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7章

作者:臊眉耷目

“父亲可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益州,游说刘焉,言此刻‘护君’之举,乃天赐良机,吾等汉室宗亲兵临司隶,占以大义,董卓和袁绍相争,必对我等行以拉拢,谈以条件,刘焉正可乘此机会,要求董卓放其子返蜀,董卓已经失了天下清流名士之心,眼下只能极力拉拢宗亲,面对压力他必会答应。”

刘表站起身,开始在厅中踱着步子,细作思谋。

虽然刘琦说的很好,但这件事毕竟牵扯太大,不容刘表不仔细思量。

他要寻找这件事当中的弊端和危险性,尽量思虑周全。

刘琦知道刘表的心思,也不催他,只是静静的坐在呢,看来在厅中来回打转的刘表。

少时,却见刘表停住了步伐,下定决心。

“确实不失为一上策,若是联合宗亲不成,那我荆州军便也不北上去搅那趟浑水便是了……”

刘琦闻言笑了:“不错,总归是要试一试,联盟不成大不了就不做,对我方有百利而无一害。”

“来日为父便派心腹之人北上去幽州游说于刘虞,与之结盟,他独身在幽州,周边皆为士族牧守,让其出兵却也是难为他,只需让他响应联盟,以其大司马之名,却也足显震慑。”

刘琦点了点头:“那刘焉呢?”

“刘焉……”刘表沉吟片刻,方才慢慢道:“去蜀中联合刘焉的人,吾还要仔细斟酌。”

刘琦知道事关重大,说服刘焉的人,确实至关重要。

“父亲,孩儿还有一件事想要提醒父亲,还请父亲斟酌。”

刘表道:“何事?”

“今日孩儿见蔡瑁和蒯越向父亲举荐各自族中之人,并请父亲委任以要职,父亲虽暂时摁下,但早晚还需处置。”

刘表叹气道:“为父初至荆州,日后治理襄阳,皆仰仗其二族,他们举荐族人,怕是不好不用。”

“可要职皆被两族之人占据,日后待咱们羽翼丰满,若想撤换心腹之人,该当如何?”

刘表闭上眼睛,揉了揉太阳穴,道:“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为父难道还能拒绝他们不成?”

“父亲不用拒绝,不过却可换个方式。”刘琦给刘表出了主意。

“哦?”刘表颇为玩味地看着他:“当如何做?”

刘琦认真道:“父亲不需蔡、蒯主动推荐,可主动委任两族之人以要职,听闻两家势大人多,父亲可派人打听下,选两族中的老成持重者,委以重用。”

“老成持重?何意?”刘表甚是不解。

“就是两族中,年纪许大的那些德高望重之人,依孩儿看,皆可用之。”

刘表有点没太明白刘琦的意思。

越是老成持重之人,那鬼主意不就是越多么?

但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既然左右都要重用两族中人,那索性多用些老的!

最好是五六十岁的,身体不行的那种!

待过几年刘氏羽翼成时,这些人要么死了,要么多病,位置自然空了出来,届时刘氏便顺理成章的可以安插自己的人,也算是避免与宗族之间明面摩擦。

而且老人多稳重,善求自保,不似年轻气盛者那般进取心强,难以驾驭。

刘表满意的点了点头:“吾儿想的周到,这法子为父记下了,回头任用两族之人,为父便多用些老而不死的……”

说到这,刘表的脸色顿时一垮。

因为他突然想到,依自己这年纪,怕也算是老而不死的那种的人了。

“唉,妄负少年之时啊。”刘表的幽怨地叹息道。

看着刘表一副没落的神情,刘琦心中不由同情。

天下之大,豪杰之多,可任凭何等英雄,又有谁能够逃脱时间的洗礼呢?

“父亲,孩儿还有一件事……”

刘表的头有点发胀。

“吾儿,你这么会有这般多的事?”

“没办法,眼下本来就是多事之秋,孩儿的事儿多也在常理之中。”

刘表无可奈何地道:“唉,还有何事?说吧。”

“父亲,孩儿看上了一个女子。”

刘琦想起蒯越今日跟自己说的话,决定先给刘表打一针预防针。

“看上了个女子?”

刘表闻言一愣,突然笑了:“也是啊,汝早已冠礼成人,如今又是青春年少之时,却也该纳个妇人行那男女之事,为咱刘氏延续香火了……却是看上哪家女子了?”

刘琦干巴巴地道:“蔡讽之女,蔡瑁之姐。”

“蔡瑁之姐?”

刘表的眼睛顿时瞪的浑圆:“那蔡瑁今年都多大了,二十多了吧?他姐得多大?”

刘琦回道:“据闻应是二十四、五了。”

刘表闻言不由呆在了当场。

这孩子是缺少母爱吗?

“二十四五,嗯……比你整整大了六岁。”

“是七岁。”刘琦更正刘表道。

刘表不解地看着他:“吾儿,那蔡家之女这般大的年纪……是没嫁过人,还是寡居?”

“据闻是待嫁。”

刘表诧异道:“这般大的年纪还不嫁人,莫不是有什么毛病?”

刘琦心道我又没尝过她,有没有毛病我哪知道。

“反正孩儿想纳此大龄之女,还请父亲帮忙筹谋,多与成全,蔡氏如今是荆楚第一望族,咱们与之结亲,正好也可稳固势力根基,何乐而不为?”

刘表认真的想了想,道:“倒也是,眼下这时节,与蔡家结亲,还是要的。”

刘琦心中的计划,是今日先跟刘表当面说了,让刘表做到心中有数。

以刘表清流的名声,知道了自己有这个心思,那日后不论刘琦能不能纳了这大龄剩女,刘表都不会在与蔡氏女有任何瓜葛。

毕竟他以清流自居,如今年近半百,若是传出他与儿子共争一个女人,这半辈子的颜面只怕就全丢光了。

只怕刘表届时跳汉江自杀的心情都有。

在刘表心中,这天底下什么样的女人,都比不上维护他自己的清流名声重要。

蔡瑁纵然是再枉费心机,但在刘琦今日这一番话的面前,他日后所有妄想的都已经注定是灰飞烟灭了。

第三十六章 坑舅的外甥

在与刘琦详谈之后,刘表次日便开始着手安排南郡的军政事宜。

针对蒯、蔡两族宗长之职,引蔡瑁为南郡都尉,引蒯良为别驾,引蒯越为襄阳令。

由于南郡都尉和襄阳令的职务在手,蔡、蒯两家目下所统领的私军就成了名正言顺的郡兵,并由两家分别执掌。

而相较三人所得,蔡瑁成为了南郡的最高军事执掌,有权统领调度南郡所属下辖各县的兵将。

但这当中却有个变数存在。

那就是被刘表任命为襄阳校尉的刘琦,负责整个襄阳城的城防牧守。

明眼人自然能够看的出来,蔡瑁虽然有权调遣整个南郡的军务,但襄阳治所内的兵马,依旧由刘氏统领,直接归刘琦管治,而且由于襄阳是刘表的治所,其军务也是独立于南郡之外。

这是刘表给自己留的后手,也是他对给予荆楚诸望族的信号——我刘氏亦在荆州掌军。

按道理来讲,这个掌管襄阳军务的校尉,理应亲近于刘表,但在名义上又归蔡瑁管辖,夹在中间很是难做,两面的人都能欺负他。

而且一个不好,就很容易被上官蔡瑁直接拉拢了过去。

厉害上,刘表将这个位置交给他的一个外甥,这个人即与刘表有亲,又颇有军事能力,刘表本来很是放心,但最终因诸多原因,这个还是被蔡瑁拉拢了过去,成为了他的支党,使得刘表在南郡的军事话语权大幅下将,使得原本平衡的天秤发生了重大倾斜,致使刘氏在南郡非常被动。

这个坑了刘表的外甥,叫做张允。

但现在坐这个位置的人,是刘琦了。

现在的刘琦,在荆州宗族与士人心中,其影响力在某些方面,比刚刚来襄阳的刘表还要强。

设宴除掉了南郡五十五家贼首,诛杀江夏贼张虎和陈生,在襄阳城下予子民以承诺……

这位长公子,目下在襄阳人心中声望,震慑,名气可谓皆有。

蔡瑁或想拉拢,或是想制服他,怕是都不可能的。

几日后,刘表采纳了刘琦的建议,开始主动重用蔡,蒯两氏族人,不过他重用的皆是两族中高望重的长者,年轻的则以‘年少恐不堪磨砺’为由而暂时搁置。

刘表这般用人,蔡、蒯两家倒也是说不出什么,毕竟是用了两族之人,不论是老还是年轻,都是他们自己族人。

且年长者一般都是族中德高望重之士,若是蔡瑁和蒯良硬把他们弄下去,只怕会惹恼这些本族长者,对他们这两位族长也是得不偿失。

当然,在蔡、蒯举荐人中,也有一些确实是真正的人才,包括南阳人韩嵩、零陵人刘先、南阳人邓羲等。

另外,除了休养生息,重视农耕等既定政策外,刘表还提出了一项提案,且不容易任何人有所质疑。

那就是在南郡和江夏郡下属各县,大兴官学。

即使是荆楚很多清流名士,也不清楚刘表为了一到荆州,就要急不可耐的置办官学,纵然是兴官学,是不是也要适当的延缓一下,但局势稳定后再说呢?

唯独刘琦知道这是刘表的梦想,他等不了的。

一个从年轻时期,就敢于参加太学生清议,品评朝中人物,参与上层政争,与清流名士彼此标榜,争作八俊,八顾,八及等等……在这样人的骨子里,必然有着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身为愤青的强硬骨气。

刘表的理想在刘琦看来是崇高的,他想将荆州构筑成一个儒学理派的理想之乡,即使北方再乱,荆州一方水土也足矣让天下间所有的清流名士、文人墨客容身,安心做学。

逐鹿天下,纵横南北,匡扶汉室,这些想法刘表或许也有,但却不执着……最让他执着的只有兴学而已!

不论这个想法适不适合目下这个情况,刘琦觉得自己都有义务支持自己的父亲。

毕竟,到了他这把年纪,能够实现梦想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或者说已经没有了。

荆州是他这辈子最后的圆梦之地。

就让父亲安心在荆州实现自己的梦想吧,其他的事情,我去做!

用了不到十日的时间,刘表就将荆州未来的大致方略和各级执掌要员都定下了,可谓雷厉风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