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而后经由一个胡人转述,大致的意思是唐军来了吗?
王宫很安静,又有快步跑来,在王宫前拜倒在地,大声说着消息。
这个消息讲的是唐军已开拔了,两路大军一路朝着东曹而去,一路就朝着石国而来。
王宫内的人神色各异,坐在王位上的男子正是大食人的贵族伊本阿里,也有大食人会十分亲近的喊他一声阿里。
阿里很年轻,看起来是个刚到二十岁的孩子,这也是一个十分张狂的孩子,看他身边的猛虎就知道。
阿里自语道:“等打了唐军,我再回哈里发身边。”
哈里发是大食人的统治者,是对统治者的称呼。
一个大食老者上前劝说着,阿里闻言神色多了几分迟疑,他拍了拍手又用大食语说了几句,那只波斯猛虎便起身,安静地跟在阿里身后。
阿里离开了石国,却让大食的将士们戍守这里。
安延偃打听了一番才得知,阿里原本是打算与大唐一战的,可大食人的后方有了变故,阿里说不定就要成为下一任大食人的哈里发了。
就在这个关头,阿里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他想要先即位之后再与唐军开战。
第五百二十二章 玄奘走过的踪迹
石国位于怛逻斯城的西南方向,得知唐军开拔,沿途的胡人早已散尽,因此一路上都是萧条的。
乾庆十一年,四月刚过去,五月刚开始。
照理说过了到了戌时就应该入夜了,可是在这片高原,日夜的变化与关中不同,到了戌时三刻,明亮的阳光依旧在天边挂着。
若到了温暖的夏季,这片高原要等到亥时才会入夜。
这里的昼夜随着季节而变化,因此一年四季中,冬季是漫长的,夏季是短暂的。
本该入夜的天空依旧明亮,此刻的阳光并没有温度,依旧能够感受到风吹过时的寒意。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西面关隘,在道路盘根错节的葱岭高原上,自古以来有数不清的人在丝绸之路上来往走动。
传闻中当年的玄奘是从南面的瓦罕走廊穿越葱岭的,那条古道途经小勃律,当年王玄策的天竺兵马也正是途经此地,从小勃律国借兵,经过瓦罕走廊伏击大食人。
在这片平原上,一个老人正走在河边,老人家带着孙子正在放羊,爷孙俩似乎还不知道战争就要来了,在这里往东面看去还能见到远处终年积雪的昆仑山。
那孩子看着羊群问道:“公主堡在哪里?”
老人家回忆着过去,他讲述了一个故事,“很多年前,一个东土的女子要嫁给波斯的王子。”
“可是公主在出嫁的途中遇到了马贼,送亲的护卫为了保护公主,将她送到了一处山上,可后来公主有了身孕,却不能嫁给波斯王子,而后公主放弃了婚约就在那座山上住了下来,建设了一个城堡叫作石头城,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后来那里就成了国。”
“在葱岭地界,能够立国是一件很难的事,之后这个国又被称为朅盘陀国。”
老人家还在讲述着故事。
他的孙子也耐心地听着,这位老人家能够讲很多故事,他去过葱岭的很多地方,听过很多的故事。
“三十年前有一个从东土大唐而来的僧人,他叫作玄奘,途径高昌又来到这里,玄奘看到了那座城堡,知道了公主与波斯王子的故事,再之后玄奘见到了公主的画像,听石头城的后人讲述,玄奘才得知原来这位公主是汉人。”
孩子问道:“东土汉人?”
老人家又解释道:“那应该是几百年前的故事了,玄奘将这个故事写了下来,他要将公主堡的故事带去东土大唐。”
孩子又问道:“玄奘将故事带回去了吗?”
老人家眯眼笑着道:“带回去了,不仅仅是故事,玄奘也将很多经书也带去了大唐。”
老人与孩子还在说着话,就看到一队兵马正在平原内穿行,这队兵马是小勃律人,为首的是一架车,那驾车五彩斑斓的。
这支兵马无视了正在放羊的一老一小,而是径直朝着西去。
老人家的话语声也停下了,他看到那大军是从小勃律国出来的,正在朝着西边而去,多看了片刻,他就带着孩子与羊群离开了这里。
坐在车驾内的正是小勃律国的国主慕容顺,成为小勃律国的国主之后,慕容顺一直在招兵买马,手中拿着一卷布,布中所写的便是大宛发生的事。
书信中所言,唐军要去攻打石国了。
这支小勃律国人的队伍又行进了十里地,这里距离东天竺还有六十里路。
而在这里还有另一个老人家带着一队天竺兵马,早早就等在这里。
慕容顺须发也已白了大半,他下了车架朗声道:“好久不见了。”
等在这里的人正是吐蕃老人茹来杰。
“你更老了。”
慕容顺张开双臂与他一个友好的拥抱,又退后两步观察着对方道:“东天竺如何?”
茹来杰道:“王将军与东天竺国联合,愿意给三万兵马。”
慕容顺道:“我还有五万兵马。”
“你的儿子已去找唐军了?”
“嗯。”慕容顺颔首道:“他们要去攻打石国了。”
这些儿子能为他做事,所以慕容顺身边没有大臣,都是他的儿子们在处理各种事宜。
但从这些儿子的表现来看,儿子们表现出来的能力都不能让慕容顺感到满意。
茹来杰坐在毯子上,边上煮着奶茶,他吃着糌粑又道:“听闻大食的那个阿里回去了。”
慕容顺颔首道:“嗯,听说了。”
这两年间,在天竺的王玄策一直搜集着有关大食人的消息,甚至能够听闻一些大食内部的争斗之事。
眼下,茹来杰与慕容顺都得知了一个消息,大食人的哈里发就要换人了,而且下一任哈里发很有可能就是伊本阿里。
曾经的大食很强大,可如今来看,见到过大唐兵锋的茹来杰与慕容顺都觉得大食人的强大也不过如此,甚至在治理方面,大食人根本不能企及大唐。
国与国的战争往往还取决于大后方是否安宁。
就如大唐此番出兵,是为了保护伊犁河与西域的子民,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就能够得到万千子民的拥护,事关伊犁河,后方的子民会给前方的大军带去源源不断地驰援。
而大食则不同,他们是为了战争而战斗。
“王将军准备得如何?”
茹来杰喝着奶茶道:“八万兵马,随时动身。”
慕容顺道:“不去杀了伊本阿里吗?”
茹来杰摇头道:“本来王将军也是这般考虑的,可我觉得暗杀并不能带来太大的成果,说不定伊本阿里回去之后还会让大食内部更动荡,不如坐视。”
慕容顺道:“且等着吧,我们看看唐军此战如何。”
葱岭北侧的高原,这里是瓦罕走廊的东北方向,八百余里地。
一队队唐军沿着一条河道纵马而行,远处的冰川与唐军皆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河面上。
这条河穿过大宛,一路通向药杀水河,途经东曹与石国,拿下了这两地,唐军就控制了药杀水的主要河道。
最前头的裴行俭与狄仁杰拉住缰绳,后方的大军也停下驻行。
裴行俭翻身下马拿出水囊,在河边取水,而后又看着远处的城池,这里是药杀水的支路,河道在这里蜿蜒北上,而在对岸就是东曹,北上就是石国。
裴行俭道:“过了河就是东曹,等候前军军令,待薛将军兵围石国,我们就去攻打东曹。”
薛万备道:“如此甚好。”
狄仁杰还坐在马背上,他一手拿着地图道:“过河之后迎面就是东曹,可东曹与米国很近,我们可以一战拿两地。”
众人沉默了片刻,大抵是狄仁杰觉得一战拿一国太费事了?
干脆一战拿下两国,那么唐军这一战就可以拿下三国。
狄仁杰目光看向地图的西侧,西曹与史,康三国就在西侧,这三国说不定可以同时拿下。
“如此甚好!”
沉默了良久的薛万备又开口了,严肃的表情重复着刚才的话语。
余下的众人也没有意见,打仗就像吃饭,一口口地吃终究是太慢了,而且军功还不够分的,两路兵马十余个将领,该怎么分军功?
葱岭地界,以乌浒水为界,也就是胡人所言的阿姆河,落在葱岭地界的这条河分为了两个地界,以东是葱岭诸国,以西是波斯旧地,也就是现在大食人盘踞的地界,而在阿姆河以东一共八个小国。
换言之,算上行军攻下一座城,然后再休整再行军,需要花费半月时间才能再下一城吧?
期间还要治理,统筹,调度。
攻下一地之后再回首攻打另一个地方?
疲于奔命不说,唐军也不能像马贼那样作战。
等唐军拿下这八个小国,说不定要大半年的时间,还可能会被各种破事拖延一年以上。
自小在京兆府长大的狄仁杰十分清楚效率的重要性,当年为了提高京兆府的行事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增加强度,许敬宗让各县的县令苦不堪言。
现在打仗也是,狄仁杰一边画着进攻路线,一边道:“石国不像大宛那般能够轻松拿下,而东曹的防备则薄弱许多,依照兵法来讲……”
说着话,狄仁杰画出了三条路线,五万大军分为两路,几人争论了一番,便开始动身。
过了戌时,天色终于完全入夜了,一骑快马来到了东曹,东曹城坐落在药杀水边。
药杀水又称锡尔河,与阿姆河一样是这片葱岭地界内最重要的两条河流。
东曹城门下,赶来的粟特人送来了一个消息,唐军已开始攻打石国了,现在正战火连天,善用火攻的唐军就快将石国王城烧了。
还未等东曹城内的胡人慌乱,远方传来了大片战马群的动静,那是连夜赶来的唐军,大队的兵马朝着东曹而来。
战马掀起大片的尘土,向着东曹城的四个方向聚拢。
月光下,唐军又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他们围了东曹城而不攻打,而是又派出了两路兵马朝着西侧而去。
西侧是什么方向,那是米国与史国。
程处默与李景恒穿着漆黑的甲胄,带着大队的兵马穿行在这片平原之上,明亮的月光像是给这片大地披上了一层白霜。
直到翌日天明,一个个消息在尚存的葱岭诸国间传开。
唐军在一夜之间就拿下了石国,一个叫薛仁贵的将领在石国王城中杀得胡人胆寒。
留在石国王城内的两千多大食人都被薛仁贵杀了。
刚过阿姆河的阿里又听到了一个消息,唐军又在夜里拿下了东曹与米国,一夜之间,唐军连拿三地。
阿姆河边,这里是波斯的旧地,伊本阿里赤着脚走在河边,他自小就跟随着大军征战波斯,他是一个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他也见证了波斯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