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行摆大锤
大汉无往不利的底牌,那就是工业体系!
要是工业体系流传出去,恐怕海外之地都会尽数造反。
至于王道,轻徭薄赋,善待百姓,劝课农桑,发展商业……
哪个大臣让刘彻这么做。
刘彻定然会暴怒,吐这个大臣一脸唾沫。
若是如此,大汉的闲职耕地何人耕作?
源源不断的银粮,牛羊,奴隶,这些好处有目共睹。
刘彻要是现在废除这些东西,恐怕最忠诚的军队,大工厂主都会联合起来反对他。
范仲淹已经料到了,刘彻会这么说。
沉默了一会儿,摘掉内阁成员的勋章,认认真真开口。
“臣恳请告病返乡,或者贬到朝堂之外。”
范仲淹其实还有一句建议,想了想,哪怕是面对皇帝刘彻,也不准备说了。
刘彻肯定不会放弃统治整个世界的。
大汉军队百战百胜,无数王侯在战争中诞生,商人,百姓,也因为牛羊,奴隶,银粮获得好处。
天下人称刘彻为武皇帝,可在文治方面上,刘彻也不怎么落后汉家历代帝王。
赋税比例已经下降到五十比一的地步。
若不是担心,日后大汉会遭遇财政危机,可能会增收赋税。
刘彻是真心想把赋税取消了。
他感觉这些可有可无,国内工业产值,商业贸易,国外占领统治,让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
刘彻听到范仲淹告老还乡,神色微微一怔,眼神黯淡了下来,点点头。
“也好!大汉君相一直没什么矛盾,不能在我手中落败。”
范仲淹神色放松了许多,拜了三拜。
偌大的御书房,只剩下刘彻一个人,清冷孤寂。
高皇帝有一帮兄弟陪着他,还有皇后桑文。
而他刘彻注定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无论是后宫妃子,或者是朝中臣子。
都是下属,不是朋友。
御书房圣旨很快落在了内阁,允许首辅范仲淹告老还乡,吏部苟宜卸任尚书之位,进位首辅。
朝中哗然,群臣看到范仲淹五十多岁,正是做事老辣的政治上升期,结果直接告老还乡了。
可在武皇帝的威望下,群臣选择了缄默。
与此同时,刘彻写下一封诏书。
将海外之地分成无数领土,迁移部分军功贵族封地,分封宗亲为王,镇守一方,拱卫大汉。
消息很快传了出去,很多人都说是前首辅范仲淹的建议。
第二天,范仲淹的府邸,便被大帮宗亲,功勋子弟砸破了门。
这些人连大汉其他地方都不想去,更何况是海外蛮夷之地。
只不过在皇帝的强制命令下,哪怕再不甘心,也只能乖乖前往海外封地就藩。
刘彻背着双手,注视着大批垂头丧气的功勋子弟,军功贵族离开京都,突然开口。
“若不是距离太远,信息交流不便。”
“朕何至于此让他们成为实权藩王,这群人结果一点感激之色都没有,看来父辈的荫庇将他们培养成了纨绔子弟。”
工部尚书萧不疑擦着额头上汗水,相当心惊胆战。
陛下这是对自己不满意吗?嫌弃自己执掌工部十几年,结果连合适的联络工具都没有制造出来。
刘彻嫌弃地看了萧不疑一眼。
“怪不得最近几十年军功贵族,把持不了朝堂话语权,要不是祖父创立了察举制,恐怕朝堂已经是士族的天下了。”
说完,刘彻挥了挥衣袖,让萧不疑滚蛋。
皇宫高楼上,刘彻面容突然有些潮红起来,喃喃自语。
“得要再快一点啊!海外之地必须全部拿下,朕答应过百姓,要让他们人人都能吃饱饭,吃上肉。”
圣旨再次传递给军事议会,回返大汉的军队休整,另外一半汉军继续向着海外进军。
第423章 ,大汉三百年,庆莽出,刘秀现
武皇帝刘彻在位三十五年,大汉疆土前所未有的扩大。
除了西方的一些王国还在苟延残喘之外,拉丁美洲,澳洲,非洲,部份欧洲几乎都有汉军的足迹。
而武皇帝也迎来了执政生涯的结束。
太子刘据已经二十多岁,生下子嗣,也在朝堂磨砺了两三年,能够稳步接手权力。
刘彻身形不再高大挺拔,反而有些佝偻,可是浑身透露出来的威严,却没有人敢忽视他。
“父皇,你能不离开京都吗?”
刘据跪在刘彻脚下,目光带着哀求。
“哼!汉家帝王五六十岁都会放手权力,游历天下,将自己执政错误回馈给朝堂,让新帝改正。”
“你是让朕做不孝之君吗?”
刘彻毫不犹豫怒斥着刘据。
刘据浑身一抖,不敢再有所言语。
看到这一幕,刘彻差点想要动手,捏死自己这个太子。
若不是刘据乃是军功贵族的最大军事集团,卫霍联盟,还是嫡长子名正言顺,背后还有大厂主支持。
地位可以说稳如泰山。
否则刘彻是真心想废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滚!”
刘彻眼睛一蹬,带着上百名侍从,离开皇宫。
刘据继位之后,除了采用以夷治夷,让大量汉军从海外解放之后,保留历代君王的仁政。
其他的,并没有可圈可点之处。
但这段时间,乃是海外掠夺进入正式化时期,每年都能进贡上亿石粮食,几十万牛羊,各种奇珍异彩不计其数。
刘据并没有将这些东西收回国库,皇室私库。
反而大大方方,根据地方政绩,赏赐下去。
天下人称呼为仁皇帝。
大汉一直绵延下去,汉家历代君王也不知道是天赋异禀,还是怎么回事。
面对军事会议的的军权,内阁的行政,决策权,汉民党的文化宣传权。
历代皇帝总是能掌握权力。
直到三百年后,大汉的第十四任皇帝继位,刘安。
御书房,刘安对着召集起来的大臣,怒吼咆哮,几乎是将奏章甩在这些臣子脸上。
“朕继位这些年,海外诸王每年的上供之物越来越少,这是觉得自己翅膀硬了。”
“觉得可以脱离大汉了吗?”
众臣脸上露出一丝不自然之色。
儋州侯狗剩的十几任孙子,内阁首辅苟仲文缓缓起身,语气平静。
“陛下!诸王已经说了,国内诸王叛乱,朝局不稳,实在没办法上供更多。”
刘安冷冷笑了起来。
“是吗?那朕就帮助他们平叛,如今大汉的百万大军,也时候历练了。”
众臣一惊!纷纷苦口婆心劝告。
海外之地太过于遥远,百万大军来回都要五六年时间,万一要是耽误了。
恐怕会生出异变。
刘安不屑一顾,大汉繁荣了三百年。
当初在武皇帝时期都能蓬勃发展,现在过去这么多年,天下人早就认定劉氏旗帜了。
朝堂的权力是很大,不过在皇帝的命令下,仍然被迫无奈,召集百万大军征伐海外。
“此是亡国之政啊!”
忧心忡忡的臣子,仰天长叹,对此也无能为力。
大将军范莽倒是笑嘻嘻地,安抚着这些臣子,不必有太多担忧。
皇宫政令很快传递到天下各大州郡,军功贵族封地,百万大军很快调动起来。
海外除了镇压叛乱,其实也不算平静,毕竟大风暴一吹,几万人就没了。
“这是亡国之祸啊!”
潜龙湾,面容黝黑,身材精壮的男子叹息一声,
“刘秀,你别担忧朝堂社稷了,与其想这些,你还不如想想,怎么将这群胡人奴隶卖出去。”
身旁一群商人嘲笑刘秀。
不过刘秀并不在意这些笑声,反而很认真开口。
“肉食者鄙!当今陛下不过是中人之资,但他自比武皇帝,造成了国内空虚,反而让宵小之辈起了心思。”
上一篇:综漫:在下神明,眷族来自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