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89章

作者:张九文

  “臣以为,不如待人口足够,往后做打算。”

  李承乾颔首,道:“舅舅高见。”

  后知后觉地明白了陛下的意图,长孙无忌了然道:“臣会让褚遂良告知朝中的门生。”

  李承乾又给舅舅沏茶。

  曲江池边外,还有不少人在走动,客商往来不绝,以曲江池为中心,人民稠密,一直到朱雀大街,人群才看起来有些稀疏。

  长安城解除了宵禁,孩子们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文人墨客高谈阔论。

  直到夜色深了,曲江池依旧是热闹非凡,甚至有人在池边高兴地跳舞。

  待众人都在欢庆中,李承乾这才离开了这里,带着一家人坐上了回宫的车驾,又吩咐道:“今晚让人多照看父皇,就让父皇尽兴些吧。”

  “喏。”

  一夜在欢庆中过去。

  翌日的早朝上,朝臣们又议论起了迁都的事,不出所料这件事被褚遂良为首的官吏拦住了,双方僵持不下,还有人说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

  迁都是为了万国,是为了大唐社稷,也是为了万千子民。

  即便现在还有些人不是大唐的子民,可将来万一呢?

  谁知道呢,提前说一个万国,倒也不是不行。

  双方换一个立场,各自退让一步,修建两个都城,以现在的朝中富裕来说,这不是什么问题。

  这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可于志宁又站出朝班反对。

  如今的人力价格比之贞观年间翻了三倍,但依旧还算廉价,所以朝中一定要分市税,减少劳作人们的赋税,增加作坊拥有者的赋税。

  这些事一直都是于志宁在安排,他现在管着朝中的钱袋子。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争论,而在武将一侧的牛进达将军与薛万彻,这些老将军已是昏昏欲睡,一个个都闭着眼摇摇晃晃的模样。

第四百三十六章 天竺的厚礼

  其实这种争论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要是大家能够打一架来解决问题,能活动筋骨,还能看个热闹。

  李承乾听着群臣的争论,漫不经心地看向太极殿外的风景,一时间竟然也觉得困了。

  有时候也挺理解父皇的,动不动就休朝,因朝臣总会因一些没必要或者有必要的事争论不休。

  直到不知道是谁,打了一个哈欠,打断了众人的争论。

  中书省与六部纷纷寻找着打哈欠的人是谁。

  如此,李承乾才站起身道:“退朝,余下诸事中书省拟定章程递交。”

  群臣行礼,接着又开始争论了起来。

  走得越远,声音也越来越远,直到完全听不到,这才舒服了很多。

  经过昨日游园之后,长安城出现了类似饼干的吃食。

  相较于宫里做出来的饼干,坊间的饼干更厚,也不怎么脆,因都是烘烤出来的。

  唐人又有了新的零嘴,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饼干可以做成各种口味,这个头一旦开了,人们对粮食的消耗就会成几倍上升。

  朝中收来的粮食也不愁再卖了。

  中原各地的粮商大抵上都会后悔吧。

  那能如何是好的呢?

  粮商想要和朝中斗,却不知如今皇宫中有一个能够给坊民创造需求的皇帝。

  李承乾吃着内侍从外面买来的饼干吃着,这应该不叫饼干,应该叫做一种酥,口感很干。

  另外一种也不能称之为饼干,应该是一种类似面包的东西,这东西一做出来就没什么人想吃,人们更喜欢精致的饼干,或者是肉包子。

  李承乾对一旁的宫女吩咐道:“这个时节应该多吃点水果。”

  宫女会意,行礼道:“这就去吩咐两仪殿。”

  翻看着近来的奏章,李承乾看着宗正寺送来的书信,都是一群老叔叔的瞎担心。

  如李元昌,李元裕,李元礼这三位叔叔依旧想着往皇帝的宫里塞女人。

  李承乾放下这些书信,这些老叔叔们都希望皇帝侄儿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甚至还列举了诸多美人,还有送来的画像。

  一张接着一张地看着,这些美人的画像的确不错,一个个都是十分端庄。

  “这是宗正寺送来的第几批画像了?”

  内侍道:“回陛下,这已是第五次了。”

  李承乾蹙眉打量着,又道:“朕的叔叔们还真是会挑女人。”

  年迈的杨内侍道:“是否对宗正寺知会几句?”

  “嗯,往后就不要送这些来了,不要强求她们嫁入宫中。”

  “喏。”

  皇帝的每一句话都是旨意,因此需要谨言慎行,因此不强求女子嫁入宫中。

  传入朝野之后,坊间就有女子书写文章,宣告着她们要嫁入东宫的想法。

  听闻这件事的三天之后,李承乾接见了李崇义。

  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李崇义面带惭愧地道:“陛下,是臣没管住下面闲人的嘴。”

  “其实朕过得挺好的,是那些叔叔太过担忧了。”

  “臣明白。”

  李承乾接着问道:“你最近都和什么人走动。”

  李崇义思忖片刻,行礼道:“程家的几个兄弟,还有李道彦他们。”

  “都还挺好的?”

  “陛下,臣真的不是故意……”

  李承乾摆手道:“朕明白,河间皇叔近来身体如何了?”

  “家父还是一样,就是腿脚不太好了,上了年纪,听闻今天又与太上皇打牌,到现在还没回家,恐怕家母正在发脾气了。”

  “自从师母带了一个好头,这关中的妇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彪悍了。”

  李崇义深有同感点头,梁公房玄龄的夫人,也就是梁国夫人,当真是女中豪杰。

  如今,她们人人都想要当女中豪杰。

  换言之,这或许是当年平阳公主带的头。

  “怎么?你妻子也一样彪悍?”

  李崇义神色有些悲哀地道:“是呀,臣还有一个儿子叫李尚丘,其实我们几家……还是陛下的家事宁静。”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拿起茶碗,道:“没想到你也有这种烦恼。”

  “陛下,可知程处默?”

  “他又怎么了?”

  李崇义压低声音,道:“程处默娶了李景恒的妹妹。”

  “朕知道。”

  “上个月,听说她奔赴千里去了西域,到了安西都护府,还将程处默打了一顿。”

  李承乾缓缓放下手中的茶杯。

  尽管话语声很低,一旁的内侍竖着耳朵听得一清二楚。

  李崇义的手掌重重落在膝盖上,道:“处默兄弟可真惨,招惹谁不好,招惹胡姬。”

  李承乾忽然一笑。

  两个堂兄弟坐在一起,说起了关于长安城许多同龄人的八卦,如上官庭芝看上了谁家姑娘,可他家中的妻子还怀着身孕,死活不让他再纳,每天派人守在家门口,来一个女的就赶走一个。

  更不要说魏叔玉,李德謇,李奉诫他们,大家都是年过三十,到了这个年龄,过得不太顺心。

  “陛下!张士贵大将军开拔了。”内侍递上名册道:“英公递呈的随行将领名册。”

  李承乾接过名册,看了眼名字,这一次出征的名册中还有薛仁贵。

  刘仁愿,王玄度他们依旧在镇守辽东。

  这一次前往西域建设战备的将领很多,飞虎队且不说,还有梁建方,程咬金大将军,张士贵大将军,薛仁贵,裴行俭。

  还有裴炎,李治,李慎,狄仁杰……

  李崇义道:“陛下,臣想问西域当真又要开战了吗?”

  “葱岭腹地有一座城很不错,叫怛逻斯城。”

  “看来大食人是越来越近了。”

  李承乾目视前方,沉默不语。

  “陛下!”又有内侍匆忙来报,他神色慌乱,一头大汗道;“陛下!天竺女王进献五千车粮。”

  闻言,李崇义明显神色一惊,一时间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承乾迟疑道:“五千车?”

  内侍又递上一卷牛皮制成的卷宗,双手递上,“陛下,这是天竺女王的国书。”

  李承乾接过这份厚重的牛皮卷,又道:“这天竺女王是王玄策的妻子吗?”

  当初王玄策巧用牛群,击溃了阿罗那顺的战象群,上万头战象在牛群面前不堪一击,阿罗那顺还是死在了押往长安的路上。

  亚历山大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存在有待考究,若他这个人真的存在,他亚历山大没打赢的天竺人,却被王玄策击溃了,而且还是靠着借来的兵马。

  李崇义稍稍点头,道:“这人真是大唐的福将呐。”

  解开绑在牛皮卷上的绳子,入眼的是一片中原文字,天竺女王不写梵文反倒是写起了中原字。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