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剑与法兰西 第522章

作者:匂宮出夢

夏尔终究还是忍住了,没有将这句反问问出来。

“对于和平,弗朗茨·约瑟夫陛下也给出了同样的热情。”他最后也只是给出了和缓的多的反诘。

“弗朗茨·约瑟夫陛下是一个仁慈、明智、热情而又不失沉稳的国君,他是奥地利帝国一百年来能找到的最适合它的皇帝了。”并没有因为夏尔的话而动摇,俾斯麦颇为严肃地回答,“我深信,在他的带领下,奥地利将会走向一个光辉的未来,迎来它前所未有的最好时代。”

毫无疑问,弗朗茨·约瑟夫是一个很勤勤恳恳的君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性格温和,也没有个人奢侈享受,但是……这样的国君就这能带领一个国家走向什么最好时代吗?那可未必。

不过,这两个人都没有就此探究一番的打算了。

“所以,正因为我们有这种特质,所以普鲁士就十分敬重法兰西的实力与威望,她希望法国能够在纷扰的欧洲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大陆纠纷的某种仲裁者。同时,作为法国的邻邦,普鲁士也特别希望法国能够维持繁荣,因为她可以从中受益。”俾斯麦貌似十分诚恳地说,“然而——像我们这么特别有诚意的朋友,其实在欧洲并不容易找,有很多人就对法国充满了疑虑。”

“我恐怕……”夏尔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

“特雷维尔先生,我希望您不要误解我,把我的话当成单纯的挑拨,其实我对任何国家都不怀有恶意,我真诚地希望每个国家都能携起手来走向和平。”俾斯麦做了一个手势,然后继续说了下去,“但是,虽然我们都对人类对欧洲怀有十分美好的愿望,我们还是要承认,和平是需要武力作为后盾的,大国之间的矛盾也必然将会存在——如果没有实力来担保的话,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是推行不下去的。”

“我想您说得非常对。”夏尔赞许地同意了他的看法。

虽然这种话十分直白,但是确实十分有道理。

“不仅需要实力作为担保,同时也需要大国间的联盟来维护,精巧的实力架构制造的均衡,才是真正的和平,空谈口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看到夏尔十分认真地听着自己阐述,俾斯麦心里也放宽了不少,“如果法国或者任何一个大国不能满足于其地位,那么和平就是危险的,也是不牢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法国恢复它的应有地位是理所应当的,而且对欧洲来说具有某种必须性。”

“我简直都找不到反对的词儿了!”夏尔故作激动地喊了出来,“但愿每个外国政要都能够同您一样明白事理!”

“所以,我认为您更应该依赖那些对法国更有善意的国家,而不是和法国冲突不断的国家。心怀善意的国家靠拢在一起,才能够震慑住那些不怀好意的国家,然而法国才能在不至于冒最大风险的情况下恢复她的荣光。”俾斯麦终于展露出了他的最终观点。“而我可以保证,在这个问题上,普鲁士是比奥地利更为可靠的朋友。”

在德意志问题上,法国站在普鲁士一边,为普鲁士增添实利,然后法国去得到普鲁士给的虚名?

嗯嗯,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倒是这么干了,不过他好像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啊……

“我能理解您对普鲁士和对欧洲和平的热爱,不过法兰西干涉德意志的和平,恐怕它未必能够得到多少威望——”夏尔还是有些迟疑,并没有被俾斯麦所说服,“况且,贵国不是同俄国十分友好吗?想来贵国也不需要过于借助法国。”

“我国同俄国确实十分友好,但是它更加不排斥同欧洲其他大国友好,比如法国。”俾斯麦毫不迟疑地回答,“虽然有些伤感情,但是我必须承认,普鲁士能够列居欧洲大国的行列,但是相比法国和俄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实力也是颇有欠缺,所以它并不想排斥任何人,也不拒绝任何人的善意——它只是想要在德意志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而已,正如法国想要在欧洲得到它的应有地位一样。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普鲁士是更加对贵国亲善的朋友,因为我们不存在争夺其他地方的冲突,而据我所知,其他欧洲大国和法国,总有各种各样的龃龉。”

前一句话也许有道理,但是后一句……看着,就不那么对劲了。普鲁士是如今最有上升态势、同时也是最为雄心勃勃的列强,虽然没有几个外国人知道这一点。他们排除掉其他敌人之后,最后首当其冲的还不就是法国吗?

再说了,普鲁士得到了“在德意志的应有地位”之后,难道法国还有什么“在欧洲的应有地位”可言吗?

历史上那么多人被忽悠过去了,我可没有那么好忽悠,夏尔心想。

也许拿破仑三世会对俾斯麦有什么轻视之心,但是他可绝对不敢有的,因为他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伟绩。

“我觉得您说得很坦率,也很对。”夏尔沉思了片刻之后,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普鲁士人总归没有其他国家那么多要求,这很令人赞赏。”

“您看,奥地利人死抓着在意大利的过时遗产不放,确实令波拿巴先生非常不耐烦。”俾斯麦抬起头来打量着他,准备从他的一切反应当中猜出法国那位令人捉摸不透的新主子的想法。“不是吗?”

第701章 俾斯麦(三)

如此直白的探询,让夏尔都禁不住愣了一下。

在自己这样的人面前宣称法国应该将奥地利人的势力驱赶出意大利,扩张自己的势力,这完全已经超出了挑拨的意义了,更加谈不上有什么外交礼仪。

“先生,谢谢您对我们的热忱建议,同时,正如贵国一样,法国也会按照她认定的国家利益行事。”沉默了许久之后,他略微冷淡地给出了一个回答,“而且她会在经过了缜密的思考之后再行事,不会贸然行动。自从维也纳协定之后,欧洲各国的边界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尊重,这是塔列朗亲王和梅特涅亲王的伟大成就,我们应该尊重这两位令人尊敬的前辈的辛劳,而不是轻易地否定它,不是吗?”

在外交领域,这样的反问,实际上就已经是一种不太客气的表示了。

他明确地告诉了对方,他不打算在普奥之间做出任何偏袒,也没有针对奥地利人的计划,更不需要普鲁士人来对付奥地利人。

“哦,抱歉……我可能……可能有些激动了。”俾斯麦有些抱歉地笑了笑,“这只是我们私下里的戏言而已,请您不要放在心上。”

这确实只是一次试探而已。

他认为路易·波拿巴对奥地利人怀有敌意——任何人只要了解了路易·波拿巴早年的经历的话,就肯定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奥地利给他留下的伤痛实在有些惨重,哪怕他本质上是个不太感情用事的政治家,也肯定心里怀有芥蒂。

他之所以这么问,就是想要看看路易·波拿巴的恨意到底多大程度上感染给了他的助手们,以及他到底打算怎么样来报复奥地利人给予他的伤害。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不管路易·波拿巴做何种想法,他的重要助手德·特雷维尔对对付奥地利人并不上心,而如果像特雷维尔这样的人不点头的话,那么法国新的高层,在内部并没有达成对付奥地利人的共识,那么接下来奥地利人不会受到来自于法国人的太多压力——他也难以趁机拉拢法国来打击奥地利。

是的,他已经决定在接下来的帝国议会代表任上同奥地利人分庭抗礼了,誓要让那些脑子还停留在100年前的奥地利人们好好明白现在谁才更能代表德意志人。

只可惜现在不能把法国人拉过来了。不过他并不气馁,以他对路易·波拿巴的了解来看,法国迟早是要同奥地利人摊牌的,其中必然蕴藏着普鲁士捞取好处的时机——只是要等些时间而已,而他等得起时间。

一旦试探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情报,他也不再追问,悠然地拿起了桌上已经渐渐冷却下来的咖啡,不着痕迹地将这个话题转移开来。

这时,夏尔也明白了他的用意,暗暗后悔自己的反应有些激烈,以至于让对方探了底。

说到底,外交不就是不置可否的艺术吗?

看来,就算自诩有些搞外交的天赋,但是在那些老练的外交家面前,还是有些欠缺沉稳啊,确实应该继续锻炼锻炼。英国那位帕麦斯顿外交大臣因为有求于自己而留了手,但是在俾斯麦面前,这样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

“您确实是一个十分具有才华的外交家。”他轻叹了口气,然后将自己也拿起了杯子喝起了咖啡,“普鲁士正是由于有一大批像您这样的强人,才会越发在欧洲具有分量。”

“我国确实迎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好时代,但是想要成长到足以同法国这样的国家并驾齐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俾斯麦给出了一个并不仅仅出于谦虚的回答,“贵国已经在海上走得太远了,拥有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广袤殖民地,我怀疑我们哪怕100年后都没有办法拥有这样大的国土。”

在原本的历史上,到100年后的1951年,德国别说殖民地了,连自己的国土都没有保住,苏联和西方盟国分割占领了德国,而俾斯麦心心念念的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也落到了波兰人的手中,那里的德国人都被驱赶走了,就连柯尼斯堡都变成了俄国人的国土。

而东德的其他地方,大量容克地主被驱赶甚至枪决,他们的庄园则被苏联拆分送给了当地的农民,其中就包括俾斯麦先生您后人的……

——夏尔废了挺大的劲,才抑制住了将这个事当做笑话说给俾斯麦的冲动,毕竟这又残忍又失礼。

“没错……法国拥有广袤的殖民地,但是难道欧洲领土能够带来的利益和财富,不是百倍于殖民地吗?”为了弥补刚才的交锋失利,他有意地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凌厉了一些,“您刚才说贵国野心有限,只谋求在德意志的地位而已——我相信您的诚意,但是,光这样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吗?哪怕普鲁士如同您主张的那样,将关税同盟变成一个紧密的政治实体,那么也将极大地改变欧洲的面貌——如果不是说颠覆的话。而法国,到那时候,我看也无法独善其身吧。”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让俾斯麦瞬间变得有些惊愕了,他的手微微一晃,然后连忙把咖啡放回到了桌子上,不过还是有些被晃出来了,溅到了桌子上。

“您……您……这可说得有些过了。”他勉强地笑了笑。

“难道将关税同盟由经济同盟变成政治同盟,进而变成普鲁士为主体的政治实体,不是您一贯的主张吗?”夏尔貌似惊讶地反问。

该死,这个家伙怎么对我了解得这么清楚的?法国人对普鲁士的观察已经这么细致、渗透已经这么厉害了吗?这可真不是什么好消息啊。

因为被人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了攻击,俾斯麦难得地紧张了起来,虽然表面上还是极其的镇定。

“这确实是我的主张,不过您恐怕将它的意义看得太重了……我只是希望德意志的各个邦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已。您看,这样可以尽量提高德意志各个邦国联系的紧密程度,降低他们之间交战的风险,也更加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

“您说得没错,您的构想必将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夏尔点了点头,“不过,那种和平就会是一种对法兰西不利的和平……”

“怎么可能呢?”俾斯麦心里又是一惊,连忙否认。

“怎么不可能呢?”夏尔皱起了眉头,“您看,在此刻,普鲁士已经有了两千四百万人,哪怕排除掉奥地利,加上其他德意志邦国,我姑且称其为‘您心目中的德意志’吧,算起来已经有了三千四五百万人了吧?”

“嗯……”俾斯麦想说些什么,但是这次却被夏尔抬手制止了,“而现在,我可以告诉您,法国也仅仅只有三千五百万人而已,也就是说,自从1618年的可怕悲剧之后,德意志邦国的总人口历史性地同法兰西并驾齐驱了。而且,我认为从贵国以及其他德意志邦国的人口增长率来看,未来超过法国也只是短时间的问题而已。我不知道您同意不同意我的看法呢?”

你们法国人沉溺于享乐不爱生育,在放纵当中变得衰弱颓废,这是你们自己的选择,怪得了我什么呢?俾斯麦在心里反问。

“我想……您说得对。”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经济优势也并不是十分牢靠的,因为德意志也同样是在发展,那么在人口赶超的情况下,只要它将每个人的产值提高到一个程度,那么它的经济实力赶超法国就同样只是时间问题。”夏尔静静地看着对方,语气里面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您,从您的主张来看,您肯定是希望德意志在经济实力上也超过法兰西的,对吧?”

原来法国人里面还有这样的明白人?

算你们走运,只是不知道你又能怎么样呢?

俾斯麦在心里冷笑了起来。

“每一个爱国者都会希望他的国家经济能够越发繁荣,赶上谁和超越谁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只是想让每一个国民都过上优渥的生活而已,就像法国人那样。”他给出了一个谨慎的回答。

“我能够理解您的想法,所以我只是随口一说而已。”夏尔点了点头,“于是您看,普鲁士人并不像您说得那样无力,甚至反而朝气蓬勃,一路高歌猛进。既然这样的话,难道您给我们带过来的压力,又会小于奥地利人吗?不……我看是差不多的吧,所以我没有办法在德意志的内部事务当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只能选择旁观。”

“我们对法国充满了善意,也没有什么历史积怨。”俾斯麦急忙剖白,“虽然在几十年前我们曾经不幸交战过,但是对皇帝陛下我们是充满了尊敬的,而且也无意冒犯法国人的尊严。”

“我相信普鲁士人的善意,可是您刚刚不是说过吗?和平不能构筑在善意上面,而应该基于实力的对比,如果您构想的那个德意志实力超过法国的话,那么不管是否怀有善意,不是同样地都给法国投射了阴影和压力吗?”

夏尔再度反问。

当他反用俾斯麦刚才的话来攻击对方的时候,这下即使是俾斯麦也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您……您这是……”他几次想要回答,但是总是想不出到底应该怎么说。

难道他要跟夏尔说自己不打算让德意志变得和法兰西一样强大、甚至更加强大吗?不,这也不可能有人相信。

再说了,这原本就是他的打算。

他没想到在今天居然能够碰到一个认为普鲁士比奥地利对法国威胁更大的法国要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对在欧洲外交界还籍籍无名的自己居然有这么多的了解,所以事前并没有多少准备。

“哦,抱歉!您瞧瞧,我到底说到哪儿去了啊!”眼见俾斯麦有些窘迫的样子,夏尔好像反应过来了,颇为歉意地笑了笑,“我这个人啊,有时候就是有些发散,聊着聊着就说到了不着边际的地方去了,抱歉……请您谅解。”

当夏尔这么说的时候,俾斯麦终于松了口气。

“您……您确实有些凌厉了,不过您还年轻,毕竟说到底,我也是这样经常直言不讳。所以我能够理解您……”

“那就太好了。只要有互相的了解,我想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的亲善并不难以实现。”夏尔看上去也松了口气。

于是,两个人心照不宣地转开了话题,谈到了其他地方去了,刚才的争论被有意地弥合于无形。

在谈了好一会儿之后,俾斯麦道别了。“抱歉,先生,我恐怕今天我已经耽误您足够多的时间了……”

在再三挽留未果之后,夏尔也只好向他送别。

“特雷维尔先生,您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在临告别的时候,俾斯麦颇为认真地看着他。

“希望我能给您留下的是好的印象。”夏尔只是微微笑了一下。

“印象非常好,我现在相信您是法国未来许多年都需要的国家要人。”俾斯麦马上回答,“同样的,您也使我深信,普法友谊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须的。”

“我也是一样的,俾斯麦先生。您的国家,现在蒸蒸日上,所以血气方刚。虽然它曾经落后于人一步,但是现在毕竟已经昂然站了起来,来到了欧洲的殿堂之上,想要争夺属于自己的位置……我十分理解贵国想要扩张的愿望,所以我不希望您误解我。”夏尔颇为含蓄地微笑着,“真的,我对普鲁士十分有好感,也深深地希望普法友谊能够维持下去。”

“我向您保证,我是一个专心致志的亲法者,只想要维护法国和普鲁士之间的和平共处,并且让德意志也同法国和平共处。”俾斯麦挺直了腰,主动地伸出了自己的手。

“我也向您保证,我是一个对德意志文化和德意志人充满了好感的人,”夏尔同样地握住了他的手。“法兰西必将遵上帝之命,和她的盟邦友好相处。”

“再见。”

“再见。”

第702章 葬礼与阴云

在一团和气当中,夏尔和俾斯麦互相致意,宣称自己是本国外交界当中亲善对方国家的一派。

毫无疑问,他们这么做主要只是为了在对方国家那里自抬身价而已,并不是发自肺腑的剖白,但是要说毫无诚意,那也是未必全是如此。

尤其是俾斯麦,并不是只为了忽悠夏尔,才做如此说的。

和那篇著名的铁血演说所展现出来的样子不同,俾斯麦脑子里并不是只有铁血,实际上他比一般的容克军官们要聪明得多也灵活得多,虽然他并不排斥战争、同时也是依靠三次王朝战争将德意志统一在了普鲁士的麾下,但是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彻底的军国主义者,也不是热衷于战争的统帅——他只在需要的时候打仗,或者换句话来说,他真正理解了‘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

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后,实际上他的外交政策反而要克制许多。

总的来看,他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乐于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的人。

在现在的他看来,目前普鲁士的国家目标是进一步确立在德意志内部的优势,并且将这种优势转化为一个由普鲁士绝对主导的德意志邦国联盟,所以这个形势就决定了目前他最大的敌人就是奥地利,法兰西则相应地成为了需要安抚或者拉拢的对象,某种程度上必须保持亲善友好。

当然,当形势发展到需要和法兰西为敌的时候,那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成为反法派的。

当从夏尔的办公室走出去的时候,俾斯麦昂然而立,表情严肃而又有些桀骜不驯。就在刚才的亲切交谈当中,他已经将夏尔·德·特雷维尔给掂量了一番了。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而且又非常有主见的人,因为成功而更加相信自己的主见。他不相信人的善意,也不相信恶意,以一种近乎于绝对中立的态度来衡量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判断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