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卫青,我想打匈奴 第18章

作者:豆蔻

后来万人敌逐渐从称号,转变为一个实力的标准,指超越汉王朝精锐步兵的实力。

换句话说,总算不再是杂鱼水平。

其实卫青不懂这些,他只记得梦境中所有参展的士卒,都是不低于千钧力士级别的实力。

不知道是因为抵御这个标准线的话,扔到战场上连担任炮灰的资格都没有,还是说哪怕是永恒霸王项羽那般存在,也曾经差点被百万千钧力士,活活堆死!

至于说精锐步兵,又是精锐兵种里面,花费资源最少的兵种。

如果换成骑兵的话,那自己手里的这点资源,估计连三百名骑兵都换不到。

看着出现在自己背后的一百名千钧力士,卫青伸手握住那面象征着“汉军团”的军旗,随风飘荡的军旗中,写着一个大大的“汉”字。

当卫青的手握住旗杆的瞬间,迸发出一股奇异的力量,将卫青与一千名千钧力士连接在一起。

感受到这股奇异力量的流转,卫青似乎逐渐明白了,这些被星辰日月之躯,随手一巴掌就能拍死成百上千的杂鱼,如何能猎杀那些被象征永恒无敌的王侯将相。

也知道了,为什么镇守长城的士卒,起步都是精锐步兵。

卫青抬头看着沙盘,考虑了几秒喃喃道:“记得以前曹叔说过,孙子兵法记载: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意思是敌人十倍自己的话,就要想办法找机会使对方陷入包围才能获胜,敌人的数量是自己的五倍,就可以选择正面强攻,如果是自己的两倍,就分出一部分精锐去打,不要被牵制住主力。

虽然不知道对方的军队数量如何,但既然对方的资源是自己的五倍,那恰好属于可以正面强攻的范围。”

而且对方如果疏忽大意的话,应该会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把守四处关隘。

只要对方选择分兵把守,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在变相削减敌方的兵力。

难怪这演武战场不仅给对手彭城,还外加送了四处关隘,这明明是陷阱!

先歼灭距离自己最近的飞华关隘,然后进攻彭城,这样对手肯定会把其他三处关隘的兵力回调救援彭城。

如此一来自己就能以逸待劳,以摧枯拉朽之势,扫灭从三个关隘赶来的援军。

对了,这招曹叔以前讲过,叫围点打援!

想明白后,卫青一把直接拔出的旗帜,率领一千名精锐朝着飞华关隘前进。

另一方面,楚军第九军团这边才刚刚选择完兵种数量,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分兵部署。

其实又不是第一次对敌了,而且演武战场选择的这张地形,对于楚军第九精锐军团来说,简直是主场作战。

因为彭城就是楚国的王都,当初霸王项羽就曾经在这里定都。

所以对于如何分兵部署,如何利用有利地形,形成掎角之势夹击对手,早就熟练的一塌糊涂。

只不过这次的对手非同一般,论能力恐怕远超己方军团,必须得小心应对。

即便不敌也不能败得太惨,至少得打出楚军的风采来,所以从头到尾都才表现的有些过于稳重,说难听点就是畏首畏尾。

刘辟强跟谋主经过全方面,多角度的讨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对方必然会选择龟缩防守,也就是先占据鹿山,那里不仅地势高,而且还有水源。

并在方便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从后山进行有条不紊的撤退。

因此最需要考虑的,首先是如何更方面的进行山地作战,山林中尤其是低坡打高坡,显然不适合用弩手,并且应该多招募一些山地兵种。

其次战斗爆发后,敌方在鏖战之后,肯定会寻找机会进行突围,为防止大部队突围,最好再招募长枪兵,而追杀撤退的军队,又得需要一部分精锐骑兵...

总之,刘辟强跟谋主绞尽脑汁,考虑的面面俱到,但...从始至终就没想过,招募用来防守彭城的兵种...

就在刘辟强为了找出卫青的逃跑路线,跟谋主们绞尽脑汁思考对策的时候,卫青已经带兵轻装简行的抵达距离自己最近,也是距离楚军第九军团所镇守的彭城最远的关隘。

没人?

卫青远远的看着关隘上空无一人,关隘的城门大开有些纳闷,难不成是空城计?

但转念一想不可能,从双方的距离来看,对方肯定能提前自己一步抵达飞华关隘,而且哪怕抵达的时间不会太长,也足够他们布置防御工事了。

除非对方得知自己会选择强攻彭城,所以不想浪费兵力把手关隘,打算在彭城跟自己决一死战。

对,一定是这样!

卫青考虑了片刻,发现只能有这一个解释。

这次的对手也不差,竟然猜到了自己的计划?

我以为对方在第一层,自己在第二层,没想到对方竟然在第五层!

看来公输武说的果然没错,别仗着自己天赋高、实力强,就目中无人不把对手放在眼里,这样迟早要阴沟里翻船。

卫青在自我反省的同时,目光看向远处的彭城,心想阴谋不成,那就只能选择正面强攻了!

即便你拥有五倍兵力,即便你拥有彭城又如何!

今天我卫仲卿就是要以三百精锐步兵,强取你彭城。

让你知道,我凭什么以“汉军”二字,来命名军团!

.............

关于十则围之的那个解释,其实历史上还真发生过,而且不止一次,还是两次。

一次是韩信的背水一战,实际上的杀招是拔旗易帜,前后夹击。

还有一次是李世民虎牢关大破窦建德,也是利用的拔旗易帜,给对方造成一种自己被包围的错觉,从而歼灭对手。

当然操作层面来说,远没有说的这么简单,不过...确实存在过。

另外,主角卫青之所以会这样想,并不是卖萌犯蠢,他就是这样想的。

后面会解释,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对于天才来说,尤其是很少接触同辈天才的来说,往往缺乏一些“尝试”,比如昔日faker那句很有名的:菜的像个韩服大师

第二十七章: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卫青与楚军交战的同时,另外几个勋贵子已经陆续从演武世界中出来了。

进去的时候是兴致勃勃,结果等出来全都跟落汤鸡似得,蔫不拉几没了精神头。

受到的打击太大了。

演武世界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位面,而是用来模仿战场的虚拟空间。

正常情况下,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从开始到结束,大概保持在一个时辰内,大规模的战争不超过六个时辰,至于军团之间的战斗,所消耗的时间要更多一些。

当然如果双方实力出现碾压,胜负也可能在一瞬之间分出来。

而双方如果你打成游击战,指不定打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定。

到那时候,真就是看谁的肾更好了。

不过...从这群勋贵子进入演武世界到失魂落魄的出来,才只过去半个时辰。

按照正常的节奏来说,恐怕连一场战争都没打完。

事实上,四个人无一例外都已经被打垮了三次以上。

说是打垮,那是含蓄的说法,准确点说应该是屠杀。

进入战场,还没有敲定兵种,对方的军队已经开到脸上了,紧接着根本没时间组织军队,便在屠杀中结束了。

吸取教训后,刚进入战场便迅速挑选出理想兵种,随后对手的军队又双骑脸了,再次上演了一场屠杀好戏。

一而再,再而三,第三次干脆全都选了防御的兵种,不出意外的又双叒被骑脸了,即便兵种占据优势、资源占据优势、地形占据优势,结局却跟之前没有丝毫的变化。

如果不是知道演武世界不存在,也不会专门针对他们几个勋贵子,真要怀疑是不是出现bug,或者对面开挂了。

虽说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演武世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与对手交手切磋,但差距未免也太太太太大了些吧?

从头到尾没有哪怕一丝获胜的机会,手下的士卒莫名其妙的就兵败如山倒,莫名其妙的束手就擒...

这就是战场吗?

夏侯赐看着几位勋贵子,没有说什么,这就是汝阴侯府的这台“演武”被封印的原因,太过打击少年郎们的信心了。

更可怕的是武力天赋弱,可以借助天材地宝淬炼身体。

拿资源硬堆,即便是个庸才也能堆到一个不俗的高度。

皇室,乃至勋贵的嫡子们,成年后实力没几个实力弱于万人敌的。

要知道像夏侯赐这种十二年泡在演武世界里面,几乎未曾熬打过身体的,也都有万人敌的实力。

但统兵之道,几乎真是天赋决定一切。

如果说武力=天赋+天赋+资源+努力

那么统兵之道=天赋*天赋*资源+努力

这里的资源,还并非指的是物质,更多的是老师、兵法、机遇。

对于统兵之道来说,努力是最没有意义的。

夏侯赐并非嫉贤妒能之辈,他找刘阳信的麻烦,也只是认为刘阳信克死了自己的儿子。

至于卫青...那是被刘阳信拖累了。

而眼前这些勋贵子,既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做过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夏侯赐更没有针对他们的理由。

他走到几位勋贵子身边,伸手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鼓励道:“别往心里去,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走这条路,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再说军队中的核心统帅是只有一位,但统帅也得需要人手辅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些寻常百姓家都知道的道理,相信你们也不会不知道的。

都说什么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但现实往往不随你我意志而转移,寻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然后脚踏实地的去拼搏,这才是我辈们应该做的。

不是好高骛远,最终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下场。”

四位备受打击的勋贵子,听到夏侯赐的宽慰之言,仿佛又重新焕发了希望,冰冷的内心,也再次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暖意。

被感动的无以复加的勋贵子抬起头,正想说些感谢的话,结果看到夏侯赐脸上还有残留的墨汁,感动的表情没蹦出,差点笑出声来,得亏是憋住了。

夏侯赐瞬间尴尬不已,没办法,那墨汁是用阁墨磨出来的,落笔之后跟刻在上面似得,既无法被修改,也不会随着时间,或是受到外物的影响,使得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墨是好墨,写在纸上如此,洒在人身上也不好清除。

哪怕是用特殊的药水清理,也得反复洗上几次才行。

看到几位小辈们急忙道歉,夏侯赐也轻叹了一声,随后示意他们不用在意。

他都没多少年好活了,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儿,生几位尚未及冠的晚辈们的气。

其中一位勋贵子跟夏侯赐道歉后,看着蹲在角落,左手护在身前,右手握住背后柴刀柄,似乎随时暴起砍人的卫青,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这位也是倒霉,夏侯家的老爷子在老一辈的勋贵中,算是好脾气的了。倘若你不是被那阳信公主牵连,遭受这无妄之灾,恐怕老爷子即便看出你奴隶出身,说不定也会送你一封举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