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8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下一步,就是拉一支属于自己的亲信队伍。

刘表开始跟刘琦商量,他想召故乡山阳郡的人才来荆州。

毕竟只依靠荆州士人大多属本土望族,刘家父子需要依赖他们没错,但如果想要掌握完全的主动,那就要适当的逐步引入外来力量。

这外来力量又该从哪来呢?

汉朝并不是一个通讯发达的时代,不可能天南海北的到处认识朋友,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最值得信任的,还是同族中人或是本土老乡。

无论古今,老乡这个词都会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

“吾儿,为父给山阳郡那边置书,聚族中英才至襄阳,共保荆州,至于族外可用之人,为父虽揣摩出了几个,但觉的尚不足够。”

刘琦问道:“不知父亲都召谁来荆州了?”

刘表慢悠悠地道:“族外中人,为父目下想到的有十人,但其中可堪大用者只有两人,一是咱同郡伊氏的俊才伊籍,此人有辩才,雍容有风仪,以礼见世,为父想让此人来襄阳,并卓其入蜀去见刘焉,促成结盟之事。”

刘琦闻言恍然的点了点头。

那位以雍容才辩而著称的伊籍,原来也是自己的同乡,看来他和父亲还是有些交情的,而且刘表对他似是颇为赞许。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的伊籍曾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同制定《蜀科》,能够参与制定一国律典的人物,必然得是通晓当下时势要务,熟悉民生,通晓政法,且善驭民的实干派。

且据说此人善辩,让他入蜀去说刘焉,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看来刘表真是用心了。

“另一个位是谁?”刘琦随问道。

刘表露出了笑容:“另一人,你亦熟悉,便是汝之表兄张允。”

刘琦的脸瞬时间沉了下去。

张允是刘表的外甥,亦是刘琦的表兄。

这家伙倒是颇有军事才干,就是做人太差劲。

据刘琦分析,历史上的刘表本期望张允能够替自己掌管宗亲之军,用以增加筹码,但张允这墙头草居然拿着他舅舅的赏赐,站队到蔡瑁那一边去了。

这直接导致刘表平衡荆州军事势力的计划流产,蜗居在南郡而无法展足,甚至不得不起用张绣和刘备这样的二级代理用来制衡荆州本土士族。

天底下哪有这么坑的外甥!

不过,历史上虽没有记载蔡瑁和张允最终的结局,但刘琦认为他们并没有得到善终,毕竟针对蔡瑁和张允二人,曹丕曾作出了:“无不烹菹夷灭,为百世戮试。”的评语。

并将他二人与吴匡,张璋,审配,郭图等人并列,针对另外四个人的可悲下场和曹丕对他们的态度,蔡瑁和张允的下场应该好不到哪去。

眼下刘表要将张允召来,刘琦自然是不愿意的。

但刘琦并不可以直接说张允是佞邪之人,毕竟现在的张允还并没有做出什么不堪之事,在没有实质证据下侮辱自己的表兄弟,也容易让刘表对自己产生误会,觉得刘琦没有胸襟气度。

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由自己直接来掌控这个表兄的命运。

“父亲找表兄来荆州甚好,若是宗亲联盟事成,孩儿便替父亲率兵北进,届时身边还真就需要些得力之人……表兄颇有将才,不妨就让他留在孩儿身边,我等兄弟平日里也好有个照应。”

刘表听了刘琦的话,还以为他是想求张允为臂助,非常高兴。

其实刘琦是想把张允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管。

“此事易尔,待贤甥至襄阳后,便卓他归于汝之麾下,助汝一臂之力。”

“多谢父亲。”

刘表说完自己想要招揽的人后,又道:“吾儿,为父遍查宗室子弟,又琢磨了山阳郡旧识,也就琢磨出了十名可用之士,然实在太少,不知汝可认识什么能人可以举荐于为父?”

刘琦闻言笑了。

他在巨野县当任职这几年,其实还真就不少认识人。

第三十七章 山阳酷吏

刘表这话,还真就是问到点子上了,刘表就是不问,刘琦也有一些人想要举荐给他。

“父亲,孩儿倒是还真有几个人想要举荐给父亲,有孩儿原先在山阳郡认识的人,也有这荆楚之地的人才,还请父亲给其机会,予以考评。”

刘表奇道:“吾儿举荐之人想来必是英才,如何还要为父考评?”

刘琦叹息道:“只因孩儿举荐的这些人,不全是宗族豪门……也并非全是清流世家。”

“哦……”

刘表听到这,表情冷了冷,兴致显然不是那么高了。

刘表半世清流,与张俭,陈翔等人士大夫互相标榜为八俊,又与田林,张隐等人互标榜为八顾,又有人将其列为八及……总概括,刘表是个把身份,形象,阶级看的极重的人。

其实不仅是刘表,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士族,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便是这样的,士人阶级的概念在当权者心中根深蒂固,就算是对这种制度有所嗤鼻的人,随着成长与磨砺,最终也会在无情的大形势下也要妥协。

再加上带有极强人为性质的察举制并行,不知埋没了多少真正有才华的人。

但刘琦却不在乎这些。

他只想要真正有能力的人。

“孩儿在巨野县任职之时,曾与当地一豪杰相识,此人乃是巨野人,姓李名典,字曼成,其人胸有韬略,长研军事,尊敬儒雅,重博学之士,年纪虽轻却有长者之风,眼下正随从父李乾在乘氏居住,其家族豢养食客上千,极有才干。”

刘表听了沉默半晌,方才点了点头。

听刘琦之意,这李典虽非望族高门,却也是一地之豪强,他本人的才干姑且不论,但能与其从父聚食客上千,就说明不是简单的人物。

若是连其麾下之众一并收纳,倒也是可扩充自家军势,毕竟千人可不是少数。

“吾儿与那李典相熟?”

刘琦闻言笑了。

这熟悉的程度怕是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其实,李典和其从父李乾,与其说他们是一方豪杰,不如称之为乱民!

这年头,便是豪门望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在门下豢养数千食客,整个巨野县的县军都凑不上数千人,他一个当地的小豪强,聚众千人,想干什么?

他又凭什么豢养这数千人?

要知道,养人可不能光数人头,还要数人的嘴,一千个人,那就是一千张需要吃饭的嘴。

一旦喂不饱,就会咬人。

郡县养兵靠赋税,宗族养兵靠垄断生意或是收租,山贼养兵靠劫掠……李典靠什么?

替人除仇,贩走卖私,收保护费等等。

什么豪杰,不过是封建时期的社会团伙!

这要是放在后世,这样的集团不用三天就被打掉清缴了。

但这个时代却不同,地方县府与这样的势力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刘琦在巨野县,与李乾和李典叔侄结交的过程非常简单,也非常容易。

刘琦当时是代县尉,执掌一县军务治安。

李典一方是聚众千人的社会团体地头蛇……

这两伙人想关系不好都难呐!

“孩儿一会便回去写书信,邀请李乾和李典叔侄儿前来相投。”

刘表点了点头,问道:“吾儿还有何人举荐?”

刘琦犹豫了一下,方才道:“父亲可听说过咱高平县老家,曾出过一个声名褒贬不一的县令?”

刘表的眉头皱起,道:“无需卖关子,直言便是。”

“满宠,满伯宁。”

“什么?!”

刘表露出怒色,有些生气地道:“汝竟让为父去招揽那个酷吏!”

如今的满宠,年纪也不小了,赋闲在家中,他曾在刘表和刘琦的老家高平县为代县令。

满宠在任高平县令的期间,可以说是整个县城内风起云涌的大人物。

即使是离任之后,刘琦在家乡也曾多番听到关于满宠的传奇故事,公正严明,刑法严酷,不论犯法的是何人,落在他的手里,非死即伤。

任职期间,满宠最牛的一件事,就是他以贪污之名,弄死了山阳郡当时的督邮张苞。

督邮乃是郡守属官,可代表郡守督察巡乡,而满宠是代县令,属于随时都可以被督邮调查的对象。

一个被调查的县级,把负责调查他的郡级监察给弄死了……如何不算是传奇?

对于满宠,高平县的人褒贬不一,有的夸他不畏权贵,敢作敢当,有人说他不分是非,蓄意用狠。

其实归根结底,都因为他是一个酷吏。

所谓的酷吏并不是指其手段有多残忍,而是指能够严刑峻法,秉公执政,不舞弊徇私之官吏。

听着似乎没什么大不了,但在汉朝那个年代,做起来相当之难。

在汉朝,若是想严刑峻法当酷吏,那其所面对的对手,毫无疑问就是望族与豪强!

普通老百姓犯了法,谁当官员都可以治他罪,并没什么难度,但关键就是当地的名门和豪强若是犯罪,又该如何处置?

面对望族和豪强的地位和压力,很多官吏不得不败下阵来,虚与委蛇,但若是一个人能被称之为‘酷吏’,那就说明这个人必然是刚正不阿,敢于对豪猾大族加以管制,不管对方是何背景,任他什么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在酷吏面前统统不是事儿!

敢犯法,就特么治你!实乃是打黑除恶的急先锋!

酷吏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同时也是牺牲品,需要时可重用,不需要时则被抛弃,历史上的酷吏因为在行政期间得罪不少权贵,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大多死于非命。

如侯封全家皆亡,晁错被判腰斩,郅都为窦太后所杀,张汤被构陷自尽。

相比于这些人,满宠是幸运的,他在杀死督邮后,弃官而归乡,能活到现在属实不易。

在刘琦看来,荆州目下豪族坐大,诸蔡日渐兴盛,在这样的形势下,正是启用满宠这样的‘酷吏’之时。

这是一柄最好的手中刀啊。

但是以刘表的角度而言,他并不想任用满宠这样的人。

刘表半世清流,少时便知名于世,他最大的梦想是立学校,修礼乐,将荆州构建成一个文化盛世。

但文化盛世中,若是有酷吏在,就未免太不搭调了。

刘表好似是建馆的,满宠是踢馆的。

像满宠这种人的行事作风,他无法接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