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69章

作者:张九文

  一句笑谈,惹得王珪老脸一黑。

  虞世南与高士廉都笑了起来。

  几位老人家笑得正开怀,门外来了一个和尚,高林随即去问询来由。

  片刻后,他走回来对在场的几位老人家道:“那位天竺和尚波颇,他要修建寺庙,想要请欧阳老先生去写几个字。”

  欧阳询正要打牌,抚须道:“老朽与和尚无缘,不去了。”

  高林点头回话,那前来问话的和尚,也只好识趣离开。

  高士廉叹道:“老朽家大外孙的东宫都多少年没修了,他们和尚倒是富裕。”

  夜里,高士廉将今天几个老人家说过的话语写下来,让高林送入了宫中。

  东宫,李承乾正在看着李泰文学馆的卷宗,括地志的编撰还只是一个纲要。

  送那波斯使者去文学馆,可以做一个西域地图的编撰。

  舅舅便顺手将李泰的括地志的纲要送来了。

  其实这件事也没经过李泰允许,他现在正陪着父皇在骊山,其实舅舅让人抄录一份纲要也没什么,他是孤的舅舅,自然也是李泰的舅舅。

  李泰的括地志与以往两汉时期的地志纲要区别应该不大,如果能够将地理中的气候,水土,还有历史沿革都记录下来就更好了。

  地理又是个很复杂的学科,其实绝大多数的自然学科都是很复杂的。

  小福最近越来越胖,小脸圆嘟嘟,十二岁的年纪还有些懵懂。

  她是东宫的厨子,所以大家觉得她这半年来越来越胖,多半是偷吃了。

  可每每有其他宫女打趣她,她就要吵架。

  好在有宁儿姐一直护着她。

  小福递上一个牛皮包着的竹筒,道:“太子殿下,这是许国公府让人送来的。”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纲要,拿过竹筒,抬眼看着她。

  小福的脸颊红彤彤,低头站在一旁。

  李承乾又道:“怎么?又和她们吵架了。”

  小福抿着嘴稍稍一礼,道:“她们要再敢议论,奴婢就撕了她们的嘴。”

  李承乾忽然笑了,道:“后殿的书都嗮好了,你帮着宁儿姐去收拾吧。”

  “喏。”

  看她离开,李承乾这才拿出竹筒内的信纸,看封蜡上的盖印是舅爷的。

  黄昏天的东宫更宁静了,偶尔有凉风吹入殿内。

  关中的西北风有时候很奇怪,偶尔还会吹成东南风。

  夕阳西沉,殿内很昏暗,李承乾打开信纸依着油灯看信纸上的内容,王珪打算去终南山养老了,这一次去意已决,胜光寺的和尚要修建寺庙,还有欧阳询这些天住在舅爷的府上,他喜欢茶叶。

  三个消息也挺重要的。

  王珪现在可是担任着朝中侍中的位置,其地位与长孙无忌的中书令相当,是丞相以下的最高官阶。

  他老人家要是离开朝堂,执意要去终南山养老,侍中的位置就空缺了。

  胜光寺的寺庙要修建,看着像是个不轻不重的消息。

  第三个消息欧阳询喜欢茶叶?

  李承乾朗声道:“小福!”

  正在后殿收拾书卷的小福又脚步匆匆而来,她怀来还抱着几卷,脚步匆忙,“殿下有何吩咐。”

  李承乾问道:“送信的人是谁?”

  小福道:“和以往一样,给许国公送信来的都是个没胡子的老人家,还在朱雀门等着回话。”

  李承乾拿起挂在一旁的一袋茶叶,叮嘱道:“交给送信的人。”

  小福又放下手中的书卷,拿过殿下的一袋茶叶,又一路小跑地离开了。

  宁儿从后殿走出来,捡起放在地上的书卷,道:“这个丫头行事总是毛毛躁躁,明明可以先将书卷放好,再去送茶叶。”

  李承乾点头道:“她的脑子就不能同时办两件事。”

  宁儿捂嘴轻笑一声,道:“奴婢会好好教她,她入宫较晚。”

  言罢,李承乾又走入东宫的厨房,这丫头果然也没将黍米煮上。

  晚饭也只能自己动手来做了,其实小福在东宫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因她能够做饭。

  东宫有很长一段时间,弟弟妹妹的晚饭都是她做的。

第五十三章 臣来告老

  李承乾先是将黍米饭煮上,而后坐在一旁切着酱牛肉。

  小福回来了,她看到太子坐在殿内吃饭,并且就一碗酱牛肉和一只咸鸭蛋。

  她羞愧地低下头,走向一旁道:“宁儿姐,奴婢又忘了。”

  宁儿拿出一卷小册子,道:“这是殿下给你的。”

  小福眨了眨眼,道:“奴婢没把事办好,殿下为何还要赏赐?”

  “你以为是赏你的?”宁儿又道:“给你这个册子是为了让你将每天要做的事都写下来,下次不要忘了。”

  听到宁儿严厉的话语,小福低着头,“嗯。”

  看了眼殿内正在用饭的太子,宁儿又安慰道:“以后慢慢学,锅里还有饭,吃了就休息吧。”

  “喏。”

  用罢,晚饭,李承乾拿着李泰的这份纲要回到了寝殿,点亮烛台,开始修改。

  李泰的括地志的纲要还需要完善,将他原本的纲要扩充一番,除了自然地理还要加入区域分析法,地质学,地貌学。

  写完之后,又有些犹豫了,这么细分下来,工作量会十分巨大,青雀他会不会发疯?

  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大唐的地理就应该细分。

  孤的弟弟累一些就累一些。

  宁儿站在殿外,看到殿下正在用心书写着,又担心夜风吹进来会冷,她默不作声地将殿门关上。

  冷风吹来时,一头长发随风就扬了起来。

  宁儿提着灯笼,又在殿外站了半个时辰,见殿内的烛火还亮着,殿下多半又会很晚睡。

  等其他宫女将东宫收拾好了,她也回去休息了。

  翌日,李承乾睡醒的时候,寝殿内乱糟糟的,将眼前的纲要整理了一番,穿上外衣打开殿门。

  地面上还凝结一些霜,早晨的风还是有些冷。

  妹妹李丽质早早就来东宫取早饭了,她提着食盒道:“以后母后的三餐就让妹妹来东宫取。”

  已经可以闻到粥香,等粥端出来,今天用鸡肉炖的粥,雪白的粥上撒了一些葱花。

  太子殿下喜欢吃葱姜蒜,所以东宫的弟弟妹妹也离不开葱姜蒜了。

  “皇兄,妹妹先去找母后了。”

  李承乾刷着牙点头。

  李丽质刚走两步又回来道:“舅舅与房相就等在东宫外。”

  言罢,她脚步匆匆离开。

  洗漱完,李承乾接过宁儿端来的粥,一口气喝下去就要去早朝。

  看着太子殿下走出东宫,小福黯然道:“自从殿下监理朝政,都不好好吃饭了。”

  宁儿洗着殿下用过的碗筷,也是一声叹息。

  李承乾脚步匆匆出了东宫,将手中的卷宗递上,道:“舅舅,这是给青雀的纲要,孤改了改,也不知道他会不会采纳。”

  长孙无忌默不作声地将这卷卷宗收入袖中。

  房玄龄作揖道:“太子殿下,往后若有朝政之事不懂的,可以随时来寻老夫。”

  三人朝着太极殿走去,房玄龄又补充道:“陛下已再三叮嘱。”

  李承乾道:“也好,孤若有不懂的一定来寻您。”

  习惯了监理朝政之后,这两天的早朝也轻松了一些。

  将国事交给房相,下了早朝李承乾便早早就来皇爷爷这里练弓。

  武德殿前的靶子还在,李承乾一脚迈在前,整个身子后仰,将弓弦拉满,一箭射出。

  箭矢精准地落在靶子中心。

  拉动这种长弓很费力气,连续五箭,便觉得手腕发酸。

  李渊喝着茶水坐在殿前,看着孙儿笑道:“手臂麻了?”

  李承乾活动着臂膀道:“有点酸,不能一下子拉得太用力,容易拉伤肩膀。”

  言罢,李承乾做起了准备运动,弯腰晃动手臂,竟可能让指尖碰到靴子,再压了压腿。

  李渊瞧着好奇道:“这些都是什么姿势。”

  “热身运动,拉开筋骨。”

  李渊蹙眉道:“谁教的?”

  李承乾继续拉着弓,淡淡道:“皇叔教的。”

  “孝恭?”

  “不然还能是谁?”

  李渊颔首,自语道:“也对,除了他还能是谁。”

  试完了长弓,再试试较为轻便的角弓。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