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23章

作者:全金属弹壳

王向红的阻拦也起了作用。

他是老党员、老干部,也是模范退伍军人,在岛上、在福海地区有足够的威严,他说有东西需要保密、不让别人靠近,那顶多让人感觉他是大惊小怪,足够成功拦住人。

后面他又询问今天甩梭鱼的收获。

王忆兴致勃勃的介绍了甩到的一米半之长的大梭鱼,王向红却不感兴趣。

他的说法跟社员们差不多,这么大的梭鱼只适合炖鱼汤,并不适合做什么菜了。

正好。

王忆准备炖鱼汤。

只有开凌时的梭鱼适合清炖,因为清炖对鱼的鲜味要求很高,更不能有杂味。

这条大鱼被他找人给处理了,切成鱼段简单油煎过后用来加佐料加料酒炖汤了。

很快,锅里的沸水变成了奶白色。

后面王忆往里下了一块块的豆腐,鱼汤搭配豆腐,千滚豆腐万滚鱼,两款食材都不怕炖,所以王忆接下来省心了,可以做其他的菜。

他今晚要请建筑工们吃鱼,梭鱼豆腐是喝汤的,还要有铁锅大酱焖鱼。

两道菜都是轻车熟路,他怕自己做的不好,还是找了漏勺过来帮忙。

漏勺做大锅饭那是有经验,连大酱炖加上糊饼子,连续糊了三口大锅。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一灯明传至万灯亮,天涯岛再度亮堂起来。

工人们去王东虎家里洗澡,从大澡堂子里出来浑身热气蒸腾,又干净又暖和。

他们来排队打饭,对王忆和天涯岛赞不绝口:“干了多少工地了?就在你们岛上享福了,天天下了班能去冲个热水澡。”

“我身上的几十年老灰都给搓去了。”

“比在城里工地还要舒服,城里的澡堂子要钱,谁舍得天天去洗?”

王忆掀开铁锅给工人们分鱼汤,初春的夜晚还是挺冷的,刚洗完澡喝一碗鱼汤,暖胃又暖身。

一大锅的鱼肉已经煮散了,鱼汤浓白中透露着些许粘稠,这一锅汤可是炖到位了。

他往鱼汤里撒上小葱花,葱花这么一提味,鱼汤顿时多了股春天的感觉。

新鲜!

而滑嫩的豆腐带着鱼的鲜美,透着淡淡的清甜,王忆还准备了胡椒粉,撒上以后再下肚,这碗鱼汤变得火辣辣的。

让软绵绵的初春一下子有劲了。

后面几天他们干活也舍得卖力气,教学楼主体建成后铺设电线,外墙刷石灰、内墙刮腻子,最终剩下的便是安装门窗。

速度很快。

楼房不像平房一样有主梁,而中建的建筑队也不像民间建筑队那样传统,他们盖楼没有上梁的说法。

但王向红觉得天涯岛好几年来终于盖起了新房子,还是一栋楼,那必须得热闹热闹,于是他选了个好日子——正月十四。

黄历上说,这天宜结婚、搬新房、开业、动土、盖屋、安葬、祭祀、修造、拆卸。

既然宜动土、盖屋和搬新房,那自然适合宣布房子完工。

王向红觉得这样的时刻必须得热闹起来,他建议就是按照农村给新房上梁的一套来搞。

于是生产队从门市部买了水果糖块、奶糖、小糕点,又让刘红梅组织妇女蒸了小馒头、小糖饼,甚至还从烘焙组买了一些点心。

准备齐全,这就是上梁时候要用来撒去给来贺梁的群众哄抢的小礼。

正月十四好天气,天涯岛盖楼要上梁的消息传到了周围几座岛屿,于是早上开始便有外岛人到来。

这都是来抢小礼的。

不管糖块、糕点还是小馒头小糖饼,在这年代都是好东西。

王向红让人传出去消息说,队里准备的小礼多,光是糖块就有二三十斤,小馒头更是发动了五户人家的妇女来蒸,只要来抢小礼就能有大收获。

因此来的人多,本队社员也多,绝大多数人都赶来了。

孩子们一个不缺,留在岛上的妇女汉子过来凑热闹,然后连平日里走三步路就要歇一歇、喘口气的老汉老太们也来了。

王向红、王忆都在山路口上迎客,好几个村庄的干部过来了,外岛农村第一座教学楼的建起是大事!

第516章 天涯岛发展新征程

今天的天涯岛说一句高朋满座不为过。

外队干部来了不少,都过来道喜。

另外县里、公社的教育单位都来了代表,王向红的一些故交朋友也来了,有段日子没来的徐进步今天出现了。

徐进步看见他们便招手:“祝贺、祝贺啊。”

“老王你这终于支棱起来了,去年上门喝酒的时候我还说你们队里没有新房子,今年你们给学校盖起了楼,还要给家家户户盖楼房,行!”

王向红情绪高涨、心里高兴,连连大笑:“这不是你教导我的吗?要进步、要进步啊!”

他上去亲昵的拍了拍徐进步的肩膀说:“这次我们队里盖学校盖房子都得谢你,你是出大力了。”

“没说的,以后你退休了,我家里给你留个卧室,你退休了就来我们这里过晚年。”

徐进步提了提腰带说:“行,给我留着吧,不过没那么快,我还得再干几年,而且越往后我就越忙了。”

王向红说道:“你们单位怎么这么忙?”

徐进步看看周围凑到他跟前低声笑道:“我年前在跟同事做交接,出了正月就要去市里上班了。”

王向红问道:“老单位?干什么工作?”

徐进步点点头:“老单位,干的工作跟在县里一样,位子也是类似。”

“市里供销公司的一把手?”王向红又惊又喜。

徐进步再次点点头:“嗯。”

王向红使劲拍了他一巴掌:“你这家伙,还跟老战友、老兄弟打哈哈呢,不是我问你,你还不说呢?”

“不过这一天是迟早的,你一直是你们单位的先进分子,省里都点名表扬过你,你是时候往上走了。”

徐进步说道:“小秋爷爷也给我使了点劲,这次确实往上走了,走的还挺远。”

县里分公司一把手直接到市里公司的一把手,跨度很大。

王忆恭喜他,问他肠胃老毛病的情况。

徐进步对这个话题最感兴趣:“你给我弄的那些益生菌和果汁很好,肠道跟你们比不了,不过已经好很多了,现在浑身轻快。”

“你弄的胃药也行,胃痛反酸的老毛病也是好很多了。”

王忆说道:“胃上的毛病三分治七分养,你得多注意着点,三餐必须按时吃,而且根据我介绍的食谱来吃。”

“今天就吃我给你准备的食谱,早上现杀了一头猪,给你自己弄个猪肚汤。”王向红笑道。

有外村干部凑上来打招呼:“那我呢?我也带礼物了啊。”

王向红一挥手,说道:“给你准备了两斤好酒!”

到来的外队干部都带了贺礼,以金兰岛的黄志武表现最热忱。

他带了一束用红绸子扎的大红花过来,很大,花朵跟个八寸蛋糕那么大!

外岛传统,上梁的时候要给大梁木戴上大红花,一是有说法、二是更添喜庆。

在这个年代的中国社会中,不管是内陆还是海边,上梁都是大事。

内地农村盖房讲究的是“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房顶无梁,六畜不旺。”

外岛地区讲究的是“一家不可无主,一屋不可无梁。”

几个干部先后来了,看到王向红都冲着他抱拳行礼说喜庆话:

“王队长,行啊,你们队里盖上楼了,这给楼上梁,咱们外岛头一茬的事。”

“走走走,去看看你们天涯岛盖的楼房啥样子,一共三层高?还是教学楼?”

“这就叫重视教育啊,咱们得向着王队长、向着王老师学习,咱们都要响应国家号召,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听着他们的奉承话,王向红眉眼含笑,忍不住露出得意之色:“你们这几个人、这几张嘴巴,真是犀利了。”

“我们这次上梁主要是个代表性活动,因为往后我们生产队要断断续续盖起一座座小楼来。到时候其他的房子就没有上梁这个事了,今天一应代表了。”

黄志武说道:“那可别,盖房子怎么能不上梁呢?”

“老黄你家还在城里有亲戚呢,然后这都不懂吗?盖楼跟盖平房不一样,压根用不着上梁。”多宝岛丁家的队长丁德水笑嘻嘻的说。

黄志武正色说道:“这个我能不知道?我姐夫家里去年刚盖了楼,流程我门清!”

“要盖楼得找专门的工程队,对吧?人家不叫上工叫施工,先去考察你家的地质,再测量,给出一张建筑图纸,照着图纸来打线、挖地基。”

“后面还要扎钢筋和浇灌混凝土,最终砌砖墙,同时根据电线图纸跑线、安装门窗,这样等房顶盖好了就基本差不多了,去粉刷粉刷外部,安装玻璃就成了。”

他指着已经建起的三层楼继续说道:“喏,这不就是开始粉刷外部了吗?”

王向红递给他一支烟卷,说道:“志武说的一点没错,就是这么着,不过我们山顶上盖房子不用打地基了,地面够平活就行啦。”

黄志武得意的转了转手中烟卷,说道:“不用打地基了,可也得上梁啊。”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它是有讲究的,对不对?”

“你上梁是否顺利,不仅关系到房屋的结构是否牢固,还关系到居住者子孙万代是否兴旺发达,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风俗,所以哪怕是楼房也该上梁。”

黄志武说的没问题。

这年代盖房讲究房屋动土时请地匠看好地基、良辰吉日选好后方可动工,等房子快建好准备上梁时,亲朋好友都送礼庆贺,整个过程好几个阶段,什么选梁、发梁、上梁、抛梁、待匠等等,讲究可多了。

王向红是老派人,尊重传统风俗。

他觉得对于天涯岛、对于外岛来说,盖楼代表了进入小康社会、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大事,得认真的搞。

所以向来低调的他才在这几天各种托人去传递小学要竣工上梁的消息,这事必须得隆重,必须要热闹。

他不是为了显摆、炫耀,单纯是因为这是一件喜庆的大事,需要把喜庆的氛围给搞起来。

整个上梁过程他都已经谋划好了。

选梁选好了,外岛用作大梁的木材最好是用樟木、檀木之类的,那是古代大户人家的作风,老百姓最好的是用水杉木,他就选了水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