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唐军有了回到家的感觉,众人也都放松了许多。
其实唐军在西域也是有孩子,他们与胡人女子所生的孩子。
天竺女王依旧坐在奢华的马车内,她抱着自己的儿子,看着河边的一大群孩子,脸上带着笑容,眼中带着热泪。
大军沿着坎儿井走在回安西都护府,王玄策讲述着关于长安城的模样,天竺女王安静地听着。
孩子有些闹了,王玄策便抱过儿子,又道:“我们大唐是很开明包容的,你去了长安就会知道,那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
当众人到了安西都护府,皇帝的旨意也送到了这里,这道旨意便是修建安西大都护府,扩建崇文馆,建设官邸,建设卫府。
新任的安西都护是李义琰,随行而来的还有一个鸿胪寺官吏郭待举,一起从朝中而来的还有一位将军,李奉诫。
程咬金认识李奉诫,是李大亮家中的小子,便问道:“你小子不是崇文馆的学生吗?怎么来安西都护府了?”
李奉诫穿着甲胄回道:“家父得了孙子,小子继承家父功勋,来安西都护府任职。”
程咬金冷哼道:“你家老货嫌你不耐烦了,赶你出来了?”
李奉诫欲言又止,只好道:“程大将军果然……”
“老夫的招子向来犀利,你家老货放什么屁,老夫都不用去问。”
李奉诫苦笑道:“其实是小子即是崇文馆的学子,身兼将军与西域崇文馆主事,奉命与李义琰,郭待举兴建西域。”
程咬金才不管这个李奉诫是什么原因来的西域,一口咬定就是他家老货看自家小子不爽利。
谁家老货都一样,有了孙子就不要儿子了,李大亮家也一样。
李奉诫上前道:“裴都护借一步说话。”
“好。”
前后两位都护府要交接事宜。
娄师德要与郭待举交代。
梁建方要与李义琰交接兵符。
一批将士回家了,驻防西域多年的将士其实有不少人早已在西域成家,现在大家都可以回长安。
第四百四十七章 相聚西州
李奉诫道:“你就是白方?”
一头褐色头发,蓝眼睛的白方行礼道:“李将军!在下崇文馆主簿白方。”
李奉诫拿出一卷文书道:“朝中看过军报了,葱岭一战你很骁勇,大唐不会薄待你的,看看吧,这是陛下的旨意。”
白方愣在原地,脑子忽地轰一声炸响。
他回头看向裴行俭,见裴行俭正大声笑着,似乎早就有预料。
这一刻白方什么都听不到了,呆愣在原地,直到李奉诫念诵完朝中下达的旨意,他的脑子还是一片空白。
好一会儿之后,才听清楚声音。
李奉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西域崇文馆主簿白方,现在是安西守备将军了,在我麾下任职,在此之前你要先去长安,去面见陛下,进了兵部名册,就来西域任职。”
白方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文书,低头看着这卷打开的文书,良久说不出话语。
后方,契苾何力翻身上马也要回家了。
裴行俭也翻身上马,跟上战马追着道:“凉公!”
契苾何力拉住缰绳,回首看去道:“何事?”
裴行俭策马到了近前,抱拳道:“多谢凉公为白方举荐。”
契苾何力抚须道:“老夫不要他这个义子,还不能让西域将领后继有人了?”
“守约以朋友之情义,谢过凉公!”裴行俭大声道。
“哈哈哈!”契苾何力大笑着,策马离开了西州城。
狄仁杰策马追上来道:“其实在怛罗斯一战之后,凉公见到了白方的骁勇,就写了奏疏让人快马送去了长安。”
裴行俭惊疑道:“原来,早在两个月前就安排了。”
西州城内,白方怀中抱着这卷文书,他已泣不成声,虽说达不到契苾何力那样的功勋,但他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
他要去长安了,要去面见天可汗了,还要成为西域的守备将军了,从此成了一个大唐的将军。
白方怀抱着文书,跪在地上,向着长安城方向朝拜着。
后方的唐军也悉数回到了西州城,相聚的情绪让城中的不少人都带着泪水。
裴行俭来到平日里常常用饭的酒肆,他刚坐下就见到了一个人。
这个人如今留着山羊胡,穿着黑色的圆领衣袍,他的身后是一个个的弟弟妹妹。
“明礼大哥!”裴行俭大声道。
刚牵马而来的薛仁贵诧异四望,目光终于定在一个男子身上,道:“明礼!”
裴明礼道:“见过裴将军,见过薛将军。”
“哈哈哈!”薛仁贵马也不拴了,丢了缰绳快步跑上前,抓着对方肩膀道:“明礼!”
裴明礼一副老成的模样,作揖道:“见过两位将军。”
裴行俭道:“明礼大哥不用多礼。”
一旁的妹妹道:“自从守约哥哥出征葱岭,大哥就来了西州,明天就在这里等着守约哥哥。”
裴明礼道:“平安回来就好,很好。”
当年裴明礼也有过心气,可他现在依旧是个商人,接着朝中发展河西走廊与西域,他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富商,现在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庆幸当年没有拜在杜荷公子门下。
再看眼前两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裴明礼觉得这两个兄弟已不是自己能够追赶上的。
守约与仁贵一旦回到长安,就会是军中新的翘楚。
裴明礼擦了擦眼泪道:“我们兄弟三人难得再聚,我亲自给你们准备饭食。”
这些年,裴行俭在西州一守就是七年,薛仁贵参加了东征,又西征葱岭,当年一起在河东长大的兄弟,守约与仁贵早已成了能够在朝中独当一面的将领。
薛仁贵看到了正在大哭的白方,询问道:“这人怎么了?”
裴行俭嚼着枣道:“别管他。”
“怎么哭成这样了?”
“高兴的。”
闻言,薛仁贵稍稍点头。
西州城的都护府内,李奉诫面前坐着程咬金与张士贵两位老将军,他递上文书道:“老将军,这是朝中的旨意,命程大将军为辅国大将军。”
程咬金问道:“老夫还在李绩之下?”
李奉诫咳了咳嗓子道:“小子也不清楚,伯父自己去问朝中,如何?”
“哼!”程咬金拿过文书,冷哼一声。
李奉诫又劝道:“伯父,这不是陛下的正式旨意,是陛下在朝中草拟的,具体的旨意要回朝之后才能知晓。”
见大将军依旧板着脸,李奉诫只好转头,向张士贵大将军道:“张伯伯,这是朝中草拟的旨意。”
张士贵喝着茶水也没有搭理。
李奉诫好声好气道:“大将军看一看吧,陛下说了,要是有异议可以先提出来,陛下可以再定的。”
张士贵还在喝着茶。
李奉诫再道:“陛下亲口所言,我们的陛下向来是言出必行的。”
张士贵拿起茶碗,没有当即饮下而是抿嘴,鼻孔出气,道:“老夫回去就告老了。”
“啊……”李奉诫走上前劝道:“张伯伯,看一眼吧。”
张士贵还是摇头。
“张伯伯,陛下为伯伯加勋上柱国,赐新野县开国公。”
张士贵神色了然道:“即便如此,老夫也要告老。”
李奉诫坐下来,苦恼地灌着茶水,该说的都说了,军中这些老将军真是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越来越难对付了。
干脆让朝中那些大臣去头疼,他李奉诫该说的话也都说了。
梁建方与薛仁贵命人将葱岭带来的人口安居在西域,让他们劳作。
这些人口刚到西域还有些不适应,可也由不得他们不适应,西域太需要劳动力,这些人口正好补足了西域人口不足的短板,而这些人都归安西都护府管。
再者说安西都护府还要大力开垦天山以及伊犁河两岸,种更多的棉花。
狄仁杰,李治,李慎,裴炎看着痛哭流涕的张柬之。
“晋王!纪王啊……”张柬之捂脸痛哭道:“你们总算回来了,从秋天到现在,我在安西都护府日思夜想。”
李治扒拉开他的手道:“要哭到别处哭,如此男儿哭成这样,真是丢人。”
狄仁杰也推开了张柬之,道:“我们在战场都没哭,你哭什么!”
李慎点头,“对,柬之要是去了葱岭战场,恐怕站都站不稳了。”
张柬之抹了抹眼泪,忽然大声道:“将来,我也要手拿长弓,纵马疆场,为社稷!为大唐杀敌。”
李治冷哼一声。
李慎一脸怜悯地摇头。
新任安西都护府的都护李义琰带着一卷文书而来,行礼道:“晋王,纪王,有旨意,还有书信。”
李慎先拿过几卷书信,打开看着有姐姐的,还有母妃的,一边看着又拿出几卷,道:“这是皇姐与父皇给皇兄的。”
李治拿过几卷书信,还在看着旨意。
李慎拿着母妃与姐姐的书信,坐在一旁独自看着。
“这是给狄参军与裴参军的书信。”
几个少年人各自坐在一旁,看着各自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