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之月
所以正史中的嬴政对亲族其实极其残酷,最起码绝不可能对嬴未这位弟弟有着如此的信任。
人的性格与想法,一部分是先天形成,但更多的是后天的环境养成。
在这个历史中的嬴政,他的经历全然不一样,虽然也是经历了成蟜背叛,经历了吕不韦专权。
但嬴未的出现与存在,让嬴政的人生轨迹都是有了巨大的变化。
在嬴未的帮助下,嬴政从吕不韦的手中夺回了属于自己的权力,也是在嬴未的影响下,嬴政与自己的母亲赵姬,关系有了极大的缓和。
后一点尤其重要,身为母亲赵姬的背叛,才是嬴政人生与理念的最大转折,连生下自己的母亲都能背叛,那这世上还有谁可信?
而在这个历史中,赵姬没有背叛,还主动缓和了关系,嬴未又对他的王位没有兴趣,完全是抱着真心去帮助他。
这让从小其实极度缺爱的嬴政,有着极致的满足感。
就如嬴政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是秦王前,也是一个人,也期待着亲情,期待着感情。
嬴未的存在,正是满足了嬴政的需求,同时也让嬴政对成蟜的背叛都不在乎了,而是认为成蟜的背叛是有心人的推波助澜。
毕竟当初成蟜去攻打赵国,其实就和嬴未一样,是想夺得兵权帮助嬴政巩固权力。
但命运的使然,让成蟜走向了毁灭的边缘。
也正是嬴政有了如此大的转变,他再去看韩非的那些理论后,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了。
韩非的理论中,要求君王断情绝性的那些概念,与嬴政的人生经历有了巨大的冲突与矛盾,自然会受到嬴政的嗤之以鼻。
尤其是写出这些的韩非,自己都做不到那断情的法家之道,就更让人无法相信了。
甚至因为嬴未的缘故,让嬴政对儒家都没有了那么多的厌恶,因为两人的情感,其实到很符合儒家的孝义。
但是嬴政本身的性情,让他对儒家依然不喜,只不过嬴政也开始认可了嬴未的那一套德刑的理论,应该要将法家与儒家整合起来。
尤其是嬴未那一番不管是法家还是儒家,都应该为君王所用的话语,更是如高屋建瓴,让嬴政对自己的帝王之道,有了新的诠释。
可以说嬴未的存在,让嬴政依然如正史中的那个始皇帝一样有着气吞山河的气势。
但与此同时,他不再是纯粹的孤家寡人,而是有了更深的情感。
嬴未心思百转,思索着嬴政的那种改变时,嬴政板着脸出言道:“……孤知三弟不喜入朝为官。”
“然而此次三弟攻下韩国,让三弟执掌平阳重甲军,这是三弟应得的,只是光如此还不足以服众。”
“秦国一直尚未有太尉一职,孤以为可由三弟执掌太尉之职,三弟以为如何。”
如果是其他人知道自己能当太尉,那绝对是大喜过望。
但嬴未却在思索着其中利弊得失。
在三公九卿的制度里,太尉乃是三公之一,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物,为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
这位置看似很大,统领天下兵马,所以在嬴政登基以来,其实这个职位一直是空缺的。
就算是吕不韦权倾朝野时也没让人来当这个位置,那根本就是分化自己权力。
但是这个位置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权力也很小,因为太尉必然是要在国家中央,就在君王面前。
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太尉能够大权独揽,否则真想调动天下兵马,还不是要经过君王的同意,这职位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因此在三公九卿之后,于三省六部的制度里,太尉的职位直接就降了一级,成为了兵部,那个品级其实才更合理。
嬴政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过去他认为太尉权力太大,所以不让人担当。
而只要仔细一想,虎符还掌握在君王手中,只要君王权力不失,那这位置就没有用。
但太尉又是三公之一,与相邦同等,位置不可谓不高,将这个职位给嬴未,让嬴未在朝堂上,也站在了最高的位置。
真遇到了战事,又不是太尉一个人决定,而是召集当朝武将与君王一起商讨,这个位置也就不会那么累,让嬴未可以偷懒。
再加上兄弟两人本就是一体的,如此一来还能加强中央集权,只能说嬴政苦心思虑要给予嬴未的这个位置,对两人都有好处0
嬴未思考的就是这个位置会不会把自己累死,在他发现过去没有太尉的时候,秦国朝政运转的也很正常,那就算有了太尉,自己也能当甩手掌柜。
可见政哥为了赏赐自己,也是费劲了心思。
明白了嬴政的苦衷后,嬴未拱手道:“……既然王兄如此说,那臣弟就当仁不让了。”
见到嬴未同意,嬴政也是露出笑意。
长安君终归只是封君,是爵位,作为自己的弟弟,帮助了自己那么多的弟弟,怎么也要在行政体系中也有高位才可以。
就算嬴未自己不在意这些,甚至不喜欢当官干活,但嬴政也得给自己的三弟把面子抬起来。
甚至正因为嬴未对朝政不感兴趣,才是让嬴政更加放心,迫不及待的要给他一切荣华富贵。
“好,那等明日上朝,孤就发布诏令。”
嬴政当即拍板。
唯一会对此有微词的,估计也就只有吕不韦了,但是如今吕不韦彻底的萎了,他也不可能再敢反对嬴政与嬴未。
这种自己只要不出格,能够随意任免官员的感觉,嬴政只有一个字来形容这种感受,那就是爽!
给嬴未找好了最适合的位置后,嬴政又是道:“……等到秦国一统,孤大封天下,再为三弟封侯!”
嬴政这是在为嬴未的未来考虑。
嬴未虽是长安君,但这个封君是不能继承的,只是属于王室的特封。
而当嬴政去世后,等到嬴政的下一代成为秦王,那嬴未所在的那一脉就变成了小宗,想要再封君就难了。
因此嬴政是准备到时候给嬴未一君一侯两个封号。
等到嬴未有了后代,虽然不能继承君位,却可以继承那由功劳所构建的侯位,从而让后代受益。
可以说嬴政对嬴未是操碎了心,连5.2几十年后的事都考虑好了。
嬴未神色复杂的看着政哥,政哥对自己真的是没的说。
只是政哥啊,你真不用思考那么多,弟弟我绝对比你活的长,而且要活的很长。
到时候我念叨的,可是你身下的那个位置啊。
等到政哥你不在了,我可能会对扶苏说,叔叔我啊,准备来当这个秦二世了!
不过虽然这么想着,但对嬴政的这份好心,嬴未依然拜谢道:“……臣弟谢过王兄!”
嬴政笑道:“……都是一家人,又有什么谢的。”
“如今韩国已灭,在三弟看来,秦国应当一鼓作气去攻打他国,还是应暂时修整?”
嬴未没有任何考虑的道:“……王兄,此时秦国当修整,将韩国之地彻底纳入秦国的体系后,再去考虑他国。”
“在臣弟看来,再有三到四年时间,那时才是我秦国一举覆灭其余五国的好时机!”
嬴政面色威严,似是在思索着嬴未话语中的意思,缓缓出言道:“……愿闻其详!”。
第二百四十二章 嬴政:三弟不愧法家大成!
见着嬴政虚心请教,嬴未坐直身体,他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了口茶,在润了润喉咙后,开口道:
“……在臣弟看来,此次能够以如此小的伤亡攻下韩国,其中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种种因素。”
“正是内史腾投靠了我秦国,让秦国锐士能一鼓作气突破南阳,围困新郑,要真让秦军攻打南阳坚城,必然要受到不小的损失。”
“而若是在南阳久攻不下,给了其他五国反应时间,驰援韩国,那我秦国就将如过去那样无功而返。”
嬴未一上来就先是诉说自己的功劳,因为让内史腾投降秦国的人,正是他。
嬴政也不觉得有问题,闻言暗暗点头,他觉得嬴未说的挺对的。
此次攻下韩国,平阳重甲军伤亡只在两千人左右,王翦在拦住韩国北方去路时,与白亦非的军队大战死伤了一些人。
秦国的二十万大军整个伤亡人数都只有几千人,却是俘获了韩国二十万大军,并02且一举拿下整个韩国,如此的功绩,绝对将是这个世界史书上重要的一笔。
嬴未攻下韩国的功劳虽大,但并没有多么夸张,毕竟以秦国与韩国的国力对比,秦国拿不下韩国才奇怪。
过去之所以一直无法攻下韩国,就是其余各国一直在合纵。
嬴未最大的功劳在于他付出的代价太小了,以如此小的伤亡获得胜利,才是让人惊叹的地方。
“但是内史腾之事,可一不可二,在其他国家也并不是适用,其他国家可不是如韩国一般,只要拿下南阳,就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此次攻韩的战略是不可复制的,当秦国出兵其余五国时,必然要真刀真枪的杀出来,想要再以极小代价拿下一国已经不可能。”
嬴未断言着秦国再攻五国的困难,以防嬴政被这次大胜迷昏了眼,觉得秦国能以同样轻松的代价拿下魏国、赵国等国。
嬴政面色严谨,听着嬴未那语气极重的话语,他知道嬴未是在劝诫自己,点头道:
“……三弟所言甚是,孤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况且孤还年轻,有的是时间等,还不至于如此焦急。”
见着嬴政那意气风发的面容,嬴未就是明白,果然年轻才是最大的本钱。
如果这时候嬴政年纪大了,他一定会很急,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六国一统,就如吕不韦一样,他就是年纪大了太急了。
时间与生命,才是这世间最可怕的武器。
而嬴未穿越到这个世界,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超凡能力,但是他得到的,是这个世界最强的武器!
嬴未深吸口气,继续道:“……因此臣弟认为,之前臣弟与王兄制定的策略,要一直实施下去,决不能断。”
“贿赂他国重臣,这一项非常重要,臣弟之所以让秦军修整三四年,也是为了这个政策考虑。”
“若是秦国只是贿赂那么一两次,对那些接受秦国贿赂的各国重臣来说其实无伤大雅。”
“我秦国若发起总攻,那些人并不一定会帮助秦国。”
嬴未的话让嬴政眼前一亮,他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真正含义:“……三弟其实是要我秦国一直贿赂这些重臣。”
“只要我秦国连续几年以重金贿赂,他们见秦国灭了韩国后,没有再继续进攻的念头,必然会接受。”
“而当这些人接受我秦国贿赂越多,就与我秦国联系越深,当我秦国再次发起灭国战争时,他们将再无退路!”
嬴未点头笑道:“……正如王兄所说,到了那时,他们与秦国暗通款曲之事将是这些各国奸佞之臣最大的弱点。”
“这些人就和吕不韦一样,权力在时整个朝堂都卑躬屈膝,但只要露出破绽,就会被群起而攻之。”
“当各国被我秦国攻打,他们与秦国的联系就会是致命的一击,如果他们不想我秦国将这事泄露出来,他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帮助秦国。”
“此乃彻彻底底的阳谋,在他们接受我秦国重金之时就无法再破解,而与敌国私通的罪名,不管他权力多大,官位多高,都将必死无疑!”
嬴未的方法就是这么简单,用金钱将这些人绑上秦国的战船。
这些各国重臣只要不想让事情败露自己全家被杀,能做的就只能是瞒着这件事,然后帮秦国解决问题。
“这便是臣弟所言,为何要休整的最重要原因,因为秦国需要时间去和这些人建立联系。”
上一篇: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