头看。

突然之间王千里伸手往下劈落:“停!”

王忆急忙关闭发动机。

与此同时王千里瞅准时机提起手里的渔网一把甩了出去。

天罗地网!

大网撒开落在海面上,准确无误、稳稳当当散入水中,顿时,水面上有了动静,一些梭鱼受到惊吓直接在海面上蹦跳起来。

此时下午的阳光呈金黄色,洒在海面上暖洋洋的,将海上波浪照成了亮黄色,也把跳跃的梭鱼照耀成黄色。

这一幕很有活力。

梭鱼蹦跳但跳不出渔网,洒出的渔网扩展开来慢慢下沉,王千里往手里吐了口唾沫开始往船上拖渔网:

“好收成啊!”

结果他拖了几下开始沉重,有点拖不动。

秋渭水见此上去帮忙,笑道:“千里,看来这一网收获不少,你这一下子非同小可呀。”

渔网很沉,梭鱼挣扎,她去帮忙也是拖拉不动。

王忆也要去帮忙,问道:“好家伙,这一网是拽了多少鱼?几百斤?”

王千里嘿嘿笑道:“没有,哪能那么多?我估摸着也就个一两百斤吧。”

“只不过这些梭鱼有劲,它们现在害怕了在乱撞渔网,拉起来费劲,你等着,我有办法!”

王忆扶着船机问道:“什么办法?”

王千里说道:“反正不能太急,要先沉住气,就跟钓鱼一样,让它们先折腾,嗯,让它们先折腾。”

“等它们折腾差不多了,是吧,这时候再提起网慢慢地摔打,把它们给弄晕乎了、弄迷糊了,那么最后一使劲就把鱼给拽上来了……”

“哦对了,”他又恍然大悟的一拍脑袋,“用在夜校时候黄老师教的知识,这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然后他又挠挠头:“不对,这应该是让鱼一鼓作气,它们不能一鼓作气,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他缓缓拽动渔网,收起渔网差不多了便开始扎马步站稳身子使劲摇晃渔网拍打水面。

里面梭鱼蹦蹦跳跳,起初恨不得撞破渔网飞起来,慢慢的便开始消停。

这时候王千里冲秋渭水点点头,两人喊着号子开始拽渔网,将渔网拖了上来。

里面都是梭鱼!

邻近一艘渔船也撒下了渔网,接着纷纷有渔船撒下渔网,一网一网的收起来,船上的梭鱼越来越多了。

等到太阳西斜、微光夕照,他们便要收拾渔网、归拢梭鱼准备返航了。

王千里等人快活的喊道:“小秋老师,来一首歌吧。”

秋渭水笑道:“唱什么?唱《请到海角天涯来》吗?”

“唱《打靶归来!》”

“对,《打靶归来》,这个我们也会唱,咱们一起唱!”

秋渭水便唱了起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她起了个头,其他人坐在船上跟着唱:“……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王忆开船,一路飞浪一路歌,赶在天黑之前回到岛上。

社员们纷纷感慨:“有了机动船,这距离都缩短了,以往摇橹四十分的路,这十来分钟就回去了。”

此时还有其他岛上的渔船靠上码头,都是来找亲朋好友做客顺便看电视的。

天气开始回暖,温度有所回升,过了元宵节差不多就可以在外头放电影了。

王忆已经准备了好些港台片子。

渔业大会战的时候他看到了,现在内地大城市已经引入港台电影了,当然都是盗版。

并没有人去查这些电影片源的来路。

码头上还放置了一些纸壳箱和木头箱子,有几个老汉拿着马扎坐在旁边,有孩子凑上去,他们便挥手驱赶。

王忆好奇看了看。

不用他问,王真尧老汉便说道:“王老师,是太阳能,又有太阳能送来了!”

一听这话,王忆就知道是海水淡化设备送过来的。

这效率够高。

他今天不在,于是去问王向红。

王向红说是来送设备的队伍领头人叫余劲松,今天先把机器给送到,后面找个合适的日子,再安排工程师和安装工人来选择地址、组装机器。

他说道:“可能会选在四组,余劲松同志今天送机器的时候在岛上转了一圈,他看中了四组那地方,说四组应该更适合组装这套设备。”

顿了以下,他指向屋顶:“他对咱们的太阳能很感兴趣,说咱们这太阳能板很先进。”

王忆说道:“都是刚突破技术的实验用品,能不先进吗?”

王向红说道:“他挺感兴趣,想要研究一下,让我给挡住了,我说是部队给咱们安装的,不让从屋顶上卸下来。”

现在岛上部署的太阳能板比较少。

本来都是安置在学校屋顶,如今学校拆除,太阳能板被拆掉了,便收拾起一部分,只留小部分留在听涛居屋顶,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现在岛上用电暂时靠柴油发电机,毕竟中建的专业施工队在这里,有些高科技的产品还是收敛一些比较好。

工人们来岛屿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发现太阳能电池板的非同寻常,余劲松来了一天就发现了。

这就是专业的差距。

王忆不太担心余劲松发现这太阳能电池板的来路问题,因为摆放在外面的太少了,不足以引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