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357章

作者:豆蔻

痛饮高歌同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现在看来,为的就是眼前这盛世美景,这充满自信的汉王朝。

“咦,您是...长平侯?”

卫青走着,耳边突然传来一声带着几分疑惑的询问声,扭头看过去发现是位少年郎。

尚未及冠,神态之中流露出少年特有的青涩和稚嫩。

对方似乎见过卫青,但又一时间不敢相信。

如果真是的话,这样走在长安街市中,怎么没有人前来拜见长平侯?

虽然街道巷尾,别说遇到列候,就算遇到王储们,百姓让各路也就是了,没有说一定要见礼的。

汉王朝对老百姓们可没有那么多要求,不被酒馆里扯着嗓子喷当朝着不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但长平侯赫赫威名,这些年带着汉王朝推翻匈奴蛮族的欺压,甚至反攻回去,即便是从汉王朝的百姓无不称颂仰慕。

如今真人在这里,怎么一个个都无动于衷?

卫青见这少年郎有几分面熟,可一时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便问道:“你是...”

“晚辈霍光,拜见长平侯!”

少年郎说出自己的名字后,卫青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觉得有些熟悉,原来是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当初人界边塞之战,霍去病初战功冠全军,被封为冠军侯以后,便从母亲卫少儿的口中得知父亲的身份。

霍去病的亲生父亲叫霍仲孺,跟卫青的亲生父亲郑季都是平阳郡人,也都是平阳郡的县吏。

说来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世几乎差不多,都是私生子,父亲都是平阳郡的小吏。

不同的是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没有机会对霍去病非打即骂,妻妾们儿子们也没机会欺辱他,所以霍去病对霍仲孺到没有什么厌恶感。

所以得知自己身世后,霍去病便去拜访了霍仲孺,然后把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了长安王城,打算培养一番。

那时候卫青还在想,如果自己小时候,母亲这边的日子稍微好一点,自己没有被送去平阳郡,受尽生父和兄弟们的欺辱,说不定发达之后,也像霍去病这样去见平阳郡,拜访生父甚至把兄弟们接到长安王城悉心培养。

那样自己应该继续行郑叫郑青,当然那样自己可能就没有今天的这番成就,或许在时间长河的某条时间线中,就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在发生着吧?

谁知道呢。

卫青又看向霍光,霍去病对这位弟弟还是很上心的,也跟他多次提起过。

只是这些年卫青深居简出,再加上霍光一直在太学院求学,几年没见面再加上霍光这年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变化是在有些大,所以卫青才一时间没有认出来。

卫青笑道:“原来子孟呀,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这儿遇到了。恰逢无事,不如陪卫叔走走如何?”

霍光见卫青竟然主动提出来,让自己陪他走走,顿时喜不自胜连连应声道:“诺!”

说着卫青一步迈出,霍光也仿佛穿越时空般,再看四周已经迈出了百步远。

而原本俩人所在的位置,也有不少百姓们好似听到了长平侯在,顿时变得嘈杂起来,似乎是想见一见这位长平侯的真容。

“卫叔,他们...”

“我平日深居简出,即便是打了胜仗归来,也很少露面。所以长安王城的百姓们,认识我的并不多。”

霍光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难怪那些老百姓们见到长平侯,居然没有半点动静。

“听去病说,你在太学院的表现不错,还说你有栋梁之才。”

霍光闻言连连摇头不敢承认说:“没有没有,都是兄长谬赞,子孟在太学院中成绩只是中上,不敢称栋梁之才。”

卫青看向霍光,看了良久之后才道:“汉朝和匈奴的战事早晚会结束。

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两族之间的战事结束后天下太平,便需要萧相国这般治国之能臣来辅佐皇帝治理天下。

这方面去病不行,他是天生的将才,治国之道却不甚了解。

可以看得出,他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在治国方面能代替他。可不要辜负你兄长对你的期望。”

霍光连忙郑重的承诺道:“子孟当为汉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对了有句话,卫叔送给你。”

“子孟必不敢忘。”

“满招损,谦受益。”

卫青说完这句话又看向霍光说:“做事给自己留条退路,想想吕氏的灭亡才过去十几年,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霍光不知道卫青这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跟吕氏有什么关系?好像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吧?

但他还是很认真的回应说:“是,子孟谨记于心。”

卫青点点头:“希望你真能记住吧。”

他很了解自己的外甥。

霍去病很少会称赞一个人,他是骄傲的性子,除非对方也优秀到了一定的程度,否则是不屑去为了相互吹捧而称赞。

毕竟霍去病根本不需要别人吹捧,他的战绩在那里。

只要平白直叙,一组组冰冷的数字,不需要任何语言修辞,就足以证明自己的成就。

这样的人会称赞一个人,那说明对方必然有过人之处,甚至说在某个领域达到极致。

所以在卫青看来,既然霍去病多次对自己夸起过这位弟弟,那说明霍光也肯定是这样的人。

卫青并不知道霍光是什么样的人,更不清楚他的未来,但有一点在汉王朝这个制度下,任何人爬到最高处后,都希望能成为外戚与国同休。

以自己和去病在汉王朝的威望,如果霍光真有那般能力,也有心成为外戚的话,相信这并非什么难事。

然而...外戚专权的事情,卫青是亲身体会过的。

希望霍光未来不是让霍氏成为第二个吕氏,虽然卫青觉得这样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出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他还是提醒了霍光一句,至于霍光能不能记住,还是说记住了但没能做到,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卫青说完又看向两边热闹的街道说:“好久没有出门,才短短几年的功夫,没想到长安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

要不子孟说说在太学院遇到的趣事吧?说来我也有些年头,没有回太学院看看了。

修心阁怎么样了?有没有被拆掉?

现在的院长是谁?

...”

卫青问了许多,就像位有点啰嗦的老爷爷。

旁边的霍光一一应答,把太学院这些年的变化,都是详详细细的讲给了卫青听。

“修心阁还保留着,不过现在已经对学生们开放了,唯有最上面的三层是空着的。除了每天定时有人打扫外,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现在太学院开始像大学院学习,开始重视培养学子们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六年级以上的学子,都要离开学院三年,到各个所学的领域实践三年,再回来继续学习。

现在太学院的院长叫卫绾,前任院长说卫院长没什么能力,但胜在守职分,所谓萧规曹随,无外乎如此。”

卫绾?

卫青想起来了,因为都是姓卫,所谓有点印象。

卫绾年纪要长一些,但能力嘛,属于有德无才的类型。

品德方面的确没有什么挑的,可惜能力实在平平。

别说期望他力挽狂澜了,就算是期望他拾遗补阙也是奢望。

好在这人知道不乱搞,基本属于人形图章,需要就在上面盖个章,不需要就做道德标兵。

这种人有些时候,反而很好用。

因为他不会有任何建议,也对上面的决策,不会有任何意见。

基本就等于没有,所以有时候皇帝中还需要这样的人。

毕竟像丞相的权利太大,有时候会影响到皇权,这时候直接把这样的人提拔到丞相的位置上,皇帝也就放心了。

卫青笑着摇摇头,这算是傻人有傻福吗?

有些人在前线浴血厮杀,最后却名名无籍、穷困潦倒,有些人碌碌无为却因为一朝得宠平步青云。

不过这些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卫青有时候觉得自己其实也挺幸运的,幸运生在这个时代,也幸运的遇到了阳信公主,幸运的遇到了刘彻,遇到了那么多熟悉又陌生的人。

因为这些种种意外或者必然,自己才走到了这一步。

抬头看去,发现太阳逐渐开始落山。

夕阳西斜,映照的人满面红光的同时,又将影子拉的老长。

过了这个年,马上就进春了。

进春也就该跟匈奴做决战了,这一战是自己平生遇到过的最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战。

也算是最后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永不磨灭的印记,好叫后人们再有机会步入时间长河逆流而上,来到这个时代后,知晓那个叫卫青的人,知道我卫青真正的本事!

第六章:卫青最后的交代

战事悄然来临,霍去病早已挑选好与自己出征的军队。

除了大量的汉军精锐外,还有甚至超过三分之一的匈奴蛮族的降将。

这些降将有渴望建功立业博得一个爵位的,有背叛匈奴后,想要通过一场胜利来展现自己对汉朝忠心的。

也有为了族人部落,能够在人界更好的生存下去,心甘情愿随着霍去病放回匈奴蛮界,拼死一战的。

甚至更有单纯想要报复匈奴单于冒顿,想要将他千刀万剐,以泄自己部落这几百年来,被剥削压迫的。

对于这场关乎到两族未来命运走向的战争,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导致战事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霍去病依旧敢启动大量的匈奴精锐,不仅是艺高人胆大,更是他这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建立起的威望。

匈奴蛮族崇拜强者,正如他们崇拜至高无上的天神那般。

但那是以前,如今在投靠匈奴蛮族的这些将士们眼中,霍去病和卫青甚至犹在天神之上。

因为他们亲眼见证过天神的降临,亲耳听到过天神的神谕,所以也亲眼印证了永远不会出错的天神,在口口声声言明杀掉卫青的情况下,卫青依然出现在了人界边塞的战场,力挽狂澜扭转局势。

无论过程如何,天神自从降临的那一刻起,便失去了至高无上的光环。

神之所以为神,不是因为他们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