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571章

作者:张九文

  唐军在天竺的战争一定会成为这里的故事,毕竟一万人追着八万人打的光景,这辈子没多少人见过。

  王女让人将唐军的事迹传播出去,告知更多的天竺人,让散播在天竺各地的臣民,一起来讨伐阿罗那顺。

  夜里,王玄策与吐蕃老人茹莱杰商谈着接下来的准备,“你们打仗的方式与塞人一样?”

  茹莱杰摇头道:“吐蕃的孩子都是牧民,塞人打仗是不用刀的,他们用枪,用锤子与斧头,他们的贵族用短剑。”

  老人家一边说着,一边煮着奶茶。

  王玄策迟疑道:“你们用刀?”

  茹莱杰不喜欢吃稻米,他舀了一勺奶茶出来,一边喝着奶茶,吃着糌粑,嘴里吃着又道:“塞人喜欢将最穷困的人招来,并不给他们马匹,让他们往前方冲,因塞人不如我们吐蕃人爱民,他们是最冷血的一类人。”

  “而且,我们吐蕃的孩子善投石,孩子们在放牧的时候,用石头来驱赶野兽,一个放牛的孩子,能用石头打退狼群。”

  王玄策神色了然地点头。

  “将军,阿罗那顺派使者来了。”

  两人的谈话停下,王玄策忽然一笑,道:“将使者请来。”

  “喏!”

  来使是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僧,他赤着脚走入罗城,进入大将军所住的城楼上,躬身行礼。

  王女用天竺语问了一句话。

  那天竺老僧回头看去,外面还有僧人抬着一个个箱子而来,打开箱子入眼的是一箱箱的金银。

  这位老僧道:“我是玄奘的朋友。”

  听他用生疏的关中话说着,王玄策大步上前,从箱子中拿出一个象大牙制成的杯子,杯子伸长,下面是弯曲的,上面还有一些雕刻。

  老僧恭敬地行礼,又重复道:“我是玄奘的朋友,我从那兰陀寺而来。”

  王玄策放下手中的杯子道:“听说玄奘当年来天竺,并不是那么的愉快。”

  老僧的眼窝深陷,他低声道:“那时玄奘与我等有过辩论。”

  “辩论?你们是觉得玄奘有什么不对吗?”

  “嗯,我们是这么想的,之后玄奘离开了。”

  王玄策神色上多了几分不愉快,道:“阿罗那顺让你送这些财宝,是为何?”

  “望大将军与阿罗那顺和解,从此以甘蒂斯河为界,互不冒犯。”

  王女抚着孕肚,她的目光一直看着王玄策的背影,当然了若王玄策答应这个条件,她也无可奈何,将来……

  只是思绪到了这里,却听他开口了。

  王玄策沉声道:“我先前是大唐的使者,前来见天竺王,谁知你们如此对待使者,这已不是我与阿罗那顺的恩怨,是大唐与他的恩怨。”

  老僧又道:“天竺人很苦难,还望大将军就此怜悯天竺人。”

  王玄策反问道:“是阿罗那顺给了天竺人苦难,现在你还说让我罢兵结束天竺人的苦难?这苦难本就是你们造成的,你却与我说拯救?你们也有脸说要让天竺人脱离苦难?”

  三句反问,在屋内回响着。

  茹莱杰笑着不语。

  老僧也沉默了。

  王玄策道:“看来你们不懂玄奘,你们也不懂唐人。”

  老僧低声道:“大将军有什么条件?”

  王玄策笑道:“条件?让阿罗那顺跟着我去长安,让他在天可汗的大殿内跳舞。”

  闻言,老僧长出了一口气,又道:“会转告给阿罗那顺的。”

  “不送了。”

  老僧又是行礼,他回头看了看王女,但回应的目光却是充满了敌意,她是天竺王的女儿,是天竺的正统,与阿罗那顺那种篡位者是不同的。

  这个老僧离开了,但唐军还是扣押了他的财宝。

  待屋内没有别人,王女行礼道:“往后我会让所有的天竺臣民,都说唐人的话语。”

  王玄策看她的眼角还有泪水,回道:“我们既然出来了,就不会这么轻易回去。”

  她很害怕,害怕这个丈夫与阿罗那顺和解。

  但此刻,她的眼泪是欣喜的,有些仇一定要报,阿罗那顺是不可原谅的。

  现在她重新认识了唐人,唐人有仇必报,有恩必报,言出必行。

  几天后,那些跑散的战象被带了回来,对天竺人来说,战象是很宝贵的财富。

  一个天竺的贵族,就算是拥有一头战象也是了不得的。

  他们找回了三百头战象,其余的战象依旧不知所踪,王女的臣民拥有驱使并且驯服战象的技巧。

  如此,唐军再一次开拔,这一次天竺人骑着战象在前头,唐军策马走在后方,前往曲女城。

  大军挥师北上,一路来到了曲女城下。

  王玄策骑在马背上,对一旁的茹莱杰道:“我本来是带着十足的诚意来天竺的,现在我的诚意依旧在。”

  茹莱杰感慨道:“将军的诚意让天竺死伤无数,甘蒂斯河边的尸首烧了五天五夜才烧完。”

  “哈哈哈!”李义表笑道:“你知道唐人的诚意是什么样的吗?”

  茹莱杰笑呵呵问道:“什么样的?”

  李义表解释道:“我们的诚意一旦拿出来,就没有收回来的可能。”

  这一次,王玄策果断拒绝了阿罗那顺的要求,势必要灭了他。

  唐人已成了不可招惹的存在,一路上遇到天竺的闲散队伍,他们见到是唐军来了纷纷溃逃。

  一个吐蕃人探路回来,向茹莱杰说了几句话。

  王玄策隐约听得懂一些吐蕃语,但也只能听懂简短的话语。

  茹莱杰道:“那阿罗那顺龟缩在城中不愿意出来。”

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边

  本该是秋季,可天竺依旧闷热,听说天竺的冬季只有短短的十余天,这里的夏天是十分漫长的。

  蒋师仁骑在马背上,往口中灌着水。

  攻城战是唐军最擅长的,王玄策目光看着城高近两丈的曲女城,阿罗那顺就躲在城中。

  蒋师仁也策马上前,道:“我们派人去周边的城邑看过,他将四周坚壁清野了,拿走了附近城邑的所有粮食。”

  李义表也来回报道:“附近十五里以内,六十处城邑都是空的。”

  听着两人的回报,看起来阿罗那顺确实要死守曲女城了。

  王玄策道:“如此说来,所有的人口与财宝都在城中?”

  “正是。”

  蒋师仁道:“倒是省事了。”

  月光下,有一个身影正在朝着这里奔跑而来,来人是一个天竺人,他下拜在地用天竺话大声说着。

  茹莱杰道:“他说那位前来见大将军的老僧死在了曲女城里,是阿罗那顺杀的。”

  王玄策吩咐道:“准备投石与云梯,填了他们城前的壕沟,天一亮就攻城。”

  “喏!”

  天竺的城池大多数都是土城,这座城并不是高大,也并不坚固,与唐人的城相比,他们的城不堪一击。

  一个个的天竺人,趁着夜色搬着沙子,填向城前的壕沟。

  在城墙上,还有敌军不断放箭,只不过在夜里的射杀效率很低。

  天竺人一手举着盾牌,一手托着沙袋,跑到了壕沟边,将沙袋丢进去。

  当天边出现破晓,天空恢复了蔚蓝色,那轮月亮还未还悬在蓝天上。

  王玄策让天竺人带着象兵先攻城。

  战象一直到了城前,天竺人只要在象背上纵身一跃,手碰到城墙的边沿,就可以爬上去。

  待天竺兵的攻城结束,城门还未拿下,王玄策命人将投石车送了过来,开始将城中投向火球。

  象兵一轮,投石车一轮,城墙浓烟滚滚。

  茹莱杰一直欣赏着唐军将领指挥下,从容不迫地攻城战,这是一幅美景,他心中暗暗确定,王玄策善用火攻。

  这城中少说也有十万人,倒要看看王玄策要怎么杀光这些人。

  围三阙一,三面攻城只留下了城墙的北面。

  接连三日,曲女城的城门终于破了,唐军,吐蕃军,天竺军压抑了三日的情绪终于在这个时候爆发,象兵开道,源源不断地人冲入城中,见人就杀。

  蒋师仁带着兵马直冲天竺人的皇宫,见到皇宫前还有不少的僧人,正要犹豫,却见吐蕃人二话不说先杀了过去,一个个僧人倒地,他们有胖的也有瘦骨嶙峋的。

  还记得吐蕃人说过,他们要为唐军冲锋陷阵,也不知道是他们要抢功,还是身体力行地履行诺言。

  “大将军,阿罗那顺向北面逃了!”

  蒋师仁咧嘴一笑道:“弟兄们!杀过去!”

  “喏!”众将士齐齐响应。

  一万大军杀入城中,阿罗那顺带着自己的王妃与随从,还有一队队的守卫逃离了城。

  茹莱杰跟着王玄策带着一部分兵马来到了曲女城的北面,他这才明白了这位大唐将军的意思,在王城的北面是甘蒂斯河的上游乾陀卫江,江面很宽,而且水很深。

  不断地有人逃入江中,唐军只要向江中在游的人放箭就可以了。

  杀一群人很难,但要将一群人赶下江,让他们淹死,就太容易,不用费力就能杀了数万人。

  城中的大战进行了一天,不计其数的天竺人跳入江中,有的被淹死了,还有一些出来换气时,就被唐军射杀,有游到对岸的,但并不多,只有零星的几个。

  而这一战被淹死的人才是最多的,他们纷纷逃出城,被围追堵截,只能逃入江中。

  蒋师仁朗声道:“末将绕路过桥,去追击阿罗那顺,必定将其活捉。”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