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933章

作者:学霸殿下

手握重权的北人大将越来越多,自然也会挤压南方派系的生存空间。

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北方崇武而鄙文,南方却要诗剑传家,这涉及到效率和专精问题。

——毕竟人类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家就是淦他妈的猛学数理化,如果政策变化,考试专考数理化,你不是也傻了吗?

严酷的战争环境让南人发出了文道衰落的哀叹,但也只能捏着鼻子去适应,幸好这种文武兼顾的教育模式虽然在总体素质上不如专攻武道的北方,但却能够培养出顶尖的奇才名将,毕竟这世上总有天资远超常人的变态,即使在文武兼修之下,也能样样精通、所学大成。

当世公认的兵法大家之中,南人倒是占了大多数,这就是占了有文化的便宜,他们不仅是武道修为极高的宗师,也是文采不凡的学士,饱读兵书,熟悉古今战例,才能将往圣之绝学归纳总结,融会贯通出自己的东西,通常来讲,军中顶尖的南人名将,通常也是兵家四势中某一流派的集大成者。

——当然也有例外,譬如那位贾大元帅,他说他属于兵家野兽派的,大家觉得这个名号很是贴切……显然,他是南人中最扎眼的异类。

总之,因为战争的缘故,南方鼎盛的文风为之一衰,文官们的日子也是一天差似一天,连带着江南世家诗剑传家的习俗也受到了明显的冲击,这样的苦日子不知熬了多久,总算看到了一丝曙光。

因为战争打赢了。

外敌既然已经消灭,那么君王就不会容许庞大的权力依然掌握在武人手中了,收权和削弱势在必行——既然要削弱武臣大权,按照帝王心术来讲,是必然要扶持一个新的官僚集团与其打擂台战。

而过往的历史与旧事已经证明,无论是外戚集团,还是宦官集团,在凶暴狂野的武臣们面前都是不够看的,这些肌肉发达的杀胚不仅脾气暴躁,最近几年又被某一个灵魂人物带出了太多的臭毛病,本质上还是在狐假虎威的外戚和宦官是压制不住他们的,要制衡武臣,还是得文官上。

既然陛下要扶持文官一系,那就意味着北强南弱的局面即将被扭转,南方鼎盛的文火即将熊熊燃烧,诗剑传家的南方名门也会迎来崛起的良机——这一点,在战争结束不久之后,老谋深算的南方佬们就洞若观火了。

两年时间过去,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将士们衣锦还乡,黎民休养生息,经历了战后最初的狂喜,帝国已经渐渐平静下来,陛下运筹帷幄,朝廷即将转入下一阶段的工作,而南方诸州已经开始酝酿着蠢蠢欲动的力量。

世家之间的走动越发频繁,家族间的联姻更是多了许多,最迟五年之内,朝廷就会重新划分蛋糕,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山雨欲来风满楼,睿智的人们已经闻到了变化的征兆。

变化。

贾诩一想到这两个字,就有些头疼。

朝野局势变化,帝王-平衡之道,文武势力此消彼长,这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南方派系崛起,陛下扶持文官,这虽然对于江南世家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如今暗弱的贾府乃至四大家族已经没有资格参与这等角逐了,为了防止陛下的猜忌,他们甚至连口汤都不能多喝,只能偏安一隅。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那个侄儿……大荒山之战透着太多太多的疑团,而战后朝廷的态度更是令人思之心寒,贾诩虽然不知道具体内情,但依然能够猜到很多东西,显然,侄儿的死并不简单,说不定还涉及到某种可怕的秘辛。

贾诩看透了一切,却并不想说破,也没有给侄儿报仇的想法,毕竟那只是他侄子,况且,这仇根本没法报,稍有不慎,整个家族都会万劫不复。

正是因为如此,他也就熄灭了重新出山的想法,老老实实在家划水摸鱼,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娶嫁,不结高门。

他知道因为侄儿的事情,多半贾府都被皇帝所猜忌,只是不能做得太难看,所以才勉强维持旧观,所以,无论如何,贾府也就那样了,只能低调再低调,不要被陛下想起来,不要被陛下惦记上。

然后,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甚至儿子跑去挂印辞官,跑去出家当了道士,他也只是在表面上发作了几番,实际上也没多管。

谁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时候你不去找事,事情也能找到你头上来。

而这次的事情,着实大了一些。

他那侄儿,居然没死,两年没见面,最近突然跳了出来,而且还做了好大的事情……想到那封神秘的来信,在结合他以自己的渠道收集到的各种信息,里面的信息量大的让他感到牙疼。

——这小崽子是要作反啊……

贾诩是高明的智者,即使是不完整的情报,也能让他看出些许端倪,如今看来,他那侄儿不仅活蹦乱跳的,而且还不怀好意,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他不知道是拿住了朝廷的把柄还是怎么着,居然将朝廷给拿捏住了?

至于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内情,大荒山之战又发生了什么,贾诩不得而知,不过现在,严峻的形势已经摆在了自己面前。

荣国府的嫡子、当年的贾元帅不仅从大荒山活了下来,而且摆明车马要跟朝廷干一架,他出身荣国府,与贾家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律有连坐之罪,刑有满门抄斩,所以贾家已经自动捆在了他的战车上。

——人在家里坐,锅从天上来。

贾诩想到这里,又叹了口气,一时之间,恨得牙痒痒。

不过就算再生气,他也拿那侄儿毫无办法,总不能直接跑到秦州,给他两个耳刮子吧?

嗯,不能打,就算见到了他,也不能打,这小畜生连皇帝都敢反,想必上下尊卑也不会放在眼里了,我要是拿长辈的架子扇他耳刮子,他指不定一脚就能踹过来……

贾诩胡思乱想中。

即使是城府极深的智者,遇到这种微妙的局势,也会心思纷杂。

还好……似道平安到达了。

辗转明秦两州,先后甩了朝廷两次脸色,而皇帝却拿他毫无办法,他肯定是有所倚仗,才能让朝廷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真会打开局面吧。

哪怕最坏的情况发生,他念着兄弟之情,也会将似道救走,哪怕远走天涯海角,有他两兄弟在,也能给贾家留下后代,不至于绝后……

贾诩望着纸上的字,渐渐出神。

事已至此……事已至此。

贾诩默然思索着。

——他是我侄子,是荣国府的嫡子,无论如何也撇不清关系,帝王之家,一向是有错杀、无放过,就算大义灭亲、想办法将那小畜生收拾了献给皇帝,也无法打消帝王的猜忌,因为我们知道的太多了。

况且,以如今贾家的底蕴和力量,恐怕也奈何不了我那侄子了,大荒山这么多人都没奈何得了他……

也就是说,退无可退了,无论如何,皇帝都不会放过贾家了?

既然如此……既然如此。

贾诩的目光渐渐变得冷厉起来。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了慌乱的脚步声。

贾诩从纷乱的思绪中猛然惊醒,抬起头来,有人正慌张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大老爷!大老爷!老太君她……”

贾诩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