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友是大提琴家 第726章

作者:七页情书

  “这次半决赛,我们的古典音乐没有被压分诶,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在演奏情绪积极的音乐情况下,评委一般不会对我们产生偏见呢?”

  甘言雨回忆起了今天的比赛,认真地思考道。

  事实上,两人一直都是抱着“我们只管演奏自己的,不去管评委会怎么想”的心态在进行着比赛。

  可当拿到了最高分之后,还是多少会有些意外的。

  毕竟,早在比赛之前,贺智宸就已经给他们做足了功课,强调过世界大赛上,对古典乐的歧视只会更严重。

  可没想到,这条铁则居然失效了。

  “我觉得,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林天想了想,分析道,

  “首先第一,肯定是你说的,我们的曲子选的好,《土耳其进行曲》的审美是全年龄阶段的,在听感上几乎没有短板。其次,我们的演奏表现非常出色,强行用音乐选曲来压分也是说不过去的。”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林天顿了顿,说道,

  “因为这是第二赛段。”

  就像林天和甘言雨以积分第二晋级龙琴杯总决赛一样。

  因为是“半决赛”,所以,就算评委会想要打压古典乐,也不会太过于明显地这么干,事实上真正重要且具影响力的只有冠军而已。

  其实只要不在最后总决赛的时候放他们上去,所以怎样也无所谓。

  哪怕在第二赛段给他们打到100分,总决赛针不针对,其实也就是评委会一会话的事情。

  只不过,

  推特上的那篇文章,应该就是音协始料未及的了。

  搞不好,他们也很后悔在第二赛段给了甘言雨这么高的分数。

  “既然已经确定,只要到了总决赛,他们一定会针对。”

  林天说,

  “那么我们,其实也不用再去纠结选题的问题了,像以前一样,继续演奏好自己的音乐就行了。”

  “嗯。”甘言雨表示认可。

  “其实,刚才在你洗澡的功夫,我写了几首曲子,打算跟你挨个试一下.”

  “几首?”

  甘言雨不太确定地强调了一下“几”这个字。

  既然是“几”。

  那可就是2-9的区间的啊。

  2也是“几”,9也是“几”。

  甘言雨还是第一次听到林天用“几”来形容他写好的曲子。

  “你写了几首哇?”甘言雨问。

  “总之,先试两首吧。”林天用非常谨慎的语气说道。

  “先?”甘言雨又补充了关键词。

  很快,林天已经将笔记本摊开,放在了甘言雨的面前。

  纸上,赫然是两首曲子的名字——

  《第五协奏曲“皇帝”》

  《第六交响曲“悲怆”》

  一首是贝多芬的,一首是柴可夫斯基的。

第445章 《第五协奏曲“皇帝》以及《第六交响曲“悲怆》

  关于最终比赛的选曲,其实林天考虑了很多因素。

  首先,既然是“月光和猫”的最高舞台,就必须选一首,能够代表“月光和猫”的古典音乐时代的作品。

  换而言之,林天需要一首,能够代表前世那数百年灿烂的古典文化的古典音乐!

  林天对于自己至今为止所在做的事情,一直都是有着极为精准的定位的。

  受到甘言雨的影响,自己所有的一切努力,事实上——都是在让前世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璀璨过的古典音乐家们,在这个世界上再次盛放。

  所以,

  这最后一部作品,不仅是月光和猫的代表作。

  同时,也是凝聚了前世古典音乐灵魂的作品!

  既然要代表那个璀璨的时代,可以选择的作品,就很少了。

  不仅对音乐家的地位有严格要求,并且作品,一定是要能够代表那个时代古典音乐特点的。

  如此重要的作品,林天不敢草率。

  于是,在认真的思考之下,林天决定多写几部作品。

  将每一首作品与甘言雨合奏过后,再从中选出一首最适合在科尔杯总决赛上演奏的作品。

  至于那些没有在舞台上演奏的,林天也禀承着绝不浪费的态度,后续可以再编辑成册发表就是。

  现在,

  贝多芬的《第五协奏曲“皇帝”》,以及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就是林天打算率先尝试的音乐。

  “皇帝.好霸气的名字!”

  甘言雨喃喃着,阅读了第一份曲谱。

  很快,少女轻轻哼着旋律,不知不觉中,一阵滔天的气势,从音符的夹缝之中流淌而来。

  恍惚之间,军队行进的画面与靴子踩在地上的声音出现在脑海中

  “好帅!”

  甘言雨惊呼。

  “对的。”

  林天笑了笑,向甘言雨解释道,

  “这首曲子,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欧洲中世纪的皇帝开疆扩土的故事。”

  “可是,为什么这音乐……为什么这么沉重?”甘言雨问道。

  既然是开疆拓土,应当是豪情壮志,有披荆斩棘之决心和气魄才是。

  可随着旋律的继续往下,音乐所展现出来的,却不像开头的第一印象那般让人震撼。

  相反,随着音乐的持续深入,曲子之间透露出来的,更多的,是史诗般的深沉与哲思.

  明明名为“皇帝”,实际上是在反思吗?

  “因为……这首曲子,可以说是受害者视角吧。”林天想了想,挠了挠头。

  《第五协奏曲“皇帝”》中的皇帝,实际上,指的,就是法兰西一代雄主拿破仑皇帝。

  1809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维也纳被法军占领。

  当时,贝多芬在耳聋和炮火的不断折磨之下,创作出了这首《第五协奏曲》。

  他曾在信中写道:“我周围只有混乱和痛苦,但我仍然在创作不朽的作品。”

  协奏曲写出来之后,由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担任钢琴演奏,而贝多芬因为听力急剧恶化,没有机会亲临演奏。

  标题中的“皇帝”,也并非是贝多芬本人所取的,而是由出版商因其恢宏庞博的气势而起,并被后世所广泛流传了下来。

  所以,这首曲子。

  实质上,是贝多芬身在维也纳,被拿破仑的法兰西军队炮轰之下所创作的。

  说是“受害者视角”,一点毛病都没有。

  “来试试看吧。”林天说道。

  说的再多,也不如亲身实践一次有效果。

  “好。”

  甘言雨将曲谱快速过一遍,很快就架好了大提琴。

  “.”

  合奏声随之响起。

  林天以它那钢琴的华彩分解和弦开场,随后,甘言雨的大提琴出场奏出庄严主题。

  钢琴与大提琴的对话,充满了戏剧张力,此刻,音乐,如一首绝美的赞美诗,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如诗如画.

  试奏结束。

  林天停下了手中的钢琴,略微思考。

  音乐,是很震撼。

  这部《第五协奏曲“皇帝”》,曾经被评价为“最富创造力、想象力、也是最艰难的协奏曲之一。”

  堪称古典音乐中情感与技巧的巅峰。

  这样的一首曲子,如果放在总决赛的舞台演奏的话

  “我觉得很棒!”

  甘言雨说道。

  “嗯,确实。”

  林天也认可道。

  既然要选择代表整个古典音乐时代的作品,贝多芬的这部作品,绝对,是担当得起这个名号的!

  而甘言雨,也有自信,将贝多芬的这份“痛苦”给演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