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932章

作者:学霸殿下

¥¥¥¥¥¥¥¥¥¥

PS1:今天还是一更五千字,于是欠更到两千字了。

PS2:虽然可以再写,但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以后晚上只准写到一点,写了多少都要去睡觉,然后这个时间会慢慢往前靠,渐渐调整好作息……每天更新还是保持在六千字,少了就欠,欠了找时间还,因为最近更新越来越晚,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第七百二十九章 贾诩

暖风熏人,轻风流水,这里是帝国心腹,江南夏州。

夏州是膏腴之地,天下水乡,其地利拥两江丰美水土,北接中央汉州,东临姑射之海,是帝国一等一的富庶之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既然有钱,人口就多,人多了就爱扎堆,人多了也容易出装逼犯,所以江南之地自古就名士辈出、世家并起。

也只有富庶而柔美的江南才有心思孕育文气,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今江南世家大多都是诗剑传家,讲究君子之风,对浪漫优美的文人之学也颇多推崇,行事彬彬有礼,无论何时,都优雅而从容。

相较之下,北方被风吹大的杀胚们就直接多了,遇事不决,素质三连。

帝国公认,夏州是南方诸州中最为富庶之地,自然而然的,夏州有江南最鼎盛的文气,也有帝国最优雅的世家。

传承千载、诗剑传家的古老望族隐居在风景如画的山水园林之中,优雅美丽的千金闺秀倚在绣窗前惊鸿一瞥,这一切美好的幻想缭绕在小桥流水的烟雨空濛之中,是时下帝国对南方最浪漫的幻想。

所以说,夏州实际上承载了很多人的南方情结。

夏州是帝国九州中最富庶的地方,夏州有帝国最优雅的世家。

夏州一州之地,下辖诸多郡府,园林第一,山水第一,才子第一,繁华第一,各郡府有各郡府的好处,古老的名门与华贵的望族如星罗棋布般坐落其中,以其厚重的底蕴共同撑起帝国南方派系的声势。

说到夏州,实在有很多可以说的,在诸多名城大府之中,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金陵。

夏州是帝国最富庶的州省,夏州有帝国最优雅的世家。

而金陵,则是有夏州最富庶的世家。

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连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力盘踞在金陵一地,同进同退,俱有照应,他们几乎把持了整个金陵府,产业辐射向整个夏州,涉及纺织、粮食、漕运等诸多领域,财力极其雄厚。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传唱于金陵的歌谣虽有夸张,但依然反映出了四大家族的显赫财力。

但正如万物皆有命运,冥冥之中,定数早注,凡事都有盛有衰,金陵四大家族如今虽然依旧如鲜花着锦般繁盛,但疲敝之相已经暗自显露,问题出在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

——战争是破坏力极强的怪兽,在它面前,所谓永固的江山,所谓千年的世家,全都如沙子砌成的堡垒,脆弱不值一提。

天元大战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它令承平已久的帝国燃起烽火,令优雅的勋贵踏上战场,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众生平等。

贾府在这场战争中几乎损失了所有男丁,但天无绝人之路,仅剩的血脉在失踪三年之后一举登上帝国舞台,并且创造了传奇般的战果,以一己之力,硬生生地将正在滑落深远的家族拖了出来。

那几年几乎是贾府有史以来最风光的时刻,因为谁都知道,那个才二十多岁的贾府嫡子甚至能在三十岁之前入武殿立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帝国宰辅……这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五十年大富大贵了。

然而,命运又开了一场大玩笑,这位天资绝世的大元帅竟然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大荒山之战中,贾府一夜之间从最高处跌落下来,那一群孤儿寡母失去了家族的顶梁柱,也没了最后的男丁,换句话说,荣国府一脉要绝后了。

虽然宁国府依然还有子嗣,但那位元帅的陨落所造成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而且更诡异的是,明明他生前声望如此卓著,但朝廷战后的态度却极为冷淡甚至诡异,这由不得人们在心里犯嘀咕,猜测那位元帅死去的真正原因,连带着贾家的处境也越发显得不妙起来。

况且,就算没有什么牵扯到帝王的内情,荣国府也撑不了太久了——那位年高德劭的史老太君就算再厉害,还有几年可活?老太太死去之后,仅凭那些寡妇和小姑娘,如何撑得住这国公府的门楣?

人性本就贪婪,一念及此,不知有多少鬣狗盯上了风雨飘摇的荣国府,这两年来,谣言与暗流越来越浓烈。

而这些卑劣的野心家与贪婪的阴谋者并不知道,贾府的处境比想象中还要糟糕许多……这已经不是家道中落的问题了,简直关乎到生死存亡。

金陵,宁国府,穿过那古旧质朴的园林,越过岁月斑驳的高墙楼宇,书房之中,一个中年人正在书房写字。

他一身富家翁打扮,帽子随意放在一边,正在书案前挥毫……他是个卖相不错的中年人,胡子修整得很利索,眼神温文如玉,看起来人畜无害,没有任何锋锐的味道和颐指气使的驾驶。

但他是这座宁国府的主人,继承了国公府的爵位,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勋贵——如果仅从爵位上来看的话。

他随意地挥毫,似乎不是专程要写字,而是在思考,此时一阵凉风吹过,外面传来了沙沙的响声,是树枝晃动,是树叶摩擦,即使扎根大地、不动如山,但一阵微风吹来,依然会让树枝随之晃动。

他心中一动,挥笔写下了一行字。

树欲静而风不止。

搁笔,贾诩望着纸上的字,缓缓道:“那小畜生到了?”

门外传来了平静稳重的回答:“回老爷,少爷一路不眠不休,乘换快马,一口气狂飙至秦州西川白家堡,按照老爷的嘱咐,负责护送的人不敢接近,但远远看到少爷沿着山路进了白家堡,然后飞鸽传书复命。”

贾诩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外面没了动静。

贾诩蹙起眉头,神色有些冷冽,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就是贾府如今的现状。武林中有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话放在哪里都适用,有时候事情不会因你的想法而改变,你身在其中,就要为其所制。

“我的好侄儿啊。”他低声道,“做了好大的事,让我们都不得安宁,而且,偏偏在这个微妙的时间点,这是你早已经料到的吗?”

微妙的时间点。

没错……现在的局势很是微妙,大战已经过去两年,帝国已经从战胜的狂喜中平静下来,开始进行战后的重建与调整。

也就是说,南北之争,朝堂之辩,利益的再分配,乃至于扶持文官,打压武权,这些事情已经如箭在弦上,山雨欲来风满楼。

首当其中的,就是南北之争了。

大家都知道,地域黑和地图炮是人类的劣根性,自从帝国大一统之后,南北之争的基调就定了下来,北人笑南人孱弱,南人嘲北人粗鄙,其中又细分为九州的合连纵横,朝堂之上各派系的官僚集团咬成一片,十分精彩。

虽说帝国重武轻文,而北方因为各种环境因素,武气比南方要烈上许多,然而南方却文风鼎盛,两相冲抵,双方力量对比基本平衡,维持着不上不下的均势……但这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因为发生了战争。

天元大战改变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强悍的外敌与灭亡的危机令整个国家在战斗中不断地调整自我,一切的社会资源与舆论导向都为胜利服务,理所当然地打破了南北之间脆弱的力量平衡。

当武将的权柄和势力越发强盛,这意味着文官的蛋糕不断变小,因为国家需要冲锋陷阵的悍将,需要运筹帷幄的智将,需要一言不合淦你娘的猛将,一切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都会累死千军,这几十年来,只会卖嘴的文官不知道死了多少个,在这一点上,作风凶悍狂暴的北人有着天然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