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半斤
“我觉得浩源主编似乎应该在头疼小院一树的事情,我觉得我可以为主编排忧解难。”
“我是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我觉得我也用不着你给我提供的方案,这个方案太过于肮脏……”
浩源主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那个男人没有任何礼貌的打断,他嘴角高高翘起,感觉是脸皮在被什么东西吊起来:“不管如何,让他难受了不是吗?即便是不能……嗯,用你们编辑们的行话来讲,狙击,对,即便是不能狙击他。”
高尾浩源看着眼前这个混身上下散发着令人讨厌气息的男人,他在笑,但是在高尾浩源这里根本听不到任何的笑声,只能看到的他咧着嘴露出了满口因为抽烟而发黑发黄的烂牙,在那里大笑。
他身上不单单是气质,还有那种令人作呕的气味,可能身上的那件衣服很久都没有洗了。
在思考他是谁的时候,浩源主编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这个人是怎么进来的。
而这个男人并没有留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说了一句你们看着吧之类的话语扭头就走,留下了整个办公室的人在这里面面相觑。
“主编,这……”
旁边的编辑悄悄的问道,希望高尾浩源能够拿个主意。
浩源主编回想起了刚才的一幕幕,他冷笑一声:“不去管他,即便是再如何也不能用这种方法,显得过于肮脏;我们都是搞文字创作的人,文字本身就是高尚的,即便是再如何为了钱,也不至于做出这种卑劣的行为出来。”
浩源主编定下了一个基调,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会因为这件事情的打岔而放弃掉狙击小院一树的想法。
他忽然之间想到了什么,于是找到了站在他右手边的一位编辑。
“我记得之前有一次狙击小院一树的作者是?”
“是那些写女学生的吧,我负责的,怎么了浩源老师。”
“帮我去联系一下,我觉得他很有能力,问问他有没有新书,我们愿意给出一个很棒的机会。”浩源主编话头一转:“前期是他的书质量要过关。”
第254章 不同于小院一树的温暖
其实也不能怪浩源主编没有想到那位叫做三浦的作者,自从当时和雪国硬碰硬之后完全落入颓势之后,这位可怜的三浦老师就直接被文艺春秋丢入了冷宫。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位作者并没有再次拿出作品出来。
事实上,距离雪国的发售过去的时间也不过是一年多而已,凭谁都不可能在一年的时间当中写出这么多书出来,而且本本都是上乘之选,如果有,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可怕的变态。
很多同行都在思考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位小院老师难道是不需要休息的人?他难道是永动机?
写书原本是一件时间很漫长,每个字都需要慢慢斟酌的事情;即便是每天都孜孜不倦的写出点东西来,也是需要时间休息的。作家么,如果说不去风花雪月之地玩转几下,那怎么能叫做作家。
基本上银座旁边的那个歌舞伎町,所有高档的酒肆当中都有作家们的身影,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在别人看来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而这种事情放在小院老师身上,他并没有随大流一般在酒肆当中顽耍,充其量只是每天都会跑到伊藤老板的店铺当中,为这位一直卖惨的“穷”老板贡献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所以,在很多作家的观念当中,小院一树是不合群的,也是一座孤岛。
其实也不单单是小院一树,作家当中比较孤僻的并不是少数,就比如说文艺春秋编辑正在满城寻找的三浦老师,最后是在一个花丛中找到她的。
“三浦老师,请问……”找到她的责编沉默了一会,他不知道自己该问些什么东西。他面前的三浦老师正蹲在花丛当中,一脸严肃的看着眼前的一朵花,似乎并没有听到有人在喊她的名字。
最后,还是责编反复喊了好几声,三浦老师这才恍惚惊醒,转过身子认清楚来人之后,打了个招呼:“好久不见。”
嗯……确实是好久不见,她或许并不知道自己被打入冷宫的事情,如果不是主编提及,或许就是他也忘记了手里有这么一位作者。
“是这样的。”责编并没有选择过多的寒暄,他不是一个很喜欢说话聊天的人,更喜欢就事论事:“我们主编一直都有提及三浦老师的作品,对上次发表的作品很认可,所以托我来问问看三浦老师,请问你最近有什么新的作品吗,文艺春秋会给予很不错的资源。”
责编说这话的时候,心脏在扑通扑通的跳动,他这个时候意识到了主编的不容易,原来有些时候睁着眼睛说瞎话是一门艺术。
不过事实上是,他这一番话让三浦开心的从草地上蹦了出来,然后就看到三浦老师十分激动的说道:“原来高尾主编一直都记得我啊。”
“嗯……”他想了想,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过他纠正了三浦老师的一个说法:“不过,我们一般都称呼他为浩源主编。”
为了省去三浦的提问,说出一些为什么的字眼,他并没有放下话头,继续说道:“浩源老师觉得这样称呼他会显得比较亲切,他并不想要以一个前辈或者是其他的身份来和你进行这样不平等的对话,他和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在文学这块领域当中,是能够成为朋友的。”
三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不过她觉得这发生的真的很巧,她正好手里有这样的一本书。
“最近确实准备了一本书,但是还没有完全写完,还需要再等待两个礼拜……”三浦老师想了想,似乎主动约稿这确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如果让文艺春秋的编辑们等过长的时间显得自己很没有礼貌,于是她最后决定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交稿。
两个礼拜的工作量全部压缩在一个礼拜当中完成,这个工作量毫无疑问对于可怜的三浦老师来讲很痛苦,等到文艺春秋众人看到她的时候,三浦老师整个人憔悴的不行。
顶着鸡窝头,还有两个硕大的黑眼圈的三浦老师差点被门口的保安给拦下来,最后是同一个办公室的编辑担保这才放行。
“对不起,因为上次公司里面进来了一个奇怪的人,所以现在进出公司都需要出示相关的身份证明,或者是有人担保才可以。”同行的编辑一边观察着这位被主编点名的作家,一边开口解释道。
三浦老师对这种事情并不在意,她所在意的是手里的这本书能不能被认同,即使是文艺春秋主动约稿,但是这不代表他们的审稿水平会因此下降。
对于约稿这件事情,三浦老师隐隐约约有了一点猜测,大概是为了狙击小院老师做的。不过她并没有为此感觉到恐惧或者是尴尬之类的,这样的做法反而激起了她的斗志。
试着想一下,现在这个文坛当中还能有谁愿意和小院一树面对面对战一下,如果说她的书能够十分完美的狙击到小院一树的新书,这也就意味着她的成功了。
三浦老师确实也没有让高尾浩源失望,当他看到草稿最上面写着编舟记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赌对了。
“这本书需要拿去参加比赛吗?”一个编辑凑上来问道,得到了否定的回复:“可是小院老师的书已经拿去评奖了,如果说我们现在拿过去的话,没准还能够赶上评选环节,不然感觉有点不太好……”
一本获奖的书籍和一本摸不到奖项门槛的书,感觉并不是一个档次的,所以甚至都不太可能有狙击的能力。
不过高尾浩源则是笑了起来:“获奖的书并不一定就卖得好,而没有得奖的书,也不一定就没有一战之力。事实上,书的好坏,受欢迎度并不是奖项什么的说了算。”
“那是什么?”
“读者,市场。”
高尾浩源并没有接着解释他的看法以及观念,而是转头把自己锁进了办公室当中,埋头看着三浦老师刚刚送来的稿件。
过了许久,外面的编辑们都听到了里面传来了一声呼喊,他们的主编大叫了一声漂亮。
高尾老师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在眷顾着他的,至少并没有给新潮一家独大的机会,他在这本书上看到了希望。
接着,高尾老师在众人注视的目光当中,举起了手里的书,他用充满了激情的声音说道:“这本书应该会成为我们的希望,当然了,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那个可恶的毛头小子长长记性,而是能为这个文坛做些什么,为这个社会说点什么。
或许比起小院一树那种独特充满了哀怨而又现实的文风,他们会更喜欢温暖的,更有烛火味道的文字。
大家过来看看吧,看看三浦老师这本书,我在这本书看到了我们的影子。”
能够看到我们的影子?听到高尾老师的话语,众编辑似乎有点不太敢相信,难不成这本书是写他们的故事?
只不过编辑的工作是很枯燥的,哪怕用很多浪漫的文字吹成花一般,说到底还是要趴在案板上一个个改错别字,看有没有语病,或者是更好的剧情构架。
有个编辑忽然想到了什么,他朝着身旁的同事问道:“你说当时小院一树的稿件放在柏木主编的手上,是不是也是差不多现在的这个状态。”这番话让同事一愣神,他在脑海当中想象了一下,感觉好像并没有什么出入,瞬间眼睛当中闪烁起了不一样的光芒。
“也许就是这样,他们的柏木主编先是在办公室当中发出了一声惊呼,然后拿着他的稿件跑到了办公室当中对着他们的编辑们喊,说这个稿件还有这个作者能够改变他们新潮。”
没准还真的是这样,把这件事情说给旁边的同事们听了之后,众人纷纷点头认同。只是比起去想新潮当时是什么样子的,还不如现在先去看看浩源主编手里的那篇文章。
浩源主编把稿件进行了复印,随后在每一个复印件上都写下了编号,确保这些稿件不会泄露出去,从现在这个时候开始,这稿件就已经属于文艺春秋的战略机密了。尤其是遭遇了之前的那件事情之后,让高尾老师觉得公司也不是那么的安全,以至于他跑到总编那里去申请要把编辑部的门给改装一下,除开刷卡还要加上一些定时更换的密码之类的。
众人领到了属于自己的复印件,都很有默契的走到了自己的工位上,他们十分好奇这本书能够把编辑的职业写到什么样子。
只可惜他们想象和这本书略有差池,好像并没有去讴歌编辑工作的伟大,或者是去着重描写他们每天的辛苦,只是很平淡的去写了编撰的故事,一个属于他们编辑部的故事。
也不知道三浦老师花费了多少力气,也许她整日蹲花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尾随下班的编辑也说不一定,但是确实在这本书当中看到了他们的影子。
他们每天都要数据,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那个数据在不断的下滑,而且十分的触目惊心;每天都要问一句是不是文学真的要被抛弃了,还是说要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沉底,编辑部也一直都有人离开,哪怕是在这个经济大萧条时代。这本书并没有像是小院一树一般营造出一个桃源乡,而是一直都在平静的说着作为编辑的枯燥、对文字工作的严谨还有就是……荣耀。
他们每天都要校对数不清的稿件,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讲再平常不过,但是又是无比的繁重;而这本书当中编辑部们却是要直接修订一本辞典。
“所以,这本辞典被称为是大渡海么,所以有了这个编舟记的名字。”有人恍然大悟,开始为三浦老师的构思而感觉到惊艳。
“可是,他们难道真的要修订这本辞典吗?”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是不难听出是: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周围的人没有说话,但是如果说这种事情放在他们的头上,或许下一秒他会从这个高高的楼上一跃而下,不带任何一丝留恋的。
虽然这只是一本还没有经过校对流程的小说,但是所有人都已经把这本书当做了他们人生的缩影。
甚至在看到初到辞典编辑部的岸边绿的时候,看到他在收拾整理编辑部被堆积如山的《字玄》的一校到五校校样吓了一跳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自己刚刚入行时候的影子。
所以这本书接下来的故事很简单,为了编纂辞典《大渡海》,编辑部翻阅、查找、参考了无数辞书、初版小说和相关资料,随后到了最后开始为来这本辞典要用什么样子的纸张而产生了激烈的争吵。
这样的故事一直持续到样刊出来,随着小说进行到样刊部分的时候,编辑部的所有人全部都长长呼出了一口气,不光是书里面的人物,就是他们也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成就感。
“‘转轮印刷机开始运作,印刷出《大渡海》的内页。和荒木、岸边一同到场见证《大渡海》开印的马缔,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刚刚印好的一页。——尚未裁剪的这一大张纸还微微带着热度。虽然心里明白这是印刷机的温度所致,但马缔依然坚信,这热度中凝聚着许许多多的人——荒木、松本老师、岸边、佐佐木和自己,还有参与《大渡海》编纂的众多学者及兼职学生,造纸公司及印刷厂的员工们——的炽热情感。‘’拿着样书的马缔光也眼角泛起了泪花,历时十五年的编纂工作终以物质实体的形式出现在面前。”
等到高尾老师再次从他办公室里面出来的时候,他看到有很多人都像是哭过一般,他调侃了一句这本书写得好,也不至于会哭吧;只可惜没有人愿意搭理他。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他们仿佛在不断的梳理着自己编辑生涯当中的枯燥以及荣耀。
“这就是一本写给编辑的书。”有人率先回过神来,然后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大声的说道。不过,下一秒他看到了站在办公室门口的高尾先生,一下子又蔫了。
“我喜欢这本书,特别的喜欢。这本书就是为了我们而生,为了编辑这个职业而生。”他下一秒说出想要做这本书的时候,被三浦的责编狠狠地摁了回去,他不能接受有人抢他的果子。
而事实证明,三浦的这本书成功的让编辑部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极度的狂热当中。
他们在这个时候忘记了他们找这本书的目的,仿佛小院一树已经并不存在了,谁会在乎呢,现在他们的眼里只有编舟记。
而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把这本书当中的一句话圈了出来:“‘业’这个字,是指职业和工作,但也能从中感受到更深的含义,或许接近‘天命’之意。以烹饪调理为业的人,即是无法克制烹调热情的人。通过烹饪佳肴给众人的胃和心带来满足,背负着如此命运、被上天选中的人。”
第255章 决战前夕
虽然说小院一树那本书大概率已经是一本得奖的作品了,而且凭借着他的口碑来讲,新书的销量根本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读完了编舟记的编辑们认为并非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如果说两个都是一个比赛的参赛作品,那么基本上后者是没有任何机会。但是编舟记却是一个例外,一个很让人震惊的例外,他们开始逐渐理解到了浩源主编那句话的意思。
按照他们的编辑职业水平来看,小院一树的书不单单是从立意还是从文笔上来讲,都是属于高高漂浮在天空上,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的存在;所以编舟记即便是再如何讨巧选取一个很好的点,用编撰辞典来推动所谓的文学进步都会是一种蚍蜉撼树的感觉。
只是奈何编舟记过于接地气,实在是招惹喜欢。
一个是强者让人心生敬畏的同时又向往成为他,但是另外一个则是邻家大姐姐出现在你的生活当中,不管你做什么都会陪着你,甚至微微侧头都能够感受到她炙热的呼吸以及幽兰的气味,那是一种随时都可以得到的感觉。
比起握不住的,或许所有人都会尝试着去选择那个握得住的吧。
也不知道应该是感叹编舟记出现的时候巧合还是赞叹高尾浩源在紧急关头回忆起了编辑部手下有这么一位作者的决策,总之当摈弃掉常规思维,选择另辟蹊径之后,编辑部的众人发现这场战役居然还可以这样打。
高尾老师看着众人一脸热情高涨的架式,根本想象不出来在不久的之前,办公室当中还是一片阴雨笼罩。
众人的视线随着他的手指朝着外面看过去,时间正好临近傍晚,此时东京的钢铁森林之上是一片年迈的蓝色,几滩红霞从西方泼洒,而后顺着那些高大的楼房往下流淌。
很美的晚霞,众人的耳边响起了高尾浩源的声音,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文雅:“我一直都觉得纯文学不是一个夕阳产业,正如我一直都坚信我们文艺春秋也不是一个夕阳企业一样。
如果说我一直都没有任何理由的给所有人鼓励,那显得一点都不真诚,也是对你们努力结果的一种抹杀。所以我有些话一直都不会说出来,不过现在我觉得到了一个恰当的时机。”
他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很多,众人的视线从晚霞明亮之处继而开始追溯声音的来源之地,高尾浩源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他们的身边。
“我们现在就是一艘船,正在渡河。”他指着远处,众人都知道,出了东京再往外跑个把小时就会来到海边:“我们跑的不是很快,而且河道只能容纳一艘船经过,我们的前方也有一艘船。”
他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说的是新潮。
“他们也不是一艘巨轮,只不过比我们先跑了一段时间而已;”高尾浩源仿佛真的站在瞭望台上远眺,在众人的视线当中,他的眼眸里面倒影着落日。
不过并不是那种年迈而又陈旧的夕阳,那个红色的点在燃烧,熊熊火焰在疯狂的燃烧,在向着这个世界诉说着他的存在。
“我们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因为有一股洋流在我们的脚下;如果说一个人不会抓住机会,那么只能感觉到懊恼;但是如果说机会送到了手里但是不抓住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可恨了。
上一篇:这个明星塌房后怎么更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