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男穿越记 第105章

作者:半只青蛙

任培国忍不住问道:“蒙古?在你的那个时代,蒙古最后……”

林汉冲着他点点头,然后道:“在民族政策和领土问题上,我们中国就是太天真了,吃了不少的亏。嗯,现在不是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现在的中国还没有资格谈这个问题。所谓弱国无外交,只有国家强盛了,才有坐在台前谈判的资格。”

林汉知道,苏、德关于波兰问题谈判的那一幕通过任培国之嘴传回国内后,会对未来新中国的外交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不过这是后话了。

中、苏、德三方在基尔的谈判持续了七天,双方讨论了几个方面的话题。

中国方面,关于援助中国革命。苏联方面恢复对中共的支援,同时加大这份力度。具体的内容由中、苏之间进行谈判。不过林汉估计,以斯大林的鸟德性,他最多也就是支援中共一批旧步枪。

由于林汉的出现,导致德国和中国的走近,为了扩大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力,小气的斯大林这时也不得不拿出象样点的东西出来支援中国的革命了。(历史上苏联在这方面对中共是相当地抠门)不过有苏联的支援,中共这边至少在石油产品方面,可以省掉不少的钱。

中共方面则要在这几年努力向内陆纵深发展,尽可能地解放更多的内陆省份。内陆是英美势力薄弱点,同时未来的日本侵华战争时,这里将是重要的后方根据地。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中日关系的问题。林汉估计,由于自己干涉历史,抗日战争有可能比历史上提前爆发。一旦日本全面侵华,苏、德两国都将同时支援中国并派出援华飞行队。同时苏联保证到时候在东北对日本施加压力,以压制东北的关东军不敢轻易南下。

不过私下里,林汉告诉任培国道,中国的问题一切都要靠自己,无论是苏联甚至是德国的保证,都只能是额外的锦上添花而不是根本的依靠,自立更生,以我为主才是最重要的。

林汉说:“无论是红色帝国主义还是褐色帝国主义,他们的保证只能信一部分。”

至于苏德之间,则全面恢复中断了一年多的军事合作。苏联提供场地给德国,为其秘密研制的15英寸舰炮提供试验场所。只要德国的火炮符合苏联的要求,苏联将从德国进口九门15英寸舰炮——作为交换,德国必须向苏联提供制造十五英寸舰炮的全套制造技术和设备。汉娜极乐意地同意了这份协议。此外双方还在制造业的其他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协议。

而如今被德国官方宣布为非法组织的德共,汉娜则保证在“适当”的时候,就全面释放被捕的德共成员,同时将恢复德共的合法地位。至于这个适当的时候会是什么时候,苏联没有要求,汉娜也装傻。骨子里,斯大林和林汉一样都是十足的民族主义者,德共的死活,其实他并不是很在意。

至于波兰问题,则不过是提前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翻版,在这个还没有正式签定协议,而只是双方的“口头协议”上,苏、德之间,不但通过“嘴炮”瓜分了波兰,就连波罗的海三国,也借助嘴炮进行了“瓜分”。

最终,当三家分手告别时,中、苏、德三家都拿到了自己满意的东西。

苏联得到了从德国进口大批机器机械的承诺——同样的机械如果从英美进口要贵百分十。而且改变了孤立无援的国际形势,现在似乎前景大好。

苏联人唯一遗憾的是,此次见面,他们没法把林汉骗到苏联去。

德国方面,汉娜拿到了大批苏联的订单。德国工厂因为技术升级淘汰下来的大批旧机器可以卖个好价钱。同时还可以得到苏联廉价石油供应——这对德国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至于苏联承诺的东部安全保证——对于毛子的鬼话承诺,汉娜和林汉一样,她根本就不相信。当然,出于同样的原因,其实苏联方面在这一点上也和德国人差不多。

而中国方面,不但恢复了苏联的关系,而且为争取中国,斯大林也表示派会出一批技术人员进入苏区帮助建设。此外还有可以拿到苏、德两国更多的援助,也算是大有收获。

在林汉这个穿越者的穿针引线下,心怀鬼胎的德国和同样心怀鬼胎的苏联,加上一个暂时只能是在场边打酱油的中国,在基尔形成了一个“虚假”的红色轴心。

此次见面,苏联人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却是林汉到来的,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这也是斯大林对林汉这个“穿越者”最在意的地方。

“每一个穿越者,都是一颗行走的人形核弹。因为极清楚历史和科技的发展方向,当穿越者和国家力量结合在一起时,其能量就更是恐怖。”

谈判期间,苏联人试探性地询问过林汉,在没有被穿越者干扰的原时空历史上,苏德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世界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事实上在苏区的时候,类似的话题就有人向林汉多次询问过了。只是出于自己的私心,以及对汉娜的承诺,林汉当时回避了这个问题。

而如今苏联人又一次提起这个话题后,林汉用和汉娜商量后的答案,首先回答他道:“历史已经被改变了,知道那个历史,很重要吗?”

莫洛托夫道:“当然很重要。”

林汉想了想,点头同意:“只是,我说出来的历史,你们会相信,愿意相信吗?”

莫洛托夫言不由衷地道:“那是肯定的。”

林汉心想:“你心里应当是在想,信啥看我们的心情才对吧。”

不过在嘴上,他还是对莫洛托夫道:“祸水东引!在我的那个时空,英国和法国的祸水东引的计划还是成功了。德国人在英法两国的默许和暗中支持下,对苏联发动了一场战争。战争打了四年,苏德两国都死伤惨重。”

“最后,最后的结局呢?”

“最后的结局是苏德两家都是失败者。双方都死了上千万的人,然后英法两国在差不多的时候,出来从背后捅了德国一刀。然后把德国象你们分裂波兰一样地割开了。苏联得到了一小部分被打烂的德国,英法两国加上美国人,控制了大半个德国,然后双方在德国境内划了条线,开始了漫长的对峙冷战生涯。”

莫洛托夫:“后面的呢?下面的呢?”

林汉:“我已经说得太多了。”

余下的东西,无论莫洛托夫再怎么追问,林汉就是闭紧嘴怎么也不肯再多说了。他告诉莫洛托夫的“历史”是他和汉娜及身后的幕僚团反复商议后编出来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真话,只是截掉一些两人认为苏联不必知道的东西。

第120章 中国1933

在过去的1933年里,南京国民政府的日子很不好过。虽然和苏区红军“和谈”成功,双方基本维持了全年无大的战事,但自己统治区内的经济却一塌糊涂。

他们遭遇的,是通货紧缩的问题,市面上的白银大量地流失,以及市场上伪钞泛滥导致法币的急剧贬值。

在1932年六月开始,林汉就通过苏区和安插在上海的特工人员,开始秘密地使用自己的工厂印制的各国伪钞。

首先开始使用的是防伪手段较弱的美元,其次是日元。

从穿越后不久,穷疯了的汉娜与林汉很早就打起了印制假钞的主意。以二战前各国的技术水平,一个国家想要完美无缺地大规模印制另一个国家的钞票,并非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对林汉和汉娜这对不科学存在的来说,有他们两人的帮忙,印制别国的钞票,却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

二战时,日元的防伪水平,主要靠的是所谓的“无法伪造的三桠皮”。由于三桠皮的纤维柔韧性极好,所以日元能在水印清晰度上做到极致,而不必太多考虑水印清晰度和钞纸耐用程度的平衡。也使得日元纸币色泽偏黄、厚实挺括、水印清晰。

但对林汉来说,日本人在纸张上的防伪手段更不是问题。

首先,印钞的模版对两人来说就根本不是问题。控制精确到原子级别能力的二人,可以轻松制作出和原版无一丝一毫差别的印钞模版。

(注:其实日元的印制模版防伪度不乍样,历史上炮党从美国采购纸张油墨和机器,印刷出来的日圆比真日圆还真,幸好日本禁止日圆在中国大陆和满洲国流通,他们在大陆发行的军票和联合储备券,甚至被炮党制造的假货逼得三个月换一次钞。)

至于印钞的油墨配方问题。只要有耐性,一点一点地去调试配制,时间够长,还是可以得到色度、色度和原版相差微小的油墨配方,更何况汉娜和林汉在这方的把关能力同样远超常人的眼睛。

至于制造日元的特种纸原料的“三桠皮”配方,这个时代外国人不知道,但林汉这个穿越者却非常清楚——这还是得感激无数写民国文的作者,他们在文章中对日元的制造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帮林汉扫了盲解了迷,纸张这道难关也被轻易地突破。

1932年六月后,林汉和汉娜就开始在偷偷地在中国使用新印制出来的“德版”美元和日元。

这个时代被列国租界分割的上海滩,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非但是远东第一金融中心,而且股票、黄金、外汇等金融市场的规模,全部都雄踞亚洲第一。它不仅是仅次于芝加哥的全球第二大期货交易中心,还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现货交易中心,全球第二大的钻石现货交易中心,以及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世界各国的著名银行、保险公司等等几乎都在上海落户,而上海也是国民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有着“中国钱包”的美誉……此时的上海确实是世界四大都市之一,与伦敦、巴黎、纽约并列,论繁华富庶甚至要胜过香港、东京和新加坡。

此时中国沿海的各大城市里,日元、英镑、法郎和美元基本上都属于常见流通货币,由于信用度高,远比中国各家军阀与银行发行的各种乱七八槽的票子更加靠谱,更受老百姓的信任——历史上北洋政府的钞票,就经常兑现不出银元来,南京国民政府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