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99章

作者:张九文

  杨妃欣慰点头。

  李恪憨憨笑着。

  房玄龄见过了陛下之后,便来到东宫旁的崇文殿,与太上皇,还有太子殿下一起用饭。

  今年,这位太子又是监理朝政,又是批阅奏章。

  要说能力,这位太子最出众的便是认知水平。

  太子的认知水平很高,尽管东宫储君深居简出,这并不影响太子在一些事的处理上作出正确的判断。

  听着一个太监念诵完旨意。

  李渊与李承乾爷孙俩端着饭碗坐在一起,沉默良久。

  房玄龄笑着作揖行礼。

  看孙儿还端着碗坐在身边,李渊努嘴道:“还不行礼拜师。”

  李承乾也是恍惚中回过神,放下了筷子,行礼道:“承乾拜见老师。”

  房玄龄抚须道:“殿下不用多礼。”

  李渊抚须道:“往后承乾参与政事,还要多仰仗你教导。”

  闻言,房玄龄又是行了一个大礼,将腰弯得更低了。

  就在东宫念诵完旨意的太监离开之后,房玄龄被加封太子少师的事很快就传遍了朝野。

  又传入了赵国公府邸。

  长孙无忌正喝着茶水,听闻这个消息,长叹一口气。

  陛下终究是选择了房玄龄。

  不知为何,此刻长孙无忌那颗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也总算是落地了。

  其实细想来也是应该的,这个位置除了房玄龄没人更适合,况且自己的身份是外戚,朝野的议论已经够多了。

  虽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长孙无忌就是高兴不起来,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东宫,对李承乾来说拜房相为师,还能参与政事应该是值得高兴的。

  一旦参与政事就要面对满朝文武官吏,开始与朝中官吏打交道,有些忧虑往后要怎么与满朝文武来往。

  宁儿为了庆祝,买了许多甑糕,香软甑糕让弟弟妹妹吃欢了。

  因此,李承乾需要将自己练弓箭的时辰提前,往后早晨就要跟着房相与中书省处理政务。

  只能选择在天还未亮,也就是辰时之前进行晨练,练习箭术,连夜派人让人去给大将军送消息,往后练箭术的时辰定在早朝之前的寅时。

  翌日,天还未亮,李承乾便醒来了,抬头看向天空,月亮依旧挂在天上,漫天星辰也还在闪耀。

  东宫很宁静,宁儿也没有站在殿前,她多半也还未睡醒。

  洗漱好,再穿好衣裳,李承乾走到东宫外便见到了穿着甲胄的李绩大将军站在这里。

  一边活动着筋骨,又道:“大将军把甲胄脱下来,与孤一起先晨跑练箭术如何?”

  “喏。”

  李绩将身上厚重的甲胄解下,露出有些鼓囊的布衣,因是冬天穿得很厚实,衣服也有些鼓包。

  寅时刚过一刻,太子殿下便开始晨跑。

  在这个时辰只有零星路过的太监,见到东宫外有两个人影正在跑步,走近一看是太子殿下,太监便有识趣地走开。

  又有俩个太监提着水桶走在安静的宫里,因水桶太重他们双手提着走得并不快,见到东宫外的场面,小声议论,“这太子殿下醒得真够早。”

  另一个太监也是哈欠连连,其实他也才刚睡醒。

  口中呼出的气在眼前化作了一片白雾,李承乾跑动过程中拉弓搭箭,一箭放出,箭矢扎在靶子上。

  李绩看了摇头道:“力道比以往更弱了。”

  李承乾咬了咬牙,接着跑,每每跑一圈便来这里放出一箭。

  李绩心中数着殿下跑步的圈数,其实殿下的耐力很不错,与自己年轻时也不遑多让。

  或许是练箭术起步晚了,殿下的箭术依旧不够扎实。

  卯时三刻,天边才出现阳光,东方的天际破晓,李承乾与李绩的额头已隐约有了汗水。

  两人歇下来坐在炉子边等着壶中烧开的水放凉。

第七十四章 底层工作的重要性

  李绩道:“等来年夏季,殿下的箭术就能有所小成。”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圆凳上,笑道:“孤的资质平庸,让大将军见笑了。”

  李绩道:“太子殿下万万不可这么说,其实绝大多数人的资质都是平庸的,尽管有天赋异禀的人,但这一类人就算是起初天赋异禀,过几年就荒废的也不在少数。”

  李承乾放松着手臂,又道:“孤就是这绝大多数人中的一员,天资平庸。”

  李绩又道:“殿下的天分是很多人都没有。”

  “孤的天分?”

  李绩道:“殿下与许多人相比,更有意志力。”

  大将军不会夸人,说的都是实话。

  要换作许敬宗,现在早就说得天花乱坠了。

  大将军实话实说,也有好处,至少心里踏实一些,身边总是需要这么一个说实话的人。

  李承乾道:“大将军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李绩连忙作揖道:“臣当不起太子殿下的一句老师。”

  说话间,天色也开始亮堂了,等房相来的时候,东宫也做好了早饭。

  爷爷一般要睡到辰时才醒,这个时候他老人家还在睡着。

  “老师。”李承乾作揖行礼。

  “今日中书省还有许多事,就想着先一步来东宫。”

  李绩也起身行礼道:“见过房相。”

  宁儿端来三碗汤饼,三人坐下来吃着。

  又听着李绩讲述,原来太子为了兼顾练习箭术还不耽误政事,寅时就起来练箭。

  李承乾道:“早点也好,往后也不会在早朝时分晨跑,被文武看见。”

  房玄龄抚须笑着,“就算是看见了也不会有人指指点点。”

  东宫的规矩是一天三餐,所以东宫的孩子们长得特别壮实,尤其是李治,他现在隐约已有了一些肌肉。

  只不过他每每想要展示胳膊上的小肌肉时,就会被姐姐李丽质一脚踹开,而后丢给他一个臭显摆的眼神。

  李绩在东宫用了早饭就要去军中值守。

  李承乾跟着房相一路走向中书省,一边走着道:“老师,朝中休沐了中书省还有这么多事吗?”

  太子已习惯叫一声声的老师了。

  房玄龄一脸的笑容,道:“朝中还有不少事需要有人看着的。”

  李承乾颔首道:“去了中书省孤要注意一些什么吗?”

  房玄龄道:“不需要,老夫批阅奏章时候,殿下在一旁看着就好。”

  “嗷……”

  李承乾揣着手点头。

  等天完全敞亮时,俩人来到了中书省门前,在这里来来往往的官吏不少,还有几个是朝中的熟面孔。

  只不过刚到了门口,就撞见了也同时刚刚到了这里的舅舅。

  李承乾笑道:“舅舅来得挺早。”

  长孙无忌先是颔首看向房玄龄,又看了一眼太子,这外甥笑得人畜无害,要多阳光就有多阳光。

  由赵国公与房相带着太子走入中书省,众人纷纷行礼。

  这处官邸很大,相比鸿胪寺大了三倍有余,皇城内三省六部皆是空荡荡的,只有这里依旧忙碌。

  见房相在上座坐下,舅舅也坐下。

  看到一旁有个空位,李承乾便坐下来。

  只不过刚坐下不久,中书省又来了一个两鬓微霜的官吏,此人走上前道:“殿下,这是老夫的位置。”

  “嗷……”李承乾回神,连忙起身。

  魏征道:“殿下要坐这里也可,老夫正好还有别的事。”

  尽管这位侍中这么说了,李承乾还是让开位置,心说也不知道坐哪里,便与舅舅挤在一起,也算是在房相身侧。

  长孙无忌皱眉看看一旁的房玄龄,又看向坐在中间的太子,手里拿着一卷卷宗看着,也不打算讲话,心中越发烦闷了。

  如今的大唐,也就是现在的朝堂上,由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为真正意义宰执,中书令长孙无忌兼吏部尚书,魏征任侍中兼领御史台。

  这便是朝中三位最重要人物。

  中枢大致上就在这三位的主持下运行。

  见房相递来一份奏章,李承乾打开看着,这是对吐谷浑安排的问题,其上有不少人的批注。

  李承乾低声道:“房相,这件事到现在还没有安排下来吗?”

  房玄龄提着笔还在书写着,道:“没让殿下看,一旁的交给赵国公。”

  想到接待诸国使者的事就是舅舅在安排,李承乾后知后觉将奏章递给了舅舅。

  长孙无忌只好打断当前的工作,拿过奏章看了起来。

  李承乾坐在舅舅与房相中间,揣着手有些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干脆就这么目视前方。

  眼前郑公魏征带着马周正在与褚遂良争论着,两人就科举糊名一事,正在反复论证。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